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唐代杜甫詩作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歌行體詩。此詩作于詩人定居成都期間。開頭四句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創作态度;中間五句,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最後六句進一步評論王宰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全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詩與畫結合得天衣無縫,曆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
  • 作品名稱: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中文名稱: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 朝代:盛唐
  • 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⑴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⑵,王宰始肯留真迹。

壯哉昆侖方壺圖⑶,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⑷,赤岸水與銀河通⑸,中有雲氣随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⑹,山木盡亞洪濤風⑺。

尤工遠勢古莫比⑻,咫尺應須論萬裡⑼。

焉得并州快剪刀⑽,剪取吳淞半江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王宰:唐代畫家,四川人,善畫山水樹石。

⑵能事:十分擅長的事情。

⑶昆侖:傳說中西方神山。方壺:神話中東海仙山。這裡泛指高山,并非實指。

⑷巴陵:郡名。唐天寶、至德年間改嶽州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嶽陽市,地處洞庭湖東。日本東:日本東面的海域。

⑸赤岸:地名。這裡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⑹浦溆:岸邊。

⑺亞:通“壓”,俯偃低垂。

⑻遠勢:指繪畫中的平遠、深遠、高遠的構圖背景。

⑼論:一作“行”,一作“千”。

⑽并州:地名。唐朝時期的河東道,即今山西太原,當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謂“并州剪”。

白話譯文

十天畫完一條河,五天畫完一塊石頭。他作畫不願受時間的催逼,貿然從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後,才從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間。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山嶺峰巒,巍峨高聳,蔚為壯觀。圖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為源頭,一直綿延流向日本東部的海面,猶如一條銀絲帶,場面十分壯觀,岸邊的水勢非常浩渺,縱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連為一體,與銀河相通。

畫面上雲霧迷漫,飄忽不定,雲團飛動。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奮力駕船向岸邊駛去,山上的大樹被狂風吹得傾斜了。王宰的畫在構圖、布局等方面堪稱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見方的畫面上繪出萬裡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吳淞江的江水剪來了一半!

創作背景

杜甫定居成都期間,認識四川著名山水畫家王宰,應王宰之邀約于上元元年(760年)作這首題畫詩。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題王宰畫的詩,原作沒有傳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過他的神來之筆,仿佛為後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詩情畫意,融為一體。首四句先不談畫,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創作态度。他不願受時間的催迫,倉猝從事,十日五日才畫一水一石。隻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後,胸有成,意興所到,才從容不迫地揮毫寫畫,留下真實的筆迹于人間。

這真是大家風度,筆墨自然高超。然後詩人進而描寫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昆侖,傳說中西方神山。方壺,神話中東海仙山。這裡泛指高山,并非實指。極西的昆侖和極東的方壺對舉,山嶺峰巒,巍峨高聳,由西至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縱橫錯綜,蔚為壯觀。畫面空間非常遼遠廣闊,構圖宏偉,氣韻生動,給人以雄奇壯美的感受。“壯哉”一詞,表達了詩人觀畫時的美感體會和由衷的贊歎。此圖顯然不是某一山嶽的實地寫生,而是祖國崇山峻嶺在藝術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帶有中國山水畫想象豐富、構圖巧妙的特色。

中間五句,杜甫從仄聲韻轉押平聲東、鐘韻,用昂揚铿锵的音調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巴陵洞庭日本東”句中連舉三個地名,一氣呵成,表現圖中江水從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東部海面,源遠流長,一瀉千裡,波瀾壯闊。詩裡的地名也不是實指而是泛指,是藝術上的誇張和典型概括。“赤岸水與銀河通”和“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出塞》)有異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勢浩瀚渺遠,連接天際,水天一色,仿佛與銀河相通。

這裡形容水勢的壯美,與上面描繪山勢的雄奇相呼應,山水一體,相得益彰。“中有雲氣随飛龍”句,語意出《莊子。逍遙遊》:“姑射山有神人,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古書也有“雲從龍”的說法。這裡指畫面上雲氣迷漫飄忽,雲層團團飛動。詩人化虛為實,以雲氣烘托風勢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風力得以形象地體現出來。筆勢自然活潑。

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急急駕舟駛向岸邊躲避,山上樹木被掀起洪濤巨浪的暴風吹得低垂俯偃。“山木盡亞洪濤風”,亞,通壓,俯偃低垂;着一“亞”字,便把大風的威力表現得活靈活現。詩人着意渲染風猛、浪高、水急,使整個畫面神韻飛動。

以下是介紹這樣巨大的藝術魅力産生的原因。詩人進一步評論王宰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裡。”遠勢,指繪畫中的平遠、深遠、高遠的構圖背景。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經營位置、構圖布局及透視比例等方面曠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畫面上繪出了萬裡江山景象。“咫尺應須論萬裡”,此論亦可看作詩人以極為精煉的詩歌語言概括了我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富有美學意義。

詩人深為這幅山水圖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詩人極贊畫的逼真,驚歎道:不知從哪裡弄來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了!結尾兩句用典,語意相關。相傳晉索靖觀賞顧恺之畫,傾倒欲絕,不禁贊歎:“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杜甫在這裡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畫和顧恺之畫相提并論,用以贊揚昆侖方壺圖的巨大藝術感染力,寫得含蓄簡練,精絕無比。

這首歌行體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也不知何者是詩,何者為畫,可謂天衣無縫。清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讀老杜入峽諸詩,奇思百出,便是吳生王宰蜀中山水圖。自來題畫詩亦惟此老使筆如畫。”可見杜甫題畫詩曆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隐叢話》:山谷……雲,“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裡”之句,齊宗室蕭贲于扇上圖山水,咫尺萬裡,故杜于此用之,其引事精緻如此。苕溪漁隐曰:予讀《益州畫記》雲:王宰,大曆中,家于蜀川,能畫山水,意出象外。老杜與宰同時,此歌又居成都時作,其許與益知不妄發矣。

《唐詩歸》:鐘雲:四句好事,鑒賞家極在行、極知趣語,高手死心矣。譚雲:高士行徑,自無畫匠氣(首四句下)。

《杜臆》:佘謂王之畫,隻“咫尺”“萬裡”盡之。題雲“山水圖”,而詩換以“昆侖方壺圖”……中舉“巴陵洞庭”,而東極于日本之東,西極于赤水之西,而直與銀河通,廣遠如此,正根“昆侖方壺”來;而後面收之以咫尺萬裡,盡之矣。中間“雲”、“龍”、“風”、“木”、“舟人”、“漁子”、“浦溆”、“洪濤”,又變出許多花草來,筆端之畫,妙已入神矣。……收語斬絕,妙極。

《唐詩快》:如此起,如此結,袁彥伯所謂“江山遼落,居然有萬裡之勢。”

《杜詩解》:不惟寫妙畫,兼寫出王宰妙士來。“中有雲氣随飛龍”七字者,原來王宰此圖,滿幅純畫大水,卻于中間連水亦不複畫,隻用烘染法,留取一片空白絹素。此是王宰異樣心力畫出來,是先生異樣心力看出來,是聖歎異樣心力解出來。……“随飛龍”三字妙。寫此一片空白雲氣,是活雲,不是死雲。便是秦漢方士無數奇談,一齊檃括,成此三字。

《繭齋詩談》:用筆少,光景多。“山木盡亞洪濤風”,風勢、水勢、樹勢,七字藏三層意,此謂活筆。

《唐詩别裁》:用一單句(“中有雲氣”句下)。

《讀杜心解》:首六句出題,品高則畫自高,故先推畫品,次落圖名,得争上流法。中五句,叙畫正文,即上所謂“壯哉”,下所謂“遠勢”也。本寫水勢,兼帶風勢,筆墨生動。

《杜詩鏡铨》:起便奇崛(首四句下)。王右仲雲:畫中景象,一語盡之(“咫尺應須”句下)。末帶戲意(末二句下)。

《昭昧詹言》:突起奇妙。二句議。三句點。“壯哉”句點題。“巴陵”以下,叙。“尤工”以下,寫。“尤”字從中段生出,再加一倍,句中有句,且層次得法。

《唐宋詩舉要》:吳曰:公詩往往咫尺中具萬裡之勢,此自造所得也(“尤工遠勢”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