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窦

硬腦膜窦

病理學術語
硬腦膜窦,英文名:sinusesofduramater,為硬腦膜的兩層在某些部位分開,内襯内皮細胞,構成特殊的顱内靜脈管道,輸送顱内靜脈血。[1]
    中醫病名:硬腦膜窦 外文名:sinuses of dura mater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特點:為硬腦膜的兩層在某些部位分開 類型:膜窦

解釋

硬腦膜窦是硬腦膜的兩層在某些部位分開,内襯内皮細胞,構成特殊的顱内靜脈管道,輸送顱内靜脈血。窦内無瓣膜,窦壁無平滑肌,不能收縮,故硬腦膜窦損傷,出血較多。主要的硬腦膜窦有上矢狀窦、下矢狀窦、岩下窦、窦彙、橫窦、乙狀窦等。

相關疾病

硬腦膜窦血栓形成是臨床上較少見的疾病,可導緻顱内壓增高、癫痛、腦出血、缺血和各種神經功能障礙,晚期可導緻硬腦膜動靜脈痰等并發症,重者可緻死亡,死亡率20%左右。

治療

硬腦膜窦血栓形成診斷明确後或在介人治療和手術治療中,口服或靜脈應用抗凝藥物,防止血栓蔓延和預防術後血栓複發,必不可少。抗凝劑肝素常作為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用于預防血栓的再形成,可與華發令、尿激酶或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聯合應用。一般認為該藥療效高,主要副作用是出血,用藥時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和出凝血時間。但其作用和安全性有争議。

血管内治療,硬腦膜窦内藥物溶栓将溶栓藥物經置人病變附近的導管,直接注人硬腦膜窦中。較靜脈滴入用藥量少,血栓附近藥物濃度高,避免溶栓藥物用量過大引起的出血等并發症。與介人、手術治療聯合應用,對溶解殘餘血栓、防止血栓再形成,起重要作用。采用經頸内靜脈和經股靜脈兩種途徑,病人恢複較好,未發生出血等并發症圖。

血管内機械治療硬腦膜窦血栓,是該病治療的最新進展,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球囊血管成形術,當存在靜脈狹窄,利用球囊擴張狹窄部位,結合血栓附近間斷注射尿激酶,病人症狀和體征消失。球囊擴張成形術可防止血栓的複發,改善形成血栓的病理解剖學變化。球囊将血栓壓碎,增加了溶栓藥與血栓的接觸面積,使較大的血栓容易溶解。

球囊擴張加支架放置術,應用球囊擴張加支架放置術治療一例枕窦阻塞患者。

手術治療:雖經抗栓治療病情仍繼續惡化,即行手術治療;打開靜脈窦,吸引器吸出血栓,未遇到多大困難;術後顱内壓明顯下降,但持續短暫,又行二次手術,取出血栓後局部應用鍊激酶,病人永久恢複。

影像學檢查

顱骨骨折傷及硬腦膜窦時,由于硬腦膜主要由大量的成纖維細胞和不同方向排列的膠原纖維構成,緻密堅韌,缺乏彈性,受損後不能收縮,窦内也無瓣膜,因而常導緻緻命性的出血,不易制止。

腦膜中窦位于颞、頂骨内側面的腦膜中窦溝内,這條溝位于冠狀縫的後方、腦膜中動脈前支壓迹的前方。在35.8%的X平片上,可以見到一條較寬的透亮帶,即為腦膜中窦影,易被誤認為是骨折線,為此應與額頂部的顱骨骨折線相鑒别:一般骨折線呈邊緣銳利、較直的長線狀透亮影,無一定走行方向,而腦膜中窦溝影則走行位置固定、較寬、邊界多不清、透亮度較低,有的有分支。

頭顱平片的腦膜中窦影除了要與額頂部的骨折線相鑒别外,尚應與腦膜瘤時擴張、迂曲的腦膜中動脈壓迹影相鑒别。腦膜瘤除腦膜中動脈壓迹影扭曲增寬外,還有顱内占位性體征、局部顱骨骨質破壞、骨質增生、顱骨骨闆增厚及局部軟組織腫塊等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