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

肥料

農業生産的物質基礎
肥料是指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是農業生産的物質基礎之一。主要包括磷酸铵類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多維場能濃縮有機肥等。肥料的儲存需要注意防返潮變質、避日曬、防揮發損失、防腐蝕毒害等方面。
  • 中文名:肥料
  • 外文名:fertilizer(美)
  • 别名:
  • 功能: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 類型:有機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等
  • 學科:生态工程
  • 領域:環境科學

簡介

肥料是指能供給作物生長發育所需養分,改善土壤性狀,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的物質。是農業生産中的一種重要生産資料。一般分為有機肥料、無機肥料、生物性肥料。也可按來源分為農家肥料和化學肥料。按所含養料的多少分為完全肥料和不完全肥料;按供肥的特點,分為直接肥料和間接肥料;按所含成分,分為氮素肥料、鉀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稀土元素肥料。

基本内容

中國早在西周時就已知道田間雜草在腐爛以後,有促進黍稷生長的作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還提到了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

在施肥技術方面,《氾勝之書》中有詳細叙述,強調施足基肥和補施追肥對作物生長的重要性。唐、宋以後随着水稻在長江流域的推廣,施肥經驗日益積累,從而總結出“時宜、土宜和物宜”的施肥原則,即施肥應随氣候、土壤、作物因素的變化而定。

随着近代化學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各種化學肥料相繼問世。18世紀中葉,磷分為單元肥料(僅含一種養分元素)和複合肥料(含兩種或兩種以上養分元素),前者如氮肥、磷肥和鉀肥;後者如氮磷、氮鉀和磷鉀的二元複合肥以及氮磷鉀三元複合肥。

有機肥料包括有機氮肥、合成有機氮肥等。中國習慣使用的有人畜禽糞尿、綠肥、廄肥、堆肥、漚肥和沼氣肥等。有機無機肥料即半有機肥料,是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通過機械混合或化學反應而成的肥料。

由于一種肥料常有多種屬性,除上述分類外,還有常見的其他分類方法:①按肥料物理狀态可分為固體和流體肥料。固體肥料又分為粉狀和粒狀肥料。流體肥料是常溫常壓下呈液體狀态的肥料。②按肥料的化學性質,可分為化學酸性、化學堿性和化學中性肥料。③按肥料被植物選擇吸收後對土壤反應的影響,可分為生理中性、生理堿性和生理酸性肥料。④按肥料中養分對植物的有效性,可分為速效、遲效和長效肥料。

為适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化學肥料生産除繼續增加産量外,正朝着高效複合化,并結合施肥機械化、運肥管道化、水肥噴灌儀表化方向發展。液氨、聚磷酸铵、聚磷酸鉀等因具有養分濃度高或副成分少等優點,成為大力發展的主要化肥品種。很多化學肥料還趨向于制成流體肥料,并在其中摻入微量元素肥料和農藥,成為多功能的複合肥料,便于管道運輸和施肥灌溉(噴灌、滴灌)的結合,有省工、省水和省肥的優點。随着設施農業(如塑料大棚等)的發展,蔬菜、瓜果對二氧化碳肥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但是,長期大量地施用化學肥料,常導緻環境污染。為了保持農業生态平衡,應提倡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以便在滿足作物對養分需要的同時避免土壤性質惡化和環境污染。

《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還提到了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

科學發展

農業生産中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肥料。中國的農業已經有了1萬年的悠久曆史,古代稱肥料為糞,施肥則成為糞田。中國的農田施肥大約開始于殷商朝代,主要根據出土文物中當時已有罱河泥的木制工具以及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屎、壅等字形記載,并有施肥可以增産的蔔詞。到戰國時期已經重視并強調農田施肥了。中國古代最多是利用動物糞便作為肥料,到戰國和秦漢又利用腐熟人、畜糞尿、蠶糞、雜草、草木灰、豆萁、河泥、骨汁等。在漢朝已很重視養豬積肥。《汜勝之書》已記述作物施基肥、種肥河特殊的溲種法。宋、元朝已開始使用石灰、石膏、硫磺、食鹽、鹵水等無機肥料。此時的農業書籍中已有糞壤篇各論,把肥料分為六大類。到18世紀楊燦又把肥料增為十類,施肥技術上提出了”時宜、土宜和物宜”的觀點。在歐洲國家,整個中世紀經濟發展很慢,農業技術停滞不前,如在《馬耕農業》一書中提到,耕作碎土的作用是使土壤成為極細顆粒便于進入作物根系的小口。當時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土壤供給作物的營養物質是”精”和”油”。燃素學說在中世紀後期也盛行一時。自文藝複興時期的到來,随着經濟的發展,歐洲國家中有人開始探素植物營養理論,在燃素學說之後出現了腐殖質營養學說,認為土壤腐殖質是農作物營養的唯一來源。

近代農業化學家李比希提出的無機植物營養學說,認為保持土壤肥沃,必須把植物攝取并移出農田的無機養分和氮素以肥料的形式還給土壤的歸還學說等。1843年世界上第一個化學肥料一過磷酸鈣研制成功。随着智利硝石和鉀鹽礦的發現,到合成氨的發明,在世界上建立起巨大的化肥工業。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進口化肥始于1905年,20世紀30年代開始組織全國性肥效試驗,稱為地力測定。測定結果表明,氮素極為缺乏,磷素養分僅在長江流域或長江以南各省缺乏,鉀素在土壤中很豐富。新中國成立以後,1958年和1980年先後兩次組織了全國性的土壤普查,對中國的土壤類型、特性、肥力狀況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測定,促進了化肥的施用和農業化學研究工作。建國以前中國隻有兩座規模不大的氮肥廠和兩個回收氨的車間,1949年氮肥年産量隻有0.6萬噸,1990年國産化肥産量已達1879.7萬噸,躍居世界第三位,1998年化肥産量已達2956萬噸,占世界總産量的19%,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已成為中國一項重要的農用物資,在農業生産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市場簡況

一、肥料對農作物增産至關重要

高等植物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錳、銅、鋅、钼、氯及鎳等17種元素。這17種必需營養元素因其在作物體内含量不同,又可分為大量、中量和微量營養元素。大量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内約占幹物重的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如碳、氫、氧、氮、磷、鉀等;中量和微量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内約占幹物重的千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如鈣、鎂、硫、鐵、硼、錳、銅、鋅、钼及氯等。

任何一種元素的缺少都會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例如,缺氮會導緻植株矮小細弱,葉呈黃綠、黃橙等非正常綠色,嚴重缺氮時,作物顯著早衰并早熟,産量顯著下降,隻有通過增施氮肥,才能減輕其危害。

二、氮磷鉀主導中國肥料市場,新型肥料應運而生

中國化肥産業自1949年開始迅速發展,發展順序是先氮肥、後磷肥、再鉀肥、複合(混)肥,常規化肥品種的發展趨勢基本遵循着世界化肥産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即向高濃度和複合化方向邁進。中國化肥的格局是:氮肥基本自給自足,磷肥少量靠進口,鉀肥則大部分需要進口。

化肥曆來是農作物增産的重要因素,對中國糧食增産的貢獻率高達40%。然而,長期以來化肥施用不合理,給耕地質量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化肥實際利用率不足30%,土壤污染問題嚴重,污染事故頻發,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其中華南部分城市約有一半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伴随着這些問題的出現,新型肥料應運而生。

新型肥料指具有一定肥料功能和一定增産作用,由肥料生産企業研制生産,符合行業或企業标準,含有機、無機、微生物菌劑或兼有上述成分,經物理、化學、生物方法加工處理的新品種肥料。新型肥料可有效改善傳統肥料利用率低、過量施用等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正确施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增效增産、減量降污的目的,是發展高效、綠色、可持續農業的必然要求。

主要新型肥料定義及優勢列表

名稱

定義

優勢

複混(合)肥

至少有兩種養分标明量的由化學方法和(或)摻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能同時供應作物多種速效養分,發揮養分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有機肥料

農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積制的自然有機物肥料的總成。包括糞尿肥類、堆漚肥、稭稈類肥、綠肥類、土雜肥類、餅肥類、海肥類、腐殖酸類肥、農用廢棄物類、沼氣肥類

有機肥中的維生素、黑腐酸、黃腐酸、棕腐酸,及低分子的有機酸、丁酸等,除直接影響植物營養功能外,還有生理活性和刺激作用,增強呼吸作用,促進根系生長,直接影響土壤環境形狀

有機-無機複混肥

含有一定有機肥料的複混肥料

有機無機肥配合使用能培育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質

微生物肥料

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導緻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應的一種制品

微生物肥料與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證增産,又能減少化肥使用量,還能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質,減少污染

葉面肥

通過作物葉片為作物提供營養物質的肥料

迅速補充營養,充分發揮肥效

緩控釋肥料

以各種調控機制使其養分最初釋放延緩,延長植物對其有效養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養分按設定釋放率和釋放期緩慢或控制釋放的肥料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營養元素在土壤中釋放緩慢,減少了營養元素的損失;肥效長期、穩定,能源源不斷地供給植物在整個生産期對養分的需求

種類

磷酸铵類肥料

磷酸(包括多磷酸)與氨經中和反應并加工制成的氮、磷複合肥料。這是一類産量最大和最受歡迎的化肥,幾乎适用于所有的土壤和作物,有效成分濃度高,不易吸濕結塊。磷酸铵還可用作織物和纖維的阻燃劑、發酵工業中的培養液、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印染業的酸化劑和消防用的幹粉滅火劑配料等。磷酸铵類肥料的生産過程,是磷肥生産過程和氮肥生産中氨加工過程的結合,經濟上合理。

20世紀20年代磷酸铵開始工業生産,但是規模很小。60年代初期,濕法磷酸的生産技術趨于完善,磷酸铵有了比較便宜的原料,生産發展十分迅速,以美國發展得最快。1968年,美國磷酸铵類肥料的産量(以P2O5計)約為磷肥總産量的一半,1981年增加到74.1%。

品種磷酸铵類肥料品種可以分為三類。

(1)正磷酸铵類,是産量最大的一類,主要品種是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和兩者的混合物。

(2)多磷酸铵,是正磷酸铵和不同聚合度磷酸铵鹽的混合物,它們多數用于制造流體複合肥料。

(3)磷酸铵與其他氮肥配制成的複合肥料。

元素水溶性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簡稱WSF),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複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更為關鍵的是它可以應用于噴滴灌等設施農業,實現水肥一體化,達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一般而言,水溶性肥料可以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元素,如N、P、K、Ca、Mg、S以及微量元素等。這樣一來,人們完全可以根據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特點來設計配方,科學的配方不會造成肥料的浪費,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規複合化學肥料的2-3倍(在中國,普通複合肥的肥料利用率僅為30%-40%)其次,水溶性肥料是一個速效肥料,可以讓種植者較快地看到肥料的效果和表現,随時可以根據作物不同長勢對肥料配方作出調整。當然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十分簡便,它可以随着灌溉水包括噴灌、滴灌等方式進行灌溉時施肥,既節約了水,又節約了肥料,而且還節約了勞動力,這在勞動力成本日益高漲的情況下使用水溶性肥料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由于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是随水灌溉,所以使得施肥極為均勻,這也為提高産量和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水溶性肥料一般雜質較少,電導率低,使用濃度十分方便調節,所以它即使對幼嫩的幼苗也是安全的,不用擔心引起燒苗等不良後果。同時按照作物的要求,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須同時存在以下技術特點:

(1)成分中加入的水溶螯合态微量元素組合物,要避免與磷元素産生拮抗效應。

(2)對于作物而言具備了抗逆增産特征,可顯著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提升作物的産量和品質,增加含糖量,增強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能,延長保鮮期。

(3)加入高鉀型配方,可迅速滿足果實、籽粒等膨大時對鉀的需求,增加果品甜度,改善果實着色,延長儲存時間。

中量元素肥料

又稱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含有作物營養元素鈣、鎂和硫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化合物,并需标明含量的一類化肥。次要常量是與主要常量氮、磷、鉀的生産和施用的規模相比較而言。中國習稱中量元素肥料。這類肥料除提供作物養分之外,還可以調整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農業增産。中量元素肥料的生産在很長時間裡,都不為人們所重視。原因是在一些常用的肥料品種中,特别是低濃度肥料品種中同時含有鈣、鎂或硫元素,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通過雨水進入土壤,也是硫元素的來源之一。近30多年來,化肥品種結構中高濃度肥料逐步代替了低濃度肥料,使帶入土壤中的鈣、鎂和硫元素減少,一些土壤出現了短缺中量營養元素,特别是短缺硫元素的現象,從而使中量元素肥料的生産和使用得到重視。含鈣、鎂肥料石灰石粉、白雲石粉、熟石灰、貝殼粉和其他含鈣、鎂的工業廢料,廣泛用作土壤調理劑和提供鈣、鎂營養元素。其土壤調理作用是:①改善土壤中磷肥的有效性。在含鐵、鋁氧化物高的土壤中,由于磷酸鹽與鐵、鋁化合物的反應,磷肥的有效性降低。施用鈣、鎂調理劑使土壤pH保持在6~7,可以阻緩上述反應進行。②有利于土壤中铵态氮轉化為硝态氮的反應,多數硝化細菌需要鈣素。③促進生物固氮的過程。④調整作物對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土壤pH保持在6~7時,微量營養元素對作物保持一定的有效性。⑤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主要是改善土壤的粒度分布。常見的鈣鎂磷肥(見磷肥)也有上述作用。

含硫肥料主要用于調整土壤的堿性和鹽性(土壤含過多的氯化鈉和碳酸鹽)。大量的硫酸鈣(石膏)用于改良鹽堿地或被海水淹沒過的土壤,有良好的效果。印度成功地用硫鐵礦改良堿性土壤或石灰質土壤。對于一些pH較高的缺鎂土壤,不宜施用白雲石粉,可施用硫酸鎂或無水鉀鎂礬,也可以使用蛇紋石類矽酸鎂粉。近年來,發展了一種新的技術,把熔融的元素硫塗包在尿素顆粒表面,一方面向土壤提供硫元素,另一方面使尿素成為緩效氮肥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含矽肥料即可作土壤調理劑,改良土壤,還兼有防病、防蟲和減毒的作用,以其無毒、無味、不變質、不流失、無公害等突出優點,将成為發展綠色生态農業的高效優質肥料。矽肥的施入可減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固定态磷,并促進磷在植物體内的元轉,從而提高利用率。

生物肥料

何謂生物肥料現有生物肥都以有機質為基礎,然後配以菌劑和無機肥混合而成。為廣泛改善這種一般性和傳統性的狀況,生物肥料産品則遠遠超越了現有概念。其将擴大至既能提供作物營養,又能改良土壤;同時還應對土壤進行消毒,即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和消除土壤中的農藥(殺蟲劑和殺菌劑)、除莠劑以及石油化工等産品的污染物,并同時對土壤起到修複作用。

狹義的生物肥料,即指微生物(細菌)肥料,簡稱菌肥,又稱微生物接種劑。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經過發酵(人工培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後,或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的養分,改善植物的營養環境,或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産生活性物質,刺激植物生長的特定微生物制品。

廣義的生物肥料泛指利用生物技術制造的、對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制劑,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活生物體、生物體的代謝物或基質的轉化物等,這種生物體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動、植物組織和細胞。生物肥料與化學肥料、有機肥料一樣,是農業生産中的重要肥源。由于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僅耗費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破壞了土壤結構,污染了農産品品質和環境,影響了人類的健康生存。因此,從現代農業生産中倡導的綠色農業、生态農業的發展趨勢看,不污染環境的無公害生物肥料,必将會在未來農業生産中發揮重要作用。

生物肥料的分類

按微生物肥料的制品和種類來分析,可以分為兩類:

(1)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了植物元素營養的供應量,包括土壤和生産環境中植物營養元素的供應總量和植物營養元素的有效供應量,導緻植物營養狀況的改善,進而産量增加,這一類微生物肥料的代表品種是根瘤菌肥料。

(2)其制品雖然也是通過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關鍵作用導緻作物增産,但是其中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關鍵作用不限于提高植物的元素營養供應水平,包括了它們所産生的植物生長刺激素對植物的刺激作用,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作用,或者是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緻病作用,減輕作物病蟲害而導緻産量增加。這類微生物的種類和制品比較多,也比較複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發展,此類微生物及其制品将會有比較合理、比較科學的歸屬、分類。

生物肥料的種類

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種類較多,按照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種類可分為細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線菌肥料(如抗生菌肥料)、真菌類肥料(如菌根真菌);按其作用機理分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自生或聯合共生類)、解磷菌類肥料、矽酸鹽菌類肥料;按其制品内含分為單一的微生物肥料和複合(或複混)微生物肥料。複合微生物肥料又有菌、菌複合,也有菌和各種添加劑複合的。

中國市場上出現的品種主要有:固氮菌類肥料、根瘤菌類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矽酸鹽細菌肥料、光合細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劑、分解作物稭稈制劑、微生物生長調節劑類、複合微生物肥料類、與PGPR類聯合使用的制劑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生物肥料的特點:微生物肥料是一類活菌制品,它的效能無不與其菌類活性及使用方法有直接的關系。

(1)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指品種特定的有效的活微生物,任何一款産品的有效活菌數都有明确的規定,有效活菌數降到一定數量時,它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2)微生物肥料是一類農用活菌制劑,從生産到使用都要注意給産品中微生物一個生存的合适環境,主要是水分含量、酸堿度、溫度、載體中殘糖含量、包裝材料等等。

(3)微生物肥料作為活菌制劑有一個有效期問題。此類産品剛生産出來時活菌含量較高,但随着保存時間和不同的運輸、保存條件的變化,産品中的有效微生物數量逐漸減少,當減到一定數量時其有效作用顯示不出來。因此,規定産品的有效期和正确使用意義重大。

(4)意适用作物和适用地區,是保證微生物肥料有效作用的重要保證。提倡有針對性地選育生産菌種,例如針對堿性土壤、酸性土壤的菌種,或是針對某特定作物的菌種。

除此之外,在施用技術上還要引起注意,同時也一定要看清産品是否有市場準入證。生物有機複合肥是汲取傳統有機肥料之精華,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加工而成的高科技産品。其營養元素集速效、長效、增效為一體,具有提高農産品品質、抑制土傳病害、增強作物抗逆性、促進作物早熟的作用,其主要特點是:

一是無污染、無公害。生物複合肥是天然有機物質與生物技術的有效組合。它所包含的菌劑,具有加速有機物質分解作用,為作物制造或轉化速效養分提供“動力”。同時菌劑兼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活化土壤中潛在養分的作用。

二是配方科學、養分齊全。生物有機複合肥料一般是以有機物質為主體,配合少量的化學肥料,按照農作物的需肥規律和肥料特性進行科學配比,與生物“活化劑”完美組合,除含有氮、磷、鉀大量營養元素和鈣、鎂、硫、鐵、硼、鋅、硒、钼等中微量元素外,還含有大量有機物質、腐殖酸類物質和保肥增效劑,養分齊全,速緩相濟,供肥均衡,肥效持久。

三是活化土壤、增加肥效。生物肥料具有協助釋放土壤中潛在養分的功效。對土壤中氮的轉化率達到5—13.6%;對土壤中磷、鉀的轉化率可達到7—15.7%和8—16.6%。

四是低成本、高産出。在生育期較短的第三、四積溫帶,生物有機複合肥可替代化肥進行一次性施肥,降低生産成本。如大豆每畝施用生物複合專用肥30—40kg,玉米每畝施用專用肥50—75kg,一次性作底肥施入,不需追肥,既節省投資,又節省投工。與常規施用化肥相比,在等價投入的情況下,糧食作物每畝可增産10—20%。

五是提高産品品質、降低有害積累。由于生物複合肥中的活化劑和保肥增效劑的雙重作用,可促進農作物中硝酸鹽的轉化,減少農産品硝酸鹽的積累。與施用化學肥料相比,可使産品中硝酸鹽含量降低20—30%,VC含量提高30—40%,可溶性糖可提高1—4度。産品口味好、保鮮時間長、耐儲存。

六是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土壤供肥環境。生物肥中的活化菌所溢出的孢外多糖是土壤團粒結構的粘合劑,能夠疏松土壤,增強土壤團粒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活化土壤中的潛在養分。

七是抑制土傳病害。生物肥能促進作物根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改善作物根際生态環境。有益微生物和抗病因子的增加,還可明顯地降低土傳病害的侵染,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數,連年施用可大大緩解連作障礙。

八是促進作物早熟。

生物肥料的作用: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是一種綜合作用,主要是與營養元素的來源和有效性有關,或與作物吸收營養、水分和抗病(蟲)有關。總體來說,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作用為以下幾點:

(1)增進土壤肥力施用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來源;解磷、解鉀微生物肥料,可以将土壤中難溶的磷、鉀分解出來,轉變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鉀化合物,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

(2)制造和協助農作物吸收營養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微生物在繁殖中能産生大量的植物生長激素,刺激和調節作物生長,使植株生長健壯,促進對營養元素的吸收。

(3)增強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微生物肥料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長繁殖,抑制或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機會;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減輕作物的病害;微生物大量生長,菌絲能增加對水分的吸收,使作物抗旱能力提高。

(4)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品質使用微生物肥料後對于提高農産品品質,如蛋白質、糖分、維生素等的含量上有一定作用,有的可以減少硝酸鹽的積累。在有些情況下,品質的改善比産量提高好處更大。

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manure)天然有機質經微生物分解或發酵而成的一類肥料。中國又稱農家肥。其特點有:原料來源廣,數量大;養分全,含量低;肥效遲而長,須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後才能為植物所吸收;改土培肥效果好。常用的自然肥料品種有綠肥、人糞尿、廄肥、堆肥、漚肥、沼氣肥和廢棄物肥料等。

濃縮有機肥

多維場能濃縮有機肥由畜禽糞有效萃取物、多種元素有機複合物、植物皂苷有機活性劑、磁鐵礦粉等成分科學配方混合,幹燥,粉碎過篩,再經過頻率為10MHz高頻電場處理制成。這種有機肥趙冰和張勇飛等專家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反複試驗研制成功的一種有機肥。這種有機肥首次将多維場能原理引進肥料生産,增加了肥料組分的分子場能,它首先體現了高頻電場和磁鐵礦粉對多種元素複合物的磁化作用,從而提高作物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率;其次也體現了在植物皂苷有機活性劑以水溶狀态将具有植物營養作用的肥料元素富集到作物的根系,便于植株的吸收利用;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有機農業的生産思想。施用多維場能濃縮有機肥不但有效提高植物産量,同時還有效提高作物産品品質。多維場能濃縮有機肥可作作物底肥、追肥和葉面噴施肥。

使用準則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種植作物要求施肥必須使足夠數量的有機物質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有有機或無機(礦質)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應以對環境和作物(營養、味道、品質和植物抗性)不産生不良後果為原則。

一、AA級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環境質量符合規定的産地,生産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産操作規程生産、加工、産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标準,并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标志的産品。

(1)用綠色食品标準規定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禁止使用其他化肥,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醫院的糞便垃圾和含有害特質(如毒氣、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的工業垃圾,一律不得收集作生産綠色食品的肥料。

(2)稈還田可因地制宜地進行。綠肥利用形式有覆蓋、翻入土中與混合堆漚。綠肥最好在盛花期翻壓,翻埋深度為15厘米左右。蓋土要嚴,翻後耙勻。壓青後15??20天才能進行播種或移苗。

(3)腐熟達到無害要求的沼氣肥水及腐熟的人畜糞尿可用作追肥,嚴禁在蔬菜等作上澆不腐熟的人糞尿。

(4)餅肥對水果蔬菜等作物品種有較好的作用。

(5)葉面肥料,噴施于作物葉片,可施互次或多次,最後一次必須在收獲前20天噴施。

(6)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種,也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使用時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微生物肥料對減少蔬菜硝酸鹽含量、改善品質有顯效果。可在蔬菜上有計劃地擴大使用。

(7)補鉀可選符合推薦性國家标準(GB/T20937-2007)并取得有機産品認證的有機天然硫酸鉀鎂肥,中信國安“有機天然硫酸鉀鎂肥”填補了有機天然礦物肥的國内空白,解決了有機農業補鉀難的問題。

二、A級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标準的産地,生産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産操作規程生産、加工、産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标準,并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标志的産品。

(1)選用綠色食品标準規定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如生産上實屬必須,允許生産基地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肥,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2)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以1比1為宜,廄肥大約1000千克加尿素20千克(廄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用)。最後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天進行。

(3)化肥也可以和有機肥、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城市垃圾要經過無害化處理,質量達到國家标準後才能使用,每年每畝農田限制用量,粘性土壤不超過300千克,砂性土壤不超過2000千克。

(4)稭稈還田及其他使用準則,同AA級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

貯藏方法

(1)防返潮變質:如碳酸氫铵易吸濕,造成氮揮發損失;硝酸铵吸濕性很強,易結塊、潮解;石灰氮和過磷酸鈣吸濕後易結塊,影響施用效果。因此,這些化肥應存放在幹燥、陰涼處,尤其碳酸氫铵貯存時包裝要密封牢固,避免與空氣接觸。

(2)防火避日曬:氮素化肥經日曬或遇高濕後,氮的揮發損失會加快;硝酸铵遇高溫會分解氧,遇易燃物會燃燒,已結塊的切勿用鐵錘重擊,以防爆炸。氮素化肥貯存時應避免日曬、嚴禁煙火,不要與柴油、煤油、柴草等物品堆放在一起。

(3)防揮發損失:氨水、碳酸氫铵極易近揮發損失,貯存時要密封。氮素化肥、過磷酸鈣嚴禁與堿性物質(石灰、草木灰等)混合堆放,以防氮素化肥揮發損失和降低磷肥的肥效。

(4)防腐蝕毒害:過磷酸鈣具有腐蝕性,防止與皮膚、金屬器具接觸;氨水對銅、鐵有強烈腐蝕性,宜貯存于陶瓷、塑料、木制容器中。此外,化肥不能與種子堆放在一起,也不要用化肥袋裝種子,以免影響種子發芽。

有機肥料

與化學肥料的區别

有機肥料按其養分含量與化學肥料相比,前者是養分種類多,氮、磷、鉀、鈣、鎂、硫和微量元素都有;而後者比較單一,養分種類有限。但是,有機肥料所含各種養分種類雖然齊全,其濃度卻比較低:以雞糞為例,它的氮含量約為1.6%,磷含量約為1.5%,鉀含量約為0.9%,即100千克雞糞含氮(N)1.6千克,磷(P2O5)1.5千克,鉀(K2O)0.9千克。化肥中尿素含氮46%,即100千克尿素含氮(N)46千克,氯化鉀含鉀60%,100千克氯化鉀含K2O 60千克,化肥所含養分濃度比有機肥高得多。

有機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這是化肥所沒有的。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後要經微生物分解、腐爛後才能釋放出養分供作物吸收,化肥則施入土壤後即能發揮作用。

所以,有機肥料含養分種類多,濃度低,釋放慢;化肥則與之相反,養分單一,濃度高,釋放快。兩者各有優缺點,有機肥應與化肥配合施用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效益。

有機肥料的作用

(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機肥料中的主要物質是有機質,施用有機肥料增加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有機質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

(2)增加作物産量和提高農産品品質。有機肥料不僅含有氮、磷、鉀等養分,還含有多種糖類、氨基酸等物質,不僅可為作物提供營養,而且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肥料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畜禽糞便每100千克中含硼2.2~2.4克,鋅2.9~29.0克,錳14.3~26.1克,钼0.3~0.4克,有效鐵2.9~29.0克。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增産效果顯著,而且能改善産品的品質,使蔬菜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降低,維生素C含量提高,增加瓜果中的含糖量。

有的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大一些,如稭稈、草炭、堆肥等等;有的有機肥料則以供應農作物所需養分為主,如人糞尿、雞糞等等,這種差别主要視不同有機肥料中有機質和含氮量之間的比例而定。有機質的結構物質主要是碳(C),所以這種比例稱為碳氮化(C/N),C/N大于30的有機肥料其作用以改土為主,C/N小于30的有機肥料其作用以供應養分為主。作物稭稈的C/N在100左右,施入土中,改良土壤的作用很大,由于所含氮素數量很少,在分解腐爛過程中不僅不能釋放出氮素,還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稭稈還田時有的地方要加施一點化學氮肥才能加速腐解過程。

鑒别方法

氮肥的識别

碳酸氫铵:面的一般問題不大,質量都過關;市場上還有顆粒的,幾乎沒有真的,因為氮肥在要成顆粒時要求的含量46,也就是尿素了。有點真的也是用面子壓的,他的味道很容易識别,還有抓在手裡看下,撚一撚,有“油濕”感、表面光滑的一般應是真的,幹燥、表面粗糙的多為假劣肥料。

尿素:很少有假的,尿素是一個傳統的肥料,使用的人也是最多的,都有自己獨特的識别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在手裡抓抓,看看他的溶解速度。

磷肥的識别

普通的過磷酸鈣(12%、16%)市場上很少有足含量的,這個是廠家的錯,行内都知道的。一铵、二铵:用火去燒,會有很強烈的冒泡反應。

複合肥裡的磷肥也可以這樣檢驗,含量越高,反應越強烈。

鉀肥的識别

鉀肥也是一種鹽,主要分氯化鉀、硫酸鉀兩種。鉀肥的識别一般都放在燒熱的鐵闆上,放在鐵闆上很快就會有很多的鹽份燃燒蹦起來的,蹦的程度和含量是成正比的。

鑒别真假

看包裝:商品肥料的包裝袋上必須注明産品名稱、養分含量、商标、淨重、标準代号、廠名、廠址、生産許可證号碼、肥料登記證号,如果上述标志沒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肥。看封口。包裝袋封口有明顯拆封痕迹的肥料要特别注意,這種肥料有可能摻假。看形狀。氮肥(除石灰氮外)和鉀肥多為結晶體。磷肥多為塊狀或粉末狀的非晶體,鈣鎂磷肥為粉末狀,過磷酸鈣多為多孔塊狀。複合肥顆粒大小相對一緻,表面光滑,不易吸濕和結塊,遇到肥料顆粒大小不均、粗糙、濕度大、易結塊的複合肥基本可斷定為假的。看顔色。不同肥料有其特有的顔色,氮肥除石灰氮外幾乎全為白色,有些略帶黃褐色或淺藍色(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鉀肥白色或略帶紅色,如磷酸二氫鉀呈白色;磷肥多為暗灰色,如過磷酸鈣、鈣鎂磷肥是灰色,磷酸二铵為褐色等,農民朋友可依此做大緻的區分。

嗅通過肥料的特殊氣味來簡單判斷。如碳酸氫铵有強烈氨臭味;硫酸铵略有酸味;過磷酸鈣有酸味,假冒僞劣的則氣味不明顯;但過磷酸鈣在生産過程中使用了廢硫酸,則會産生強烈的刺鼻的怪酸味,這種肥料具有很大的毒性,極易損傷或燒死作物

燒将化肥樣品加熱或燃燒,從火焰顔色、熔融情況、煙味、殘留物情況等識别肥料:

氮肥、碳酸氫铵,直接分解,發生大量白煙,有強烈的氨味,無殘留物;氯化铵,直接分解或升華發生大量白煙,有強烈的氨味和酸味,無殘留物;尿素,能迅速熔化,冒白煙,投入炭火中能燃燒,或取一玻璃片接觸白煙時,能見玻璃片上附有一層白色結晶物;硝酸铵,不燃燒但熔化并出現沸騰狀,冒出有氨味的煙。

磷肥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礦粉等在紅木炭上無變化;骨粉則迅速變黑,并放出焦臭味。

鉀肥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鉀鎂等在紅木炭上無變化,發出噼叭聲。

複混肥料燃燒與其構成原料密切相關,當其原料中有氨态氮或酰氨态氮時,會放出強烈氨味,并有大量殘渣。

溶即将肥料放入水中溶解。取化肥1克,放于幹淨的玻璃管等器皿中,加入10毫克蒸餾水(或幹淨的涼開水),充分搖動,看其溶解的情況。氮肥、鉀肥全部溶解,如果出現混濁物即是假劣肥;過磷酸鈣溶于水,有殘渣;重過磷酸鈣溶于水無殘渣或殘渣很少;溶于水但有較大氨味的是碳酸氫铵;石灰氮不溶于水,有氣泡産生并有電石氯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肥料雖是真的,但有效養分含量卻達不到标準或很低,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到當地肥料部門投訴,并采集或保留一些樣品,及購買肥料發票等相關票據,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證據。

識别常識

尿素識别六法

一看:真尿素是一種半透明且大小一緻的五色顆粒。若顆粒表面顔色過于發亮或發暗,或呈現明顯反光,則可能混有雜質,這時要多長個心眼兒,當心買到假尿素。

二查:查包裝的生産批号和封口。真尿素一般包裝袋上生産批号清楚且為正反面都疊邊的機器封口;假尿素包裝上的生産批号不清楚或沒有,而且大都采用單線手工封口。

三稱:正規廠家生産的尿素一般與實際重量相差都在1%以内;而以假充真的尿素則與标準重量相差很大。

四摸:真尿素顆粒大小一緻,不易結塊,因而手感較好;而假尿素手摸時有灼燒感和刺手感。

五燒:純真尿素放在火紅的木炭上迅速熔化,冒白煙,有氨味。如在木炭上出現劇烈燃燒,發強光,且帶有“嗤嗤聲”;或熔化不盡,則其中必混有雜質。

六聞:正規廠家的尿素正常情況下無揮發性氣味,隻是在受潮或受高溫後才能産生氨味;若正常情況下揮發味較強,則尿素中含有雜質。

優劣鑒别法

複混肥養分全,針對性強。它是由氮、磷、鉀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顆粒肥料,使用方便,肥效高,備受農民歡迎。近年來,一些不法廠商大量制售僞劣複混肥湧入市場,農民極易上當。為此,特将優劣複混肥的簡易鑒别方法介紹如下:

一看:先看肥料是否雙層包裝,三證(生産許可證、肥料登記證、産品合格證)是否齊全有效。再看外包裝袋上是否标明商标、号碼、标準代号、養分總含量、生産企業的名稱和地址,最後看内包裝袋内肥料顆粒是否一緻,無大硬塊,粉末較少。如配用加拿大鉀肥的,可見紅色細小鉀肥顆粒。含氮量較高的複混肥,存放一段時間肥料表面可見許多附着的白色或無色的微細晶體。這種晶體是由于尿素和氯化鉀吸濕後形成的。劣質複混肥沒有這種現象。

二摸:國家标準規定低濃度複混肥料的水分含量應小于或等于5%,如果水分含量超過這個指标,抓在手中的感覺一是粘手,二是可以捏成餅狀,必然會使肥料顆粒抗壓強度降低,失去複混肥料養分緩慢釋放的性質。用手抓半把複混肥搓揉,手上留有一層灰白色粉末并有粘着感的為質量優良;若摸其顆粒,可見細小白色晶體的也表明為優質。劣質複混肥多為灰黑色粉末,無粘着感,顆粒内無白色晶體。

三燒:取少量複混肥置于鐵皮上,放在明火中燒灼,有氨臭味說明含有氮,出現黃色火焰表明含有鉀。且氨臭味越濃,黃色火焰越黃,表明氮、鉀含量越高,即為優質複混肥。反之則為劣質複混肥。

四聞:複混肥料一般來說無異味(有機無機複混肥除外),如果具有異味,是由于基礎原料氮肥主要用農用碳铵,或是基礎原料中含有毒物質三氯乙醛(酸)的磷肥。三氯乙醛(酸)有毒物質進入農田後輕則引起燒苗,重則使農作物絕收,而且毒性殘留期長,影響下季作物生長,因此,農民最好不要買有異味的複混肥。

五溶:優質複混肥水溶性較好,絕大部分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澱也較細小。而劣質複混肥難溶于水,殘渣粗糙而堅硬。

六嘗:因市場上鉀肥相對較缺,價格較高,有些不法廠商用紅磚粉碎後充當鉀肥。在購買時農民朋友可以嘗一嘗紅色顆粒,氯化鉀有鹹味,而紅磚顆粒則沒有鹹味。

識别方法

國家标準GB18382-2001《肥料标識内容和要求》對肥料包裝标識的具體内容和規格做了明确的要求。我們以複混肥和有機肥為例,包裝标識内容包括:

(1)肥料名稱和商标,應标明國家标準、行業标準已規定的肥料名稱。如***牌複混肥料(複合肥料)、有機肥料,如有商品名,可在産品名稱下以小1号字體标注。産品名稱不允許添加帶有不實、誇大性質的詞語,如“高效***”、“**肥王”、“全元素**肥料”等。

(2)總養分含量及單養分标明值。這是不法廠家經常做手腳的部分,特别要引起農民朋友的重視。複混肥料應标明N、P2O5、K2O總養分的百分含量,總養分标明值應不低于配合式中單養分标明值之和,其他元素不得計入總養分。以配合式分别标明總氮、五氧化二磷、氯化鉀的百分含量,如25%的氮磷鉀複混肥料10-5-10,二元肥料應在不含單養分的位置标以“0”,如氮鉀複混肥料15-0-10。即使加入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不得在包裝标識上标注。另外,若産品含氯,必須注明含氯字樣。有機肥或有機無機複混肥要标明有機質含量,根據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複混肥現有标準,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複混肥中有機質含量要大于30%和20%。

(3)生産許可證号(複混肥料),肥料登記證号和産品的标準編号。國家對複混肥料實行生産許可證管理,因此複混肥料的包裝标識上要标明生産許可證的編号;根據農業部《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各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市場流通的複混肥料、有機肥料、有機無機複混肥料等進行登記管理,包裝标識上同樣要标注肥料登記證号,例如以粵農肥(2003)臨字100号或粵農肥(2003)準字100号的形式标注。

(4)生産或經銷單位名稱和地址。該單位名稱和地址應是經依法登記注冊并能承擔産品質量責任的生産者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

農民朋友購肥時一定要看清楚以上的内容,根據作物需要和氮磷鉀含量或有機質含量決定是否購買或判斷肥料價格是否合理,對其他誇張或誤導的宣傳内容要提高警惕。

包裝标識主要陷阱

一是誇大總養分含量。按照國家肥料标識标準規定,複混肥料中的養分含量是指氮、磷、鉀三元素的總含量,中量元素如鈣鎂硫和微量元素都不加以标識。但有些廠家卻故意将這些中量元素全部加入總養分中,或在一些有機-無機複混肥料中将有機質一并寫入總養分中,有些二元肥甚至将鈣、鎂、硫等中量元素計入總養分中,使實際總養分含量隻有25或30的複混肥通過虛假标識達到40甚至50以上。

二是二元肥冒充三元肥銷售。常用方法是在配合式中标入中量元素或有機質含量。明明是二元複混肥,但卻标明“氮:15;磷:15;銅鋅鐵錳等:15”,或者N-PK-S 15-15-15。這種标識給人造成一種三元複混肥的感覺,使作物因缺乏某些養分而造成減産。

三是有些企業故意在外包裝袋上用拼音打印商品名、商标名、企業名稱,以此來誤導消費者使其認為是進口産品。利用農民崇拜進口複合肥的心态大做文章,打上與歐洲國家相似的國名,如将“原産國”變為“原料産國”,使用“挪二威”、“丹唛”、“娜威”,以及“俄羅斯技術”,或采用“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原料”等字樣進行誤導農民。

四是誇大産品作用,在包裝袋上冠以欺騙性的名稱,如“全元素”,“多功能”,“抗旱、抗病”等。

假冒或套用肥料登記證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