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

漢語漢字
株:zhū ㄓㄨˉ“株”在漢語中可作為名詞、動詞和量詞。名詞中泛指樹木;動詞中泛指株連;量詞中泛指樹木的數量。
  • 中文名:株
  • 拼音:zhū
  • 繁體:
  • 部首:木
  • 字碼:
  • 五筆:sriy
  • 倉颉:dhjd
  • 鄭碼:fmko
  • 筆順:1234311234
  • 字級:
  • 平水韻:
  • 注 音:ㄓㄨˉ
  • 總筆畫:10
  • 部外筆畫:6
  • 四角碼:45990
  • 統一碼:682A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1.露出地面的樹根:守~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也比喻拘泥不知變通)。~連(指一個人犯罪牽連到很多人)。

2.棵兒,植物體:植~病~。~距(種樹或種莊稼時,同一行中相鄰的兩株植物之間的距離)。

3.量詞,用于植物:一~桃樹.一~花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字從木,從朱,朱表示形态,即根向四外伸展的樣子,注意參考篆書的“朱”字的寫法,亦表示字的發聲(詳細見“漢字567”)。“朱”意為“成年”、“成材”。“木”指樹木。“木”與“朱”聯合起來表示“成年的樹木”。本義:長大成材的樹木。特指:露出地面的樹幹、樹根、樹樁。轉義:樹木個體(用為量詞)。說明:漢語詞彙“株連”指樹幹與樹樁的連系。)

2.同本義[stub]

株,木根也。——《說文》。今語轉曰樁。

命曰株送徒。——《史記·平準書》。集解:“根蒂也。”

若厥株駒。——《列子·黃帝》。釋文:“枯樹本也。”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韓非子·五蠹》

3.又

因釋其耒而守株。

4.又

皆守株之類。

5.又如:株橛(樹樁、木根);株蘖(樹木砍伐後根株生出的枝條)

6.泛指草木[grass or tree]

澤涸無魚,山童無株。——漢·焦贛《易林》

7.植根[root]

大株于土;萍于水。——晉·幹寶《搜神記》

8.又如:株榾(殘根斷樹);株柢(根祗);株枸(枯樹根)

9.植株,成長的植物體[plant;individual plant]。如:株楹(樹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簡陋);株木(刑杖)

〈動〉

10.株連:因與某事有關系而受到壞的牽連.

1.牽連,株連[involve others in a criminal case]。如:株引(株連);株累(株連牽累);株蔓(株連蔓引)

〈量〉

1.表示樹木的根數。如:兩株樹

常用詞組編輯語音

株連zhū lián

[involve others in a criminal case;implicate;suffer because of guilt by association]指一人有罪而牽連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樹根,根與根之間牽連甚多

株連無辜

2.株守zhū shǒu

[stick stubbornly to]死守不放。比喻安守故常,不求進取

餘兄老拙株守。——《儒林外史》

3.株治zhū zhì

[implicate (involve) others in a law case]牽連治罪。株,株連,牽連

不敢複有株治。——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4.株洲Zhū zhōu

[Zhu zhou]湖南省地級市。位于省中東部湘江沿岸,市區面積198平方公裡,市區人口38萬。為京廣、浙贛、湘黔三鐵路交彙點,中國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和湖南的工業重鎮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陟輸切【集韻】【類篇】鐘輸切【韻會】追輸切,?音邾。【說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株。【易·困卦】困于株木。【王肅注】謂最處底下也。

又株枸,斷木也。【莊子·達生篇】承蜩者處身若橛株枸。

又幹也。【韓非子·五蠹篇】宋人守株,冀複得兔。

又木身也。【蜀志·諸葛表】成都有桑八百株。

又與誅通。【釋名】罪及馀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

又【類篇】株儒,短柱也。

又株離,亦作侏離,樂名。【史記·樂書】四夷之樂,東方曰?,南方曰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

又株林,邑名。【詩·陳風】胡為乎株林。

又【正韻】專於切,音朱。義同。

又【集韻】【類篇】?鱅珠切,音殊。株楰,木名,可為車辋。

又同駐。【釋名】駐,株也。株木不動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