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陰唇

小陰唇

解剖名
小陰唇是位于大陰唇内側的一對縱向皮膚皺襞,為片狀組織,較細薄,表明光滑無陰毛,富有彈性,具有保持陰道口濕潤,維持陰道自淨,以及防止外來污染的瓣膜功能[1]。左右小陰唇前端分成内、外兩個皺襞。外側襞向上,于陰蒂頭上方左右連合,圍擁陰蒂,名陰蒂包皮。陰蒂包皮與陰蒂頭之間以環形小溝為界。内側襞較短小,兩側者均向上附着于陰蒂頭下面,名陰蒂系帶。未産婦的小陰唇後端,左右連接形成橫形皮膚皺襞,名陰唇系帶,為陰道前庭的後界。于經産婦女,陰唇系帶多由于分娩而被撕裂。小陰唇分内、外兩面,皮膚細薄柔嫩,富有皮脂腺。外側面呈暗藍色,與大陰唇内側面相接。内側面滑潤,富有皮脂腺,呈薔薇色,近似粘膜。小陰唇内缺乏皮下脂肪組織,含有大量彈力纖維、少量平滑肌及豐富的靜脈叢。
  • 中文名:小陰唇
  • 外文名:lesser lip of pudendum
  • 隸屬:女性性器官
  • 作用:保護尿道口和陰道口
  • 位置:大陰唇内側
  • 顔色:外側暗藍色、内側薔薇色

血供

小陰唇血供是小陰唇整形術的解剖基礎。研究發現,小陰唇中含有豐富的血管及大量的彈力纖維,在女性性喚起的過程中小陰唇組織的血流量和血容量均增加;小陰唇的血供模式主要分為主幹型和平行型,與小陰唇的形态相關。

主幹型血供模式常見于局部明顯突出的小陰唇,血管走行呈放射狀分布到小陰唇的邊緣。因此,對局部組織突出的小陰唇行縮小手術時有可能因破壞了主幹血管而引起皮瓣遠端發生壞死。

平行型血供模式多見于形态均勻的小陰唇,其血管走行與小陰唇的邊緣平行;小陰唇基底部靠近陰道口的血管呈蜿蜒屈曲狀,與在性生活時小陰唇充血擴張的功能相适應;小陰唇中神經纖維較豐富,其中央區域多為粗大的、有髓鞘的神經幹,被認為是小陰唇在性活動中性喚起的解剖學基礎。

小陰唇整形術

(一)手術對象:

小陰唇整形術是針對小陰唇肥大(寬幅超出大陰唇10毫米以上)、小陰唇畸形或小陰唇明顯不對稱等,而推出的一種整形手術。

(二)臨床手術:

臨床常用的小陰唇縮小術式較多,其基本術式為弧線形切除縫合術、楔形切除縫合術及去表皮縫合術。其餘術式多為上述基本術式的改良及聯合。手術時應力求保持小陰唇的自然形态、皮膚色澤及局部功能,同時為避免過多的手術創傷,隐藏并減少瘢痕組織,防止粘連形成,使手術操作做到微創、安全、并發症少、術後恢複快,達到小陰唇外形的自然美觀。

(三)并發症:

1.出血:

多為術中止血不徹底,或結紮線松脫所緻。出現本症狀應及時就醫。

2.感染:

術前陰部炎症未能有效控制,不注意無菌操作或手術操作粗糙,術後尿液污染傷口等均可導緻切口感染。發生感染後,應拆除部分縫線,使引流通暢,卧床休息,應用抗菌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