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氣

痧氣

病症
痧氣(痧脹)是指夏秋之間,因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或因接觸疫氣、穢濁之邪,阻寒於内,出現腹痛悶亂的一種病症。痧氣主要是由風、濕、火三氣相搏而為病,因痧氣脹寒胃腸,壅阻經絡,故又名“痧脹”。[1]若證情深重,則見發寒熱,頭、胸、腹或脹或痛。
  • 中文名:痧氣
  • 外文名:
  • 别名:痧脹
  • 原因:由風、濕、火三氣相搏而為病
  • 說法源自:中國中醫

原因

是由風、濕、火三氣相搏而為病。夏秋之際,風、濕、熱三氣旺盛,人若勞逸過度,則容易感邪,而常發痧;若體質虛弱,暑熱或暑濕穢濁之氣會乘虛而入。 n

表現

痧在皮膚氣分的,皮疹隐現紅點,有如脈疹,稱為“紅痧”;若痧毒蘊於肌肉血分的,全身脹痛,且有黑斑,稱為“烏痧”。若證情深重,則見發寒熱,頭、胸、腹或脹或痛,或神昏喉痛,或上吐下瀉,或腰如束帶,或指甲青黑,或手足麻木等。n

診斷

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的記載,則涉及到内、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一書就介紹了四十多種痧,連附屬的共一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的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驚厥、癫痫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以病因定名的有“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因此,當治“痧氣”應辯證辨病論治。“熱痧”、“暑痧”可以針灸、挑刺、刮痧法輔以藥物治之,如其他的“痧氣”則應去醫院診治,切勿耽誤病情。n

并發症

:病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犯陽明,則面目如火,但熱而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厥陰則少腹痛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而皆身涼。犯乎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手心則心痛或心脹頭額冷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乎膀既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犯乎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乎肝則沉重不能轉側,哺熱、内熱,甚則吐血;犯乎三焦則熱毒内攻,上則口渴,下則便結。治痧當辨身涼身熱:蓋縣涼者、内熱者,宜攻其裡,表熱者,室透其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