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

白描

中國繪畫技法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1]
  • 中文名:白描
  • 外文名:Line drawing
  • 釋義1: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 釋義2:文學表現手法之一
  • 代表2:《水浒》、《三國演義》

釋義

白描,中國繪畫中,以淡墨勾勒輪廓或人物,而不設色者,謂之白描。白描于人物畫之重要,見諸清沈宗骞芥舟學畫編中所記:“畫人物之道先求筆墨之道,而渲染點綴之事後焉,其最初而要者,在乎以筆勾取其形,能使筆下曲折周到輕重合宜,無纖毫之失,則形得而神亦在個中矣。”僅以線條便能将神态表達臻于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鋒直懸的線條最難遒勁,故極易見畫者之功力。曆代畫家名手輩出,傳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趙孟頫出于李公麟,李公麟出于顧恺之,此所謂鐵線描之一系。如馬和之、馬遠,則出于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為其二。此外描法尚有高古遊絲描、琴弦描、行雲流水描、釘頭鼠尾描、橛頭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榄描、核描、柳葉描、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柴筆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狀而名,有依用筆而名,各具特色。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記載中國白描畫傳世最著者,首推北宋畫家李公麟所繪的《免胄圖》。繪郭子儀免胄見回纥故事,線條遒勁園轉,為李公麟畫中精品。然而,近代也有白描花卉、鳥獸畫出現,白描技法,并不局限在人物畫方面而已。

分類介紹

是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有單勾和複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複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複勾部分或全部,其線并非依原路刻闆複叠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複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闆。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點。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吳道子、趙孟頫、顧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見于人物畫和花鳥畫。宋元間也有畫家采用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如北宋仲仁,南宋揚無咎,元代趙孟堅,張守正等。

分類

(一)單勾:用同一墨色的線勾描整幅畫的叫一色單勾。用濃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濃墨勾葉叫濃淡單勾。要求線描準确流暢、生動、筆意連貫。

(二)複勾:先以淡墨全部勾好,再以濃墨對局部或全部進行勾勒叫複勾,多以加強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質感。

曆代白描名家

唐代吳道子的畫作筆簡神全,意氣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為白描畫、水墨畫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舒州(今安徽舒城縣)人,是宋代傑出的人物、鞍馬、山水畫家。李公麟創作的“白描畫”以人物畫為主。

丁雲鵬 (1547~?)明代畫家。字南羽,号聖華居士,安徽休甯人。卒年不詳,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瓒子,詹景鳳門人。書法鐘、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絲發之間而眉睫意态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餘年。與董其昌、詹景鳳諸人交遊,故流傳作品多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董其昌贈以印章,曰毫生館。其得意之作,嘗一用之。萬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啟元年(1621)作夥溪漁隐圖。

仇英 約1498年(一說約1509年)—1552年在世,字實父,号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緻。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夏鼎[明]蘇州(今江蘇蘇州)人。善白描人物,亦工山水。

馬振[清]字岡千,号雲鶴,長安(今西安)人。善白描人物,精妙不減仇英。客畢沅制軍幕,縱觀名迹,遂擅山水、花卉,臨摹宋、元諸家,無不酷肖。

湯祿名(1804~1874),字樂民,亦署湯生,江蘇武進人。畫家湯贻汾第四子。善白描人物,工設色仕女,尤以花卉果實擅長,畫署以祿名為多,官兩淮鹽運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