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漢語漢字
牛(拼音:niú)[1]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最早見于商代  ,其古字形像突出一對牛角的牛頭。本義即唻牛科臫頭條動物牛。牛有吃苦耐勞的本性,故引申為頑強、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氣固執、不肯輕易馴服,這是取牛的脾氣執拗之意。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也是姓氏之一。牛用作左偏旁時寫作牜。用牛作意符的字多與牛相關,如:犢、牦、牟。有的泛指牲畜,如:牧、牢、犒。
  • 中文名:牛
  • 拼音:niú
  • 部首:牛
  • 五筆:RHK
  • 倉颉:HQ
  • 鄭碼:MB
  • 字級:一級(0120)
  •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 注音:ㄋㄧㄡˊ
  • 四角:25000
  • 統一碼:基本區-725B
  • 筆畫數:4 0
  • 造字法:象形字
  • 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 平水韻部:下平十一尤

文字溯源

象形字。“牛”字的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表整體:隻要描繪出特征最鮮明的牛角,不畫全身也能看懂這是牛。新附1   出自商代的“牛簋”,是非常寫實的牛頭:彎角、橫耳、圓眼、寬鼻孔、大肋巴。典型的牛的特點。商代甲骨文(圖1、2)為了書寫方便,把牛頭從輪廓化變為實化了,而且也瘦化了。但依然看得出牛頭的形象來。此後,周代金文(圖3)、秦篆(圖5)一脈相承,都相沿這樣的形體發展下來。但從漢代隸書(圖7)起,“牛”便隻下一隻角,寬的嘴巴也變成長尖的“尾巴”了。  

“牛”的本義就是指一種體形大的牛科反刍類哺乳動物,有頭角蹄尾。一般來說,牛通常是勤懇馴良、唯人是從的,然而偶爾也會有不堪驅使撒野使性的時候,而且,牛一發起脾氣,便輕易不能遏止。牛的這種習性作用于人們的思維,便使“牛”字引發出“執拗、倔犟”的意義,俗語所謂“牛脾氣”之“牛”,正顯示着這種引申義。這種意義,也延伸到作為部首的“牛”中,“倔犟”之“犟”,以“牛”為唯一的表意符号。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niú

名詞

偶蹄類哺乳動物。參看“偶蹄目牛科動物”義項。

cattle

《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梁斌《紅旗譜》一:“他走到集上賣了耕田的牛,把錢給朱老明送去。”

水牛;牦牛;對牛彈琴

比喻受驅使的人。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看“牛宿”。

《漢書·律曆志下》:“鬥二十六。牛八。”

蘇轼《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

氣沖牛鬥

牽牛星的省稱。

潘嶽《西征賦》:“儀景星于天漢,列牛女以雙峙。”

(Niú)姓氏用字。

形容詞

〈方言〉比喻驕傲、固執、倔強。

stubborn

《北史·邢昕傳》:“昕好忤物,人謂之牛。”

牛氣;牛脾氣

〈口語〉本領大,實力強。

brave

動詞

指不順從,頂牛。

《紅樓夢》第一一七回:“若是牛着他,将來倘或認真尋了死,比出家更不好了。”

量詞

力的單位牛頓的簡稱。

Newton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上】【牛部】語求切(niú)

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①。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

【注釋】徐锴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①牛件也件事理也: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二句支離,蓋後增也。”  

說文解字注

事也,理也。

注: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雲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妄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纰缪。

像角頭三、封尾之形也。

注:角頭三者,謂上三岐者象兩角與頭為三也。牛角與頭而三,馬足與尾而五。封者,謂中畫象封也。封者,肩甲墳起之處。字亦作犎。尾者,謂直畫下垂像㞑也。羊、豕、馬、象皆像其四足。牛略之者,可思而得也。語求切。古音讀如疑。  

廣韻

語求切,平尤疑 ‖牛聲之部(niú)

牛,大牲也。《世本》曰:“黃帝臣胲作服牛。”《史記》曰:“纣倒曳九牛。”又姓,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  

康熙字典

【巳集下】【牛部】 牛·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并

又《說卦》:坤為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醜,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又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為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又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又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鬥牽牛也。注:牽牛鬥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又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爾雅·釋蟲》:蠰齧桑注似天牛。

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又姓。《廣韻》:微子裔,司

又人名。《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又葉音疑。《詩·小雅》:我任我辇,我車我牛。葉下哉。哉讀将黎反。

考證:“天牛,蟲名。《爾雅·釋蟲》壤齧桑注:‘似天牛。’”謹照原文壤改蠰。“又葉音奚。《詩·小雅》:‘我任我辇,我車我牛。葉下哉。哉讀将黎反。’”謹按牛與奚不同母,牛字不得葉音奚。謹照字母葉音奚改葉音疑。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①ノ(撇)②一(橫)③一(橫)④丨(豎)

【寫法】撇筆在左上格,撇尖抵橫中線。兩橫上短下長,長橫從橫中線下側起筆,收筆于橫中線。長豎起筆高,收筆低,順豎中線下行。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次濁

語求切

ŋ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次濁

魚尤切

ŋiəu

韻略

平聲

魚尤切

增韻

平聲

魚尤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移鸠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于求切

o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