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百科

育兒百科

新手父母的全程育兒指導書
《育兒百科》是由(日)松田道雄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于2002年華夏出版社出版出版。想新手父母之所想,急新手父母之所急,廣集早教、育兒專家之精華,博采嬰幼兒營養師之良方,參閱幼兒醫師之案例,對寶寶的成長過程進行全面解讀,給予新手父母全程育兒指導。
  • 作品名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 中文名:育兒百科
  • 譯 者:王少麗
  • ISBN:9787508027692
  • 頁 數:934 頁
  • 定 價:49.00 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9-1
  • 裝 幀:精裝
  • 開 本:16開

内容提要

三四十年不斷修訂再版,累計銷量近千萬冊,東南亞各國競相翻譯,最适合東方家庭培育東方寶貝!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分為651個專題叙述,側重育兒方法和育兒技巧,并編創了30節嬰兒體操,描寫細緻入微,内容豐富,全面周到。以孩子為本位,不以家長為本位:站在孩子立場指導父母科學育兒,尊重孩子個性,培養創造性,培育健壯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以母親為中心,不以醫生為中心:以年齡段為綱,育兒時常見問題為目,各部分相對獨立,并且以母親育兒時常遇到的問題為題目及順序編寫,簡單明了,父母隻需閱讀與孩子年齡相同部分的内容即可。

本書從嬰兒誕生前一直寫到孩子上小學,共分651章。以孩子的年齡段為單元劃分,各部分相互獨立,内容包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喂養方法,環境,異常情況,集體保育等,詳細解答了育兒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緻入微,全面周到,父母隻需閱讀孩子同年齡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本書緻力于梳理育兒理念,示人給嬰兒愛而不僅僅是喂養;從孩子立場出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松田老人育兒理念中最精華的部分。松田老人強調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教育孩子,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讀者為中心,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尤其是松田老人為了支援焦慮的母親們,專門設立了“孩子的疾病”篇,更為重要。孩子生了病看醫生是理所當然的事,任何育兒書籍都不可能成為醫生的代用品。遺憾的是醫生們太忙了,無暇向母親們詳細解說、解釋病情。“孩子的疾病”篇即擔負起了替醫生向病人說明病情這一角色,這樣使患兒父母在理解了病情的基礎上接受治療,避免了以病患無知為前提的盲目治療,也避免了從醫院經營的角度出發無視患者立場、漠視患者痛苦的治療。

另外,曾經有讀者問,這本書是定本育兒百科嗎?還是隻是育兒百科?為什麼封面上沒有“定本”兩個字呢?我們這裡的這本書确實是定本育兒百科,是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的修訂本,是最完整的那個版本。

作者簡介

松田道雄教授1908年生于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于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小兒科專業,卒于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

王少麗,女,中國吉林省人,生于1962年9月。1984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系學士,2001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碩士。曾經多次赴日研修學習,包括:日本富山縣黑部市民病院内科研修,{+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研究者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研究生,以及{竹+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特别研究者日本茨城大學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作品目錄

嬰兒誕生之前

1.能當好媽媽嗎?

2.常發生的失誤

3.什麼樣的藥有危險

4.遺傳性疾病

5.蜜月膀胱炎

6.妊娠前保健

7.何時就診

8.日常生活

9.乳頭内陷

10.妊娠反應

11.小小的變化

12.大的異常

13.妊娠期傳染病

14.有病婦女的妊娠

15.超聲波檢查

16.妊娠期禁忌

17.回鄉分娩

18.什麼時候住院好?

19.預産期到了還不生怎麼辦?

20.有工作的孕婦的分娩

21.父親的作用

22.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

嬰兒期的準備工作

23.嬰兒的房間與環境

24.嬰兒床

25.嬰兒的寝具與枕頭

26.嬰兒的衣服和尿布

27.奶瓶(附嬰兒出生需要準備的物品)

出生到生後一周

28.對做了爸爸的人說幾句

第一周的嬰兒

29.出生當天的嬰兒

30.從出生到生後1周

喂養方法

31.産後第一天的母親

32.喂初乳的意義

33.提倡母乳喂養

34.母乳喂養方法

35.乳頭破裂

36.是不是母乳不足?

37.母乳不足時的補救措施

38.什麼樣的奶好?

39.喂鮮牛奶不行嗎?

40.奶粉的調配方法

41.喂牛奶的方法

42.在家分娩後的授乳

43.産後母親的身體

環境

異常情況

一周到半個月

半個月到一個月

一個月到兩個月

兩個月到三個月

三個月到四個月

四個月到五個月

五個月到六個月

六個月到七個月

七個月到八個月

八個月到九個月

九個月到十個月

十個月到十一個月

十一個月到滿一周歲

一歲到一歲半

一歲半到兩歲

兩歲到三歲

三歲到四歲

四歲到五歲

五歲到六歲

上學的孩子

小兒疾病

後記

新版發行之際

最新版出版之際

圖書節選

34.母乳喂養方法

(1)應盡早開始喂奶

經常會有人問,嬰兒出生後多長時間開始母乳喂養?母嬰剛剛渡過一個艱辛的曆程,都很疲勞,應稍作休息,休息時間長短各不相同。恢複快的孩子僅過2小時,就哭着要奶,此時如母親身體狀況允許,應開始喂奶。但某些嬰兒過了12小時才想要奶,此時開始喂奶也不是不可以。人生漫長,開始何必太急。

重要的是不能着急。着急可使母乳分泌減少,乳頭皲裂。乳頭皲裂時疼痛,使母乳喂養不能繼續。

乳汁分泌好與不好不容易判斷,外觀乳房大者并不一定泌乳就好。初産婦第1周大部分都是“母乳不足”,此期嬰兒體重有所下降。用精密的體重計稱量母親哺乳前後體重,可計算出泌乳量。第1周每次泌乳量多在50毫升左右,2周後分泌70~80毫升。

(2)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

促進乳房泌乳的最好方法是讓嬰兒用力吸奶。所有的母親都不是一開始就能分泌很多的乳汁,多是在嬰兒吸奶的過程中,逐漸增多。嬰兒吸吮能力很弱時(未成熟兒),可讓别的孩子或對育兒熱心的爸爸吸吮刺激乳房,這也是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之一。 産後第三四天,乳房明顯發脹變硬,這是泌乳的前兆。這個時期乳房中某些部位可形成硬結,但這不是乳腺炎。此時可讓按摩師做乳房按摩,同時用溫度适宜的濕毛巾熱敷,每次2~3分鐘。然後,避開硬結,從其周圍向乳頭方向輕揉5~10分鐘。按摩時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按壓乳房,手法要像制作肉丸一樣。力度要适當,不能讓産婦産生疼痛的感覺,閑為疼痛可抑制乳汁分泌。按摩師給産婦按摩可使其元氣恢複,情緒穩定,泌乳增加。對産婦來說,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乳汁分泌不多也不必擔心。

(3)喂奶時間不必固定

多數産院的護士會告訴要回家的母親每3小時喂1次奶,但不要認為喂奶時間不規則将使嬰兒長大後變成沒出息的人。因為母親每次分泌的母乳量并非總是一樣的,而且哺乳初期嬰兒吃奶的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所以,每次進入嬰兒胃中的乳量并不相同。其次,嬰兒因饑餓而哭鬧的時間也不相同,有時為1小時,有時為3小時,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生後1個月内,白天不妨2小時喂1次奶。在人們不懂得用牛奶喂養的時代,我們祖先就是每2小時給嬰兒喂1次奶,故很早以前出版的育兒書中記載,嬰兒2個月前應每2小時給1次奶。

如果母親的奶量逐漸增多,嬰兒的胃中也能存食了,1個月後嬰兒吃奶的時間自然而然會延長到3個小時1次。當然夜裡也應該喂奶,生後1個月内,嬰兒至少醒來兩次要奶吃,此時一定要滿足其要求。

(4)嬰兒一哭就喂奶好嗎?

喂奶次數及間隔時間不固定,不等于說嬰兒一哭就給他喂奶。如因尿布濕了不舒服而啼哭時,隻要換了尿布,孩子可能就不哭了。此外,有特别愛哭的小孩,就是肚子不餓也哭。這樣的孩子隻要抱抱即可使哭鬧停止。這可能會養成要人抱的毛病(見100養成抱的毛病),但如果沒有其他方法使其哭鬧停止的話,與其讓嬰兒哭着,還不如抱起來為好。

除上述兩種情況外,生後1周左右的嬰兒如果哭鬧,一般隻能考慮是肚子餓了。此時嬰兒一哭就給喂奶,而不必擔心喂多了,因為母乳的量不可能使嬰兒過食。如果母乳的量的确很多,小孩兒也就不會老是哭鬧不安。如果母乳很充足,嬰兒一哭就給喂奶,實際上是很自然的事情。吃奶的時間和量應讓嬰兒自己來決定。嬰兒肚子餓了就會睜開眼睛哭叫,肚子飽了又會安靜入睡。這比起那種不管嬰兒睡得多麼香甜,隻要到了3個小時就一定要把嬰兒抱起來弄醒喂奶的“規律性哺乳”要好得多。如果母乳充足,嬰兒的胃能存住食,生後1周的孩子也可以每天隻喂5次奶。

嬰兒一哭就給喂奶,在母乳不十分充足時,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如果每隔1小時或1.5小時喂1次奶的話,母親不能好好休息。母親心神不定、忙忙碌碌,會導緻泌乳不足。奶量不足,嬰兒吃的奶就少,肚子餓得快,就會引起啼哭,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其二,過度頻繁地讓嬰兒吃奶(每日10次以上),可使乳頭破裂,最終因疼痛而導緻授乳不能繼續。

母乳的确不足的母親大多因為上述兩種原因而改喂牛奶。但母乳充足的母親也有的在生産後兩周内,不得不停止給嬰兒喂奶的情況。這主要出現在乳頭出現小的裂口時。這時不要嬰兒一哭就喂奶,可先喂30~50毫升加糖的溫開水(100毫升水加5克糖),讓嬰兒多堅持一會兒。這樣可使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達到2個小時以上。

間隔超過兩個小時後喂1次奶,如果嬰兒每隔20分鐘或30分鐘就哭1次,即使抱起來也哭鬧不止,并且總是這樣,甚至夜裡也哭個不停。幾乎不怎麼睡覺,這也許是真正的母乳量不足。但在生後兩周内,母乳稍缺一點也無關緊要。母親可在嬰兒生後第15天稱一稱體重,隻要比出生時增加了200克就可以算作泌乳正常。如果此時的體重與嬰兒剛出生後相同,則應加用牛奶(并不是換成牛奶)。

啼哭是嬰兒惟一的表達思想的方式。嬰兒啼哭時,盡早做出應答可使其獲得一種安全感,這是不使嬰兒長時間哭鬧的辦法之一。無論嬰兒怎麼哭都置之不理的話,啼哭就會變成憤怒的表現。有報道說,如果讓嬰兒啼哭1分半鐘以上不加以理睬,則哭鬧的時間可延長10倍。

(5)母乳喂養方法

母親應采用最舒服的體位抱着嬰兒。剖腹産或會陰切開者卧位時舒适,此時可躺着給嬰兒喂奶。不管采用什麼體位,母親喂奶都應看着嬰兒的表情。初次給嬰兒喂奶的母親共同的特點是,為了便于嬰兒含住乳頭,隻将乳頭塞進嬰兒嘴裡。用母乳喂養過兩三個孩子的母親卻大都不這樣做,她們不僅把乳頭塞進嬰兒嘴裡,連乳頭下面的乳暈部也都塞人嘴中,把嬰兒的嘴塞得滿滿的。從兩側觀察,好像嬰兒不是在用舌頭吸吮,而是用兩頰在吸吮。所以要想把嬰兒的嘴塞滿,母親不能隻把乳頭塞人嘴裡,同時還必須用手指夾住乳房的前部,在嬰兒張嘴時,把乳房深深地放入嬰兒口中。因為母親要用手指夾住乳房,所以喂奶前應将手洗淨。既可用酒精棉球消毒,也可用熱毛巾将手擦幹淨。這個時期母親一般不能人浴,所以也可用毛巾擦洗乳房。到了能洗澡的時候,乳房也就不用每次都消毒了,而且不要用酒精或消毒劑浸濕的脫脂棉用力擦洗,不然容易使乳頭受傷破裂。

一般母親可盤腿坐着或坐在椅子上給嬰兒喂奶。嬰兒在3個月前采用過去所采用卧位哺乳方式是不安全的。這是因為嬰兒吸吮母親乳房時,母親會感到很舒适,一旦迷迷糊糊睡着了的話,乳房就有可能堵住嬰兒的鼻或嘴,造成嬰兒窒息。嬰兒4個月以後,才會出現抵抗動作,而使母親醒來。

0—1歲育兒知識

■寶寶發育

男嬰坐高平均為43.57厘米,女嬰坐高平均為42.30厘米。

■喂養指導

5個多月的孩子,由于活動量增加,熱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以前認為隻吃母乳或牛奶遠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現認為健康營養好且時間允許的母親用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智能訓練

訓練孩子翻身,仰卧、俯卧互換姿勢,這是學爬的第一步,是動作發育的重要過程。翻身可促進頭、頸、上肢、下肢各部分肌肉發育,訓練動作協調和平衡。俯卧看到了另一片天地,擴大了孩子的視野,促進腦的發育。

■生活照料

寶寶6個月左右,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小兒又不能及時咽下,這時就會出現小兒流口水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時要注意給小兒戴圍嘴,并經常洗換,保持幹燥。不要用硬毛巾給孩子擦嘴、擦臉,而要用柔軟幹淨的小毛巾或餐巾紙來擦。寶寶在出牙時,除流涎外,還會出現咬奶頭現象,個别還會出現低燒,這都是正常現象,媽媽不必擔心。

■做遊戲

搭積木:給孩子積木,引導他疊起來,看他能疊多高。

目的:練習手的精細動作。

第157天0—1歲育兒知識

■寶寶發育

男嬰頭圍平均約為43.10厘米,女嬰頭圍平均約為41.90厘米。

■喂養指導

許多家長在沖好奶粉後再加入鈣粉,認為這樣同時給孩子補充了鈣質,省去了另外喂鈣粉的麻煩,是個簡便的方法。但實際上這樣做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首先,沖好奶粉後再加鈣粉,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鈣會凝結成塊,使蛋白質和鈣的吸收都受影響;其次,奶粉中的含鈣量并不低,如果再加鈣,會使食物中的鈣磷比例不合适,不利于鈣的吸收。

■智能訓練

在孩子咿咿呀呀自己說的時候,媽媽要與他一起說,讓他觀察媽媽的口型。耳聾的孩子也能發聲,正是因為他們聽不到别人的聲音,不能再學習,失去了發聲的興趣,使言語的發展出現障礙。

第359天育兒知識

■寶寶發育

嬰兒還不可能有道德判斷,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麼道德行為,但常在兒童與兒童之間看到積極的與消極的關系,這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最初表現。例如寶寶與其他孩子之間有攻擊與防禦性動作,共同遊戲時有良好情緒等等。

■智能訓練

這一時期主要培養孩子做大動作并掌握平衡能力,通過學搖擺舞培養節奏感。讓寶寶坐在床上或扶沿站在床邊,打開收錄機放一節奏感較強的嬰兒音樂。大人可以用手扶着他的兩臂腋下,左右搖擺。經反複多次練習,逐漸讓他自己學會随着音樂的節奏而擺動。

■保健醫生

适時增減衣服很重要。孩子穿得太少或太多都容易感冒,甚至繼發肺炎。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防止交叉感染十分重要。尤其不能讓孩子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百日咳、麻疹和流感等的病人。少去大醫院也是預防肺炎,尤其是預防金葡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的一個重要措施。因為大醫院重病人多,空氣中含金葡菌、腺病毒等病原體較多,對無病或隻有輕病的孩子構成威脅。因此,進行健康咨詢、體格檢查以及治療感冒等普通疾病,最好就近就醫。

體質虛弱,常患肺炎的孩子,可注射肺炎疫苗。

■做遊戲

拉大鋸:孩子坐在媽媽腿上,與媽媽對面而坐。媽媽拉住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向後仰,再拉回來。媽媽在一拉一放同時念兒歌: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家,唱大戲,

媽媽去,爸爸去,

小寶寶,也要去。

後仰及向前,是孩子主動動作,媽媽順着孩子的勁,不要生拉硬拽,造成孩子脫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