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漢語漢字
外(拼音:wà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見于商代甲骨文,最早與“蔔”為同一字,本義一般認為是外部,與“内”“裡”相對。引申出外表、例外、額外、外國等。也用于指稱親屬關系的遠近尊卑。從血緣關系來說,由于女方親屬相對男方較為疏遠,故往往稱女方親屬為“外”。如“外戚”“外姑”等。由親屬關系的遠近又引申為疏遠、遺棄之義。此外,也引申為威儀、言行等外在的儀容。
  • 中文名:外
  • 拼音:wài
  • 部首:夕
  • 五筆:QHY
  • 倉颉:NIY
  • 鄭碼:RSID
  • 筆順:ノフ丶丨丶
  • 字級:一級(0293)
  • 平水韻:去聲九泰
  • 總筆畫:3 2
  • 異體字:?
  • 四角碼:2320
  • 結 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造字法:會意字
  • 統一碼:5916
  • GBK:CDE2

字源演變

“外”字的構型含義尚不明确。甲骨文中的“外”與“蔔”同形(圖1),當與蔔問有關。到金文在右部增一新月形。依《說文》的解釋,新月形為“夕”字(商周時期“夕”與“月”同形)。“夕”表示夜晚,與“蔔”結合,表示在晚上占蔔。據說古時候占蔔必須在白天進行。如果占蔔在晚上進行的話,就是例外了,肯定是有什麼重大的或緊急的事情發生。

也有人認為新月形就是“月”字,“月”本義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後引申為時間單位。從甲骨刻辭考察,預測以後日子是否發生某事,都以“昱”或“氣至”表示。“昱”不隻表示第二天,也可以表示占蔔日以後一月中的任何一天。“氣至”義為“到”,可以表示第二天,也可以表示兩天以上。“昱”與“氣至”預測的期限都不超過一個月。照此,一月以下則為内,一月以上則為外了。其實不然。殷人預測吉兇以旬為期限。《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旬字條選錄了208條“旬亡(無)禍”或“旬㞢(之)殺”的文辭。據此推測,殷代預測的期限,旬和旬以下叫做内,旬以上到一個月之内叫做外。周代金文外字從月、蔔會意,用文字記録了十天以上至一個月以内的時問是預期限以外的規定,直到秦漢仍然如此,保存在《禮記·曲禮》之中。因此,外字從月、蔔會意,義為旬以上至一月之内預測期限,與旬或旬以下的預測期限相對。

戰國之後,取從夕、從蔔的字形而不再改變。《說文》中又收有古文(圖7),與篆文無别,隻是筆勢稍作變化而已。

現代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wài

名詞

方位詞。外面;不在某種界限或範圍之内的(與“内”“中”“裡”相對)。

〈文言〉外表;儀表。

方位詞。某個地域以外的地方。

特指外國或外國人。

〈文言〉外物。

〈文言〉指吏役人等。

稱母親、妻子、姐妹及女兒方面的親屬(因為都是外姓,故稱)。

舊時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因丈夫主外,故稱)。

〈文言〉指外廷臣僚。

〈文言〉指地方官。亦謂京官調任地方官。

方位詞。以外。

〈文言〉時間詞。以前。

〈文言〉用在數量詞之後,表示有零頭。

〈文言〉特指八卦卦位的上位。

佛教稱其他宗教、思想為外,

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扮演老年男子。京劇即由老生擔任,不另分行當。

動詞

〈文言〉越出,超出。

〈文言〉忘懷;超脫。

〈文言〉疏遠;排斥。

〈文言〉謂見外,當外人看待。

〈文言〉抛棄;廢置。

〈文言〉視為外物。

形容詞

指本人所在地以外的。

關系比較疏遠的。

非正式的,非正規的。

副詞

〈文言〉表面上。

另外。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夕部】五會切(wài)

遠也。蔔尚平,今夕蔔,於事外矣。

?,古文外。

〖注釋〗①“於事”句: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蔔尚平旦,乃常例也。若遇急難,則不暇擇時,即以夕蔔之,此乃稀有之事。許雲‘於事外矣’,猶今人言例外也。”

說文解字注

遠也。

段注:此下當有從夕蔔三字。

蔔尚平旦,今若夕蔔,於事外矣。

段注:此說從夕蔔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廣韻

五會切,去泰疑 ‖外聲祭1部(wài)

外,表也。遠也。五會切。一。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部】外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古文:?《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并歪去聲。内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内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内外,存嗽五牙不饑渴,神華執中六丁谒。

又葉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葉下洩逝。

《說文》:外,遠也。蔔尚平旦,今若夕蔔,于事外矣。會意。

字形書法

【筆順】①ノ(撇)②㇇(橫撇)③丶(點)④丨(豎)⑤丶(點)

【寫法】❶“夕”略寬,“蔔”略窄,頂部“夕”低,底部“蔔”低。❷“夕”,短撇撇尖收筆橫中線;㇇(橫撇)橫短撇長,折點在豎中線;點在橫中線上。❸“蔔”豎在豎中線右方;點筆略長,收筆于橫中線。

音韻集成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wɑd

王力系統

ŋ

uat

董同龢系統

ŋ

uɑd

周法高系統

ŋ

war

李方桂系統

ngw

adh

西漢

東漢

ad

a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wɑi

北魏後期北齊

wɑi

齊梁陳北周隋

wɑi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ŋ

wɑi

拟音/王力系統

ŋ

uɑi

拟音/董同龢系統

ŋ

uɑi

拟音/周法高系統

ŋ

uɑi

拟音/李方桂系統

ng

wâi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十四泰

合口呼

次濁

五會切

ŋuɑi

集韻

去聲

十四泰

合口呼

次濁

五會切

ŋuɑi

入聲

合口呼

次濁

五活切

ŋuɑt

韻略

去聲

五會切

增韻

去聲

五會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皆來

合口呼

全清

uai

中州音韻

去聲

皆來

王恠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六泰

次濁

五塊切

ŋuai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九栽宰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