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

腓骨

醫學名詞
腓骨,小腿雙骨之一,較細,在小腿外側。上端膨大稱腓骨小頭,其内上方有關節面與胫骨的腓關節面相接關節。下端較膨大稱外踝,其内側面有平坦的外踝關節面,參與構成踝關節。此骨細長,起輔助、支持作用。此骨損傷較多見,單純腓骨骨折對下肢負重影響較小,但胫腓骨間神經、血管較多,易同時受損害,故處理仍應十分注意。[1]
    中文名:腓骨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fibula 拼音::féigǔ 性質:小腿部骨頭

影像學結構

1、腓骨正位。腓骨正位片上,腓骨小頭與胫骨外側髁的下部有部分重疊。腓骨小頭上端向上突起,稱腓骨莖突。腓骨小頭内部的松質比較稀疏,有時也可出現局部密度減低區。

腓骨骨幹特别細長,呈典型管狀骨影,外側皮質較厚,内側皮質較薄,有時出現密度較淡的邊緣,為骨間嵴影。

腓骨下端構成外踝,呈尖端朝下的三角形,其内面與距骨滑車相對應,參與踝關節的構成。在外踝下端有時可見一條密度較淡的溝影,為外踝溝。在外踝上方,腓骨與胫骨下端部分重疊或相對應而留有間隙。

2、腓骨側位。腓骨小頭前部與胫骨重疊,腓骨骨幹呈典型長管狀骨。外踝向下通過踝關節間隙進入距骨滑車影。與距骨滑車重疊的陰影中,内踝居前,外踝居後。

相關疾病與治療

1、腓骨骨折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多與胫骨骨折合并出現于踝關節骨折、胫腓骨骨折,包括特定類型的的pilon骨折。

2、分型;根據腓骨骨折出現的不同情況,将其分為:①腓骨幹骨折(骨折線距腓骨尖8cm以上)14例,②單純外踝骨折(骨折線距腓骨尖8cm以下)18例,③踝關節骨折(腓骨骨折線距腓骨尖8cm以下)26例,④踝關節骨折(腓骨骨折線距腓骨尖8cm以上)40例,⑤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線同水平)25例,⑥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線不同水平)38例,⑦Pilon骨折21例,所有骨折均為閉合骨折。

治療

⑴腓骨幹骨折:單純腓骨幹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呈橫斷,斜形或伴蝶形骨塊。該類損傷一般不涉及旋轉暴力,骨間膜多完整,移位以短縮重疊為主,局部軟組織厚,血運豐富,保守治療骨折愈合率高。

⑵踝關節骨折中的腓骨骨折:學術界認為對不伴内踝骨折或内側韌帶損傷的外踝無移位骨折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如果合并有内踝及後踝骨折,複位固定外踝骨折後在複位固定後踝和内踝骨折。單純外踝尖撕脫骨折不影響踝關節的穩定性,外側副韌帶大部分完整,采取石膏托固定方式多可取得較好療效。

⑶胫腓骨骨折中的腓骨骨折;骨折線不同水平的胫腓骨骨折在AO分型中多數A1型,骨折暴力小,胫腓骨骨折線呈螺旋形,胫骨骨折線自内下向外上延伸,腓骨骨折線位于中上段、骨折線同水平的胫腓骨骨折多位于下小腿1/3,骨折面較小,軟組織包裹少,愈合相對緩慢,我們主張對腓骨進行固定。對于簡單骨折,同時固定胫腓骨可以增加骨折的穩定性,特别是克服直接暴力所帶來的非旋轉不穩定,支持早期負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雖然胫骨的張力側位于前内側,但對于小腿整體來說張力側位于外側,因此雙側固定也是合理的。但固定後有個别患者出現腓骨愈合而胫骨不愈合的情況,最後通過再次手術植骨解決。相反對胫骨進行固定,腓骨不固定患者出現1例腓骨不愈合,從而産生局部酸痛、行走乏力等情況。待胫骨愈合拆除髓内釘又對腓骨進行固定才達到愈合。對于胫骨粉碎骨折,腓骨的解剖複位與固定則顯得更加重要,可以恢複長度糾正旋轉,為胫骨複位提供參考,條件較差時甚至可以隻對腓骨進行固定,作為最終治療,也取得較好效果。

⑷Pilon骨折中的腓骨骨折:Pilon骨折是由于垂直暴力引起的牽涉胫距關節面的特殊骨折。踝關節的外側結構是維持踝關節穩定性的關鍵,因而腓骨的手術治療非常重要,腓骨固定後有利于踝關節的穩定,并有利于胫骨的複位和固定[12]。具體作用為①恢複肢體的解剖學長度;②利用下胫腓韌帶對胫骨骨折端的牽引複位作用,使胫骨骨折端得到穩定複位;③腓骨穩定後的支撐作用,增加胫骨遠端松質骨固定後的穩定性。

對于腓骨骨折的治療,單純采用内固定手術療法會對患者産生一定的影響,如對患者局部的軟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傷,導緻發生非常嚴重的術後并發症。應用外固定手術對腓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其骨折端的穩定效果不佳。此外,外固定手術會導緻患者術後出現多種不良症狀,如關節黏連、僵硬及功能障礙等。近年來采用内外固定結合的療法對腓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局部切開的方式,對波及關節面的骨折直視下進行複位,局部内進行固定,同時采用骨外固定器進行外固定,具有固定跨度大、随機性強等特點。通過采用内外固定結合療法治療腓骨骨折,既能夠使患者骨折部位的穩定性明顯增強,同時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術後并發症的幾率。進而能夠有效地避免保守治療與單純内固定的各種缺陷,降低了患者承受的手術痛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