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

涿鹿縣

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
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遊。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郊區和保定市涞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東距北京市中心140公裡,西距煤都大同市270公裡,北距張家口市75公裡。縣南北長90公裡,東西寬43公裡,總面積2802平方公裡。全縣共轄1個縣轄區、13個鎮、4個鄉,總面積2802平方公裡。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等8個少數民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涿鹿縣常住人口為294013人。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涿鹿縣繁衍生息。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創造了中華民族共認的“龍”圖騰,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景點有黃帝泉、黃帝城遺址、中華合符壇、中華三祖堂、軒轅湖。2017年10月獲得"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号。2019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贊皇縣等21個縣(區)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準涿鹿縣退出貧困縣。[1]
    中文名:涿鹿縣 外文名:Zhuolu County 别名:保安縣 行政區劃代碼:130731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 地理位置:華北地區 下轄地區:1個縣轄區、13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涿鹿鎮 電話區号:0313 郵政區碼:075600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黃帝泉、黃帝城遺址、中華合符壇、中華三祖堂、黃帝城文化旅遊區 車牌代碼:冀G 地區生産總值:84.6億元(2020年) 人口:29401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面積:2802km² 方言:晉語-張呼片-涿鹿話

曆史沿革

涿鹿曆史悠久,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據《歸藏》《山海經》《逸周書》及《史記》載,原始社會末期,涿鹿屬以熊耳山(桑幹河以西山脈)為中心的有熊部落方國,有熊國國君少典居阪泉之野的有熊國都青丘。少典之子軒轅黃帝繼父親軍事首領之職後,青丘被稱為軒轅之丘。

約在4700千前,涿鹿一帶發生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軒轅黃帝擒蚩尤、伏炎帝之後,統一華夏,合符釜山,開創了中華千古文明。

夏代,華夏部族大部南遷,桑幹河流域隻有黃帝子宗的少數部族,他們着白衣,戴白帽,登白履,被稱為白民之國。

商代,契的後人在今蔚縣一帶建立奴隸制政權,國号代,涿鹿現境南部屬代國地域。商代末期,商的直系諸侯山戎人(華夏人對奚人的稱謂)建立的屠何國(屠何為遼甯錦州古稱)遷徙洋河流域東部,先居雞鳴驿,後涿鹿縣境北部屬屠何國。同時期,山戎人的令支國人由河北遷安一帶進入延慶及涿懷盆地。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滅商後,分召公于燕地,壓縮了山戎的生存空間。公元前664年,齊桓公伐戎救燕,滅立國近千年的“山戎”四國(令支、孤、屠何、無終),“山戎”領地納入燕國疆土。此時,涿鹿現境大部屬燕國。

公元前300年,趙國圍攻中山國,“攘地北至燕代(《史記趙世家》)”,占領涿鹿現境。《竹書紀年》載:“燕伐趙,圍濁(涿)鹿,趙(武)靈王及代人救濁(涿)鹿。”“涿鹿”這一稱謂第一次出現。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确立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其中含燕國5郡,涿鹿一帶仍屬上谷郡。

涿鹿境内有明确記載的置縣曆史可上溯到西漢。《漢書地理志》記,漢延秦制,涿鹿一帶仍設5縣,屬上谷郡,治所同秦。東漢時期,郡縣設置基本上沿襲西漢之制,直到漢末靈帝(公元156-189年在位)時在郡前設州,秦所确立的郡縣二級地方行政管理體制遂成為州、郡、縣三級制。這一體制一直延用到五代。

三國時期(公元220-265年),涿鹿現境為曹操所建魏國屬地。

西晉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分幽州上谷郡之屬地置廣甯郡,郡治下洛縣城,屬幽州。下洛、涿鹿、潘縣從上谷郡析出,交由廣甯郡統領。

南北朝時期,涿鹿現境先後為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的屬地。這一時期,政區設置為州、郡、縣三級制。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廢燕州,懷戎縣改屬幽州,隋炀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幽州改為涿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懷戎縣為燕王高開道所據。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平高開道,在懷戎縣城(今保岱)置北燕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為妫州,領懷戎縣。

五代十國時期,涿鹿現境先是後梁、後唐屬地,後為遼國境域。公元936年,後唐節度使石敬瑭投降契丹,借契丹兵滅後唐兵稱帝,建立後晉,割包括新州在内的16州于契丹。此後,涿鹿現境為契丹之地,公元947年契丹改國号為“遼”。

北宋建立後,仍視石敬瑭割遼的16州為宋的境域。北宋太平年間成書的《太平寰記》按唐代政區之舊,記涿鹿縣境為妫州。

金襲宋制,實行路、府、縣三級地方行政制。金開國之初仍置奉聖州,領永興(治今涿鹿縣城)、妫川(今懷來)、缙山(今延慶)、龍門(今赤城龍關)、望雲(今赤城雲州)、礬山(今涿鹿礬山)6縣。

元初涿鹿現境仍置德興府,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複為奉聖州。元順帝四年(公元1338年),奉聖州因地震改名“保安州”。

明初保安州建制被撤銷,此地隸北平都司管轄。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在原保安州城置保安衛。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複置保安州。明永樂年間,山東、山西、湖廣等地大量移民遷入該地。後金太宗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七月,後金軍攻陷保安州。後金初之保安州,屬直隸省宣化府。1636年,皇太極改國号為清。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保安州降為三級散州,轄區變為互不相連的七塊地方,這一區劃一直沿用到民國前期。

中華民國建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保安州屬直隸省口北道。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保安州改為保安縣,為同陝西保安縣相區别,民國三年改為涿鹿縣。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涿鹿縣屬河北省。民國十八年,口北道10縣劃歸察哈爾省,涿鹿縣屬察哈爾省。

1945年8月20日,涿鹿縣城解放。8月30日,涿鹿全境解放,懷涿縣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涿鹿縣,入駐涿鹿縣城,改稱涿鹿縣民主政府。1946年10月,涿鹿縣民主政府撤離縣城,轉移到南部山區。1948年12月,涿鹿縣全境解放,涿鹿縣民主政府入駐涿鹿縣城。

新中國成立後,涿鹿縣人民政府(1955-1967年為人民委員會)建立,屬察哈爾省察南專區行政公署。1952年,察哈爾省撤銷,涿鹿縣屬河北省張家口地區。1958年11月,涿鹿縣并入懷來縣。1961年5月,複置涿鹿縣,仍屬張家口地區。1993年,地市合并,涿鹿縣屬河北省張家口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魏晉南北朝時期,涿鹿境内有3個縣行政區劃,即桑幹河北一帶為下落縣後為廣甯郡廣甯縣區劃,桑幹河南岸起南到今倒拉嘴鄉,西到今宣化縣界,東到涿鹿栾莊、輝耀、石門一帶為潘縣區劃;今縣内的礬山鎮、子方口、太平堡、黑山寺、卧佛寺以及千樹底、河東、謝家堡等11個鄉為涿鹿縣後為礬山縣區劃。當時,礬山縣分為3個鄉、9個亭;潘縣分為2個鄉,6個亭。據《水經注漯水篇》記述:“漯水(今桑幹河)又東經高邑亭;又東為無鄉。”高邑亭即今涿鹿縣高堡,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亭治所,東10公裡外今九堡一帶設鄉,高邑亭為無鄉所轄。

唐初時,原下洛縣懷潘縣區劃并為永興縣,仍分為4鄉,治所分别在今張家堡、涿鹿鎮、保岱、五堡。礬山一帶又分為3個鄉,治所在今河東、太平堡、礬山。

宋初,涿鹿縣統歸奉聖州管轄,分為11個鄉,鄉治所分别設在張家堡、雙樹、涿鹿鎮、長疃、保岱、大堡、礬山、河東、五堡、岔道、太平堡。

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朝廷将大批農民從山西遷到涿鹿縣,緻使涿鹿縣聚落點迅速增長,由唐宋時110個村到景泰三年增加到295個村,其中有100個村莊劃歸外縣(州),共分7裡:承恩裡、榮恩裡、報恩裡、桑幹裡、東八裡、沙城裡、良田裡。7裡行政區劃制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涿鹿縣行政區劃又進行調整。将涿鹿縣大西莊、張家堡和桑幹河南的二堡、三堡、五堡、六堡、七堡、九堡、百姓營、康莊、石甕、岔道劃歸懷來縣管轄;将現今大、小姚莊、上太府和桑幹河南的洪寺、輝耀、左衛村莊劃歸宣化管轄。涿鹿縣分7鄉,即城關鄉、城北西鄉、河南鄉、西山鄉、東三屯鄉、美峪所鄉、南山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沿用清制。之後,涿鹿縣設4個區:第一區,共轄城關鎮39個村,10480戶,41050人。第二區,共轄1城鎮15個村,2817戶,18083人。第三區,共轄54村,4088戶,19400人。第四區,共轄94村,4327戶,20368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6日,日軍投降,共産黨在涿鹿縣建立政權。涿鹿縣共轄1市1鎮13區。翌年秋,因内戰再起,共産黨領導的縣政府撤離涿鹿縣城,駐涿鹿縣西安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國民黨建政時期,涿鹿縣實行鄉、保、甲制,共設2鎮,分21鄉,260保、312村。

1949年2月,共産黨領導的政權将原來1市13區縮劃(涿鹿市和十二區的部分村合為城區;六區、十二區的部分村合為上太府區;三、四區合為礬山區;二、七區合為太平堡區;九、十區合為大堡區)。同時,以區公所所在地或所轄區命名區名。為縣城區、上太府區、保岱區、五堡區、礬山區、太平堡區、上疃區、大堡區、孫家溝區、大廟區。12月,涿鹿縣将10個行政區合并為8個行政區,即原上太府區與城區合并為城區;原上疃區與大廟區合并為河北區,區公所設在河北。其它各區區公所因駐地得名;保岱區、五堡區、礬山區、太平堡區、大堡區、孫家溝區。

1950年5月10日,縣政府通令将原來以區公所駐地命名的區名,改為以數字排列,同時改區公所為區人民政府。即:城區改稱一區(駐曹家園村),并分設區級鎮—城關鎮;保岱區改二區(駐董家房);五堡區改稱三區(駐五堡村);礬山區改稱四區(駐礬山);太平堡區改為五區(駐太平堡);河北區改稱六區(駐河北);大堡區改稱七區(駐大堡);孫家溝區改稱八區(駐孫家溝)。

1956年6月,撤銷區級建置,涿鹿縣劃分為1鎮35個鄉。1鎮是:城關鎮;35個鄉是:界牌梁、東小莊、單家堡、隆伏寺、西二堡、武家溝、輝耀、岔道、董家房、孫家溝、屈莊、上葫蘆、六堡、高堡、栾莊、溫泉屯、小礬山、礬山、三堡、肖家堡、卧佛寺、口前、柳樹莊、太平堡、上沙河、三道溝、大堡、大荊寺、馬家廟、趙家蓬、董家站、謝家堡、範家坡、大廟、道洪寺。

1958年7月,涿鹿縣改建為2鎮20鄉。2鎮是:城關、礬山鎮。20個鄉是:西二堡、長疃、隆伏寺、東小莊、董家房、輝耀、孫家溝、栾莊、五堡、溫泉屯、柳樹莊、太平堡、卧佛寺、黑山寺、大堡、倒拉嘴、馬家廟、趙家蓬、謝家堡、大廟。

1959年9月1日,涿鹿縣撤銷鄉級建置,建立6個人民公社:桑洋(駐城關鎮)、麥田(駐董家房)、果林(駐五堡)、靈泉(駐礬山)、飛躍(駐大堡)、幸福(駐趙家蓬)。11月,涿鹿與懷來縣合并,稱懷來縣。

1961年5月1日,涿鹿與懷來縣分縣,恢複涿鹿建置,同時,将原來6個公社分建24個公社。即:城關、郭莊、東小莊、張家堡、西二堡、長疃、保岱、輝耀、孫家溝、五堡、栾莊、溫泉屯、小礬山、礬山、卧佛寺、黑山寺、子方口、太平堡、大堡、倒拉嘴、石門、趙家蓬、謝家堡、大廟。

1962年1月,原屬易縣的大河南、蟒石口公社與原蔚縣的三裡棚公社劃歸涿鹿縣。涿鹿縣共412個生産大隊,1375個生産隊。1979年,城關公社改建為城關鎮。

1984年,礬山公社改為礬山鎮。

1987年,城關鎮改為涿鹿鎮。

1988年,涿鹿縣設1區,5鎮,22個鄉,共412個行政村。1區:趙家蓬區。5鎮:涿鹿鎮、礬山鎮、張家堡鎮、大堡鎮、河東鎮。22個鄉:西二堡鄉、東小莊鄉、郭莊鄉、武家溝鄉、五堡鄉、栾莊鄉、溫泉屯鄉、小礬山鄉、保岱鄉、輝耀鄉、孫家溝鄉、石門鄉、黑山寺鄉、子方口鄉、太平堡鄉、卧佛寺、倒拉嘴鄉、蟒石口鄉、大河南鄉、謝家堡鄉、三裡棚鄉、千樹底鄉。

1995年涿鹿縣27個鄉鎮并為17個鄉鎮有: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河東鎮、東小莊鄉、溫泉屯鄉、栾莊鄉、黑山寺鄉、輝耀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蟒石口鄉、大河南鄉。

2008年将17個鄉鎮中的8鎮9鄉改為13鎮4鄉。即: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東小莊鎮、溫泉屯鎮、輝耀鎮、河東鎮、蟒石口鎮、大河南鎮、栾莊鄉、黑山寺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

區劃詳情

涿鹿縣共轄18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個縣轄區,13個鎮、4個鄉,分别是南山區、涿鹿鎮、張家堡鎮、武家溝鎮、五堡鎮、保岱鎮、礬山鎮、大堡鎮、河東鎮、東小莊鎮、輝耀鎮、大河南鎮、溫泉屯鎮、蟒石口鎮、栾莊鄉、黑山寺鄉、卧佛寺鄉、謝家堡鄉,其中河東鎮、大河南鎮、蟒石口鎮、謝家堡鄉由南山區管轄。涿鹿縣人民政府駐涿鹿鎮軒轅路2号。

行政區

社區、行政村

涿鹿鎮

前街社區,城裡社區,西關社區,和平街社區,北關社區,南關社區;西頭堡村,朝陽寺村,楊堡村,丁堡村,北小莊新村,馬軍莊村,譚莊村,水泉莊村,郝家坡村,柳巷村,西二堡村,白塔寺村,楊家屯村,牛家場村,北小莊老村,季家寺村,羅莊村,沈莊村,青甯堡村,前後巷村,北關村,東關村,城裡村,教場村,汪源屯村,西關村,拐角村,苑莊村,曹家園村,周堡村。

張家堡鎮

張家堡村,沙梁村,單家堡村,曹堡村,上太府村,隆伏寺村,北張莊村,杜莊村,赤腳寺村,黃土港村,石堡灘村,胡莊村,桃園村。

武家溝鎮

石子坡村,長疃村,王家樓村,李家疙瘩村,韓家梁村,槐樹溝村,武家溝村,馬家灣村,付家灣村,牛家窯村,蠻子營村,東窯溝村,西窯溝村,白家灣村,站莊村,上葫蘆村,溪源村,護路灣村,孫家溝村,北黃頭村,南黃頭村,張家河村,屈莊村,千兒嶺村,劉家灣村,平方寺村。

五堡鎮

新胡莊村,康莊村,高堡村,小堡村,頭堡村,莊科村,南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上四堡村,下四堡村,五堡村,六堡村,楊窯村,七堡村,九堡村,廣恩屯村,百姓營村,代家溝村。

保岱鎮

董家房村,茶房村,上洪寺村,下洪寺村,辛莊村,白草地村,方家溝村,下葫蘆村,保岱村,石家嘴村,水溝村,窯子頭村,西堡村,東堡村,王莊村,付莊村,張莊村,易莊村,甘莊村,周莊村,上水谷村,下水谷村。

礬山鎮

礬山鎮社區,礬山磷礦社區;孟家窯村,龍王堂村,南關村,大街村,東關村,北關村,水磨村,五堡村,四堡村,三堡村,古城村,上七旗村,下七旗村,谷家房村,肖家堡村,馬槽溝村,燕王溝村,李家堡村,山兌村,六堡村,焦家梁村,子方口村,柳村莊村,董家莊村,葦子村,塔兒寺村,觀音殿村。

大堡鎮

大荊寺村,小荊寺村,辛莊村,上刁蟬村,下刁蟬村,武家流水溝村,潮梁村,車廠村,任家灣村,下關村,後溝村,孫家寨村,大堡村,禅坊村,賈兒嶺村,司家窪村,祁家窪村,石人窪村,台子窪村,馬圈村,上河村,黃花梁村,青楊樹村,倒拉嘴村,黃土坡村,郭家堡村,煉山坪村,蟒蟬寺村,流水溝村,殷家莊村,上沙河村,谷它村,下沙河村,辛店村,古佛堡村,吳家莊村,柳灣村,山澗口村,上虎盆村,下虎盆村,上洗馬村,下洗馬村,三道溝村,下河村。

東小莊鎮

大塘灣社區;大西莊村,下太府村,辛興堡村,東小莊村,5自辛莊村,雙樹村,保莊村,紅廟堡村,尹文屯村,郭莊村,界牌梁村,南莊村,高廟村,東辛莊村,洪家房村,大姚莊村,小姚莊村。

溫泉屯鎮

杏園村,紅彤營村,龍王堂村,孟家窯村,外虎溝村,窩鋪村,吉家營村,溫泉屯村,東孤山村,裡虎溝村。

輝耀鎮

輝耀村,西相廣村,東相廣村,鴉溝村,石甕村,史家溝村,穆家溝村,岔道村,尤家園村,鳳凰莊村,羅堰溝村,左衛村,小斜陽村,石門村,楊木林村,馬家廟村,大流水溝村,牌樓溝村,荞麥川村,高家莊村。

栾莊鄉

黃土坡村,杜家窊村,唐家窊村,養田莊村,李家窯村,胥家窯村,泉子溝村,上井溝村,下井溝村,陳家窯村,栾莊村,好地窊村,趙莊村,小礬山村,青山口村。

黑山寺鄉

黑山寺村,口前村,狼窪村,豐潤堡村,蘆家溝村,付家寨村,倉上村,下榆林村,上榆林村,楊樹溝村。

卧佛寺鄉

卧佛寺村,家窯村,慶堡村,紅土溝村,野場村,大斜陽村,南水溝村,下大窪村,王家窯村,上老君屯村,下老君屯村,祁家溝村,梨園寺村,桦溝村,冰溝村,上梨園村,太平堡村,狼窩村,南榆林村,羊圈村,水關口村,鮑家口村,兌九溝村。

河東鎮

岔河村,聖佛堂村,南山村,張各莊村,連家溝村,李家溝村,牛角莊村,河東村,劉家溝村,康家溝村,趙家蓬村,河北村,者衣石村,三家台村,東山台村,董家站村,謝家湖村,美吉村,兌九溝村,郭家灣村,平台村,千樹底村,大廟村,西台村,毫岔村,瓦窯溝村,沙嶺村,劉家灣村,九畝地村,蘇澗村,莺窩溝村,寺溝村,闆木溝村,付家台村,道洪寺村,東安村,蕨菜窪村,獅子台村,李子園村,九廠村。

蟒石口鎮

馬水村,穆家莊村,下莊河村,魚水村,定樂安村,馬蘭村,馬蘭澗村,蟒石口村,黃花口村,香峰岩村,羅村,苗樹村,湖峪村,北峪店村,北峪村,棋盤地村,大峪口村。

大河南鎮

上辛莊村,大河南村,獨石村,道水泉村,劉家蓬村,鄧家峪村,辛安莊村,台峪村,城子嶺村,泥海子村,上明峪村,陳家台村,岔道河村,瓦子蓬村,卧羊台村,三裡棚村,金石片村,木府村,天津溝村。

謝家堡鄉

張家房村,孔澗村,範家坡村,李家堡村,呂家灣村,胡家溝村,朱家峪村,西安村,闆鋪村,梨園村,澗村,池澗村,謝家堡村,白家口村,桃園溝村,宋家莊村,上疃村,下疃村,小河南村,南将石村,九針台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遊,北京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和保定市涞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涿鹿縣南北長90公裡,東西寬43公裡,面積2802平方公裡(2012年)。東距北京市中心136公裡,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裡,北距張家口市67公裡。

地形

燕山運動形成了涿鹿縣地貌的基本輪廓,大地構造屬燕山沉降帶,山西台背斜交界過渡地帶,山勢由楠向西北延伸呈現弧開、是個南、西、北三面環山的丘陵地地貌。境内有高、中、低和丘陵、盆地、河灘、階地等多種類型,海拔高度460~2882米(小五台山東台)。桑幹河、洋河彙合之處為新生代沉陷盆地、東部礬山為礬山——延慶盆地。中部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南部群山叢列、夾有大堡、倒拉嘴山間平原。以桑幹河南岸的五堡、保岱等地為界,北部慣稱河川區,中部稱丘陵區,從太平堡、虸蚄口、石門鄉以南為山區。

涿鹿縣山系以拒馬河為界,北部為燕山支脈,南部為太行山餘脈,境内東南部山峰多屬軍都山複北斜的西段,入境後分成三支幹,即西北部涿懷北斜,黃羊山支幹;中部小礬山背斜、黑山支幹;東南部官廳北斜,靈山支幹均屬燕山山系。南部黃花梁、犁铧山支幹等均屬太行山餘脈。縣内主要山峰有黃羊山,小五台山東台,東、西靈山,韭菜梁山、韓家窪山、橋山等60餘座,海撥高度均在906米至2882米之間、最高山峰小五台東台海撥2487.9米。群山之間,河流兩岸形成十幾個大小盆地,其中涿鹿、礬山兩個斷陷盆地,是涿鹿縣兩大盆地。

涿鹿縣總的地勢為南北低、中間高,北起洋河、桑幹河,海撥460~500米,中間靈山、小五台山2240米以上,南至大河南500米,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大部分為丘陵山區。

氣候

涿鹿縣由于海拔高低相差懸殊,地形複雜,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異的特點基本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多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較少。春季幹旱,大風、低溫;夏季涼爽短暫,晝夜差懸殊,雨量集中,冰雹夏秋常有發生;秋季天高氣爽降溫快,霜凍常有危害;冬季嚴寒凍期長,冰封五個月而雪少。從多年平均氣溫看,涿鹿縣的夏季自6月21日至8月15日,共55天;冬季為10月16日至4月10日,共178天(其中11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嚴寒期);春季自4月11日至6月20日,共71天;秋季自8月16日至10月15日,共61天。年均日照2875小時,年平均氣溫9.1℃,極端最高氣溫39.2℃,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水資源總量7.45億立方米,風速為2.5米/秒,較大風速24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涿鹿礦産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金、銀、鉛、鋅等;建築材料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冶金輔助原料有熔劑白雲岩;化工原料有硫鐵礦、磷礦;其他非金屬礦石有沸石、海泡石等。煤主要分布在武家溝、胡莊,截至2009年,實有探明儲量2588.5萬噸,保有儲量2009.6萬噸。鐵共有17處,探明儲量290897萬噸。銀主要分布在輝耀相廣、栾莊上井溝一帶,遠景儲量250噸,含量82~588.72g/p。礦石類别有錳銀礦和蝕變岩銀礦。白雲岩分布在礬山孟窯一帶,儲量505萬噸,氧化鎂含量29%,氧化鈣含量29%,可用于冶金溶劑配料。磷礦礬山磷鐵礦,探明儲量1152.4萬噸,遠景儲量27582.5萬噸,品位P2O511.87%,含鐵量13.01%,主礦體埋深575米~640米。大理石和花崗岩可開采儲量50億立方米,花色品種達23個,加工後可作為高檔裝飾材料。石灰石已探明石灰石資源是1.6億噸,太平堡礦區石灰石遠景儲量超過3.13億噸;頁岩礦位于卧佛寺鄉大穆溝,厚度約30米,儲量約287萬噸,為高鋁岩,可作為紅粘土的替代物使用。赤鐵礦位于輝耀鄉寇家溝,含鐵量25%~40%,儲量160萬噸。沸石位于武家溝鎮,儲量12.6萬噸,厚度3~5米,最大厚度10米,是極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水資源

涿鹿縣水資源總量為7.45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6.76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為0.69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截至2009年,涿鹿縣共有陸生脊椎動物150餘種,其中鳥類110餘種,哺乳類32種,隸屬4綱18目49科。獸類:豹子、狼、山羊、狍子、野豬、狐狸、獾子、野兔、黃鼠、山狸貓、松鼠、寒号鳥。鳥類:鷹、貓頭鷹、啄木鳥、布谷鳥、燕子、鵲、鴉、麻雀、鴿子、山雞、褐馬雞、黑鹳,其中鳥類褐馬雞、黑鹳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類狼、松鼠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末,涿鹿縣戶籍人口352061人,比2011年增加2603人。其中男性183739人,女性168322人,男女性别比例為52.2﹕47.8。總人口中非農人口63297人,增加2782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5.99‰。全年平均人口為350760人。

2019末2020初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51047人,較上年增加53人。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長率2.2‰。其中,男性181375人,女性169672人,人口性别比為106.9。城鎮人口107102人,鄉村人口243945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0.5%。年末總戶數157094戶。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涿鹿縣常住人口為294013人。

民族

涿鹿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回、蒙古、壯等8個少數民族。

政治

涿鹿縣縣委書記:來廣普

涿鹿縣副縣長、代理縣長:殷飛

經濟

綜述

2018年,涿鹿縣地區生産總值(GDP)9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8億元,增長1.0%;第二産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3.6%;第三産業增加值51.3億元,增長8.5%。三次産業結構16.2:27.5:56.3。

2020年,涿鹿縣地區生産總值(GDP)84.6億元。

第一産業

2018年,涿鹿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6.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産值6.5億元,下降3.0%;林業産值8.8億元,增長5.8倍,牧業産值10.0億元,下降39.1%;漁業産值491萬元,增長1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6億元,增長29.2%

2018年,涿鹿縣糧播面積2.2萬公頃,較上年下降2.7%;糧食産量13.9萬噸,增長3.3%,糧食畝産達到419.4公斤/畝。油料産量1024噸,增長20.5%;蔬菜産量4.1萬噸,下降17.2%;幹鮮果總産量4.6萬噸,下降42.6%。奶類總産量2.6萬噸,下降67.0%;禽蛋總産量2.8萬噸,下降37.6%。

截至2018年,涿鹿縣有林地面積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3.5%。農機總動力19.5萬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萬公頃;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5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4萬噸。農村用電量1.1億千瓦小時。99%的村通自來水,92%的村通寬帶,87%的村通有線電視。

第二産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4%,工業企業産銷率比上年增長3.3%。裝備制造業産值增長6.8%,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49.2%;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下降5.2%,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1.3%;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3.3%,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53.3%。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實現利潤6.0億元,增長30.0%;稅金總額1.8億元,下降1.9%;其中,應交增值稅1.4億元,下降7.2%;主營業務利潤率15.6%,較上年同期提高7.7個百分點。

2018年,涿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33483萬千瓦時,增長1.2%;原煤消費量40.4萬噸,下降0.2%;綜合能源消費量36.1萬噸标準煤,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1%。

2018年,涿鹿縣全年建築業增加值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7萬平方米,下降62.1%;其中,新開工面積4.4萬平方米,增長41.9%,竣工面積3.2萬平方米,下降76.1%。

第三産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特快專遞進縣8.0萬件,出縣2.3萬件;包裹進縣45.5萬件,包裹出縣1.0萬件;訂閱報刊12.9萬份、雜志3.8萬份。

2018年,涿鹿縣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8.0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127.8億元,增長14.4%;非金融企業存款28.2億元,增長6.5%。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109.6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住戶貸款63.3億元,增長19.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6.3億元,增長13.8%。

交通運輸

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44公裡,公路密度41公裡/百平方公裡,17個鄉鎮全部實現鄉鄉通油路,208個村實現了通油路,占全縣的55.76%。境内共有鐵路100.7公裡,其中大秦鐵路橫貫縣境46公裡,并在涿鹿火車站建有煤炭集運站,沙蔚鐵路穿越縣境54.7公裡。國道公路109線過境67公裡;4條省道過境118公裡,其中下廣線(35.683km)、京原支線(36.686km)、寶平線(43.531km)、雞鳴驿支線(2.636km);7條縣道總長185.864公裡(康祁線、永蘆線、涿黑線、西大線、羅河線、頭武線);縣城距京張高速公路入口僅19公裡。随着下廣線縣城段西移工程、康祁線三改二工程、京化高速新建工程的實施,我縣公路建設必将邁上一個全新的台階。(注:下廣線西移,總投資4200萬元,7公裡一級路;康祁線我縣境内196公裡二級路,投資1.9億元;京化高速縣内43.8公裡,投資18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8年末,涿鹿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4所。其中,小學42所,初中6所,高中2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355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3434人,入學率100%;初中在校生11206人,入學率100%;高中在校生6252人,入學率94.6%;職業中學在校生2665人。全縣教職工人數3286人。其中,專任教師2908人,本科以上學曆650人。

衛生

截至2018年末,404所。其中,衛生醫療機構31所,診所門診部112所,村衛生室26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80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767人,鄉村醫生587人。全縣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25.7萬人,新農合參合率96.0%。

社會保障

2018年,涿鹿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比上年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39元,增長1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876元/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長1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054元,增長15.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611元/人。

地方特産

拿糕

拿糕用玉米面放入沸騰的水中攪拌而成。新攪的拿糕多用涼湯蘸食,如淹漬酸白菜的湯加上味精、香油、醬油、蔥花等。

腌酸

白菜腌菜:農家的主要副食,一年四季不斷,每頓飯必備。腌菜分酸菜和鹹菜兩種。酸菜不能久放,隻吃一季,除了下飯外還可熬着吃,炒着吃。酸腌湯拌鮮菜,加上蔥花、辣椒蘸莜面窩窩,食味特好,比老陳醋毫不遜色。鹹菜可以久放,甚至可儲存幾年。腌菜的種類有芥菜、蔓菁、胡蘿蔔、圓白菜、長白菜。除了加鹽外還加醋、醬油、花椒、料酒等。有的把幾種蔬菜搭配起來腌制。

龍眼葡萄

涿鹿有總規模達4700公頃的葡萄基地,為華北最大葡萄種植園。龍眼葡萄被郭沫若譽為“北國明珠”。

玉米涼粉

用涼水把玉米面稀釋後,放入鍋裡煮沸騰,再用漏粉瓢漏入涼水中,經過多次換水,使之變涼,再放上鹹湯(如:香椿湯、韭菜湯、黃瓜湯等)、蒜蓉、熏醋,食後十分涼爽。

大杏仁

趙家蓬的大杏仁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果肉酸甜味美。

悠悠

悠悠棗是河北省涿鹿縣獨有的棗樹栽培品種,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曆史,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古老棗樹。棗果為細長形狀,悠悠棗果形美觀、皮薄肉脆、色豔汁多,成熟期适逢“中秋”、“國慶”兩大傳統節日。

風景名勝

黃帝泉

黃帝泉位于黃帝城東南500米處,古稱阪泉,民間又稱黑龍池,是當年黃帝族飲水之處。此泉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攝氏度-13.4攝氏度之間。泉水源于地下5000米,有七個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湧出,潴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綠,水質甘甜茲潤。日流量達4600~4800噸,為含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泉邊建有省級地震觀測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氣監測地震。

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于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于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曆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占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于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國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中心景點。1994年在原黃帝祠的舊址由新加坡籍華人周穎南先生捐資100萬元複建,工程占地104畝,分别由大門、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主體工程三祖堂仿照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整個大殿開間七間,進深三間,全部采用木質結構,共用470方木料,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鬥拱尺度和比例較大,柱子粗壯,門窗為闆門和直棂窗,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内三位祖先的塑像姿态各異栩栩如生,居中的黃帝氣宇軒昂,右側的炎帝睿智儒雅,左側的蚩尤勇武彪悍,塑像高6米全部由泥土塑成。大殿四壁繪着四幅大型壁畫,分别是"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中華三祖堂是目前國内唯一一座供奉黃帝、炎帝、蚩尤三大人文始祖的殿堂,已成為對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理想之地,是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聖殿,同時也是中華兒女和各族人民、海内外愛國人士拜祖敬香,祭祀懷古的聖地,匾名由周穎南先生親自題寫。

軒轅湖

軒轅湖位于中華三祖堂與黃帝城遺址間,由黃帝泉彙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壩增加了蓄水面積。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郁郁蔥蔥。

著名人物

黃帝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号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争奪黃河下遊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并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将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争,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呂複

呂複(1879年~1955年)字健秋,涿鹿縣城人。曆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察哈爾省、河北省政府副主席。

楊纂

楊纂(512年—578年),北朝時廣甯(今張家口涿鹿縣)人。《北史》、《周書》有傳。他的父親是朔州鎮将,所以他很小就參了軍。楊纂慷慨有志略,尤其善騎射,勇力過人。20歲的時候,跟從晉州刺史高歡起兵於信都,因屢有軍功而升為安西将軍、武州刺史。

陸俟

陸俟(392年―458年),鮮卑族,北魏代郡(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魏書》有傳。陸俟之父陸突,北魏道武帝時為曆威将軍、離石鎮将。北魏明元帝登基後,他襲爵關内侯,任給事中,負責選部、蘭台事務。

陸凱

陸凱(?―約504年),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魏書》有傳。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為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裏,暗暗捎給江南好友範晔。

王建

王建(?—238年),公孫淵的相國。公孫淵反魏,自号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司馬懿圍之。公孫淵派使王建、禦史大夫柳甫乞降。後被司馬懿殺害。

王之海

王之海(1946年——)涿鹿相廣人,著名畫家,天津美術學院畢業,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編輯、編審、主任。

城市榮譽

2017年10月,涿鹿縣獲得“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号。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0年9月27日,被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确定為2020年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範縣(市、區)。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