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縣級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行政區
縣級市,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市轄區、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隸屬于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或由省、自治區直接管轄。中國自1980年以來,随着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大多數縣級市都以“撤縣設市”的方式建立。自1983年起,縣級市被作為行政區劃術語被正式确立下來。中國共有394個縣級市。
    中文名:縣級市 外文名:county-level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區别類型:縣級行政區 下 級:鄉級行政區 上 級:地級行政區 始建時間:1949年 确立時間:1983年 數 量:388個(截至 2020 年底)

曆史沿革

1932年,中華民國開始于省與縣之間設置“行政督察區”,屬于準行政區劃單位,其管理機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機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改行政督察區為專區。專區所領導的市稱為專轄市,其行政地位與縣相同。

1967年-1975年,專區逐漸改為地區,專區領導的市變為地區領導,專轄市改稱地轄市。

1982年,中共中央第51号文發出了“改革地區體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通知,首先在江蘇試點,1983年在全國試行。随後中央又發出《關于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幹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試行地、市合并”,并把此作為1983年地方政府改革的一項重要内容。至此市管縣、市代管市體制開始在全國範圍内推行,并将原地轄市根據其行政地位改稱縣級市。

詳細名單

河北省

地級市

縣級市

保定市

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定州市

滄州市

泊頭市、任丘市、黃骅市、河間市

石家莊市

辛集市、晉州市、新樂市

唐山市

遵化市、遷安市、灤州市

廊坊市

霸州市、三河市

邢台市

南宮市、沙河市

承德市

平泉市

邯鄲市

武安市

衡水市

深州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地級市

縣級市

呂梁市

孝義市、汾陽市

臨汾市

侯馬市、霍州市

運城市

河津市、永濟市

太原市

古交市

晉城市

高平市

朔州市

懷仁市

忻州市

原平市

晉中市

介休市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區

地級市/盟

縣級市

呼倫貝爾市

滿洲裡市、牙克石市、紮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

通遼市

霍林郭勒市

烏蘭察布市

豐鎮市

錫林郭勒盟

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

興安盟

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

内蒙古自治區

遼甯省

地級市

縣級市

沈陽市

新民市

大連市

瓦房店市、莊河市

鞍山市

海城市

丹東市

東港市、鳳城市

錦州市

淩海市、北鎮市

營口市

大石橋市、蓋州市

遼陽市

燈塔市

鐵嶺市

調兵山市、開原市

朝陽市

淩源市、北票市

葫蘆島市

興城市

遼甯省

吉林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長春市

德惠市、榆樹市、公主嶺市

吉林市

舒蘭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

四平市

雙遼市

通化市

梅河口市、集安市

白山市

臨江市

白城市

大安市、洮南市

松原市

扶餘市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龍井市、珲春市、和龍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

地級市/地區

縣級市

哈爾濱市

尚志市、五常市

齊齊哈爾市

讷河市

牡丹江市

甯安市、穆棱市、海林市、東甯市、綏芬河市

佳木斯市

同江市、富錦市、撫遠市

伊春市

鐵力市

雞西市

虎林市、密山市

綏化市

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

黑河市

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嫩江市

大興安嶺地區

漠河市

黑龍江省

江蘇省

地級市

縣級市

無錫市

江陰市、宜興市

徐州市

邳州市、新沂市

常州市

溧陽市

蘇州市

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昆山市

南通市

如臯市、啟東市、海安市

鹽城市

東台市

揚州市

高郵市、儀征市

鎮江市

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泰州市

靖江市、興化市、泰興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地級市

縣級市

杭州市

建德市

甯波市

餘姚市、慈溪市

溫州市

瑞安市、樂清市、龍港市

紹興市

諸暨市、嵊州市

嘉興市

海甯市、平湖市、桐鄉市

金華市

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

衢州市

江山市

台州市

臨海市、溫嶺市、玉環市

麗水市

龍泉市

浙江省

安徽省

地級市

縣級市

合肥市

巢湖市

蕪湖市

無為市

安慶市

桐城市、潛山市

阜陽市

界首市

滁州市

天長市、明光市

宣城市

甯國市、廣德市

安徽省

福建省

地級市

縣級市

福州市

福清市

泉州市

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

龍岩市

漳平市

三明市

永安市

南平市

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

甯德市

福安市、福鼎市

福建省

江西省

地級市

縣級市

贛州市

瑞金市、龍南市

宜春市

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吉安市

井岡山市

上饒市

德興市

九江市

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

景德鎮市

樂平市

鷹潭市

貴溪市

江西省

山東省

地級市

縣級市

青島市

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

莊市

滕州市

煙台市

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招遠市、栖霞市、海陽市

濰坊市

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

濟甯市

曲阜市、鄒城市

泰安市

新泰市、肥城市

威海市

乳山市、榮成市

濱州市

鄒平市

德州市

禹城市、樂陵市

聊城市

臨清市

山東省

河南省

地級行政區

縣級市

鄭州市

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陽市、鞏義市

平頂山市

舞鋼市、汝州市

安陽市

林州市

新鄉市

衛輝市、輝縣市、長垣市

焦作市

沁陽市、孟州市

許昌市

禹州市、長葛市

三門峽市

義馬市、靈寶市

商丘市

永城市

周口市

項城市

南陽市

鄧州市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濟源市

河南省

湖北省

地級市/自治州/省直轄

縣級市

黃石市

大冶市

十堰市

丹江口市

荊州市

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監利市

宜昌市

枝江市、宜都市、當陽市

襄陽市

棗陽市、宜城市、老河口市

荊門市

鐘祥市、京山市

黃岡市

武穴市、麻城市

孝感市

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

鹹甯市

赤壁市

随州市

廣水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利川市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

湖北省

湖南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長沙市

浏陽市、甯鄉市

株洲市

醴陵市

湘潭市

湘鄉市、韶山市

衡陽市

耒陽市、常甯市

邵陽市

武岡市、邵東市

嶽陽市

臨湘市、汨羅市

益陽市

沅江市

常德市

津市市

婁底市

冷水江市、漣源市

郴州市

資興市

永州市

祁陽市

懷化市

洪江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湖南省

廣東省

地級市

縣級市

韶關市

樂昌市、南雄市

湛江市

廉江市、雷州市、吳川市

肇慶市

四會市

江門市

恩平市、台山市、鶴山市、開平市

茂名市

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梅州市

興甯市

汕尾市

陸豐市

陽江市

陽春市

清遠市

英德市、連州市

揭陽市

普甯市

雲浮市

羅定市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級市

縣級市

南甯市

橫州市

桂林市

荔浦市

梧州市

岑溪市

崇左市

憑祥市

來賓市

合山市

玉林市

北流市

百色市

靖西市、平果市

防城港市

東興市

貴港市

桂平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省直轄

縣級市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五指山市、瓊海市、文昌市、萬甯市、東方市

海南省

四川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成都市

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簡陽市

綿陽市

江油市

德陽市

綿市、什邡市、廣漢市

遂甯市

射洪市

内江市

隆昌市

樂山市

峨眉山市

南充市

阆中市

達州市

萬源市

廣安市

華蓥市

涼山彜族自治州

西昌市、會理市

甘孜藏族自治州

康定市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馬爾康市

四川省

貴州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貴陽市

清鎮市

六盤水市

盤州市

畢節市

黔西市

遵義市

赤水市、仁懷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興仁市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凱裡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市、福泉市

貴州省

雲南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昆明市

安甯市

昭通市

水富市

曲靖市

宣威市

玉溪市

澄江市

保山市

騰沖市

楚雄彜族自治州

楚雄市、祿豐市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

蒙自市、個舊市、開遠市、彌勒市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市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芒市、瑞麗市

迪慶藏族自治州

香格裡拉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市

雲南省

陝西省

地級市

縣級市

鹹陽市

興平市、彬州市

渭南市

韓城市、華陰市

延安市

子長市

榆林市

神木市

安康市

旬陽市

陝西省

甘肅省

地級市/自治州

縣級市

酒泉市

玉門市、敦煌市

平涼市

華亭市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

甘肅省

青海省

自治州

縣級市

玉樹藏族自治州

玉樹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格爾木市、茫崖市

黃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市

青海省

甯夏回族自治區

地級市

縣級市

銀川市

靈武市

吳忠市

青銅峽市

甯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區/自治州/自治區直轄

縣級市

阿克蘇地區

阿克蘇市、庫車市

喀什地區

喀什市

和田地區

和田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市、阜康市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樂市、阿拉山口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庫爾勒市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阿圖什市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伊甯市、奎屯市、霍爾果斯市

塔城地區

塔城市、烏蘇市、沙灣市

阿勒泰地區

阿勒泰市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

鐵門關市、雙河市、可克達拉市、昆玉市、胡楊河市、新星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補充說明

隸屬情況

截至2021年3月,中國大陸地區共計394個縣級市。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11個,海南省直轄5個,湖北省直轄3個,河南省直轄1個,地級市代管314個,自治州(地區、盟)轄60個。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屬于縣級行政區,是指獨立于地級行政區之外單獨建制,由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直接領導和管理,與地級行政區享有相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的縣級行政區。

我國僅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存在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省直轄縣級市名單如下:

河南省:濟源市

湖北省: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

海南省:五指山市、瓊海市、文昌市、萬甯市、東方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鐵門關市、雙河市、可克達拉市、昆玉市、胡楊河市、新星市

設立标準

(一)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标,即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産業從業人,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于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産值在工農業總産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15億元(經濟指标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準,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内生産總值不低于10億元,第三産業産值在國内生産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于6000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鋪裝率不低于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标,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7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業的人口比例不低于25%,并不少于12萬人。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産值在工農業總産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12億元;國内生産總值不低于8億元,第三産業産值在國内生産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80元,總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鋪裝率不低于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标,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8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6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10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産值在工農業總産值中不低于60%,并不低于8億元;國内生産總值不低于6億元,第三産業産值在國内生産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不低于人均60元,總收入不少于4000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鋪裝率不低于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适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産值超過40億元,國内生産總值不低于25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内财政收入超過1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于6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4萬。

(五)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确有必要,可撤鎮設市。

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于10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産業的人口不低于8萬。地方本級預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60%,工農業總值中工業産值高于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确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财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近期設立

2017年,河北省平泉縣、陝西省神木縣、浙江省玉環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甯鄉縣、貴州省盤縣6個縣撤縣設市獲批。

2018年,陝西省彬縣、江蘇省海安縣、湖北省京山縣、黑龍江省漠河縣、山西省懷仁縣、貴州省興仁縣、安徽省潛山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山東省鄒平縣、甘肅省華亭縣、雲南省水富縣、河北省灤縣等12縣撤縣設市獲批。

2019年,陝西省子長縣、安徽省廣德縣、湖南省邵東縣、四川省射洪縣、河南省長垣縣、黑龍江省嫩江縣等6縣撤縣設市獲批。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獲批撤鎮設市,成立縣級龍港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

2020年,湖北省監利縣、江西省龍南縣、青海省同仁縣等3縣撤縣設市獲批。

2021年2月,四川省會理縣、雲南省祿豐縣撤縣設市獲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撤銷橫縣設立縣級橫州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