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購新娘

郵購新娘

社會現象
郵購新娘(Mail-order bride)指的是通過婚姻中介,在網絡、報章目錄及電視宣傳中,由男性從中挑選且結婚的女性。通過“郵購新娘”,一些外籍婦女的确找到了她們所尋求的愛情與幸福,但是另外一些人則變成了暴力的受害者或者淪為娼妓。
    中文名:郵購新娘 外文名:Mail-order bride 發生地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主要目的:由男性挑選來與之結婚的女性 性質:為單身男子介紹異國(主要是貧窮國家)女子的業務 形式:透過婚姻中介在紙本目錄、網絡、電視、或其他形式的廣告宣傳

廣告形式

郵購新娘的廣告與一般婚介所或個人的征婚廣告沒有明顯差異,但通常會注明可以多久到外地定居。而對廣告内容沒有性别相關限制的地區,郵購新娘的廣告内容常會把她們物化,例如有“保證處女”、“三個月内娶到家”、“跑一個賠一個”等語句。

産生背景

在一些已發展地區,女性學曆和收入不斷提高,不少女性已不用依靠婚姻為生活保障,擇偶條件亦相應提高,甚至選擇獨身。但同時間不少男性仍然想建立家庭,或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要娶妻生子,傳宗接代,或向父母交代,他們當中有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結交異性的機會,或不吸引異性、交不到女朋友,難以尋找結婚對象。

而傳統“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觀念仍然存在,有些男性不接受學曆、收入比自己高的女性,也不願意娶個性較為獨立的女性為妻,有些女性也不願嫁學曆、收入比自己低的男性。于是很多想結婚但找不到結婚對象的男性就去娶郵購新娘。

在發展中地區,不少人生活貧困,一些女性為了讓家人有較好的生活,部份亦帶着美滿愛情、婚姻、較充裕物質生活的憧憬嫁到外地

俄羅斯的“郵寄新娘”行業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一系列時代背景造就了這一現象:二戰毀滅了2300萬俄羅斯人,一整代的人口消失。作為戰後出生的一代人,很多女性雖然擁有甜美的長相、較高的教育程度,但是身邊男性的缺失,使得她們無法得到婚姻生活。好在及時出現的互聯網技術讓她們有機會接觸身在大洋彼岸的異性,而這也是“郵寄新娘”網站出現的初衷。

nn從事該業務的網站先是搜集不發達地區女性的資料,然後将其刊登在自己的網站上,為前來尋找伴侶的男性提供選擇。待男女雙方溝通了解後,女性便可以通過結婚移民到男方國家。其實,在互聯網不發達時,付中間人費用,也可以得到志同道合的伴侶,如今的“郵寄新娘”網站隻不過是把不過以往的中間人和媒人,改變為網站上的國際婚姻經紀人。在2010年全球已有400家郵購新娘網站,而2015年更是激增到6000家。據統計,僅僅在美國2010年類似的國際婚介業務收益就超過了20億美元。

發生地區

一般而言,郵購新娘之中有許多是來自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印尼、烏克蘭、菲律賓、墨西哥或印度。而她們前往的地點通常是較原居地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或地區,如越南、印尼、中國大陸的郵購新娘多會嫁到中國台灣、香港等地,而烏克蘭、菲律賓、墨西哥的多嫁到美國或加拿大。

存在問題

在“郵購新娘”這件事上,不論你“買”或“賣”都有風險。由于這種關系有著明顯的買賣婚姻性質,并且缺乏娘家支援,郵購新娘通常在家中地位較低,不少郵購新娘會受到丈夫或夫家成員的虐待。加上她們和當地文化、語言上的隔閡,常受到歧視。此外,由于在結婚前男女雙方通常隻有幾次見面接觸的機會,彼此了解不深,婚後可能因為性格不合而出現問題,甚至離婚。

十多年前在俄羅斯就讀藝術系的卡捷琳娜,在22歲的花樣年紀被45歲的亞特蘭大水管暖氣技工弗蘭克謝裡登求愛,但在結婚後,謝裡登告訴卡捷琳娜把她帶到美國的真正原因是負責家務及性生活。之後,卡捷琳娜長期遭受毆打,還被謝裡登誣告而被美國警方逮捕和監禁了近一個月。

2012年,美國49歲的單身漢薩丁通過一家郵購新娘婚介網站結識了來自烏克蘭的“郵購新娘”埃琳娜,他6次飛往烏克蘭和意中人見面,與其旅遊,為其購買各種珠寶首飾,花費不菲。但是埃琳娜其實已有男友并随後失蹤,狂怒之下的薩丁在網上招募殺手準備綁架“郵購新娘”,把她當作“貨物”運到美國,成為任他發落的囚徒,但最後卻被警察盯上,面臨牢獄之災。

2010年,英國一位66歲的退休木匠傑夫歐文斯是在妻子離世後一直過着相當孤獨的生活。他從報紙上得知有關俄羅斯“網絡新娘”的消息,便萌生通過互聯網從俄羅斯再娶一個“郵購新娘”共度餘生的念頭。但是直到他付完高昂的婚介費用,把這位自己鐘意的新娘接到英國,歐文斯才發現與照片上看起來十分美豔的36歲女子完全不同,這位叫做坦娅的人是一個身材發胖、看起來至少有50歲的俄羅斯婦女,但是該女子辯稱照片上的人的确是自己,隻不過那是她“在好幾年前拍下的照片”而已。

2014年,台灣成立了一家叫“安格斯國際婚友社”的網站,号稱要為台灣部分社會、經濟地位較高,但在島内“挑”不到老婆的男士提供才貌雙全的烏克蘭新娘。而要想娶到自己心儀的烏克蘭姑娘,男士須首先交付5萬元新台币成為網站會員,待彼此溝通過後,“安格斯”網站再視情況組成5——10人左右的“相親團”至烏克蘭,安排男女雙方參觀遊覽……由此而來的一系列簽證、翻譯、導遊費用,再加上中介高達60——120萬元新台币的費用,可謂花費不菲,但這也沒擋住男青年們一顆想成家的心,據稱該網站每天浏覽的人數高達3000人次以上,還有很多留美博士、大學教授、科技新貴打電話來咨詢。

目前,世界上隻用花錢就可以買到新娘的“郵購新娘”多半還是處于上不了台面的地下事業,需要偷偷摸摸的做,更多的網站則隻是為異國的單身男女提供相識機會。

很多把自己資料放在“郵購新娘”網站的姑娘都是抱着一種希望遇到浪漫愛情、開始美好婚姻生活的簡單願望,但其中也不乏懶于找工作,妄想找個有錢人養活自己的人,她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度依賴于别人,導緻後來被騙或騙人。

保護

議員争取立法

有一些不幸遇害的婦女以及“郵購新娘”業務的急速發展引起了華盛頓州衆議員裡克·拉爾森和參議員馬利亞·坎特維爾的重視,他們一直打算通過立法來為美國的“郵購新娘”提供更多的保護。

2009年4月,按照計劃,他們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議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内容就是要求婚介機構在向單身男子提供“郵購新娘”服務之前,必須對該男子的背景進行詳細調查,而接受服務的客戶也有義務回答他們的婚史以及有無虐待配偶行為等問題;婚介機構必須如實地向接受服務的海外女性提供所有的資訊,并明确告知她們的合法權利。另外,這份議桉還要求每人每年隻能申請一次海外婚姻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