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回門

三朝回門

漢族婚姻禮俗
三朝回門,古時流傳下來的漢族婚姻禮俗,又可稱為歸甯、做客、返外家(閩南語用法),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攜禮前往女方家裡省親、探訪,女方家人此時亦須準備宴客(通常于中午,稱做歸甯宴或請女婿),結束後,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個段落,男方須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回門,一般是婚後的第三,第六、七、八、九,或者滿月時女婿攜禮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
    中文名:三朝回門 外文名: 定義: 其他外文名:sān zhāo huí mén 又稱:歸甯、做客、返外家 禁忌:日落前就要回到男方家裡 起源:上古時代

簡介

回門雖然并沒列在三書六禮中,卻是中國傳統一個極重要的嫁娶禮儀,絕不可掉以輕心。從前,新娘出嫁後,會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男家一定要送回金豬一隻,以示新娘子的貞潔。女家收到金豬後即分予親戚朋友、街坊鄰理享用,表示自家女兒不辱門楣。傳統上,嶽丈母需留回門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飯,但現在大多數新人都選擇即日回門,既省時又方便,所以新人隻在娘家稍作休息,用些點便算交待過這個禮節。

禁忌

在日落前就要回到男方家裡(一說是如此比較容易生男孩),如有不得已之原因得留宿的話,夫妻需分房睡,以免對娘家的人造成沖撞。

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回門,一般是婚後的第三,第六、七、八、九,或者滿月時女婿攜禮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

曆史

三朝回門這一古老的漢族婚俗起源于上古時代,泛稱“歸甯”,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

近代通常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嶽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