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挺進大别山

千裡挺進大别山

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别山事件
千裡挺進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劉鄧大軍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取勝後,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7日,劉鄧大軍揮師東進,開始了千裡躍進大别山的壯舉的曆史事件。
    中文名:千裡挺進大别山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曆史背景

在全面内戰爆發前夕,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軍委即從争取有利的戰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線作戰方針。出擊中原、進軍大别山即是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軍委在制定進軍中原戰略部署後,即對由哪支野戰軍出擊大别山有所規劃。

在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的情況下,華東野戰軍一時難以承擔外線作戰、出擊大别山的戰略任務。與此相反,劉鄧大軍正面敵軍較少,1947年春,劉鄧大軍北渡黃河後,蔣介石認為已将解放軍驅過黃河,在建立所謂的“黃河防線”後,再難南渡,從而敢将原用于對付劉鄧大軍的王敬久集團調用于山東戰場。

國民黨這種兩翼進攻、中間防禦,狀如啞鈴的戰略體系,正利于劉鄧大軍中間突破,一舉扭轉戰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5月4日,中央軍委改變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獨立經營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随後,毛澤東又指示陳赓、謝富治集團渡黃河南進,向豫西、陝南、鄂北進擊。至此,排除了劉鄧大軍出豫西的可能。8月上旬,劉鄧大軍自魯西南向大别山躍進,開始了人民解放戰争史上的曆史性轉折。

壯舉

巍巍大别山,铮铮英雄魂。70多年前,劉鄧大軍千裡行軍,直入群山,成為我軍在解放戰争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曆史轉折點。

曆史的指針撥回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争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但是敵人在裝備和數量上仍占優勢。面對嚴峻形勢,中共中央迅速作出決策,轉入全國性的戰略反攻,并将地處中原的大别山區作為主要突擊方向。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餘人,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n

在金寨縣沙河鄉樓房村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前方指揮部舊址,一張左上标有4個“A”、“絕密”的電文手稿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熟悉的“毛體字”,無疑是毛澤東同志親拟,這便是指示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的電報。

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後,迅速展開魯西南戰役。正當捷報連連的時候,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劉鄧大軍隻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區,直逼南京、武漢,才能全面打亂蔣介石的戰略部署。

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親自起草電文,指示劉伯承、鄧小平:“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領大别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衆,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4A絕密”,最緊急的電報!“不要後方”,最大膽的決策!

然而這時,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經過近1個月的連續作戰,已經極度疲勞而且傷亡較重,亟須休整補充。

7月28日,劉鄧給中央軍委回電,如實陳述了部隊存在的困難,希望能在内線繼續作戰一段時期,等時機更為有利時再向大别山挺進。

沒想到次日毛澤東便親自起草了一份标有3個“A”的絕密電報,直陳“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這讓劉伯承、鄧小平深深感受到形勢的嚴峻以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他們寄予的重望。兩人立即複電:“完全服從中央決定,半個月後行動。”

實際上不到半月,在收到“3A”電報後的第9天,也就是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便率軍南進,開始了千裡躍進大别山的戰略行動。

闖過黃泛區,血戰汝河,強渡淮河……經過20天,劉鄧大軍勝利挺進大别山,像一把利刃插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心髒。

消息傳到陝北,毛澤東欣喜地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20多年來,革命一直處于防禦地位,自劉鄧南征後,我們的革命戰争,才在曆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