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學

在家上學

由父母或家庭教師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
“在家上學”又稱“在家教育”,是一種以家庭為主要教育場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師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家長棄工作做起了全職爸媽,讓孩子在家上學,專職在家教育兒女。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存在大量學生在家上學的案例,涵蓋幼兒園至高中的各個階段。而其存在形式呈多樣化:父母在家教孩子、親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學習、小規模的私塾學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學校規模。
    中文名:在家上學 外文名: 别名: 類别:非學校教育 别稱:在家教育 非學校教育

引發争議

“在家上學”可以彌補應試教育的一些不足,但是“在家上學”是否可行這一問題還是引起了巨大的争議。教育專家張清羽認為,孩子在家教育是一種遇到困難就逃避的行為,會給孩子融入集體帶來很大的麻煩,可能以後會形成不善溝通的缺點。家長通過課外教育來彌補學校的不足是可行的,但是想要因此來替代現行教育模式是不現實的。

有媒體評論人認為,在家上學的成功案例雖多,但是成功往往不能複制的,并且成本太高,應該把這些對教育不足的看法形成輿論,讓學校去改變,而不是個人“海底撈針”行動。但“在家上學”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具備特征

“讓孩子在家上學”的成功家庭應具備三個特征:

1、父母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規劃的;

2、夫妻雙方對于孩子的教育觀念一緻,不能出現不和諧的局面;

3、這些家庭的大都是爸爸關鍵時刻能夠做出果斷決定的人。

基本原則

1,家庭和婚姻高于教育。健康家庭是健康教育的基石。

2,在家上學,教育即真實的生活,以家庭生活為基石。

3,在家上學不能把孩子從家庭割裂出去。尤其是0-12歲之前。

4,在家上學,兒童不是生活的中心,而是整個家庭,每個成員都是中心。

5,在家上學,成就一個健康的家庭,而不是分裂家庭。所以父母雙方意見要互相包容。

6,在家上學,不是把孩子圈養在家裡,而是開放教育,散養在家庭和周圍。

合理性

在家上學、私立教育都是對公立教育單一教育模式的豐富和補充,從而增加教育的多樣性、選擇性。從理論上說,家長擁有對孩子接受什麼樣教育的選擇權。按我國目前的法律,在家上學屬合理不合法,但這一現實本身

并不合理,也是可以改變的。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存在着制度創新的空間,第十四條規定,“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可見,在這個問題上,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自主空間,不應僅限于被動地釋法和制止,完全可以通過地方立法積極地參與這一過程,推動學習化家庭和學習化社區的構建,滿足家長、學生對教育的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要求。

發展問題

(一)合法化問題

同其他國家“在家上學”經曆的合法化的發展階段一樣,處于發展初期的我國的“在家上學”,未來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将是“在家上學”是否違法的問題。目前,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違法,主要是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因為根據《義務教育法》,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别、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适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适齡兒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免予入學的,由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而實行“在家上學”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既沒使适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又沒有經過當地人民政府批準。

另一種看法認為不違法。所有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長都是這一觀點的堅決支持者,他們認為,《義務教育法》規定父母有送适齡子女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義務教育的義務,但“在家上學”的父母本意并非不送孩子上學,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隻要家庭有這樣的教育資源,并能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讓孩子完成國家規定的教材課程學習,選擇家庭教育的方式與有關法律并無抵觸。

目前,“在家上學”沒有直接的法律規定,我們隻能參考《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應該來講,“在家上學”從理論上講是成立的,從法律上說是合乎法理的。之所以現實中它的出現會引發争議,以緻很多人認為它違法,主要是因為在當今社會它還屬于新鮮事物,還沒有先例,也還沒有具體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在實踐中,“在家上學”者往往事先遞交申請,通過“走後門”保留學生學籍。由于我國法律的空白,政府和學校在“關系到位”時,也會默許其可以“在家上學”。

(二)社會化問題

質疑“在家上學”的第二大問題就是孩子的社會化問題。反對者認為,如果說在家上學的真正成就難以确定,那麼在家上學的孩子與在校學習的同齡人的不同經曆,卻是顯而易見的。就孩子的經曆來說,把孩子與其同齡人正常的學習生活人為地隔開,限制他與同齡人的正常交往,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影響孩子的早期社會化。

支持者認為,如今學校中學生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對某些學生的歧視、同學之間不正當的競争、同學之間的不良信息傳播等等,學校也不見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化的環境。因此,如何合理地實現個體社會化,這是有關“在家上學”問題争議的焦點。

(三)學習的成效與質量保障問題

據有關數據統計和媒體報道,“在家學習”的成效似乎很明顯。但是,質疑者認為,首先這種成效不能被無限誇大,這充其量隻說明它節省了多少時間,學習到多少知識。然而比這更重要的是它同在學校就學的同齡人的學習相比,到底未學到什麼,在他個人成長過程中錯過了什麼機會,丢失了什麼本不該丢失的東西。困難在于,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來說,錯過了什麼機會,無法确定;丢失了什麼,在個性、知識結構中留下什麼後遺症,要到很久以後,才能見分曉,而這種潛在的後果一旦顯示出來,那将無法挽回,甚至成為終身遺憾。

所以,質疑者認為,“在家學習”的成效究竟如何,這些孩子最終如何發展,還有賴于今後的追蹤調查和個案研究才能斷定。就我國目前“在家上學”的實踐來看,還剛剛起步,成效确實需要時間的檢驗,質量保障帶有很強的随機性和主觀性。因此,目前“在家上學”成效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四)信息溝通與專業發展問題

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目前家長對在家上學的主要困惑是“互助團體活動不足”、“政策法規不明确”、“學習資源有限”、“缺乏專業指導,難以實施”以及并列“教材難以選擇”、“經濟實力不足”和“學校和政府幹預”。歸納起來,無非兩點。一是家長急需溝通交流的平台,二是家長亟需專業的指導。目的都是一緻的,互通有無,交流經驗,避免失誤。

然而,目前在家上學的信息共享渠道主要是網絡,本地團體活動和全國互助交流會比較少。家長們也表示,最所需的支持與幫助是“定期的互助團體活動”,其次是“國内、國外相關信息分享”,然後是“教學方法、教材選擇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和“教育資源的拓展”,最後才是“政策法規支持”。可見,處于這一階段的在家上學亟需建立和形成比較規範、科學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專業指導發展規劃。至于政策法規支持,家長們深知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對其也沒有太高的奢望。

現狀

真正付諸行動的家長僅1/10

記者在網上查到多個“在家上學聯盟”QQ群。記者以家長身份申請加入廣州“在家上學聯盟”QQ群,該群目前有成員408人。家長在群裡交流心得、讨論課程設置、分享師資和課件資源,并尋找在家上學的同齡孩子建立學習小組。記者初步統計,該群雖有家長成員400多人,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家長僅有十分之一左右。“很多人進來隻是覺得好奇”,群主“官不聊生”稱,她創建此群是為了讓更多關注在家上學的家長分享心得。

利與弊

在家上學可以省很多時間,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不用限制與課本知識,能親身體驗。在家上學可以庇護兒童免受學校暴力,毒品和公立學校兒童的其他負面行為經常遭遇。同時為孩子提供大型教室中教師無法提供的個人互動。還能花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們的孩子培養他們擁有的任何特殊才能,包括音樂,運動等。

不過在家上學沒有了學習氛圍。在學校,孩子們會和同學們一起上下課,周圍人都在學,孩子即使走神,也是短暫的。而在家裡就不同了,尤其是防疫期間,家裡滿員。不是爸爸媽媽說話,就是弟弟妹妹吵鬧,要不就是電視的聲音響個不停,這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