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形态

社會經濟形态

馬克思創立概念
人類在一定曆史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一定的生産關系的總和。是曆史唯物主義基本範疇之一。onomische cesellschafts-formation,舊譯經濟的社會形态;俄文是общественно-эκономичесκая Формация,舊譯社會經濟形态。社會經濟形态”範疇的建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也就是社會形态。
  • 中文名:社會經濟形态
  • 外文名:economical formation of society
  • 适用領域:政治、經濟等
  • 所屬學科:哲學、經濟等

定義

人類在一定曆史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一定的生産關系的總和。

簡介

資産階級社會學家隻講“一般社會”,不懂得具體的社會形态。馬克思批判了主觀社會學的“一般社會”概念,他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劃分出經濟領域,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産關系,并把它當作決定其餘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關系,從而找到了區分不同社會形态的客觀标準,創立了社會經濟形态學說,第一次把社會學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

在馬克思和列甯的著作中,“社會經濟形态”這一概念,有時除了指社會的經濟結構外,還包括政治的和思想的關系。因此,中國有些理論工作者認為,社會經濟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發展階段生産力之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也就是社會形态。社會經濟形态理論,即社會五形态、經濟三形态和經濟運行兩形式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這一理論認識中國社會經濟轉型具有深刻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意義

“社會經濟形态”範疇的建立,揭示了同一發展階段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重複性和常規性,展現出曆史發展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它使人們從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紛繁複雜的社會曆史現象中,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揭示從一種社會形态向另一種社會形态過渡的規律性,從而使人們有可能科學地預見各個國家的發展趨勢,使人們的認識從偶然和混亂中擺脫出來,用自然科學那樣精确的眼光來具體考察處于一定曆史階段上的社會,把人類曆史看作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

馬克思依據這一思想,闡明了人類曆史依次更替的五種社會經濟形态: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産主義社會。它們由于不同的生産關系而相互區别開來,是各有其獨特的特征的社會形态。馬克思的社會經濟形态學說,是理解人類曆史發展過程的鑰匙,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說的理論基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