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節

姑姑節

中國傳統節日
姑姑節,農曆六月初六,又稱“回娘家節”。每逢農曆六月六日,莊稼人都要把已經嫁出去的姑娘和姑爺請回娘家,熱情款待後再送回婆家,這就是民間“六月六,請姑娘”的習俗。[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節日時間:
  • 節日類型:民俗
  • 流行地區:
  • 節日起源:
  • 節日活動:
  • 節日飲食:
  • 節日意義:
  • 設定地點:
  • 設立機構:
  • 設定時間:
  • 中文名稱:姑姑節
  • 農曆日期:六月初六
  • 起源時間:春秋戰國
  • 民族:漢族
  • 習俗:六月六,請姑姑

節日起源

“六月初六”,宋代稱天贶節,贶,意同賜,傳說是大禹的生日,應為附會,因上古不慶生,恐遭人厭勝。唐玄宗将自己生日定為千秋節,開風氣之先,但直到清代,皇帝生日的“萬壽節”都是假日子,真實情況絕不洩露。六月六又叫“天贶節(姑姑節)”,此節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趙恒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這天為天贶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時間的推移,“天贶節”已失去原來含義,而曬紅綠的風俗尚存。

節日習俗

漢族習俗

天贶節,又稱“六月六”、“回娘家節”、“蟲王節”等。“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曬衣和曬經書,婦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

回娘家: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曬書:關于天贶節的來曆,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于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曆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于盛夏,多雨易黴,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隻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群衆家裡,都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婦女在此日多洗頭,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

求平安:一年四季,對老弱病殘者最有威脅的季節有兩個:一是盛夏,二是臘月。此時死亡率高,發病者也多,因此在農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東臨朐地區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見邪”。大象是曆代最受歡迎的觀賞動物,也用于雜技,農曆六月六必為大象沐浴。在民間吉祥圖案中也常以大象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

大别山天贶文化節:在陝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麥子馍馍熬羊肉”的習俗。六月上旬正是麥收羊肥之時,緊張的收獲季節剛剛結束,為了歡慶豐收,接女兒回娘家,阖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成了莊稼人的一件快事。另外還有“六月初六,家家曬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說法。農曆六月氣溫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民間又乘此節日提倡人畜清潔衛生。

少數民族習俗

苗族趕歌節: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的趕歌節是湖南鳳凰、貴州松桃等地苗族的傳統節日。屆時,苗族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彙集在歌場,盡情唱歌跳舞。

瑤族半年:半年是瑤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每年的過節這天,瑤家都要撒石灰、放響炮、貼對子,以企盼人畜無災,五谷豐登。

藏族響浪節:響浪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初四至十七舉行。“響浪”是藏語,意思是“在一個地方轉,求神保佑”。

布依族六月六:六月六”又稱“敬盤古”、“過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傳統節日,布依人在農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過“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過節,叫“六月場”或“六月橋”。

瑤族曬衣節:曬衣節是廣西桂平盤瑤地區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農曆六月初六舉行。

土族花兒會:花兒會是甘肅、甯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為期5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