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八中學

南陽市第八中學

市級示範性高中
南陽市第八中學的前身是南陽縣二中,始建于1949年春,1958年創建高中,1979年被确定為縣重點高中,1994年撤地設市後更名為“南陽市第八中學校”,系南陽市首批命名的A類高中,2004年10月又晉升為南陽市示範性高中。[1]學校現有兩個校區,7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500餘人,是南陽市規模較大的A類高中之一。潦河校區位于卧龍區潦河鎮,距市中心12公裡,毗鄰南鄧公路;卧龍校區位于南陽市車站南路,西臨南陽旅遊聖地武侯祠。
  • 中文名:南陽市第八中學
  • 外文名:Henan Nanyang No.8 Middle School
  • 簡稱:市八中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公立高中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宋照肅
  • 知名教師:
  • 創建時間:1949
  • 現任校長:王滿
  • 所屬地區:河南南陽
  • 學校屬性: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舊稱:南陽縣二中

學校簡介

南陽市八中位于南陽市西郊,古宛四大名鎮之一的潦河鎮,北臨南鄧公路,校北不遠處為1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學校為全日制普通高中,屬于南陽市示範性高中。

1948年秋創辦,1949年2月開始招生。其前身僅為占地15畝的中心小學,房舍陳舊簡陋,年久失修,僅經過簡單修葺而投入使用。招生之始,同時招收一二年級各兩個班。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新中國的主人公思想激發師生煥發出極大的工作學習各級性。教師嚴謹治學,勤奮工作;學生刻苦讀書,努力拼搏。50年代初,學校借鑒蘇聯的教學經驗,改變中國的傳統教學方法,強調知識傳授,提倡“五愛”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1954年,學校注重教改,教學研究蔚然成風,教學方法明顯改進,教學質量步步提高。這期間,課外活動廣泛開展,活動形式多樣化,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旺盛活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開展社會政治運動的宣傳工作。1957年底,反“右派”鬥争擴大化,部分教師被打成“右派”,擾亂了教師隊伍,重挫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1958年的“大躍進”,師生大煉鋼鐵,淘鐵沙,勞動代替了教學,嚴重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明顯下降。1959年秋全國遇上“三年經濟困難”,生活極度困苦,然而學校在“左”的思想的下,上“大躍進”課,搞所謂“滿班紅”、“全百分”,過多地參加社會勞動,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教育與教學質量繼續受損。

1963年中央頒布《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強調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正常的教學秩序得以恢複。教學與生産勞動協調發展。學校領導認真落實上級政策,務實肯

幹,全體教師廣泛開展教研活動,深鑽教材,把握重點,深入淺出,精講多練。學校加強德育工作,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學雷鋒、學英雄活動。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學校的教學成績突出,升學人數逐年增加,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1966年“文革”爆發,學校工作頓時陷入癱瘓。教師參加縣裡75天“文化大革命”訓練班,學生參加“紅衛兵”組織。所謂的“無産階級司令部”、“毛澤東思想戰鬥隊”紛紛建立。年底,師生開始搞所謂的“革命”的全國性大串聯。學校的教學工作――時間無從談起。

1967年,學校成立了“二七”、“河造總”、“摧資”多個山頭組織。文攻武衛,武鬥沖突不斷。學校部分領導、教師、學生橫遭批鬥、毆打。學校一時間烏煙瘴氣。下半年,雖然上級提出“複課鬧革命”,但由于造反派頭頭的黃加破壞,“複課鬧革命”最終無法實現。教學工作嚴重受損。無休止的打鬥,不知其期。

1968年,抛出“候王建議”,大部教師返回原籍,骨幹教師大部分離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極大地影響學校教學。

1969,學校成立“革委會”,“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因大老粗領導管理學校;教師是臭老九,成為無産階級專政對象,教學秩序更加混亂。學校中教學為中心被否定。“開門辦學”被大肆鼓吹,提倡“學工”、“學農”,教學工作棄這不顧。無止的生産勞動,批判“資産階級教育路線”,緻使教育質量一落千丈。

1973年,周總理做出了糾“左”的種種努力,教學工作剛剛趨于規範,但很快就被“四人幫”誣為“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學校重新陷入欲教不能、欲學學不成的反常局面。批判“智育第一”的聲浪,一時甚嚣塵上。此時“四人幫”利用張鐵生這位所謂“反潮流英雄”、“馬振扶事件”以及所謂的“朝農經驗”大做文章。“知識越多越反動”、“讀書怃用論”種種奇談怪論泛濫成災。校領導雖然排除幹擾,維持教學穩定,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但“左傾”之勢來勢兇猛,無法阻擋。辦工廠,辦農場,學校完成了工廠、農場,學工學農替代了教學。學校中以教學為中心難以實現,教師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文革”十年,各行各業均受重創,教育這塊陣地更是重災區。此事教育的悲哀,亦是國家、民族的不幸。

1976年,一舉粉碎“四人幫”,終于迎來了教育的大好春天。1977年,高考制度恢複,1978年十一屇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徹底推翻了“四人幫”炮制的“兩個估計”,平反了冤假錯案,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開始出現,極大地激發了師生教書學習的積極性。學校乘時代春風,加強領導,建全制度,整個工作調整到以教學為中心上來,抓教師隊伍的充實、調整、管理;把好生源質量關,改進了招生考試辦法。教師團結,刻苦鑽研,教風正,學風濃,教學成績迅速上升。1977-1981年高考中升學率均在南陽縣乃至南陽地區前列,赢得了上級領導與各界的好評。1981年被上級定為南陽縣重點高中,1983年被定為南陽地區重點高中。

1981年後,學校在新一層領導班子的領導下,進一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教學為中心,狠抓德育不放松,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抓領導班子建設,調整教師隊伍,常抓教職工的暖人心工程,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1982年,南陽縣調整布局,學校的教師隊伍進一步壯大,學校領導抓住大好機遇,落實教學環節,使教學工作又上一個新台階。

1984年,新一屆班子誕生,務實肯幹、艱苦努力,無論是教學與建設均有較大的發展。

1989年後,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針對我校的學生實際情況,求真務實,提出:“低起點、嚴要求、勤鞏固、細消化”的口号,發揚苦拼實幹的傳統精神,落實教學中的諸多環節,加強内部管理,制訂行之有效的制度,教學成績逐年上升,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彰和獎勵,赢得社會的廣泛贊譽。

1996年後,學校面臨招生規模擴大的良好發展機遇,推出年級負責制,加強對教師與學生的管理。實行素質教育,改革課堂教學。針對教師隊伍驟增,青年教師多,教學經驗不足的特殊情況,學校創設督導室,發揮老教師的作用,督導評課,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盡快地滿足了教學需求。改善領導機構,注入青年活力,實行中層領導競聘制,充分相信群衆,民主選舉,近幾年教師隊伍逐年增大,教師的學曆結構發生重大改變,到校工作的青年教師全部是本科生,改變過去專科生多于本科生的狀況,部分研究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教學成績大為提高。新形勢下,學校大膽推出競争上崗、全員聘任制,極大地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發揮備課組的集體優勢,發揮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與加強年級負責制,充分調動年級的主觀積極性,強化制度落實,收到明顯效果。

2000年以後,學校抓住大好機遇,廣開财源,厲行節約,自力更生,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驕人的業績。2000年建成辦公大樓,面積為4668平方米,2001年7月建成面積3728平方米的女生公寓一幢;2002年7月建成面積2170平方米的3号教師公寓;2003年建成面積為4200平方米2号男生公寓與面積1515平方4号教師公寓;2004年秋建成4100平方5号教師公寓;卧龍校區建成9800平方學生公寓,2000平方米的食堂,新建大門和運動場,正在建設中的教學科技樓預計2005年8月落成,面積9672平方米。标準的塑膠跑道正在施工中。同時加快了教學設施現代化建設: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學評估系統建成;更新充實了圖書設備,已經能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

近幾年生源年年增加,辦學規模年年擴大,2004年秋,八中與七中合并,學校規模更大,教師隊伍擴大,這既是新的發展機遇,也是新的挑戰。新一屆領導,解放思想敢想敢幹,開拓進取,勇于探索,重大事情廣泛急救教職工意見,民主決策、民主治校。繼續實行競争上崗,全員聘任制,教職工保持極大工作熱情,努力幹好本職工作,互相學習,人人争先。學習衡水經驗,進一步強化落實每周的教研活動,開展經常性的聽課評課的活動,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大膽進行教改嘗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看今天八中正蒸蒸日上,相信明天更加輝煌。

校名沿革

“南陽第三完全小學”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第一任校長為付春蒲,第二任校長為南陽教育界的名人張子倬。

20世紀30年代,更名為“南陽第五區中心小學”。高立先曾任該校校長。

抗日戰争時期,又更名為“安衆中心一校”。付新甫、付均甫曾先後任該校校長。

1948年秋王一中等人,在縣政府支持下,經多方努力,籌建中學,改小學為初中,于1949年2月開始招生。當時定名為“潦河聯合中學”,不久,更名為“南陽縣潦河中學”。

1956年學校更名為“南陽縣二中”。

1960年7月,随着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增設兩個高中班,更名為“南陽市第二完全中學”。

1961年7月,南陽縣、市分别建制,學校更名為“南陽縣第二完全中學”。

1962年7月,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學校高中班停辦,學生下放回鄉,學校全部辦成初中班。

1969年5月,根據“文革”特定的形勢,始辦高中班,實行公社、大隊、學校三推薦的辦法錄取學生。學校始有公社領導,名稱也改為“潦河公社完全中學”。

1981年學校被定為縣級重點中學,更名為“南陽縣第二高中”。學制由二年制改成三年制。

1983年,學校被地區教育局定為地區重點學校。

1994年南陽撤地設市後,市、區學校統一排序,于1995年元月學校更名為“南陽市第八中學校”。

2002年被市教育局評為A類高中。

2004年秋被評為市級示範性高中。由此學校進入一個新台階。

2009年10月24日,南陽市八中(原南陽縣二中)建校60周年慶典活動在潦河校區隆重舉行。市八中58屆校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宋照肅,省紀委常委、秘書長萬裡光等應邀出席慶典儀式。市領導李天岑、陳光傑、秦俊、張振強、賀國勤等,與各界人士及市八中海内外各屆校友等1500餘人參加慶典活動。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崗教職工315人,專職教師283人,其中特級教師、名師2人,高級教師72人,中級教師116人,省級學校帶頭人、骨幹教師1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4人,市級骨幹教師32人,已取得研究生學位和正在攻讀研究生的有32人。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原甘肅省委書記宋照肅畢業于八中。1977-2009年,共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16000餘人,其中獲博士學位的2300餘人,留學海外和攻讀研究生的1383人,考入北大、清華等國家一類大學的250多人。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00050平方米,建築面積41900平方米。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幽靜,校舍清新,校園達到綠化、美化、硬化、淨化的标準,寓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是學習讀書的理想場所。學校現代化教學及服務設施完備,有标準教學樓5棟,教師住宅樓10棟,實驗樓2棟,學生食堂及框架式餐廳各2座,400米、300米、250米運動場各一個,男生公寓樓4棟,女生公寓樓2棟,水沖廁所2座。有4個标準化計算機教室。配置計算機共240台,多媒體教室2個,有閉路電視播放系統和教學雙向評估系統及校園廣播網絡,理化生實驗室共7個,均達國家部頒一類标準,圖書館藏書12萬冊。

2016年8月31日,南陽市八中新校區揭牌儀式在位于北京大道南端的八中新校區舉行。八中新校區的建成對于進一步優化卧龍區教育資源配置,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緩解中心城區中小學教育資源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獲得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河南省食品衛生先進單位”、“ 招飛工作先進單位”、南陽市“百佳校園”、“文明單位”、“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學位管理先進單位”等數十個省市級榮譽稱号。

志存高遠,敢為人先,搶抓機遇,負重奮進。把八中打造成為省市内領先的高品位、有特色的學校,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及全體教職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辦學理念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育人為本,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為辦學理念,堅持“育創新型人才,建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标,實施“領導決策,處室管理,年級負責”的辦學方略,形成了良好的校園“三風”和以“敬業、奉獻、團結”為核心的“八中精神”。

學校三風

南陽市八中校風、教風、學風

校風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勤奮樸素、努力向上。

教風

嚴謹耐心、紮實認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學風

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