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

不稂不莠

漢語成語
不稂不莠,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láng bù yǒu,稂(láng):狼尾草;莠(yǒu):狗尾草。意思是禾苗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出自《詩經·小雅·大田》。
  • 中文名:不稂不莠
  • 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 出處:《詩經·小雅·大田》
  • 用法:貶義
  • 結構:聯合式

釋義

禾苗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成語典故

第一要他自己學好才好;不然,~的,反耽誤了人家女孩兒,豈不可惜。(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

成語故事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一首反映西周農事生活的詩篇《大田》,詩人抒發風調雨順帶來豐收的喜悅心情:“谷粒長了皮殼,長得堅實完好,沒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蟲、絲蟲等蟲害,不讓它禍害我的莊稼。稷神有靈,快把它們投進大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