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系

長江水系

中國第一長河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裡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總長1000公裡以上的支流有漢江、嘉陵江。雅砻江、沅江和烏江;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裡的支流為嘉陵江、漢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烏江和贛江;年平均徑流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贛江、雅砻江、漢江和烏江。[1]
  • 中文名:長江水系
  • 外文名: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 用途:
  • 分類:
  • 全長:6380公裡
  • 古稱:大江
  • 流域面積:15.84萬平方公裡
  • 發源地:玉樹巴塘河口

河流

長江水系

介紹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裡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總長1000公裡以上的支流有漢江、雅砻江、沅江和烏江;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裡的支流為嘉陵江、漢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烏江和贛江;年平均徑流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贛江、雅砻江、漢江和烏江。

長江是世界第三、我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幹流全長6300餘km,自西而東流經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支流展延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流域面積約180萬km2,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8.8%。

長江源即“長江源地區”、“長江源流地區”,指長江上遊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長江源流各個水系,流域面積約十一萬平方公裡;也有學者把玉樹巴塘河口以上稱為長江源地區,據此流域面積則為15.84萬平方公裡。

長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集中于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三州境内,分布有大面積的雪山冰川、高寒濕地、高寒荒漠,為世界具有獨特的生物基因物種資源生态圈之一。境内水系發達,河溪湖泊衆多。居住的主要民族有藏族和蒙古族。長江源分為南源、北源和正源,長江源區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多被認為屬于人的生命禁區。

正源以沱沱河水系為主,發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古迪如冰川;

南源以當曲、牧曲水系為主;

北源以楚瑪爾河水系為主。

長江位于中國境内,全長6380公裡,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僅次于亞馬孫河和尼羅河)。長江古稱“江”、“大江”。一些學者認為“江”這個名字(上古漢語拟音為*kroong)來自南亞語系的少數民族語言,因為在這些語言當中,“河流”一詞的發音和漢語“江”字的上古音相同(例如:孟文:krung,越南語sông,參考羅傑瑞和梅祖麟的文章“古代江南的南亞民族”)。藏族把長江叫作vbri-chu(含義為“母牦牛的河流”)

湘江又稱湘水,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裡,全長856公裡,曆年平均徑流量722億立方米。

資江又稱資水,湖南四水之一,長江的主要支流。

資江分南源與西源,主源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資源縣,流經資源、湖南新甯、邵陽等縣市。西源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青界山黃馬界,流經武岡、隆回等縣市。兩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彙合後稱為“資江”。流經邵陽、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縣,至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幹流長度653公裡,流域面積282142平方公裡,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量217億立方米。

澧水(拼音為lǐ shǔi)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于桑植縣南岔彙合後東流。沿途接?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裡,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裡(湖南15505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于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彙合後稱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舞水彙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裡(湖南568公裡),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裡,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面積3968平方千米。

洞庭湖主要由東洞庭湖、萬子湖、目平湖、大通湖、橫嶺湖、漉湖等湖泊組成。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湖南四大河流都流入洞庭湖。萬子湖和橫嶺湖一起也合稱南洞庭湖,目平湖也稱西洞庭湖。

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由于現代的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由最大時的約6000平方千米驟減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鄱陽湖超過而成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目前天然湖泊面積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單退堤垸高水還湖可擴大湖泊面積1343平方千米,總共3968平方千米。

漢水

(Hanshui)又名漢江。長江最長的支流。它發源于陝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甯強縣冢山。向東南穿越秦巴山地,流經陝南和鄂西北丹江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樊,在武漢市彙入長江。全長1532公裡,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裡。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漢水河道曲折,自古有“曲莫如漢”之說。

丹江口以上為上遊,兩岸高山聳立,峽谷多,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丹江口至鐘祥為中遊,流經低山丘崗,接納南河和唐白河後,水量和含沙量大增,多沙洲、石灘,河道不穩定;鐘祥以下為下遊,迂回在江漢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緩慢,曲流發育,河汊縱橫,且愈近河口,河道愈窄,呈倒置喇叭形,洩洪能力差,容易潰口成災。在長江支流中漢江是洪水災害最嚴重的一條。

詩人李白曾為它發出了“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的驚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征服漢水,1956年在下遊興建了杜家台分洪區,1958年又興建了丹江口和黃龍灘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杜家台分洪區和丹江口水庫相配合,使漢水下遊基本上解除了洪災威脅。漢水是陝西省南部和湖北省的主要水運幹線,流域工、農業發達,聯系産煤基地的焦枝、襄渝、漢丹等鐵路與之相交。為了增加煤炭、工業品等運輸能力,“七五”期間被列為我國最大的一次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目前漢水通航能力已從100噸級提高到千噸級,年吞吐量已從30多萬噸上升到1000多萬噸。

雅砻江

長江宜賓以上最大支流。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為一東西寬約100~200km、南北長約900km的狹長地帶,夾于金沙江——大渡河之間。雅砻江源于青海巴顔喀拉山南麓,自西北流向東南,其中在理塘河口河道轉向北東再折回南流,繞錦屏山形成著名的雅砻江大河灣,于攀枝花彙入長江,是典型峽谷河流。幹流全長1637km,總落差4420m,流域面積128444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4m'3/s,年徑流量604×10'8m'3。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鮮水河、力丘河、理塘河、九龍河、安甯河等。

雅砻江流域地跨四川、青海、雲南3省的29個縣市,是以藏、漢、彜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流域中上遊地區地廣人稀,是四川畜牧業基地之一。下遊地區人口集中,工農業生産較發達,雅砻江河口的攀枝花市是鋼鐵、釩、钛冶金工業基地,西昌衛星城所在安甯河流域,是雅砻江流域乃至川西地區糧食和蔗糖生産的重要基地。有以攀枝花和西昌為中心的公路網聯結各縣和鄰近省市,并有成昆鐵路通過。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尤以森林、礦産、水力三大資源著名,還有人量的土地資源和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流域内的森林是我國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木材蓄積量約4×10'8m'3。礦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下遊,以鐵礦為主,著名的攀西釩钛磁鐵礦,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嘉陵江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古稱阆水、渝水。因流經陝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為白龍江和西漢水。前者發源于四川省若爾蓋縣的郎木寺;後者發源于秦嶺西南,因在漢江之西,故稱西漢水。直至陝西省略陽縣兩河口以下始稱嘉陵江,與白龍江相彙于四川省廣元縣昭化。全長為1119公裡。昭化以上為上遊,行經高山地區,多暴雨,有“一雨成災”之說;昭化至合川為中遊,有航運之利;合川以下為下遊段。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裡,超過漢江,居長江支流之首。

河口流量2120立方米/秒。嘉陵江切穿華蓥山南延3支脈後。形成風光奇麗的瀝鼻、溫塘、觀音3峽谷,于重慶彙入長江。四川省境内水力理論蘊藏量1522萬千瓦,可開發水力資源551萬千瓦,上遊白龍江建有碧口大型水電站。水運年貨運量占四川内河航運年貨運量的1/4,是四川重要航道之一。江中魚類多達163種,居四川省各河之首。廣布于嘉陵江流域的紫紅色砂泥岩,質地松脆,植被覆被率僅13.7%,水土流失嚴重。

贛江是長江的支流,南北流貫江西省的最大河流,年流量比黃河大,但是由于年水量分布不均勻,河床淺平,航運并不方便。東源貢水為正源,出武夷山黃嶺,由綿水和湘水彙合而成。西源章水出大庾嶺。章、貢兩水在贛州市彙合後始稱贛江。曲折北流,經吉安市、樟樹市、豐城市到南昌市,分四條支流注入鄱陽湖。全長991千米,其中幹流長751千米,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千米

岷江水系岷江又稱汶江、導江,以“岷山導江”而得名。

岷江發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裡,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裡;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遊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遊,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遊,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衆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遊,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遊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遊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遊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記》“岷山導江,東别為沱”,上遊有綿遠河、石亭江、湔江三個源頭,均發源于九頂山。沱江進入成都平原後,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條河、青白江于金堂彙入沱江,所以沱江與岷江被稱為“雙生”河流。沱江流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裡,主要流經盆地丘陵地區,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廣漢三星堆遺迹,成都附近的三國蜀漢遺迹、資中古城、自貢恐龍、鹽都遺迹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