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第一醫院

廈門市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
廈門市第一醫院坐落于廈門市鎮海路55号的廈門市第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 主管部門: 開放時間: 院長: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醫院院訓: 醫保定點: 經濟類型: 經營性質: 醫院名稱:廈門市第一醫院 所在地區:福建省廈門市 建院年份:1937年 是否醫保:是

簡介

創建于1937年,前身為福建省立醫院,現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福建中醫學院、廈門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

廈門市第一醫院現開放病床1400餘張,高級專業技術人才600餘人,碩士、博士200餘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4人,年門急診量165萬人次,年住院量4萬餘人次,均居廈門首位。

醫院重視質量建設,首倡首席質控師制度規範醫療行為;重視學科建設,全力提升醫學中心、重點學科、優勢專科的綜合實力;與國内外著名醫院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并聘請黃志強院士、胡強達教授、胡大一教授等國内外頂級專家加盟醫院,提高各專科技術水平。2006年5月,醫院以全省衛生系統最高分通過博士後工作站審批,成為福建省地市醫院首家博士後工作站。

醫院現有臨床、醫技科室48個,設有福建省新生兒救護分中心、廈門市腫瘤中心、廈門市泌尿系統疾病診治中心。

第一醫院杏林院區的前身是廈門市杏林醫院,創建于1959年,是一所集醫療、急救、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屬二級乙等醫院。2003年6月,第一醫院和杏林醫院正式合并。

由于杏林院區各科室與廈門院區相關科室逐步融合,杏林院區整體醫療水平和質量将不斷提高。

鼓浪嶼院區介紹

2006年5月,随着鼓浪嶼作為著名國際風景旅遊區品牌的日趨成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内外遊客及療養人員,流動人口的數量也與日俱增。為進一步改善鼓浪嶼風景區的就醫環境,緩解島上居民和遊客就醫難的問題,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第一醫院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接收廈門第二醫院鼓浪嶼院區,鼓浪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成建制劃歸醫院鼓浪嶼風景區分院。

十幾年來,鼓浪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博采各地之長,結合原鼓浪嶼區(現已并入思明區)區情努力發展初保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基層醫療保健工作經驗。

1992年原鼓浪嶼區被衛生部列為全國22個城市初級衛生保健試點城區之一,1994年加入全國城市初保協作組,1997年中心順應形勢的變化,緻力于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

中心的醫務人員定期深入各社區衛生服務點開展醫療保健便民服務,出診、開設家庭病床、積極發展社區護理,開展家庭保健合同、居民衛生保健合同服務,開展醫療助困活動。

中心的改革、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得到了衛生部、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得到了社區群衆的普遍贊譽。

大型綜合性醫院的介入,為鼓浪嶼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進一步拓寬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路子。第一醫院與鼓浪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質性融合,不僅保證了鼓浪嶼風景區遊客和島上居民的醫療急救需求,完善了旅遊區的功能,也為廈門市發展社區衛生事業,解決群衆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和探索。

今後,廈門市第一醫院将逐步加大對鼓浪嶼院區的資金、設備、人員投入,并輔助開展健康咨詢、健康宣傳講座,憑借第一醫院的品牌效應與技術優勢,在鼓浪嶼社區建立起一流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滿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醫院名稱沿革

1933年籌備于福州吉祥山,公推黃丙丁為籌備處主任(1935年10月19日建設一小門診所,奠基儀式在福州吉祥山舉行)。

1937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立醫院。

1938年醫院内遷沙縣設立總院,南平設立分院,福建省立醫院改稱為福建省立第一醫院。1943年醫院全部遷南平。

1946年7月從南平遷來廈門,接管廈門市立醫院,改稱省立廈門醫院。

1950年4月改稱廈門省立醫院。

1951年12月改稱廈門市立第一醫院。

1958年4月改稱廈門市醫院。

1959年9月改為廈門醫學院附屬醫院。

1962年10月改稱廈門市第一醫院。

1966年10月“文革”開始,改為廈門市工農兵醫院。

1970年3月改為廈門市醫院總院(第一病區)。

1972年10月恢複廈門市第一醫院至今。

2003年7月廈門市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正式挂牌。

廈門市第一醫院分為市區總院及杏林院區兩部分。

2006年5月廈門市第一醫院鼓浪嶼院區正式挂牌,醫院形成一個院部、兩個院區。

2007年5月廈門市第一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