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劑

除草劑

消滅或控制雜草生長的農藥
除草劑,用以消滅或控制雜草生長的農藥。廣義上是防除所有不希望其存在的植物的藥劑,亦稱除莠劑。[1]可用于防治農田雜草或殺滅非農耕地的雜草或灌木。按其作用特點可分為選擇性除草劑和滅生性除草劑。選擇性除草劑指在使用一定劑量和濃度的範圍内,可有選擇性地殺死某些種類的植物,而對其他種類植物無害。除草劑同殺蟲劑、殺菌劑相比其使用技術的要求更高。殺蟲劑、殺菌劑使用一時失當,可能隻是影響防治效果。而除草劑使用不當,而事關作物生長的安危。
    中文名:除草劑 外文名:herbicide 别名:herbicide 用途:消滅或抑制植物生長 品種: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 特點:高效、低毒、廣譜、低用量

簡介

除草劑又稱殺草劑。能殺死雜草或有害植物,而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化學藥劑。可用于防治農田雜草或殺滅非農耕地的雜草或灌木。按其作用特點可分為選擇性除草劑和滅生性除草劑。選擇性除草劑指在使用一定劑量和濃度的範圍内,可有選擇性地殺死某些種類的植物,而對其他種類植物無害。

發展

農田化學除草的開端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期,在防治歐洲葡萄霜黴病時,偶爾發現波爾多液能傷害一些十字花科雜草而不傷害禾谷類作物;法國、德國、美國同時發現硫酸和硫酸銅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麥等地除草。有機化學除草劑時期始于1932年選擇性除草劑二硝酚的發現。20世紀40年代2,4-滴的出現,大大促進了有機除草劑工業的迅速發展。1971年合成的草甘磷,具有殺草譜廣、對環境無污染的特點,是有機磷除草劑的重大突破。加之多種新劑型和新使用技術的出現,使除草效果大為提高。1980年時世界除草劑已占農藥總銷售額的41%,超過殺蟲劑而躍居第一位。

具有生長素作用的除草劑最著名的是2,4-D,認為它能打亂植物體内的激素平衡,使生理失調,但對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卻是一種很有效的除草劑。一般認為這種選擇性是決定于植物的種類對2,4-D解毒作用強度的大小,或者由于2,4-D的濃度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

分類

除草劑可按作用方式、施藥部位、化合物來源等多方面分類。根據除草劑的作用特性,通常将其分成芽前除草劑、苗後除草劑兩大類。

芽前除草劑也稱土壤處理除草劑。這類除草劑隻能在雜草萌芽出苗前或出苗期間使用,如在雜革出苗後使用則對雜草基本無效。在綠葉菜生産中,一般在綠葉菜種植前、播種後出苗前(播後苗前)或綠葉菜生長期而雜草處于萌芽期時作土壤噴霧處理。二甲戊靈、敵草胺等均為芽前除草劑。苗後除草劑苗後除草劑也稱莖葉處理除草劑。這類除草劑通常在雜草出苗後的營養生長旺盛期使用,對土壤中還沒有萌發的雜草基本無效。在綠葉菜生産中,一般在綠葉菜生長期作莖葉噴霧處理。精吡氟禾草靈、滅草松等。

根據作用方式分類

(1)選擇性除草劑:除草劑對不同種類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藥劑可以殺死雜草,而對苗木無害。如蓋草能、氟樂靈、撲草淨、西瑪津、果爾除草劑等。

(2)滅生性除草劑:除草劑對所有植物都有毒性,隻要接觸綠色部分,不分苗木和雜草,都會受害或被殺死。主要在播種前、播種後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根據除草劑在植物體内的移動情況分類

(1)觸殺型除草劑:藥劑與雜草接觸時,隻殺死與藥劑接觸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殺傷作用,植物體内不能傳導。隻能殺死雜草的地上部分,對雜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莖的多年生深根性雜草,則效果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2)内吸傳導型除草劑:藥劑被根系或葉片、芽鞘或莖部吸收後,傳導到植物體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撲草淨等。

(3)内吸傳導、觸殺綜合型除草劑:具有内吸傳導、觸殺型雙重功能,如殺草胺等。

根據化學結構分類

(1)無機化合物除草劑:由天然礦物原料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鉀、硫酸銅等。

(2)有機化合物除草劑: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機胺等有機化合物合成。如醚類——果爾、均三氮苯類——撲草淨、取代脲類——除草劑一号、苯氧乙酸類——2甲4氯、吡啶類——蓋草能、二硝基苯胺類——氟樂靈、酰胺類——拉索、有機磷類——草甘膦、酚類——五氯酚鈉等。

按使用方法分類

(1)莖葉處理劑:将除草劑溶液兌水,以細小的霧滴均勻的噴灑在植株上,這種噴灑法使用的除草劑叫莖葉處理劑,如蓋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處理劑:将除草劑均勻地噴灑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藥層,當雜草種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觸吸收而起到殺草作用,這種作用的除草劑,叫土壤處理劑,如西瑪津、撲草淨、氟樂靈等,可采用噴霧法、澆灑法、毒土法施用。

(3)莖葉、土壤處理劑:可作莖葉處理,也可作土壤處理,如阿特拉津等。

操作技術

除草劑同殺蟲劑、殺菌劑相比其使用技術的要求更高。殺蟲劑、殺菌劑使用一時失當,可能隻是影響防治效果。而除草劑使用不當,而事關作物生長的安危。

嚴格掌握作物對除草劑的敏感性

不同的作物對除草劑的敏感程度各異,如果不根據作物對除草劑的敏感性選用藥劑,即便使用的是對農作物安全的除草劑,有時也易産生藥害。一般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對雙子葉作物敏感,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對禾本科作物敏感。例如,2,4-滴、二甲四氯等對闊葉雜草效果好,但對闊葉農作物如棉花、油菜、瓜類、豆類、花生、馬鈴薯、煙草等很敏感,容易産生藥害。乙草胺适用于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闊葉類作物,但對小麥卻易産生藥害。蓋草能、穩殺得、禾草克等防除闊葉農作物田間的禾本科雜草效果好,但對禾本科農作物如小麥、水稻、谷子、玉米等藥害嚴重。

嚴格掌握作物敏感期和施藥時期

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殺蟲劑、殺菌劑的敏感程度不一樣,對除草劑的敏感度更不一樣。在正常情況下,農作物在發芽、3葉前及揚花灌漿期對除草劑特别敏感,這幾個時期容易産生藥害。芽前除草劑隻能通過雜草的胚根、芽鞘或下胚軸吸收,而殺死雜草,在雜草出苗後使用,一般無除草效果或除草效果很低。芽後除草劑也要在雜草或作物的某一生育階段使用才能安全有效。如蓋草能在雜草3~5葉期使用對禾本科雜草防除效果通常在90~100%,但在5葉期以後使用效果較低。

嚴格選用除草劑的種類

除草劑有以下幾種類型,應“因草制宜”選用。⑴選擇性除草劑:此類除草劑在一定劑量範圍内使用,可以有選擇地殺滅某些有害植物,而作物安全。在作物地裡正确使用,可以達到隻殺滅雜草而不傷害作物的目的。⑵滅生性除草劑:此類除草劑對所有植物均有滅殺作用,如克無蹤、五氯酚鈉、草甘膦等。此類除草劑限于休閑田、空閑地的滅草。⑶觸殺型除草劑:此類除草劑隻傷害植株接觸到藥劑的部位,對沒有接觸到藥劑的部位無影響,如克無蹤、敵稗、除草醚等。⑷内吸傳導型除草型:此類除草劑的有效成分可被植物的根、莖、葉吸收,并迅速傳導到全株,從而殺滅有害植物,如草甘膦、蓋草能、穩殺醚等。

嚴格掌握除草劑的用量和濃度

除草劑的選擇性是在一定用藥量範圍内的選擇性,故即使是有選擇性的除草劑,超出了規定的用量範圍對作物也會産生藥害。如60%丁草胺乳油在水稻秧田用量超過0.15升/畝,棉花苗床48%氟樂靈用量超過為0.1升/畝,10%惡草靈在水稻秧田用量超過0.3升/畝,在水稻移栽後10天内50%威羅生用量超過0.3升/畝等都會造成農作物藥害。2,4-D丁酯對小麥具有一定選擇性,但用量過大時,則同樣會殺死小麥或使小麥植株嚴重畸形,影響産量。此外,除草劑的用量是否适當還受到作物種類、土壤質地、氣候條件和施藥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如高濃度使用除草劑時,切不可重噴,否則易造成局部施藥濃度過大,而發生局部藥害。

嚴格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除草劑的使用方法有莖葉處理法、土壤處理法和殺草膜除草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生育期莖葉處理和播後苗前土壤處理。生育期莖葉處理,就是在作物出苗後的某一生育階段,噴灑除草劑于雜草莖葉的方法。這種方法,除草劑不僅接觸到雜草,也可能接觸到作物,故要求除草劑具有較高選擇性或定向噴霧,以達到安全施藥的目的。播後苗前土壤處理,是在作物播種後尚未出苗前噴灑除草劑于土壤表面的方法。大多數土壤處理劑是以這種方法使用的。莖葉處理除草劑通常落入土壤後即被很快鈍化或被微生物分解失去殺草活性,而土壤處理除草劑一般對出苗後的雜草無效。因此,使用時隻有根據除草劑特點選擇使用方法,才能達到充分發揮其效果,規避負面影響。

嚴格遵循除草劑的混用原則

在生産中,有時要滅殺多種雜草時,需将幾種除草劑混合使用,但并非所有除草劑都可以混合使用,除草劑混合使用必須嚴格遵循以下原則:①混用的除草劑必須滅殺草譜不同。②混用的除草劑,其使用适期與方法必須相同。③除草劑混合後,不能發生沉澱、分層現象。④除草劑混合後,其用量為單一量的1/3~1/2。此外,對于不能互相混用的忌混的除草劑,采用分期配合使用的方法,也可以達到殺滅雜草的目的。其配施方法:對同塊土壤,交替使用除草劑。如先用氟樂靈滅殺禾草,再用撲殺淨殺滅闊葉雜草;土壤處理與苗後莖葉處理配合。

危害影響

藥害症狀

除草劑造成的藥害症狀具有多變性和多樣性,與某些病害症狀類似,在診斷上往往造成認識錯誤。一般藥害較病害症狀表現快,無病原物出現。在生産上應加強對除草劑藥害的識别。

(一)苯氧羧酸類:常用藥劑有2,4-滴、二甲四氯、2,4-滴丁酯等。

症狀為葉、花、穗畸形。葉片厚、濃綠,卷曲,雞爪狀或蔥管狀;莖脆,易斷,莖基腫大;根短粗,無根毛,植株矮小;嚴重時停止生長,皮層開裂,落花、落果,最後死亡。

(二)芳氧苯氧丙酸類:常用藥劑有穩殺得、禾草克、蓋草能、威霸、骠馬等。

症狀主要為植株畸形,生長點變黃褐色,心葉紫或黃色。

(三)二苯醚類:常用藥劑有草枯醚、雜草焚、虎威等。

症狀為葉片産生褐色壞死斑,嚴重時葉畸形,枯焦,無新葉。

(四)酰胺類:常用藥劑有拉索、都爾、敵稗、丁草胺等。

症狀為輕時葉黃,重時葉出現斑點,卷曲皺縮,最後枯死。

(五)氨基甲酸酯類:常用藥劑有殺草丹,滅草猛、燕麥畏等。

症狀為葉卷曲,分蘖多,莖基、新根粗短,植株矮小。

(六)取代脲類、三氯苯類:主要有綠麥隆、撲草淨、西瑪津等。

主要為缺綠症,心葉和葉尖開始,發黃似火燒,植株矮,生長慢。

(七)雜環類:主要有百草枯、草甘膦、豆科威、惡草靈、苯達松等。

藥害原因

1.除草劑種類選擇不當。各種除草劑都有相應的殺草譜和适用環境不根據雜草種類及農田的具體情況選擇除草劑會使所選用的除草劑品種無能為力或無法發揮其除草能力。

2.除草劑質量不合格。各種除草劑都有相應的質量标準其中最主要是有效成分含量、雜質種類及其含量、分散性、乳化性、穩定性等都直接影響到藥效和藥害問題。由于農藥質量問題而造成的藥效和藥害問題生産者和經營者都有責任。

3.應用劑量問題。造成用藥量不對的原因有幾方面一是農民的主觀行為總是懷疑用藥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将用藥量增加至極限以上一旦環境條件有利于藥效發揮出現藥害是不可避免的二是農藥廠為了說明其産品成本低以适應農民購買能力低這一客觀事實在說明書上推薦的劑量很低不能夠保證除草效果三是農民耕地面積不準導緻額定用藥量與實際耕地面積不符四是噴灑不均勻、重噴、漏噴特别是使用多噴嘴噴霧器時各個噴頭的噴液量不同直接導緻噴灑不均勻。

4.用藥時期不當。莖葉處理劑在雜草出苗後越早用藥效果越好土壤處理劑在雜草出苗前用藥越晚效果越好但作物出現藥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5.用藥方法錯誤。土壤處理劑用作莖葉處理時多數會産生藥害少數會效果不佳莖葉處理劑用作土壤處理時多數會無效出現藥害的可能性很小。

6.環境條件不适

①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2%的沙質土壤封閉處理易出現藥害有機質含量高于5%藥效很低。

②封閉處理劑用藥後降大雨出現藥害的可能性大莖葉處理要重噴。

③持續低溫除草效果降低出現藥害的可能性增大。

④土壤幹旱封閉處理劑藥效降低甚至無效。

⑤三級以上有風天施藥無法保證噴施均勻藥效降低可能出現藥害。

⑥整地質量不好封閉處理效果不佳。

藥害防止

為了防止除草劑使用不當而産生藥害,必須嚴格按照使用技術,規範操作。

(一)注意除草劑與敏感作物。不同的作物對不同的除草劑敏感程度不一緻。防除闊葉類雜草的除草劑對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闊葉類作物對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敏感。如2,4-滴、二甲四氯對棉花、瓜類、豆類、果樹等敏感;蓋草能、穩殺得等對小麥、水稻、玉米敏感。因此在使用時,要看好說明書,認清除草劑的特點與性能,注意敏感作物,謹防誤用或藥劑漂移。

(二)注意作物敏感時期。在正常情況下,作物在發芽、三葉前及揚花灌漿期對除草劑特别敏感,容易産生藥害。

(三)嚴格掌握除草劑用量和濃度。為防止除草劑用量和濃度過高造成局部藥害,在使用除草劑時,藥液要均勻噴灑,行走速度、手動控制噴幅的寬窄、快慢也要均勻,工作時間不易過長。

(四)掌握除草劑使用技術操作要點:

1、“一平”:地要平。施藥田塊要精細耕作,保證地面平整,無大土塊,無坑坑窪窪。

2、“二勻”:藥在載體上要混均勻,噴霧或撒毒土要均勻。

3、“三準”:施藥時間準、施藥量準、施藥地塊面積準。如40%燕麥畏防治野燕麥,于播種前,3千克/公頃用藥。

4、“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氣、土質。對未紮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藥:根據雜草的種類及生長情況用藥;氣溫較低時施藥量在用藥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藥量高些,沙質土壤用藥量少些;土壤幹燥不用藥。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藥;水田水淺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過心葉不施藥;田土太幹不施藥;大雨時或葉上有露水時不施藥;稻田漏水田不施藥。

(五)掌握藥劑性能。掌握藥劑是否易揮發、光解,在土壤中是否易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

(六)明确“主攻部位”。一般土壤處理的除草劑“主攻部位”是雜草剛萌發、幼嫩莖葉等部位,即3葉前。而磺草靈在雜草盛期作莖葉處理,由莖葉吸收後再傳導到其它組織。

(七)用藥時間合理。如敵稗在2葉期,丁草胺在播前2-3天,克無蹤、草甘磷随雜草葉面積增加而提高效果。

(八)發揮水的作用。西草淨、果爾、禾大壯、農得時等施藥後保持水層4-6厘米,可發揮藥效,不産生藥害;而殺草丹、除草醚在田塊積水時易産生藥害。

(九)禁止亂混亂用。除草劑混用可提高藥效,擴大殺草譜,但盲目混用,易造成藥害。如敵稗不能和有機磷類或氨基甲酸酯類混用;二甲四氯不能和酸性農藥混用等。

(十)清洗噴霧機具。用過除草劑的噴霧機要清洗幹淨,可先用清水沖洗,再用肥皂水或2-3%堿水反複洗數次,最後再用清水沖洗。

注意事項

首先除草劑藥害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通常,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是相對恒定的,而濕度、光照、降水、土壤濕度則年份間變化較大,所以環境因素對藥害的影響較複雜。多數除草劑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藥效較好,對作物也安全。但有些除草劑如乙草胺、2.4D丁酯等在低溫多雨水時易産生藥害。因此使用除草劑一定要綜合各種因素,防止藥害的發生,減少因農藥藥害造成的損失,真正使農業獲得豐産豐收。

在生産實踐中,同一種除草劑甚至是同一劑量,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條件下使用也會發生藥害。因此提高除草劑的使用技術,防止藥害發生已經成為農田化學除草的首要問題,那麼如何防止除草劑發生藥害?

防止使用不當

用藥量過大,施藥期和使用方法不當,常常是發生藥害的主要原因。除草劑不按說明書要求而擅自超量作用,如水稻田的除草劑丁草胺在插後撒施毒土,每畝超過150ml,苗弱,未返青,遇低溫,水層過深時可抑制水稻生長和分蘖,甚至死苗。撲草淨、稗草烯、禾田淨等用于水稻本田除草更要嚴格掌握用量和施藥條件,溫度超過28度必須适當減少用量。超高效除草劑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活性高,使用也很容易産生藥害。丁草胺在水稻返青後撒施毒土比較安全,但如果在插前結合整地施用,往往會抑制水稻生長,推遲分蘖,遇到低溫、異常高溫或水層過深,藥害更嚴重甚至死苗。對于莖葉噴霧的除草劑濃度過大,重複噴霧也會造成局部藥害。

防止誤用

除草劑品種多,一個品種往往有多個廠家生産,商品名五花八門,一藥多名容易搞錯名稱造成誤用。這就要求廣大農民在購買時一定要分清楚,是旱田除草劑還是水稻田的除草劑。如果将旱田除草劑如“甲草胺”當丁草胺使用到水稻田上,一字之差,水稻将絕産。因此,選用除草劑不但要注意搞準名稱,辨别三證,還要注意相類的外包裝,相類似名稱的僞劣農藥,誤導消費者使用,造成藥害。

防止殘留藥害

那些在土壤中降解殘效長的除草劑,在種植結構調整,改種作物時要慎重,先搞清上茬種的什麼,用的是什麼除草劑,殘效期多長,應改種什麼作物,對後茬作物的安全性。盡量不使用長殘效的除草劑。

混用條件

除草劑的混用,相互的化學反應會影響除草劑的使用效果。了解其相互作用方式,才能達到混用的最佳效果。在把不同除草劑品種混合使用時,除草劑間會相互作用,其互作類型可分為:加成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

1.加成作用

加成作用是指兩種除草劑混用的實際除草效果等于根據有關模型計算出的兩種除草劑單用的除草效果之和。

2.增效作用

增效作用是指兩種除草劑混用的實際除草效果大于根據有關模型計算出的兩種除草劑單用的除草效果之和。

3.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兩種除草劑混用的實際除草效果小于根據有關模型計算出的兩種除草劑單用的除草效果之和。

除草劑混用的注意事項

1.在充分了解除草劑特性的基礎上,根據除草所要達到的目的,選擇适當的除草劑進行混用。

2.一般情況下,混用的除草劑之間應不存在拮抗作用。在個别情況下,可利用拮抗作用來提高對作物的安全性,但應保證除草效果。

3.混用的除草劑之間應在物理、化學上有相容性,既不發生分層、結晶、凝聚和離析等物理現象,有效成分也不應發生化學反應。

4.利用除草劑間的增效作用提高對雜草的活性,同時也會提高對作物的活性。所以,要注意防止對作物産生藥害。

影響因素

随着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民在農業生産中也大量運用高科技産品,什麼生物農藥、農藥混劑等一系列化學産品,不過最受歡迎的農藥産品可是除草劑了,所以除草劑的銷量一直在農藥中排在最前面。不過,市場上除草劑品種多,同時應用技術也要求高,在應用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藥害、除草效果不好等問題。那麼,如何掌握選擇除草劑品種及其使用技術,是提高除草劑除草效果的關鍵。如何提高除草劑除草效果:

選擇适合的除草劑

因為每一種除草劑都有一定的殺草譜,有滅生性的,有選擇性的。所以要根據作物種類和雜草的主要品種,選用有效的除草劑。同時還要根據耕作制度選擇除草劑。此外,還要注意混合、交替使用除草劑。由于同種除草劑連續使用多年,易導緻敏感性雜草逐漸減少,抗耐藥性雜草上升,因此,除草劑要混合使用和年度間交替使用,才能達到長期控制草害的目的。

選擇最佳時期施藥

根據除草劑的性質,雜草發生時期、雜草和作物的生育期,選定用藥适期。除草劑品種很多,有莖葉處理劑、土壤處理劑、觸殺性除草劑、滅生性除草劑等,有的适用于芽前除草,有的适用于莖葉除草。土壤處理是将除草劑直接噴施于土面,殺死剛萌發的雜草。如都爾、乙草胺等應在作物播種後雜草出土前用藥,等到雜草出苗後用藥,不但效果差,有的還會傷害作物。所以除草劑選擇最佳時期施藥是很重要的。

除草劑的使用效果與溫度高低成正比

溫度高時,雜草的吸收和輸送除草劑的功能強,除草劑活性也高,容易在雜草的作用部位充分發揮殺草作用。試驗結果表明,施用除草劑時,空氣和土壤的溫度越高,其藥效就越顯著,特别是莖葉處理除草劑的殺草功效可大大提高,在溫度低的天氣條件下除草劑的使用效果不僅會明顯降低,而巳農作物體内的解毒作用會因氣溫低而比較緩慢,從而易誘發藥害,施用除草劑的溫度以20~35℃為宜。

空氣濕度對除草劑的使用功效也影響明顯,在空氣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施用莖葉除草劑,可延長除草劑在雜草葉面上的停留時間,有助于雜草葉面氣孔開放,從而吸收大量的除草劑,達到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土壤處理除草劑被吸收後,會随大量水分向上輸導,有利抑制光合作用,可顯著提高除草功效。因此,在使用除草劑時,空氣的濕度越大,除草效果就越明顯;反之,就會降低除草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