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六中學

廣州市第六中學

公立中學
中國著名的黃埔軍校。優良的辦學傳統,濃郁的學習氛圍,博學笃行、民主和諧、追求卓越的校風,一流的辦學質量,确立了廣州市名牌學校的地位。
    中文名:廣州市第六中學 外文名: 别名:黃埔中正學校 英文名:Guangzhou VI high school 創建時間:1937年 類别:公立中學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地區

學校簡介

廣州六中以“人本、創新

、發展”的現代辦學理念,以科學、民主、嚴謹、進取的管理模式推進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優良的學風和校風,不斷拓展六中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自為、互動、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探究、合作、讨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豐富多彩、擴展視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各式菜單,設備先進、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身心健康發展的空間。

廣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潔、務實、高效的行政管理隊伍,更有一支博學多才,勇于進取的教師隊伍。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和碩士研究生101人。還有許多在全國、省、市各項教學比武、素質測試、教育科研中脫穎而出、才華橫溢、取得優異成績的中青年教師

廣州六中為學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盡管我校在市屬學校中率先急速擴招,高考平均上線率仍達99.9%,本科率93.8%,重點率60%,獲單科省狀元7人,獲全省單科前100名110人,全省總分前100名16人。各種競賽碩果累累,特别是信息奧林匹克競賽,在省聯賽中創五連冠的佳績,五年中已有52位學生獲高校保送資格,科技創造大賽不斷獲市、省、全國一等獎,2006年獲國際銀獎。學生原創DV與德國法蘭克福高級中學共同完成了多媒體項目,榮獲Dieter Baake獎第二名。“太陽能無線同步機器人”項目榮獲第五屆全國宋慶齡發明創造大賽新苗獎。最近,在全國青少年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又榮獲一等獎。

在教學上,廣州六中學校從高一開始,學校每月都有月考。除了保證中上等學生基礎厚實,學校對尖子生實行導師制,舉行尖子生學生和家長的沙龍。六中的信息奧賽、科技創新大賽是拳頭項目,信息奧賽曾獲得全省五連冠的佳績,50多位學生因此獲得高校保送資格。2003年以來,學校高考平均上線率達100%,本科率97%,重點率60%。近三年進入全省單科前100名有120人,進入全省總分前100名有18人。學校在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評比中多年來連續榮獲一等獎或特等獎。

光輝曆程

廣州市第六中學建校至今,已經曆了70個春秋,其中又多次易名。

1937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在黃埔長洲島軍校舊址創辦中、小學部的黃埔中正學校。

1938年秋,日寇侵粵,廣州淪陷,學校北遷樂昌,幾經籌措,于1939年冬複課。

1940年春,學校又遷至韶關東河壩,借得果園和陶場作校址,因陋就簡,艱苦辦學。學生來源主要是軍政人員子弟、淪陷區逃亡的學生和當地居民子女。學校以黃埔軍校校訓為校訓,以黃埔軍校校歌為校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黃埔軍校傳統,以抗日救國立場為抗戰培養人才,注重艱苦樸素的作風,重視體育訓練和嚴格的軍事訓練,逐成為抗戰時期很有影響的學校之一。

1942年冬,學校獲得軍校校友和各方支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由創辦時的初中兩個班、小學六個班,學生300餘人發展到高中兩個班、初中四個班和小學七個班,學生共有700餘人、教工40餘人。

1945年春,日寇進犯粵北,韶關淪陷,學校再遷往陽山七拱大禾崗堅持辦校。在韶關辦校時,最使人不能忘懷的是"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黃埔精神"的木刻對聯和"讀書不忘報國"的木刻橫幅。學校強調以軍事教育為建制,直至1943年,學生一律穿綠色軍裝,戴軍帽,紮腰帶,打綁腿,學校生活如軍營一樣,每天生活作息軍事化。學校重視體育鍛煉,每天下午安排各項體育活動,有足球、籃球、排球、單雙杠、跳高、跳遠、木馬、跳箱等。明令體育不及格者不能升學。學校還重視藝術熏陶教育,組織歌詠活動,學生愛唱《羅浮山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組織戲劇活動,學生在校内外公演郭沫若曆史劇《南冠草》,開展美術、書法活動活躍。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學校遷回廣州,接收位于蓮塘路的汪僞"鳴淞紀念中學"。當年12月,改名為省立黃埔中正中學。1946年8月,重返長洲島黃埔學校校址。原黃埔中正學校校長鄧震亞言:"五年以來,本校在戰火陶融中,蒸蒸日上,環境逾苦,逾見其壯健,铄捶益烈,益顯其光芒。"

1948年春,因校址為南遷單位征用,學校又遷至長洲島蝴蝶崗臨建校舍上課,部分班級借廣州市内美華中學内校舍上課。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11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軍管會接管黃埔中正中學,更名為廣東省立黃埔中學。此時的黃埔中學校舍簡陋,教學、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首席軍代表劉彥邦(賢江)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開荒種菜,想方設法改善學校生活,學校艱苦奮鬥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發揚。廣大師生還積極投身于農民群衆的掃除文盲運動中去,獲得農民群衆的歡迎和支持,形成密切聯系社會的優良校風。與黃埔中學合并的私立長風中學,于1945年10月,創辦西南聯大校友組成的"全國長中教育委員會",藉抗戰勝利的有利時機,努力籌辦全國八所理想中學,廣州私立長風中學是其中一所。當時昆明長城中學也給予了創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古師勳、楊啟明先生曆盡艱險,取道廣州,幾經周折,聯系到黃賞林先生及其叔父,借得維新路黃氏祠堂──千頃書院為臨時校址。在各方的努力下,1946年1月召開了第一次校董會,選黃賞林先生為校長,2月26日正式開課。設初中、高中各一個班,學生共65人。私立長風中學有明确的辦學理想──"民主教育、生産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學校學生學術氣氛濃厚,辦了兩個日報和十幾份周刊(壁報)。

1946年9月,初中擴大招生,由一個班增加到三個班。但長風中學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阻撓和排擠。國民黨當局以"異黨分子"等莫須有的藉口,公開毆打教師,蠻橫地破壞學校公物。還以不承認長風中學為合法學校,不辦理學生畢業證書,強行迫遷等手段,企圖扼殺長風中學。長風中學在惡劣的環境下,隻有另謀出路來保障學校能繼續辦下去。

經過古師勳、賴啟國先生努力争取,李福林先生終于把廣州南郊下渡原十九路軍殘廢軍人教養院舊址捐獻給學校。後又得到多方捐助,學校又在下渡這塊30多畝的廢址上重建起簡陋的長風中學校舍。艱苦的建校生活,磨煉了師生們頑強的意志。學校高舉進步的旗幟,形成"長風師生一家親",積極參與勞動建校的優良校風,師生們又進入了新的學習生活。到1949年9月,學生增加到400餘人。随着解放大軍南下,廣州解放,許多學生響應人民政府的号召,踴躍參軍和參加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接管工作,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新中國解放事業中去。

1950年7月,私立長風中學全體師

生一緻通過,把學校獻給省人民政府。8月,廣東省文教廳決定,省立黃埔中學與私立長風中學合并,黃埔中學從比較偏僻的長洲島遷至下渡(鹭江)長風中學校址,建立省立珠江中學。學校設初中四個班、高中四個班,學生400餘人,教職工60餘人。

省立珠江中學時期,學校繼承和發揚了愛國愛校,尊敬師長,勤奮學習,熱愛勞動,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參軍參幹,十分踴躍。廣大學生重視體育運動,如:珠江水上運動,陸上田徑運動,組織社會調查活動,舉辦各種藝術活動,黨團生活開展活躍。

1953年秋,省立珠江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管轄,定為廣州地區的重點中學,改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1960年秋,由于教育改革試驗的需要,經廣東省文教廳同意,學校改名為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并與中山大學預科合并(一個機構兩個部分),由中山大學管轄,并定為省重點中學。1962年9月,省高教局、省文教廳決定教育改革試驗暫告一段落,學校又重歸市屬中學,複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在"文革"期間,學校遭受動亂破壞,損失較大。1970年至1975年,學校在花縣(現屬花都市)花東公社港頭大隊辦起了農村分村。自1978年至現在,廣州市第六中學正式定為廣州市重點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後改為市教委)管轄。1994年4月,學校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已具有相當規模,設有初中19個班、高中18個班,教工有170餘人,學生有1900餘人。

1994年夏,學校倡導"六中人精神",講敬業,講奉獻,長于教學,精于管理,勤于鑽研,團結進取,出成果,創名校。這為學校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二十年來,學校在省市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在市局(教委)的直接領導下,校容校貌變化巨大,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也不斷增加。校園環境幽雅、甯靜,綠化、美化、淨化達省市先進水平。學校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初中和高中教學大樓、科學館、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宿舍、師生餐廳,還建有400米環形8跑道的标準田徑運動場1個,50米長、10泳道的标準遊泳池2個,語言實驗室2個,586聯網電腦室2個。學校已實現四機一幕(電視機、錄像機、收錄機和投影幕)進課堂。演播廳、閉路電視(七路)已投入教學使用。圖書館的現代化管理系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還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地理室、曆史室、生物園、地理園、教師活動中心、教師辦公大樓等等。

領導班子

葉愛科副校長

職務介紹:

葉愛科,廣州市第六中學副校長、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廣東省第三批援藏幹部,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常務副校長。

個人簡曆

葉愛科,1994年6月畢業于廣州師範學院數學系,理學學士。1998年至2000年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函授進修班修讀教育學原理專業。

1994年7月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市第六中學工作,先後擔任少先隊總輔導員、團委代書記、年級組長、副校長。2001年5月,經學校推薦,于同年6月參加了廣東省第三批援藏工作,來到祖國邊陲、雪域高原,擔任西藏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副校長,為西藏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出一份微薄之力。

辦學特色

創建示範性高中,要示範學校的辦學特色。六中的辦學特色是什麼?怎樣理解他們的辦學特色?該校的辦學傳統可用八個字概括:“愛國愛校,求真務實”。“愛國”指的是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增強國家意識;“愛校”指的是團結守紀,為校争光,樹立團隊精神;“求真”指的是追求真理,嚴謹治學,養成思考習慣;“務實”指的是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煅造學校品牌。“人本、創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人本”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它要求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工作中要體現“四性”:即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以及教

學方式的啟發性;“創新”則是對教學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識和要求,就是要求課程體系适應現代化、教學方式講究有效多樣化、評價模式建構多元化;“發展”則是以提高質量促進發展為目标,積極營造适應學生主動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積累中,該校注重理念與實踐的結合,注重過程與目标的結合,注重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的結合,逐步形成了“自為互動,追求卓越”的辦學模式:即全員發展,質量立校,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标;常規常抓不懈,教研以研促教,評價多元動态的教學管理機制;“自為、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自為”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大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互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平等的民主意識,溝通反饋的暢通渠道,大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發展的能力;“創新”則是指既要繼承吸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又要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并創造适應學生發展的各種教學方法。

在整合學校傳統、辦學模式和辦學理念的基礎上,他們不斷打造和充實六中的“素質全面、質量見長、奧賽有名”的辦學特色。首先,他們通過不斷加壓鍛煉、适當引進、多種培訓等形式,建設了一支由特級教師、首席教師、教學名師領銜的,具有40位高級教師、60位碩士的數量充實、實力雄厚的教師隊。特别的是,打造了一支熱心奧賽、多年實踐、卓有成效的奧賽師資隊伍,如數、理、化、生、信息等學科,每個學科都有3—5名以上的優秀奧賽教師。更可喜的是,其它非奧學科的教師毫不示弱,在省、市級的學生素質比賽中,該校的學生都有上佳表現。如體育比賽場上奪金搶銀,合唱比賽連續五年一等獎,科技比賽獲國際銀獎,勞動鍛煉載譽歸……,這在一定側面既反映了教師的實力,也展示了學生的素質。其次,他們積極改造、充實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設立各種專用實驗室,還增設了物理、化學奧賽實驗室,與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聯系培訓實驗基地,精心營造适應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育人環境,形成“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

根據全員發展和因材施教的原則,他們設立了科技班、雙語班、特色班,開設了奧賽、雙語、計算機、管樂、遊泳、環保、科技等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達到100%,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2000年以來,該校的高考升學率保持在100%,本科率平均為97%,重點本科率平均為70%,湧現了70位總分800分以上的學生和5位學科狀元;奧賽碩果累累,各學科共有82位同學獲得賽區省一等獎,信息學奧賽在省聯賽中已連續5年榮獲團體冠軍;在科技、藝術、體育和非奧學科的競賽中,該校也連續5年獲合唱團市一等獎,崔融豐同學獲全國科技大賽一等獎,2004年獲第55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賽銀獎。

校徽校訓

六中标識創意(右圖)

這是一枚有親和感的标志。有希望、憧憬、向上、成長、積極的意象。[幼苗]、[藍天]、[綠地]、[河流]、[六]、[OK]、[跑道]等都凝聚在标志裡,内涵豐富、有想象力,有教育行業的特征。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幼苗]寓意培養人才——學子;

[藍天]象征智慧和希望;

[綠地]表明教育行業的耕耘者——園丁;

[河流]寓意有曆史文化和人才積累,可以看作是源源流長的珠江;

[6]字,突出六中之意;

[OK]表明一種态度和理念——追求成功的;

[跑道]可以表示是拼搏和奮鬥;

[G]表示廣州。

藍色:是海洋的色彩,象征智慧、時間、愛、永恒。

綠色:是森林的色彩,象征成長、希望。

銀色(灰色):是時代的色彩,象征曆史和未來。

校園文化

師資情況

具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76人,具有研究生學曆的69人。近幾年有18位教師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有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教學設備

學校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初中和高中教學大樓、科學館、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宿舍、師生餐廳,還建有400米環形8跑道的标準田徑運動場1個,50米長、10泳道的标準遊泳池2個,語言實驗室2個,586聯網電腦室2個。學校已實現四機一幕(電視機、錄像機、收錄機和投影幕)進課堂。演播廳、閉路電視(七路)已投入教學使用。圖書館的現代化管理系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還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地理室、曆史室、生物園、地理園、教師活動中心、教師辦公大樓等等。

校訓簡介

愛國 勤奮 求實 創新

這八字校訓是根據該校長期來逐步形成的愛國、勤奮學習、重視體育鍛煉、重視時間、熱愛勞動、重視改革等優良傳統而制訂的。

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民,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

勤奮——努力學習,刻苦鍛煉身體,熱愛勞動。

求實——重視實踐,實事求是,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

創新——高瞻遠矚,勇于改革,勇于創造。

地理位置

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79号 郵編:5103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