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

漢劇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地方戲劇
漢劇,舊稱楚調、漢調,俗稱二黃,指湖北省武漢市地方戲劇,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 中文名:漢劇
  • 非遺級别:國家級
  • 非遺編号:Ⅳ-30
  • 申報地區:湖北省武漢市
  • 地理标志:湖北省
  • 遺産類别:傳統戲劇

簡介

漢劇舊稱楚調、漢調,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間,至嘉道年間走向進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它流行于湖北,遠及湘、豫、川、陝、粵、皖、贛、黔、晉等省的部分地區。

代表劇目

漢劇傳統劇目有660餘個,多是曆史演義故事和民間傳說,代表性劇目有《斬李虎》《哭祖廟》《雙盡忠》《兩狼山》《生死闆》《扣花鼓》《合銀牌》等。漢劇還有很多雜腔小調和豐富的曲牌。專唱曲牌的劇目有《大賜福》《草場會》《五才子》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中國戲曲發展曆史上,漢劇為京劇的形成作出過特殊的貢獻,對川劇、滇劇、桂劇、湘劇、粵劇、贛劇等地方戲曲劇種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是研究戲曲闆腔體系、戲曲音樂結構演變的重要史料和進行藝術創新的資源。

傳承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漢劇曾一度蓬勃發展,但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地漢劇團急劇減少,至今湖北省境内僅存兩個專業漢劇院團,許多劇目和傳統技藝正随着老藝人的謝世而失傳,漢劇的整體狀态與前景不容樂觀,急需加以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陳伯華,女,1919年03月24日出生。2008年2月15日,陳伯華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武漢市申報。

胡和顔,女,1947年11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胡和顔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武漢市申報。

程彩萍,女,1944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程彩萍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武漢市申報。

程良美,男,1941年7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程良美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武漢市申報。

姚長生,男,1948年2月出生。2017年12月28日,姚長生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武漢市申報。

保護措施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區委、區政府從2002年起實施了漢劇劇種保護工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重點解決了影響漢劇發展的。場子、苗子、票子、路子、班子”等問題。通過劇種保護工程的實施,漢劇在安康失傳的危險已不複存在,安康漢劇團發展勢頭良好,藝術生産和演出實現了正常化,重新占領了城鄉文藝演出市場,成為漢濱區乃至全市發展文藝事業的中堅力量。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武漢漢劇院獲得“漢劇”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