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漢語漢字
冷,漢語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自《說文》:“冷,寒也。”拼音是lěng,冷清,冷落,寒冷。其本義是寒冷,天氣深寒,使水結冰。引申為不受歡迎的,沒有人過問的。
  • 中文名:冷
  • 拼音:lěnɡ
  • 繁體:冷
  • 部首:冫
  • 五筆:uwyc
  • 倉颉:IMOII86
  • 鄭碼:TDOWU
  • 筆順:4134454
  • 字級:常用字
  • 平水韻:二十三梗
  • 筆畫:7
  • 注音:ㄌㄥˇ
  • 四角:38132
  • 統一碼:基本區U 51B7
  • 異體字:?冷

字源演變

令,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促使、讓。冷,篆文“圖A形”=“圖B形”(仌,結冰)+“圖C形”(令,促使),表示促使結冰的天氣。造字本義:形容詞,天氣深寒,使水結冰。隸書“圖D形”将篆文字形中“圖B形”的寫成“兩點水”“圖E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圖C形”寫成令。

冷,形聲字。從冫,令聲。“冫”是冰淩的象形字,故冫有寒的意思。《說文》:“冷,寒也。”《莊子·則陽》:“夫凍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風。”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引申為閑散、冷落。南唐李中《贈永真杜翺少府》:“愛靜不嫌官況冷。”還引申為冷淡,對人不熱情。宋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假借為姓。《通志·氏族略四》:“冷氏,即伶氏,又有作上音者。”

現代釋義

現代釋義

詞性

釋義

例句

形容詞

冷,寒也。——《說文》

畫堂鹦鹉鳥,冷暖不相知。——白居易《烏夜啼》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鐵。——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冷清;冷落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白居易《琵琶行》

諸公衮衮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

切切夜閨冷,微微孤燈然。——唐·徐彥伯《孤燈歎》

諸公衮衮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唐·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博士鄭虔》

花開有客時攜酒,門冷無車出畏泥。——《和周廉彥》

正是辘轳舍井,滿砌落花紅冷。——清·納蘭性德《如夢令》

不暢銷

這《千家詩》還算一半是冷貨,一年不過百把部。——《老殘遊記》

突然,乘人不備

生僻;冷僻;少見

冷遇;對人冷淡

姑置其事而待之曰冷。——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诠俗》

一方面卻有舊官僚的攘奪政權,以及遺老受冷不過,預備下山。——魯迅《熱風·随感錄三十九》

娶了她三天,她忽然地跟我冷了,我就覺出來是怎麼回事,我不敢說。——曹禺《原野》第二幕

動詞

冷卻;溫度變低

幽囚考掠,五毒參至。就慷慨直辭,色不變容。又燒鋘斧,使就挾于肘腋。就語獄卒:‘可熟燒斧,勿令冷。’——《後漢書·獨行傳·戴就》

即取紫色丹一時寫着酒中,待冷出之,此即名九還鉛丸為丹,名曰九轉紫鉛丹也。——《雲笈七簽》卷七六

屋山無筍圃無蔬,釜冷樽空客至疏。——宋·劉克莊《春旱》詩之三

遭到冷落

名詞

晉有冷道,見《晉書懷帝紀》。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仌部》·冷

寒也。從仌令聲。魯打切

說文解字注

寒也。從仌。令聲。

魯打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字部》·冷·康熙筆畫:7·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說文》寒也。從仌,令聲。《六書正訛》别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增韻》淸甚也。又姓。《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又《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冷,寒也。又《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冷凙。吳人謂冰曰冷凙。令道當作冷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