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大橋

膠州灣大橋

山東省青島市地标之一
膠州灣大橋(Jiaozhou Bay Bridge)是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境内黃島區、城陽區、李滄區以及膠州市的跨海通道,位于膠州灣之上,是山東省省級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編号:魯高速S85),也是青島市區西北部城市主幹道的構成部分之一。[1]膠州灣大橋于2006年12月26日動工興建,時稱“青島海灣大橋”;于2010年12月22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橋貫通;于2011年6月23日命名為“膠州灣大橋”;于2011年6月30日通車運營;于2020年3月30日開通膠州連接段。[2]膠州灣大橋東起李村河互通,上跨膠州灣,中接紅島互通立交,西至黃島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42.23千米、橋梁全長31.630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每小時。
  • 中文名:膠州灣大橋
  • 外文名:Jiaozhou Bay Bridge
  • 地理位置:
  • 占地面積:
  • 開放時間:
  • 長度:42.23 km
  • 寬度:27.5 m
  • 始建日期:2006年12月26日
  •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 設計速度:80 km/h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青島市
  • 起止位置:李村河互通、紅島互通立交、黃島東樞紐立交
  • 類 型:斜拉橋、特大橋、公路橋、懸索橋、跨海橋
  • 途經線路:青蘭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2)
  • 管理機構: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曆史

1993年4月,青島市人民政府規劃研究關于“青島跨海大橋”可行性方案。

2006年12月26日,膠州灣大橋揭牌奠基,并動工興建,時稱“青島海灣大橋”。

2007年2月22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海上第一個鑽孔灌注樁澆築;5月,青島海灣大橋土建工程施工、監理單位全部進場,大橋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2009年11月22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紅島航道橋的合龍工程。

2010年3月23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大沽河航道橋的合龍工程;4月23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滄口航道橋的合龍工程;6月10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李村河互通立交青島側主線箱梁施工建設工程;9月8日,青島海灣大橋進行橋面鋪裝工程;11月20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紅島互通立交暨紅島連接線合龍工程;12月22日,青島海灣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橋貫通。

2011年5月3日,青島海灣大橋接線工程第八标段全線澆築完畢;6月23日,青島海灣大橋正式命名為“膠州灣大橋”;同月30日,膠州灣大橋通車運營;10月1日,膠州灣大橋啟用LED護欄燈。

2015年11月,膠州灣大橋通過中國交通運輸部“十二五”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規範化檢查。

2016年11月14日,膠州灣大橋連接線工程啟動招标。

2017年3月7日,膠州灣大橋連接線工程動工建設;10月,膠州灣大橋完成與海上施工棧橋貫通工程。

2020年3月30日,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通車運營。

橋梁位置

膠州灣大橋位于中國山東省青島膠州灣,東起于海灣大橋立交,途徑李村河互通立交與膠州灣高速相接,至黃島側膠州灣高速公路東1千米處,順接濟青南線設計起點;在大橋主線中部設紅島互通立交與紅島連接線相接。全橋路段編号為“魯高速S85”。

建築設計

整體布局

膠州灣大橋水上滄口航道主橋、紅島航道主橋、大沽河航道主橋、東西引橋、塔柱、黃島東樞紐立交橋、紅島互通立交橋以及李村河互通立交匝道組成,總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膠州灣大橋主要由滄口航道橋、紅島航道橋以及大沽河航道橋三部分組成,其中,滄口航道橋采用雙塔平行稀索鋼箱梁斜拉橋,紅島航道橋采用主跨獨塔平行稀索鋼箱梁斜拉橋,大沽河航道橋采用獨塔獨柱自錨式鋼箱梁懸索橋。

結構特點

滄口航道橋

總體

滄口航道橋為雙幅分離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邊跨設置輔助墩,采用五 跨連續半漂浮結構體系,斜拉索采用平行索布置。

索塔

滄口航道橋兩幅橋索塔分離,單幅索塔為H形結構。上塔柱為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索塔橫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塔柱斷面為倒角的矩形斷面,索塔斜拉索采用耳闆銷接錨固。索塔基礎為雙幅橋整體基礎,承台為圓倒角的矩形承台,外設防撞消能設施。

墩基

輔助墩及過渡墩墩身為空心墩。 墩身斷面為倒角的矩形斷面。輔助墩為雙幅橋整體基礎。過渡墩為分離基礎。

鋼筋

分離式主梁均采用抗風性能 良好的扁平流線形封閉鋼箱梁;橋面闆采用U形肋加勁的正交異性鋼橋面闆,鋼箱梁内設置了二道闆式縱向隔闆。斜拉索通過錨箱錨固在箱梁上,錨箱布置在腹闆外側,與箱梁焊接。

斜拉索

橋斜拉索采用稀索體系,兩對拉索呈豎琴形布置,每組索由兩根索組成,均采用成品斜拉索。

紅島航道橋

總體

紅島航道橋為獨塔平行稀索鋼箱梁斜拉橋,采用兩跨連續半漂浮結構體系,斜拉索采用平行索布置。

索塔

紅島航道橋兩幅橋索塔分離,單幅索塔為H形結構,索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橫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塔柱斷面為倒角的矩形斷面。索塔斜拉索采用耳闆銷接錨固。承台為圓倒角的整體式矩形承台,外設防撞消能設施。

鋼箱梁

分離式主梁采用抗風性良好的扁平流線形封閉鋼箱梁;橋面闆采用U形肋加勁正交異性鋼橋面闆,縱隔闆采用實體式和桁架式。斜拉索通過錨箱錨固在箱梁上,錨箱布置在腹闆外側,與箱梁焊接。

斜拉索

斜拉索為稀索體系,采用成品斜拉索,呈豎琴形布置。

大沽河航道橋

總體

大沽河航道橋為自錨式懸索橋,橋采用自錨和邊跨兩側各布置了80米跨度的輔助跨,主跨和邊跨為懸吊體系。

索塔

索塔采用獨柱混凝土塔,塔身截面采用 啞鈴形變截面,基礎采用24根鑽孔灌注樁;索塔兩側設有三角撐,在其上設置鋼箱加勁梁的豎向支座。采用輕型的鋼結構彬架,桁架的水平杆及斜杆采用焊接箱形結構。三角撐與塔柱的連接,通過預埋在塔身内的 由鋼闆和型鋼組成的桁架結構在塔身外側采用高強螺栓連接。

墩基

輔助墩、過渡墩墩身均采用空心墩,墩底設置了墩座, 墩座為多面體結構。

加勁梁

本橋加勁梁采用鋼箱梁。索塔采用獨柱,加勁梁采用分離式雙箱斷面,兩個封閉鋼箱梁之間用橫向連接箱連接。加勁梁在主纜錨固區域采用整體式箱梁,加勁梁沿縱向每隔3米設置一道闆式橫隔闆,在梁内設置兩道闆式縱隔闆。主梁在不同區段采用了不同的鋼闆厚度。主纜錨固在加勁梁上,鋼錨闆上焊有平行于索股方向布設的加勁闆 。

主纜

全橋共兩根主纜,呈空間布置,由工廠預制的高強鍍鋅平行鋼絲索股(PPWS)組成。

主索鞍

設兩個全鑄式主索鞍,兩個主鞍橫向傾斜地安裝在塔頂隔栅上;采用斜向安裝,使得索鞍鞍槽的平面為直線。兩個索鞍内側橫肋上采用9對鋼闆将兩個索鞍連接成一體,通過螺栓将連接鋼闆與索鞍肋闆連接。

吊索

采用平行鋼絲吊索,上端與索夾采用銷接式連接,下端與加勁梁的連接通過分析比較采用套筒承壓式。

設計參數

膠州灣大橋主線全長約 26.707千米,其中跨海大橋長25.881千米,黃島側接線長0.827千米,紅島連接線長1.3千米。

滄口航道橋采用(80+90+260+90+80)米橋跨布置,分離索塔的間距為30.5米,索塔塔柱間距為20.6米,索塔高82.5米,全橋共計64根斜拉索。

紅島航道橋采用(120+120)米跨徑布置,分離索塔的間距為30.5米,索塔塔柱間距為20.6米,高65米,共計24根斜拉索。

大沽河航道橋采用(80+260+190+80)米跨徑布置,主跨矢跨比為1/12.53,邊跨矢跨比為1/18。索塔高149米,主索鞍傾斜角度為1.925度。吊索鋼絲直徑5.0毫米,水平間距12米。

膠州連接線全長5749米,橋寬18.5米。

技術标準

道路等級

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

設計基準

100年

設計速度

8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

雙向六車道

荷載标準

城-A 級;公路-Ⅰ級

設計風速

34.5米/秒

通航淨空

淨寬:1046米,淨高:65米

抗震等級

VII度

設備設施

交通監控

2014年12月,膠州灣大橋交警啟動高速公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動,裝設便攜式電子警察,嚴查超速、大型車違法占道和涉牌涉證等違法行為。

燈光照明

2011年10月1日,膠州灣大橋啟用LED護欄燈,為通行車輛的安全行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1年6月28日起,膠州灣大橋站至紅島南站車輛通行費按大橋全程的1/3計費;紅島南站至大橋黃島側端按大橋全程的2/3計費;車輛通行費标準計算以元為單位,采取“二舍八入、三七作五”的方法,使尾數為“0”或“5”。

各類車收費标準

客車通行費标準

類型

座數

收費标準(元/車次)

第一類

≤7座

50

第二類

8座至19座

75

第三類

20座至39座

90

第四類

≥40座

110

注:紅島南站至黃島站按上述标準的2/3計收

貨車計重通行費标準

類别

車貨總質量≤10噸

10噸

不超限運輸車輛

6.5元/噸車次(不足10噸按10噸計)

6.5元/噸車次線性遞減到3.094元/噸車次

注:超限運輸車輛加收通行費标準根據山東省物價局、财政廳、交通廳魯價費發[2006]43号規定執行

貨車車型通行費标準

類别

貨車

收費标準(元/車次)

第一類

≤2噸

65

第二類

2噸至5噸(含5噸)

85

第三類

5噸至10噸(含10噸)

110

第四類

10噸至15噸(含15噸)或20英尺集裝箱車

130

第五類

>15噸或40英尺集裝箱車

150

注:計費裡程為青島海灣大橋站至大橋黃島側端26.737千米

*節假日期間,膠州灣大橋實施免費通行,不收取任何費用。

通行事項

膠州灣大橋地處沿海地區,雨霧天氣将實施交通管制或禁止大型貨(客)車通行。

交通流量

2011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29日,膠州灣大橋通車4100萬輛次。日均通行流量從2011年1.45萬輛增長到2016年2.76萬輛,增長90.34%。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膠州灣大橋具有所在地氣候環境惡劣、環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等難點,因此采取了四種技術解決:1、大節段鋼箱梁安裝施工技術;2、大跨徑小半徑曲線箱梁施工技術;3、海上大型鋼套安裝施工技術;4、承台套箱圍堰施工技術。

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

所獲榮譽

水下無封底混凝土套箱技術

2007至2008年中國國家一級工法

2009年中國公路學會各級進步特等獎

4D施工管理系統

2009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榮譽

膠州灣大橋

2011年《福布斯》榜“全球最棒11座橋梁”

2013年第30屆國際橋梁大會喬治·理查德森獎

2018年中國公路“李春獎”

文化特色

紀念郵票

2011年,塞拉利昂以膠州灣大橋為主題,發行兩張紀念郵票。

價值意義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青島市三城聯動戰略中的重要交通樞紐,膠州灣大橋的建設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該橋的通車進一步完善了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網絡,擴大了青島市城市框架。(《齊魯晚報》 評)

膠州灣大橋結構新穎、造型獨特、美觀大氣,三座航道橋與蜿蜒的非通航孔橋、海上互通立交等共同譜寫了一部氣勢磅礴的橋梁組曲,既與青島市的城市及建築風格相呼應,又富有現代的氣息,是國際屈指可數的現代化橋梁集群工程,該橋建成後将成為青島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築,為中國橋梁史再添輝煌的一頁。(《全國橋梁學術會議》 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