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反腐

網絡反腐

一種群衆監督形式
網絡反腐,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衆監督新形式,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民間自發的網絡反腐行動,借互聯網人多力量大的特點,攜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成為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的有力補充。二是政府利用網絡的特點,開展網絡舉報等一些電子政務,方便人民群衆監督政府,防止腐敗。作為互聯網在反腐敗中的作用得到中國執政者認可的一個重要标志,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發行的《中共黨建辭典》收錄了“網絡反腐”的詞義。作為互聯網在反腐敗中的作用得到中國執政者認可的一個重要标志,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發行的《中共黨建辭典》收錄了“網絡反腐”的詞條。
  • 中文名:網絡反腐
  • 外文名:
  • 釋義: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衆監督新形式
  • 包括:民間自發的網絡反腐行動、政府利用網絡的特點,開展網絡舉報等一些電子政務

簡介

網絡反腐,即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行政行為與執政行為的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的新方式。

網絡反腐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内涵明确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質意義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網絡、民意、執政能力。網絡以其獨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納了民意表達,有效整合了民衆的智慧和意見,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社會民主環境,從而對執政、施政行為産生了無所不在的監督和約束。

另一方面,網絡也為執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台和嶄新的對話方式,可以更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衆心理和社會輿論氛圍,從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與時俱進的提高執政、施政能力,從而在内部減少并消除腐敗發生的可能性。網絡為反腐敗提供了兩大支柱,一個是陽光下的“扁平社會”,一個是逐步精英化的執政群體。本人認為,前者尤為重要,也凸顯了網絡反腐作為全新反腐利器的優勢。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網絡的開放性、公開性和透明性使其形成一個人人都可參與的扁平化輿論場,從而以聲勢浩大的“圍觀”倒逼問題官員被查。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網絡反腐所提供的往往是“蛛絲馬迹”,而反腐取得成效的關鍵,仍然在于紀檢監察等權威部門的及時介入和調查處理。與此同時,網絡的虛拟性、隐蔽性也容易産生一些不實信息,不能排除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反腐的名義,造謠、诽謗、诋毀他人,對他人生活作風等問題的報道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有些人甚至會利用網絡進行惡意诽謗,毀壞他人名譽,從而成為打擊報複的手段。因此,網絡反腐是一把雙刃劍。

背景

當今時代,網絡如水銀瀉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着傳統的面目和模式。網絡的驚濤拍岸,也沖擊着傳統的反腐格局。是視之為洪水猛獸,還是神兵利器?這是一個思維問題,也是一個考驗智慧和能力的問題。網絡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的特性,成為反腐敗的天然盟友。我國反腐機構抓住網絡帶來的機遇,順勢而為、積極引導,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效用,實現了反腐與網絡的良性互動。一個令人欣喜的局面出現:我們正在大踏步進入反腐敗信息化時代。

立法反腐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互聯網由于其開放性、快捷性和廣泛性等特點,成為網民表達觀點訴求的新平台,這也就是“網絡反腐”之所以能夠有效的原因。然而,長期來看,狂歡式的“網絡反腐”僅能給網民一時之快,卻不是治理腐敗問題的根本武器。

登錄微博或打開論壇,各類舉報信息、爆料内容絡繹不絕,看似有真憑實據者,卻也有聳人聽聞之嫌。實名舉報且證據确鑿,政府部門因而認真對待、嚴肅處理。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在互聯網上,人人可以随意突破道德的底線,也就意味着人人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當大家都在謾罵、攻擊、诋毀時,網絡也會逐漸失去公信力,“網絡反腐”自然也會走到盡頭。

近些年來查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領導幹部的腐敗案件來看,很多案件是根據網民向相關機構舉報提供的線索查處的。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治理腐敗問題,網絡代替不了法律,必須要法制,必須依照程序,隻有法律才能真正保護舉報人。而《決定》的出台恰恰是為了保護網民的個人身份信息。從這個意義上看,網民大可不必認為《決定》會影響網民對腐敗行為的揭露。相反,《決定》會對網民有所約束,讓網民更加負責任地舉報、舉證,讓紀檢部門更有效率的開展工作,讓那些真正的訴求浮出水面,這樣的“網絡反腐”才能進一步成長壯大。

發展情況

官方對民間網絡反腐的态度

在網絡日益受到反腐機構青睐的同時,由于網絡公開和透明的特性,又無意中開辟了一個反腐新戰場——民間網絡反腐。

這是個不是巧合的巧合,官方開通網上舉報和民間舉報網站的建立幾乎同時起步。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網絡舉報平台的同年10月1日,被稱為“中國輿論監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創立了“中國輿論監督網”。

與官方網絡舉報不事張揚相異,民間網絡反腐帶給人一種鑼鼓喧天的感覺。一些腐敗分子正是先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之後、再被反腐機構鎖定、最後落馬的。

這實質上就是一種公開舉報,是在傳統舉報方式存在效率低、查處缺乏監督等弊端下的一種無奈之舉。有媒體評論,這是公民不甘于被動地參與反腐,不甘于自己舉報後被動地等着更高權力去反腐,而是想尋求一種制度平台掌握反腐的主動權,以民意壓力促使官方作為。

可以說,公開是民間網絡反腐的唯一利器,但這同時是柄雙刃劍,這種方式蘊涵着巨大的風險——一旦被證明舉報失實,舉報者可能會導緻诽謗罪的後果。

因此,民間網絡反腐尚缺乏法律的支撐,也未被官方認可。如最高檢發言人說:“我們現在提倡網絡舉報,這會對舉報人提供一個很好的保護。我們絕對不提倡在公共網上舉報。很多人為了發洩義憤,在公共網絡上舉報,但效果适得其反。這些信息讓被舉報人知道後,他會有所準備、會串供,導緻很多事情查不實也無法查實。反過來被舉報人會告其诽謗,司法機關隻能追究舉報人的诽謗責任。”

而“中國民間第一職業舉報人”煥文則說,正是一些官方舉報網站接到舉報信後不能及時答複,許多舉報石沉大海,才會導緻一些人利用極端的方式炒作造勢。

學者撰文指出,應該為民間反腐提供制度化出口,使民間反腐與現有的反腐機制良性互動,不至于走向盲目;同時也使現有反腐機制在民間資源配合下,更有效地清除腐敗。韓國為了應對腐敗日益嚴重的趨勢,成立了頗具特色的民間反腐敗組織與市民、企業、政府和透明國際已經開始形成一個反腐敗網絡,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青年作家葛樹春創辦的民間反腐維權網站中國反腐維權網日前奮鬥在懲惡揚善的第一線,該站是網絡反腐網站的一個縮影,香港文彙報曾以“網民反腐在線,中央授予尚方寶劍”為題對該網站和該網站站長葛樹春先生作出報道。

網絡反腐的背後

網絡反腐的背後是公衆對執政者與施政者一種迫切需要與之對話,要求公開、公正、公平的一種強烈需求,即是對腐敗的入骨的恨、也是對對執政者與施政者真正能做到服務型的迫切期盼!

而落實到執政與執法這個層面,就是公衆在以網絡進行反腐的同時,更是在期待一種公開、公平、快捷的辦公形式,即執政者與施政者的服務型現場辦公,政府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腐敗防範,就有必要從普及政府單位的現場辦公着手!

中國政法大學的網絡反腐課

2012年12月7日,獨立撰稿人、《民間維權人手記》作者、中國清風網(原中國反腐維權網)創辦人、小方舟孤兒院理事長葛樹春應邀到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用自己親身經曆,給中國政法大學的同學們講了一堂生動的“網絡反腐”課。葛樹春在講課的過程中,将2011年出版發行的專著《民間維權人手記》贈送給同學們,并例舉了許多自己調查、報道過的真實案例,如鎮江上訪女被關精神病院10年事件,忠縣民政局野蠻挖屍引發刑事案件以及唐山路北區非法強拆案被全國通報後,強拆受害者劉玉相遭秋後算賬等。

葛樹春呼籲将來做記者的同學要多關注一些社會民生類的選題,并從大學時代起就開始利用網絡監督身邊的腐敗現象,如公車私用等。同時,葛樹春還将自己為理事長的小方舟孤兒院介紹個中國政法大學的同學們。最後,葛樹春的講演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網上舉報

官方網絡舉報最早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始建立網絡舉報平台,而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這标志着,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

新華社在09年也通過新華網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網絡舉報方式

據知情人透露,“其實,2003年的時候,中央紀委已經有人提議開通舉報網站,但當時考慮到網絡的安全性問題,怕洩密。到了2005年覺得安全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才正式推出。”如今,全國已有15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

相對于民間網絡舉報的争吵與喧鬧,官方的網上舉報走的是一條沉穩的路子,不事張揚,而事功漸成。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僅開通半年,就受理舉報32500件,月均2700件,其中署名舉報、有效舉報比較多。而最高檢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網上舉報案件數量年均達3萬多件。“網上舉報已經成為舉報人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途徑。”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副處長白會民說。

據調查,80%的職務犯罪是通過舉報發現的。舉報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于有效打擊腐敗尤為重要。“網上舉報,是一條最經濟、最便捷、最互動和最保密的舉報方式。”2005年初在全國首批開通舉報網站的四川省紀委信訪室主任黃秀川對記者說,“在網上,匿名的舉報者也能和辦案機關進行互動交流,這是傳統的信訪方式無法比拟的。”

“網絡舉報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處長何延安告訴記者,江蘇某檢察院曾在9個月,一共查處了12起經濟大案,其中有8件是來自網上舉報。

為什麼民間網絡反腐能引發大衆狂歡,而官方的網上舉報的影響卻顯得有些波瀾不興呢?“因為我們對網上舉報強調保密,整個過程隻在我們和舉報人之間進行,不像一些民間網站那樣大肆宣揚炒作。”

網絡廉政文化清風撲面

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确引導網上輿論。”

全國各地反腐機構積極運用網絡載體進行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搶占網絡文化的制高點。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廣告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在五彩缤紛的網絡文化中,廉政文化已然成為一朵奇葩,卓爾不群,幽香自遠。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認為,網絡具有信息傳遞迅速、信息量大、受衆面廣等特點,并且集文字、聲音和圖像于一體,在廉潔教育的推廣上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拟的特殊優勢,通過網絡公開腐敗案例具有強烈的警示震懾作用。如中央對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件的處理以及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玩忽職守被判處死刑,這些重大案件在網絡上迅速地傳播開來并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讨論。

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區縣,從黨政機關到企業院校,紛紛建立了獨立域名的廉政網站,有的建立了廉政網頁,有的設立了廉政專題,還有的在全國知名的門戶網站上開辟廉政文化宣傳窗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的官方廉政網站已超過200家。

四川省紀委宣教室副主任郭世一對記者說:“網絡是知識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是當前最重要的輿論陣地之一。通過網絡開展反腐倡廉宣傳,不僅讓群衆知曉我們在做什麼,增強他們對反腐敗的信心,也能消除誤解,澄清錯誤認識。現在,四川省市縣三級都已經開通了廉政網絡,有的地方幹得風風火火。”

記者在網上打開“四川平昌廉政網”,這雖然隻是一個縣級紀委的門戶網站,但自7月正式公開運行以來,浏覽量已逾18萬人次,平均每天有1200餘人次浏覽。記者發現,該網站的“舉報中心”特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崗”,方便群衆通過郵件反映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見。

在網絡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網絡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山西省新绛縣紀委在網上建了中國第一個紀委博客“绛州廉政博客”,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個通道”。7月下旬,浙江省甯波市海曙區紀委、區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推出國内第一個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絡遊戲《清廉戰士》。雖然這款遊戲面世後引發争議不斷,并于3周之後宣布關閉,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反腐的新思路。

電子政務成腐敗克星

當前,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已經在我國各級政府推廣和應用。人們驚奇地發現,它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規範的管理和技術功能的同時,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顯現。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楊鳳春認為,電子政務開啟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實現了反腐敗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流程、從事後查處到實時監控、從内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了監督和追懲的成本,提高了反腐敗的效率和“效度”,創新出了具有技術誘緻能力的技術防控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權力的運作不透明往往是産生腐敗的兩大原因。而電子政務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它可以用“陽光”殺滅滋生腐敗的“病菌”。利用網絡可将公共權力的範圍公之于衆,也使政府行為更具公信力。如河北省邯鄲市專門建立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網,列出“權力清單”,接受民衆的監督。廣東省推廣“實時在線财政預算監督系統”,将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省人大聯網,實現人大對财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全程監督。11月我國首個政府采購網上監督系統——蘇州政府采購網上監察系統正式啟動。該系統集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執法監察于一體,全程監督模塊涵蓋了政府采購從中介機構選定到驗收付款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察。

絕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與行政審批有關。深圳市紀檢監察機關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深圳建市以來,因腐敗而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幹部,90%以上都涉嫌行政審批——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批”出來的。因此深圳市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信息化改革,運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這個系統下,軟件系統會自動采集每一項行政審批辦理過程的詳細信息,監察機關同步監控行政審批的實施過程。服務窗口上還設有視頻監控,能夠現場監督公務員的服務态度和辦事效率等情況。

據統計,全國已經建立1900多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把過去分散式、封閉式、串聯式的審批,改為集中式、開放式、并聯式的審批。從7月1日起,成都市對多項企業市場準入前置審批項目試運行并聯審批制度,申請人不用再分頭到各審批部門辦理手續,隻要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各部門就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實行在線審批。

網絡就像一個透明魚缸,權力的運作在其中纖毫畢現。有人說,利用網絡反腐敗雖不是萬能的,但它的透明度無疑使它成為腐敗的一大克星。而今,網絡反腐已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在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上,一些西方國家代表和專家建議将互聯網作為一種控制和預防犯罪的工具。他們建議各國政府建立一種便于各企業和市民關注和評估政府的服務質量的電子系統,以避免出現腐敗問題。

反腐利器

網絡已成為學術反腐的利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打假名師、中山大學副教授郭頤頓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新語絲”上公開揭露“廣東省第四屆教學名師獎”得主、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任夏紀梅夥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報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本科)大肆造假的案例。又如,原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連生被人在網上揭露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再如劉鐵男的落馬與網絡舉報有一定關系。2012年12月,媒體人羅昌平公開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劉鐵男。2013年5月,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而在此前,2012年11月,微博爆出了時任重慶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的不雅視頻,從被舉報到其落馬前後僅約63個小時。

新挑戰

利刃缺口

非理性因素削弱網絡反腐正能量

網絡舉報的特點之一是傳播面廣,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舉報線索的真實性、可靠性并不能保證,舉報者的身份也較難确定,并非“一查一個準”。

“一些舉報存在誇大事實的情況,一些無中生有的錯誤信息則是對紀檢監察力量的浪費,也是對當事人的傷害。”他說。

與此同時,網絡舉報中可能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也帶來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影響。采訪中,福建的一位公務員告訴記者,該省某鄉村一位70多歲的普通村民在被一家媒體拍照時,趕緊把手腕上的手表往袖子裡塞,理由竟是“害怕出名,擔心被‘人肉'”。

“這些現象,其實都是網絡反腐尚待規範的表現。”福建的一位紀委幹部認為,目前看來,網絡反腐是反腐工作的重要途徑和補充,“不排除一些網絡舉報行為存在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個人利益使然、打擊報複等可能性”。

接受采訪的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均表示,網絡舉報隻占全年辦案線索的一小部分,大量線索還是來自信件、電話等舉報途徑,以及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新線索。此外,網絡上一些沒有實質性證據的懷疑,可能對被舉報人“打草驚蛇”,反而對辦案不利。

江蘇一位紀委幹部認為,腐敗案件的查處是一個嚴肅過程。“網上曝出的一些案件是否違法需進一步調查,一直到最後判決才能定論。”

權利不再驕傲

網絡反腐熱潮折射廉政新期待

談及網絡時代對反腐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江蘇淮安市紀委“陽光紀檢”辦公室主任尹樹文認為,“陽光紀檢”一方面打破了紀檢監察機關以往在幹部群衆心目中的神秘色彩,消除了外界的一些誤解;另一方面,也對紀檢監察幹部辦案水平、辦事效率、自身廉潔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們對網絡反腐的認可和關注,其實也給我們的工作提了一個醒。”浙江省某縣一位紀委幹部認為,在允許的範圍内,紀檢部門可就案件受理及查處進展情況及時向公衆作出回應,“這不僅是給群衆一個交代,也讓群衆更加了解我們的工作。”

“房叔”等網絡反腐事件,折射出當前反腐制度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一位基層幹部對記者直言,反腐工作既要懲治,更離不開預防,要通過制度設計避免權力過于集中,“讓權力不再驕傲”。

為避免一把手“一個人說了算”,浙江省磐安縣建立推行了部門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務、人事、工程項目、行政審批、物資采購的“五個不直接分管”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對權力的監督。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其實為一把手增添了一道防護網;多了一個環節,就多了一層監督。”磐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盧志峰認為,加大反腐力度,規範權力運作,公開辦事程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遏制腐敗.

打擊力度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檢察機關将順應人民群衆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參與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此有何部署?

最高檢反貪污賄賂總局确定全國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加大辦案力度為中心,以轉變偵查方式、調整辦案結構為主線,以提高對貪污賄賂犯罪的查處率和遏制力為目标。”負責人表示,各級檢察機關反腐力度将進一步加大,堅持科學反腐、依法反腐、依靠群衆反腐,充分發揮人民群衆和媒體網絡對反貪工作的助推作用。将突出查辦領導幹部和權力部門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凡是關系民生、侵害群衆利益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特别是征地拆遷、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涉農惠民等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腐敗案件,都将着力解決。

此外,在規範執法化方面,将進一步做好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避免因訊問錄音錄像缺失導緻的非法證據排除;建立證據内部審查機制,發現非法證據主動排除,瑕疵證據及時補正;加強辦案安全防範,切實防止涉案人員非正常死亡責任事故和突發疾病死亡意外事件。

最高檢公訴廳廳長彭東表示,“案件質量是公訴工作的生命線,在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的同時,也要保證辦案質量。”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一方面要積極貫徹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要求,着力完善公訴環節偵查監督工作機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嚴防冤錯案件發生。另一方面,公訴部門将進一步健全公訴案件證據審查和非法證據排除機制,重大案件跨地區調配優秀公訴人辦理,确保出庭效果。

為扭轉渎職侵權犯罪線索發現難、立案難、查證難、處理難“四難”問題,最高檢渎職侵權檢察廳要求,反渎部門要切實實現偵查方式的轉變。關注不正常、不正當、不合法現象背後的失職渎職;轉變封閉、孤立辦案方式,積極對待律師介入偵查活動,建立更加開放、靈活和包容的偵查辦案環境。”最高檢渎職侵權檢察廳負責人透露。

貪官下馬

日前,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将“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充分發揮人民群衆和媒體網絡對反貪工作的助推作用”。官方對于“網絡反腐”的這一表态,引發網民熱議。

網民參與網絡反腐的熱情确實很高,從被“天價煙”“天價表”拉下馬的周久耕、楊達才,到因“豔照視頻”落馬的雷政富,再到被調查乃至拘捕“房叔”“房姐”,網絡反腐的巨大威力令人鼓舞。這也正是官方表達對網絡反腐的重視,并提出“借力”網絡反腐的原因之一。

通過網絡渠道反腐,确實有監督力度大、信息整合快等優點。并且,網絡反腐作為民間反腐的一種進化手段,網民一個鍵盤一個鼠标,就能行使對權力機關和官員的監督權。網絡新興技術,解決了傳統舉報耗時長、資費高、隐蔽性差等問題,其受歡迎也就不奇怪了。

但也應當看到,網絡反腐不是什麼“特效藥”,并非一試就靈。網絡自身的開放性和低門檻,給網絡信息的甄别帶來挑戰。

說到底,網絡隻是一種工具,網絡反腐若不能與制度反腐有效對接,則現有的網絡反腐模式将難以持續。一方面,對網絡反腐應當合理引導,确保網絡反腐渠道的暢通。有關部門要在引導網民發布有效舉報信息的同時,應對網絡輿情進行及時監測、搜集和研判,保護網民反腐熱情;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完善網絡反腐的處理與反饋機制,及時快速的對網絡舉報信息展開核查。使得網絡反腐信息受理及時便捷、處理公開公正、反饋及時公信,發揮網絡反腐的最大威力。

此外,網絡反腐還需要諸如政府信息公開、官員财産公示、官員離職審計、任職公示等衆多制度的配套落實。這樣,既可在技術層面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使得網民舉報有據可依,确保其監督權。隻有将網絡反腐納入制度化、法治化進程,與傳統防腐反腐手段互動,形成合力倒逼官員清廉從政。

網絡反腐成果

被網舉“拉下馬”的部分官員

李亞力(曾任山西太原市公安局局長等職)

2012年10月,李亞力在處理其子違章駕車并妨礙交警執行公務過程中,違反規定,濫用職權,構成渎職錯誤。此事在網上不斷被曝,引起山西省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3年2月1日召開的太原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免去李亞力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長職務。

雷政富(曾任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

2012年11月20日,網上流傳疑似雷政富的不雅視頻,之後迅速成為網絡熱點話題。經核實,不雅視頻中的男性确為雷政富。11月23日,雷政富被免去北碚區區委書記職務。2013年6月28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雷政富一審公開宣判,以受賄罪判處雷政富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并處沒收個人财産30萬元。

陳雪明等(曾就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3年8月1日,網友上傳視頻舉報上海高院陳雪明、趙明華等5人在某夜總會集體嫖娼。8月2日,上海市紀委、市高級法院組織專人展開調查;6日,通報調查結果并公布處分決定:涉事的上海高院4人中,3人被開除黨籍、提請開除公職;1人留黨察看、提請撤職。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上海市公安局已對趙明華、陳雪明、倪政文、郭祥華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行政處罰。

楊達才(曾任陝西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12年8月26日,楊達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現場,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網,引發争議并被網友指出有多塊名表,被諷刺為“表哥”。2012年9月21日,陝西省紀委做出決定:撤銷楊達才陝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楊達才受賄、巨額财産來源不明一案。9月5日,被以受賄罪和巨額财産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5萬元。

周偉思(曾任廣東深圳南聯社區工作站常務副站長)

2012年11月25日,網友發帖稱周偉思擁有私家住宅、别墅、廠房、大廈超過80棟,豪車超過20輛,估計資産超過20億元。經查,2013年2月8日,周偉思被執行逮捕。目前,周偉思涉嫌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單位行賄罪一案已偵查終結,并于7月3日被移送公訴部門審查起訴。

劉鐵男(曾任國家能源局局長)2012年12月6日,《财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在微博上實名舉報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嫌學曆造假,巨額騙貸,對他人恐吓威脅等問題。經調查,劉鐵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及其親屬收受巨額錢物;違規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收受禮金禮品;道德敗壞。目前,劉鐵男已被免去其領導職務,并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據新華社2013年8月18日最新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其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秒殺貪官” 相關部門積極回應

在一項“你最願意用什麼渠道參與反腐”的網絡調查中,74.6%的參與者選擇了“網絡曝光”,而選擇“信訪”方式的隻占1.27%。

福建省一位紀委幹部認為,人們之所以青睐網絡舉報,主要是因為網絡能夠吸引眼球,形成輿論壓力,“迫使”有關部門快速作出回應,“一些長期得不到處理的問題一經網絡曝光,可能很快就有了‘動靜’”。相比傳統的信訪舉報,網絡舉報的效果無疑迅速了許多。

在福建連江,一套網絡涉腐涉紀輿情收集處置機制已經形成,紀檢、宣傳、公安等部門聯合應對,凡是涉腐涉紀的輿情信息統一報送紀委處置。這套機制建立以來,連江全縣共收集涉腐涉紀和群衆關注的問題等輿情信息近6萬條,其中45條與連江縣有關的涉腐涉紀輿情進行了有效處置。

2011年8月以來,江蘇淮安市紀委在當地最有人氣的民間網站“淮水安瀾”論壇開設了“陽光紀檢”專欄,在接收網絡舉報的同時,要求各部門對網民反映的咨詢投訴在第一時間進行回應。17個月過去,這個旨在讓百姓參與零距離、投訴零門檻的網絡平台發布主題帖3.78萬個、跟帖近55萬個、點擊量達6700餘萬人次,網民通過“陽光紀檢”平台舉報并經查證屬實的違法違紀案件達52起。

改進措施

不止于曬豔照、亮房産

2012年以來,“表哥”“房叔”等一些問題官員被網絡曝光于大衆“聚光燈”下,遭到紀檢部門調查處理,網絡反腐日益引人關注。然而,人們也發現,曬豔照、亮房産、小三曝光……網絡反腐娛樂化、低俗化現象日趨嚴重。

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建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網絡反腐也需要制度來規範,網絡反腐絕不能止于“曬豔照、亮房産”,必須成為制度反腐的有益、有效的組成部分。

“曬房曬照”下的網絡反腐:圍觀讓“貪官”亮出“原形”

從“表哥”、“房叔”的落馬,再到“雷政富不雅視頻”、“單增德離婚保證書”等熱點事件,2012年以來,“網絡曝光——紀委介入——核查處理”成為腐敗案件查處的一條新路徑。

“微博一轉、圍觀千萬”。我國網民數量5.38億,手機網民接近4億。一張豔照、一段不雅視頻,極易使網絡形成強大的輿論場,發酵速度驚人,“前仆後繼”的“房氏家族”曝光微博的轉發量在十萬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大量網民圍觀,碎片化的信息拼湊出事件的大緻面貌,倒逼反腐進程。

但一些代表委員同時表示,由網民參與的網絡反腐熱潮正在悄然改變着我國的反腐格局,但如不加以規範,負面效應将影響反腐效果,比如一些低俗化、娛樂化的網絡反腐傾向容易形成集體性的非理性力量,導緻“誤傷”甚至侵權違法行為的發生。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被曝光“擁有24套房産”的“房嬸”,經查實,隻不過是一名普通工程師,其6套房産也都是合法所得。

網絡反腐需脫去“低俗、娛樂”外衣

“網絡反腐大部分靠文字、照片、視頻等,從這些途徑‘揪’貪官,容易流于表面化。”全國政協委員、儋州市副市長鄭剛說,個人監督的力量比較薄弱,還可能帶有不良動機或情緒,“這讓網絡反腐往往‘真假相摻’,其客觀性會打折扣。”

鄭剛進一步指出,依靠“辨認”官員的服飾、香煙、名表等反腐,難以為繼。“随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後這種反腐方式的效用會下降。”

“必須看到,網絡反腐熱的背後,暴露出目前舉報機制不健全、渠道不暢通等體制機制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施耀忠說,正常的舉報程序過于複雜,人們利用網絡舉報速度快、影響大、低成本,容易形成輿論氣場等特點,希望以此引起紀檢監察機關的注意。

此外,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以“小三”“私生子”“豔照”“别墅”等内容的網絡舉報,伴有利益糾葛,甚至惡意攻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嚴肅性。

全國政協委員、複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依靠人肉搜索,曝光個人隐私、家庭成員照片進行反腐,這不是反腐的有效形式,“對他人隐私的尊重不夠,甚至觸犯了法律。”

施耀忠認為,網絡監督與造謠诽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确的法規界定,相關法制建設如跟不上網絡的發展,網絡監督、舉報等就不能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

網絡反腐需與制度齊發力

部分代表委員表示,網絡反腐盡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反腐常态。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協同發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制度反腐仍然需要發揮主力作用。

施耀忠認為,将“網絡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軌道,是規範網絡反腐的關鍵問題。他建議,網絡反腐制度必須法治化,包括制定法律保障對舉報線索限時回應以及舉報人安全,調查進展等問題做出具體的法律界定。

葛劍雄建議,對一些不良網絡反腐舉報信息和涉嫌侵權、打擊報複性質的虛假網絡反腐信息,進行綜合治理,從而建立秩序保障、有法可依的網絡環境。

“說到底,政府應該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對一些确有根據的質疑,紀檢監察機關應及時介入調查,并及時、詳盡地公布調查結論。”蔡玲說,網民也要規範自己的行為,互聯網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帶,網絡反腐同樣需要恪守法律。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網絡監督是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制度的力量更加系統、穩定。網絡反腐應盡快與制度性反腐有機融合,這樣即使貪腐者不抽名煙、不戴名表、不住豪宅,也能把他們揪出來。

積極對待網絡反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是反腐的有效渠道,對于民衆通過網絡提供的線索官方非常重視。但網絡線索不一定真實、網絡反腐也非反腐唯一渠道,各方要理智看待。

2012年8月,陝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發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張新聞圖片拍攝到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面帶微笑出現在事故現場。這張照片引發網友憤怒聲讨并“人肉搜索”出楊達才佩戴各類名表的多張圖片。

陝西省紀委随後介入調查,并在今年兩會前夕給予楊達才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在“表叔”楊達才“蹿紅”網絡後,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等一些官員也先後因為網友的“爆料”而遭到調查,網絡反腐的熱度開始直線上升。

馬馼指出,公民在網絡上通過民主監督提供一些腐敗的線索和問題,官方會以非常積極的态度去對待,但對這個問題大家也應該有全面、理智的看法。

“網絡反腐首先不是‘終極’的”,馬馼表示,對于來源于網絡的線索,要通過核實後才能夠最終确定,“目前一些不實信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其次,網絡也不是反腐的唯一渠道。馬馼介紹說,民衆如果有相關線索也可以向一些常規渠道提供,“比如說12388紀檢監察熱線,大家既可以用電話反映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舉報。此外,各級信訪局、各級人民檢察院也都有舉報腐敗的渠道”。

對于“網絡反腐是否會逐漸成為主流、越來越重要”的提問,馬馼坦言,“這個還不好說”。她透露,基于網絡線索而展開調查的案件的占比目前來看還很少。未來,隻有通過加強各個方面的法制,對一些網絡行為做出規範,網絡反腐才有望進一步發揮出積極作用。

與網絡反腐相呼應,如何管理“裸官”也是民衆近 來高度關注的反腐話題之一。

由于曾在2011年透露中國将首度登記管理“裸官”,這兩年來,每逢兩會,都會有記者追問馬馼“中國統計出來的‘裸官’數量究竟是多少”。

2012年,馬馼“恐怕這個統計數字現在還拿不出來”的回答曾一度引發各方熱議。今天面對記者又一次的相關提問,馬馼依舊表示“提供不出來”。對此,她解釋說,“裸官”是一個涉及到幹部管理層面的問題,中國的“裸官”具體有多少應該向組織部門了解。

談到近 來頻繁出現各種反腐線索的微博,馬馼表示,她也經常登錄微博浏覽信息、關注網友們提了哪些意見,但自己很少寫,“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如果寫了,可能來不及回複網友留言,這樣不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