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鎮

太姥山鎮

福鼎市下轄鎮
太姥山鎮,原名秦嶼鎮。位于福鼎市東南部,三面靠山一面臨海,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個小城鎮建設中心鎮之一。鎮區面積116.7平方公裡,轄有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3萬人。太姥山鎮四季分明,山海豐富,境内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千年古刹靈峰寺、潋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濱浴場牛郎崗等旅遊景點。
    中文名:太姥山鎮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福鼎市 下轄地區:轄有31個村(居)委會 地理位置:福鼎市南部 著名景點: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千年古刹靈峰寺 原名:秦嶼鎮 面積:116.7平方公裡

基本概況

太姥山鎮,原名秦嶼鎮。位于福鼎市東南部,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個小城鎮建設中心鎮之一。鎮區面積116.7平方公裡,轄有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3萬人。太姥山鎮四季分明,山海豐富,境内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千年古刹靈峰寺、潋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濱浴場牛郎崗等旅遊景點。

曆史沿革

秦嶼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位于晴川灣入口處,面臨東海,背靠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

秦嶼古時在海域之中,宋代稱縻嶼,因島上有“榛樹”而得名。原屬福甯州勸儒鄉望海裡十都,置縣後為福鼎縣七都。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設秦嶼巡檢司。民國初為秦嶼區,民國29年(1940年)設秦嶼鎮。福鼎解放後,于民國38年6月設秦嶼區,1958年8月成立秦嶼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複秦嶼區,1968年9月設秦嶼人民公社,1982年8月改為秦嶼區,1987年複稱秦嶼鎮,2011年更名太姥山鎮。1995年,全鎮下轄26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12202戶,50802人。鎮所在地居民方言以福州話為主。

鎮情介紹

秦嶼是福鼎主糧區之一,主産稻谷甘薯。1995年,全鎮耕地面積25908畝,糧食總産量1.29萬噸。秦嶼也是漁區之一,一日兩潮水,盛産帶魚、墨魚、鳗魚、蝦、蟹等海産品。1995年,全鎮水産品總産11016噸,漁業産值6838萬元。全鎮有機動漁船224艘,共4852噸位,大圍缯網50張,流刺網、定置網5626張。

改革開放以來,秦嶼鎮辦企業發展很快。至1955年有五金、塑料制品、農械、食品、燈泡、造船等79個廠場,職工1262人,産值9203萬元。

舊集鎮經改建後,新開辟3條街道,商店密集,生産日益興旺,已成為閩浙邊境上的一個重要貿易點。

秦嶼交通方便,陸路有省道沙呂線過境,連結鼎霞(浦);水路近通沙埕、三沙,遠出東海直到外洋。

秦嶼現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57所。全鎮設醫院1所、衛生所19個。

太姥山距秦嶼13.5公裡。1987年太姥山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旅遊業蓬勃發展,到太姥山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1993年遊客達48萬人次。

太姥山

太姥山嶽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所在,遊覽面積24.6平方公裡。這裡峰巒險峻、怪石嵯峨、岩洞幽緻、雲霧缭繞,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名聞遐迩,有着“海上仙都”的美譽。山中360處岩石,千姿百态,肖人肖物,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仿佛是抽象派大師的雕塑作品,無不賦予“随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的想象空間,令人浮想聯翩,目不暇給,尤以夫妻峰、金龜爬壁、九鯉朝天最為著名;峰岩之下有一百多處岩洞,呈“井”字形分布,大洞套小洞,小洞連大洞,洞洞相通,縱橫交錯,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宮,行進之間,時蹲時俯、時側時爬,妙趣橫生,為天下名山所少有的花崗岩洞群景觀,令人折服歎止。登臨峰頂,眺望東海,星羅棋布的島嶼,風光旖旎的海灣,千點風帆,萬頃碧波,盡收眼底,正是一幅恢弘壯大的“山海大觀”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