遠芳侵古道

遠芳侵古道

白居易十六歲所作古詩
《賦得古原草送别》,這是白居易十六歲所作。本來是考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确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别。”
  • 作品名稱: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中文名:遠芳侵古道
  • 朝代:唐代
  • 出處:《賦得古原草送别》
  • 文學體裁:骊歌

全詩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隻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賞析

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标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别”。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态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曆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離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隐士》)之歎,後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前人于此詩好評甚多。《古歡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複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欤?……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說此詩别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幹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确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