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漢語漢字
反,漢語常冄用字頭樤,讀音fǎn,最早見于甲骨文,基本含義為翻轉,引申含義為背叛。反的常用組詞為反叛、反饋、反正,反的常用成語為舉一反三、适得其反等。
  • 中文名:反
  • 拼音:fǎn
  • 繁體:
  • 部首:?
  • 字碼:
  • 五筆:RCI
  • 倉颉:HE
  • 鄭碼:PDXS
  • 筆順:撇、撇、橫撇、捺
  • 字級:一級
  • 平水韻:上聲十三阮
  • 總筆畫:4
  • 部外筆畫:2
  • 四角碼:72247
  • 統一碼:基本區,U+53CD
  • 筆順編号:3354
  • 異體字:仮、?、返、?
  • 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
  • 注音字母:ㄈㄢˇ
  • 造字法:會意字

字源演變

反(fǎn)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左上角是“廠(hǎn)”,“廠”是山崖之形;右下面是“又”,“又”是右手的最初字形,整個字形表示用手攀爬山崖。應該說“反”是“扳”的初文。金文字形與甲骨文相同,秦篆字形與金文相同,隻是字形符号化而已。漢隸字形在秦篆基礎上将字形方塊化,成為現代的“反”字。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反”最初之義是攀爬山崖。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反字從又從廠者,廠為山石崖岩,謂人以手攀崖也......扳實反之後起加旁字。”

《說文解字》的解釋也是引申之義,許慎的解釋頗為費解:“反,翻覆。從又,廠,像物體翻覆的樣子。“反”字構形與本義衆說不一,當以“反”是“扳”的本字說為近是。“廠”見于《說文》卷九,像山崖之形。以手攀崖,當即“反”的本義,後又加手旁為意符作“扳”,“扳”與“攀”同源,也可能是時代不同的異體字。《禮記·喪大記》鄭玄注雲:“承衾哭者,哀慕若欲扳援。”陸德明釋文雲:“攀又作扳。”由此看來,《說文》的解形說義,甚為牽強,恐怕是靠不住的。但直到現代,反轉倒覆,“覆"還是“反”的常用意義。“廠”與“反”古音相近,應當兼具表音作用。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反

fǎnㄈㄢˇ

翻轉,颠倒:~手(a.翻過手,手到背後;b.反掌)。~複。~側。

翻轉的,颠倒的,與“正”相對:正~兩方面的經驗。~間(利用敵人的間諜,使敵人内部自相矛盾)。~訴。~饋。适得其~。物極必~。

抵制,背叛,抗拒:~霸。

和原來的不同,和預感的不同:~常。

回擊,回過頭來:~駁。~攻。~诘。~思。~躬自問。

類推:舉一~三。

詳細釋義

反fǎn

〈動〉

1.(象形。甲骨文字形,從又從廠。“廠”音hǎn。本義:手心翻轉)

2.同本義。通“翻”。覆,傾倒[turnover]

反,覆也。——《說文》

齊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孫醜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漿邪?——《漢書·張安世傳》

3.反覆[overandoveragain;againandagain]

安反側于萬物。——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成反複自念。——《聊齋志異·促織》

4.又如:輾轉反側;反易(颠倒);反風(風向倒轉)

5.通“返”。返回;回歸[goback]

使子路反見之。——《論語·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至竟而反。——《戰國策·衛策》

三年而反。——《墨子·魯問》

旬有五日而後反。——《莊子·逍遙遊》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吳均《與朱元思書》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戰國策·燕策》

則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又如:反意(返歸的念頭);反國(歸國);反真(返歸淳樸);反根(返回本原)

7.未能遵守,違背[violate]

天反時為災,地物為妖,民反德為亂。——《左傳》

8.又如:反背(背叛);反德(違背事物的準則);反道(違反正道);反情(違反人情);反古(違反古訓)

9.往返于…之間[gothereandback]

徠冄寒暑頭樤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

10.又如:反往(往返);反報(往還,反複)

11.反叛;造反[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主、蓋主謀反。——《漢書·李廣蘇建傳》

日夜望将軍至,豈敢反乎!——《史記·項羽本紀

12.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離異)

13.反省[introspect]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禮記·學禮》

14.又如:反情(内省);反聽(自我省察);反觀(反省);反躬自問(反問自己)

15.歸還;送還[return]

16.又如:反籍(歸還天子之位);反璧(歸還璧玉;表示不貪取财寶)

17.回報;複命[reportbackonwhathasbeendone]。如:反始(報答祖先);反命(複命)

18.類推[analogize]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論語·述而》

19.又如:反隅(比喻類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釋疑)

20.反對[oppose;be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順從);反撥(猶言反抗;抵抗)

21.報複[make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撲);反報(報複怨仇);反殺(報殺人之仇而殺人)

22.通“販”(fàn)。賤買而貴賣[buytoresell]

詞性變化

反fǎn

〈形〉

1.相反的;對立的。與“正”相對[upsidedown;insideout;inthereverse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顔淵》

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呂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漢·賈誼《過秦論》

2.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過來對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數;反定理;反科學;反義

反fǎn

〈副〉

1.反而;相反[onthecontrary]

反以我為讎。——《詩·邶風·谷風》

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韓愈《師說》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方苞《獄中雜記》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唐·杜甫《兵車行》

2.又如:反且(反而)

反fǎn

〈名〉

1.反革命分子的簡稱[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肅反;三反五反

2.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覆也。從又,廠反形。反,古文。府遠切。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

《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并音返。

《說文》:覆也。從又廠。《詩·周頌》福祿來反。注: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陳勝傳》:使者五反。注: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并音幡。《廣韻》:斷獄平反。《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增韻》:理正幽枉也。《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注:反,音幡。

又通作翻。《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與部版切。翻上聲。《集韻》: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苌說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為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