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

語音

語言的外部形式
語音,即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的外部形式,是最直接地記錄人的思維活動的符号體系。語音有表義功能,使得語音區别于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因此語音的社會性質是它的本質屬性。[1]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它的社會功能。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号系統,語言的聲音和語言的意義是緊密聯系着的,因此,語言雖是一種聲音,但又與一般的聲音有着本質的區别。語音的物理基礎主要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是構成語音四要素。
    中文名:語音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peech sound 來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 物理參數:音高、音強、音長、音色 基本釋義:說話時發出的聲音

引證解釋

1.說話的口音。《南史·胡諧之傳》:“帝(齊武帝)問曰:‘卿家人語音已正未?’諧之答曰:‘宮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宮人頓成傒語。’帝大笑。”《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日太上遊湖,泊船蘇堤之下,聞得有東京人語音。”

2.讀書或說話的聲音。《朱子語類》卷一一九:“因誦子張《問達》一章,語音琅然。”《紅樓夢》第八一回:“隻聽一個說道:‘看他洑上來不洑上來。’好似李紋的語音。”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我知道她‘來了’,是在聽到她尖銳的語音的時候。”

基本含義

語音,是指人類通過發音器官發出來的、具有一定意義的、目的是用來進行社會交際的聲音。在語言的形、音、義三個基本屬性當中,語音是第一屬性,人類的語言首先是以語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無文字的語言,但沒有無語音的語言,語音在語言中起決定性的支撐作用。

語音即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符号系統的載體。它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負載着一定的語言意義。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它的社會功能。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号系統,語言的聲音和語言的意義是緊密聯系着的,因此,語言雖是一種聲音,但又與一般的聲音有着本質的區别。語音是人類發音器官發出的具有區别意義功能的聲音,不能把語音看成純粹的自然物質;語音是最直接地記錄思維活動的符号體系,是語言交際工具的聲音形式。

語音的物理基礎主要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這也是構成語音的四要素。音高指聲波頻率,即每秒鐘振動次數的多少;音強指聲波振幅的大小;音長指聲波振動持續時間的長短,也稱為"時長";音色指聲音的特色和本質,也稱作"音質"。

人的發音器官及其活動情況是語音的生理基礎。人的發音器官分3部分:

(1)呼吸器官,包括肺、氣管和支氣管。肺是呼吸器官的中心,是産生語音動力的基礎。

(2)喉頭和聲帶,它們是發音的振顫體。

(3)口腔、咽腔、鼻腔,它們都是發音的共鳴器。

語音和語義的聯系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約定的,這種音義的結合關系體現了語音有重要的社會屬性。

特點

語音跟其他各種各樣聲音的區别有三點:

第一,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來的;

第二,不同的聲音代表了不同的意義;

第三,其作用在于社會交際。其中最主要的區别就在于:語音代表了一定的語義,是它的“社會性”。

性質

物理性質

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發出的,物體振動,振蕩它周圍的空氣,形成音波,音波擴散,刺激到人的聽覺神經,人就聽到了聲音。任何聲音都是由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要素組成的,語音也是如此。

1、音高

聲音的高低。它決定于音波的頻率,即發音體在每秒鐘内振動的次數。振動的次數多,頻率大,聲音就高,反之就低。而頻率的大小和發音體(聲帶)的長短、厚薄、松緊有關。聲帶短、薄、緊,發音時音頻就大,聲音就高,反之就低。弦樂器,弦細而短,音高;弦粗而長,就低。女人、兒童的聲帶每秒可振動150—300次,成年男子每秒60—200次。一個人情緒激動時聲音高,情緒低落時聲音低。一個人聲音的高低是靠控制聲帶的松緊來調節的。

漢語的聲調和語調主要是由音高決定的。如:媽、麻、馬、罵、嗎,衣、移、椅、意。“是他?”“是他。”

2、音強(音量、音勢、音重)

聲音的強弱。它與音波振幅的大小成正比。振幅:發音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即氣粒子離開平衡位置最大的偏移度,與氣壓的大小成正比。語音的強弱取決于說話時用力的大小,用力大,呼出的氣體對聲帶沖擊力強,振幅大,聲音就強,反之就弱。比如一根胡琴的弦長度不變,用力拉,聲音強;輕拉,聲音就弱。擊鼓:使勁,鼓聲強;反之,鼓聲弱。

音強在漢語裡有區别詞義的作用和一定的語法作用,輕聲、重音可以區别意義,主要是音強決定的。如:報告——報告、練習——練習、地道——地道、蓮子——簾子、報仇——報酬,加點的字讀輕聲,前後詞義不相同。一句話的邏輯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達的語意焦點是不同的。如我今天下午去南京。?重音分别放在“我、今天、下午、南京”上,表達意思是不同的。

3、音長

聲音的長短,它決定于發音體振動時持續時間的久暫。振動時間長,聲音就長,反之就短。

音長在一些語言裡可以區别意義。如英語的eat、it。廣州話:三[sa:m]、心[sam]。普通話“啊”音短則表應答、驚訝,音長則表沉吟、遲疑、感歎。

4、音色(音質、音品)

聲音的特色、個性,也可以說是聲音的本質。它是由音波波紋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的,是一個音素區别于其他音素的基本特征。

造成不同的音色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種:

a、發音體不同。如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發音體都不一樣。笛子和二胡同奏一個曲子,人們可以分辨出哪是笛子的聲音,哪是二胡的聲音,笛子的發音體是笛膜,二胡的發音體是蟒皮,而人類的發音體是聲帶。

b.發音方法不同。同是弦樂器,手彈和弓拉發音不同。塞音、擦音、塞擦音發音方法也不同。

c.共鳴器的形狀不同。共鳴:又叫共振,一個靜止的發音體,遇到一個頻率與之振動頻率相同或相近的聲音時,會受到感染而發音,這種現象叫共鳴。這個受感染而振動的發音物體,叫共鳴器。樂器、人類的發音器官都是以空腔作共鳴器的。笛子和箫發音不同主要是因為共鳴器不同,同一把音叉插在不同的共鳴箱上,打擊時發音不同。b從口腔出氣,m從鼻腔出氣,口腔和鼻腔形狀不同,[а]、[i]發音不同也是因為口腔形成的共鳴器的形狀不同。口吹唢呐時以兩手開合作拱狀,也是在改變共鳴器的形狀,以形成不同的聲音。

每個人說話的聲音不同主要是音色不同造成的。各人聲帶的長短、松緊、厚薄不同(發音體),各人的口腔、鼻腔的大小形狀不同(共鳴器),各人的說話時用氣的強弱、運氣的方法、口腔舌頭控制的情況等不同(發音方法),從而形成了各人的聲音特色,這正像樂器的音樂一樣。

生理性質

人的發音器官可分為三大部分:

①肺、氣管、支氣管——動力部分。肺呼出的氣體,通過支氣管、氣管到達喉頭,振動聲帶,從而發聲。

②聲帶——發音體。聲帶是位于喉頭中間的兩片薄膜,氣流從肺部呼出,通過聲門,沖動聲帶顫動發音。每個人聲帶的厚薄、松緊、大小、長短是不相同的,這是每個人說話聲音不同的原因之一。

③口腔和鼻腔——共鳴器。每個人口腔和鼻腔的形狀、大小都有差别,這也是每個人說話聲音不同的原因之一。口腔中的軟腭和小舌,是控制口腔和鼻腔的“閥門”。軟腭、小舌下降,壓在舌根上,發音時鼻腔産生共鳴,如m、n、ng,這些音叫鼻音。軟腭、小舌上升,堵塞鼻腔,發音時口腔産生共鳴,如a、o、e、i等,這些音叫口音。

雙唇配合,可發出b、p、m,3個輔音,叫雙唇音;上齒與下唇配合,可發出f,1個輔音,叫唇齒音;舌尖與上齒背配合,可發出z、c、s,3個輔音,叫舌尖前音;舌尖與上齒龈配合,可發出d、t、n、l,4個輔音,叫舌尖中音;舌尖與硬腭前部配合,可發生zh、ch、sh、r,4個輔音,叫舌尖後音;舌面與硬腭配合,可發出j、q、x,3個輔音,叫舌面音;舌根與軟腭和小舌配合,可發出g、k、h、ng,4個輔音,叫舌根音。元音都是口音。改變口腔這個共鳴的形狀,可以發出不同的元音。改變口腔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舌位的前後、高低,即口腔的開閉,唇形的圓或不圓。

社會性質

語音有表義功能,使得語音區别于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因此語音的社會性質是它的本質屬性。語音這一屬性表現在以下方面:

音義結合的固定性。什麼聲音表示什麼意義,如何表示,是由使用某一語言的社會成員決定的。即:語言的“能指”和“所指”是由社會決定的。如gōngshì兩個音節可以表示公事、工事、公式、攻勢、宮室,土豆、馬鈴薯表示同一事物,這些音義的結合都是說漢語的人約定俗成的。

語音的系統性。音位、音位的個數、音位的組合,各種語言、方言都有自己的系統。從物理、生理屬性上看是相同的語音現象,但在不同的音系中表義不同。如n、1在某些漢語方言的語音系統中是一個音位,“女客”“旅客”同音。漢藏語系的語言大都有聲調,送氣或不送氣在漢語裡可以别義,英語不能。park、student中的p、t讀成送氣音或不送氣音,隻是聽起來不地道,并沒有區别意義。而漢語的t、d則可以區别意義。原創語音的應用,發音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音樂表現上,高音,中音,低音等。

基本要素

1、音高:指各種不同高低的聲音,即音的高度,音的基本特征的一種。音的高低是由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系:頻率振動次數多則音"高",反之則"低"。

(1)聲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動的頻率來決定。頻率高則音高;低則音低。音高是構成語音的要素之一。漢語裡音高變化有區别詞義的作用,如“媽”、“麻”、“馬”、“罵”四個字的聲調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樂聲學術語。指聽覺賴以分辨樂音高低的特性。

2、音強:又稱音量,即音的強弱(響亮)程度。音的基本特性的一種。音的強弱是由發音時發音體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的大小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系,振幅越大則音越"強",反之則越"弱"。

3、音長: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它決定于發音體振動時間的久暫。發音體振動持續久,聲音就長,反之則短。

4、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覺特性。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但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音色分辨不同發生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根據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分出是不同樂器或人聲發出的。同樣的音量和音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樣色度和明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覺一樣。

音色的不同取決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種樂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發聲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除了一個基音外,還有許多不同頻率的泛音伴随,正是這些泛音決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樂器甚至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每一個人即使說話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據其聲音辨别出是不同的人。

普通話

普通話有410個不分聲調的音節,大約1200個聲調有别的音節,如果拿普通話按同一個聲調(等同于沒有聲調的普通話,410個語音種類)說話,則人們根本無法聽得明白這樣的“普通話”,所以,410個語音種類是不可以支撐起普通話所使用中的現有數量的漢字的。

按不同聲調所說的普通話(1200個語音種類)在非精細表達的場合卻能幾乎毫無障礙地聽辯出來,而在精細表達的場合比(如讀唐詩宋詞)則普通話幾乎不具備可聽性,而精細場合與非精細場合所使用的漢字數量正好不相同,這清楚無誤地說明普通話這種語言的語音系統不具備支撐整個漢語漢字系統的能力。

不論是漢語的任何方言,它的語音系統所能支撐的漢字使用數量應該為其語音種類總數的3倍,其依據是:

一個最簡單的标準句子包含主語、謂語和賓語三個成分,如果這三個組成成分中的每一個都出現同音混義則該句子必定不具備可聽性。因為當一種漢語方言的漢字使用量是其語音種類總數的3倍時,平均每個語音必須承擔3個不同的語義,分配到這個最簡單的标準句子後就使主、謂、賓三者都出現的混義,這樣使整個句子完全失去邏輯概念的惟一性,也就喪失了大腦糾錯機制對同音混義的析解糾錯能力,使說話不能被聽者聽明白。所以,可信的計算結果是:普通話這種漢語方言最多能支撐4500個漢字的使用量。

語言社交功能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從去年底開始,為陌生人提供匹配、認識、交流的語音社交應用程序異軍突起。中國網絡音頻用戶達3.01億,其中新一線城市對網絡音頻的使用率較高,達到44.5%,且語音社交軟件用戶多為90後。眼下,語音逐漸成為社交熱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