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宗仁故居坐落于臨桂區兩江鎮,為懸山小青瓦屋面的木結構二層樓房,占地面積5060平方米,由安樂第、将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等建築組成,分布有13個天井,7個院落,共計房屋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築。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國民黨要人。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 中文名:李宗仁故居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桂林市臨桂區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5060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著名景點:安樂第、将軍第、學館、天井、炮樓

人物簡介

李宗仁(1891—1969),廣西桂林人,新桂系首領,北伐期間任國民革命軍七軍軍長,屢建戰功;抗日戰争時期,因指揮了著名的台兒莊戰役而赢得聲譽。

1948年,不顧蔣介石的阻攔,參加副總統競選,被選為副總統,次年任代總統。廣西解放前夕,他與蔣介石分道揚镳,赴美定居,1965年毅然歸國,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極具影響的人物。

故居布局

李宗仁故居的設計很考究。整座建築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分為上下兩層,庭園綴有多種珍貴樹木。故居始建于建于20世紀20年代,後三次擴建,于北代前結束。布局分客廳、将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池、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n

大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占地4550平方米。四周以清水牆高垣屏護,高9.57米,厚45厘米,頂蓋硬山雙坡青瓦台,牆頭“金包鐵”砌法(即内外青砌一中包泥磚),對角設置兩炮樓。内分安東第、将軍第、學館及三進客廳等四大院落,均為兩層,全木結構,以重重卷門相聯,通高8.68米,建築面積4361平方米。

兩第建築是“前扣兩進三開間,一井兩廂前後房,披廈後門香火壁,正中堂屋兩側門,樓井式神龛通屋頂”;學館是大五開間構架,大開井采光;三進客廳則采用大式等尺寸的五開間,通廊回環,氣勢雄偉,均集中了桂北民居的特征。

大門樓頂飾龍脊,樓下用花崗岩鑿制巨大門框,門兩側邊飾節,内塑“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對聯,“青天白日”橫批,反映出“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救亡的時代氣息。所有建築,木楹石礎,漏花窗格,烙花裙闆,朱紅方柱,粉綠壁闆。庭院深深,有7個院落,12個天井,113間房,院内有一泉和一口536.8平方米的魚塘。

故居風格

李宗仁故居那土黃色的方磚,高大且很顯氣派的院牆院門。看着這個高牆大院,你便能輕易的知道那個時代的人的審美觀。高高的牆,很有氣派,很高,似乎比靖江王府還要高,像一座城牆,顯得威風,然而牆上幾扇窗戶很小,像是碉堡上的槍眼似的,不過這個窗戶是曲線的造型,有點西洋風格,主人見過世面似的。東西對角有“炮樓”,此建築顯示出明顯的保衛型風格。

青磚石刻的大門兩旁,醒目地镌刻着“山河永固,天地皆春”的對聯,氣勢不凡。無言地流露出主人的夙願,不僅僅隻是想做一名将軍。

曆史文化價值

遊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曆史生涯;回歸祖國的征程。

一個前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府邸陳設、家居生活、政治生涯的終結;其“青春戎馬,晚節黃花”傳奇人生。

故居蘊涵着奇趣玄妙的民間風水論理與哲學、以及多姿多彩的桂北民俗文化

近年來,當地政府投資對故居進行了修繕,故居已成為對外開放的旅遊點。

風水說

不知李宗仁當年是如何選址的,在浪頭村的天馬山腳下蓋起這座這座宏偉的建築。天馬山像南天一柱,使人想到李宗仁在“近代中國”的支柱作用。那天馬山像南天一柱聳立在平原上,不僅使人想到靠山的風水,使人想到李宗仁是怎樣在“近代中國”發生其支柱作用的呢?n

我們試翻史冊,就不難一目了然了,他也是“近代中國”這座高樓大廈中的一根主要支柱。天馬山從平地而起,形如一匹昂首嘶嘯的駿馬,南邊有一個低矮的山頭,中間形成馬鞍狀,頭向東北方擡起。

有人指點:李家人要在東北方向建功立業,“出将入相”。說來也巧,故居落成時的1928年,李宗仁沿天馬山和大門所朝的東北方向,從廣西一直打到山海關,威震全國,成為民族英雄。在李宗仁故居前轉來轉去,有二十分鐘。忽然發現,李宗仁故居南邊有一山相撐,西南兩面有靠山,雖向南發展有礙,但可保穩定。n

李宗仁終身在危險中拼打,但無性命之憂。覺得現在門前的路狹窄,車也太多,轟隆隆的響,像是縣鄉公路,緊挨着故居的牆通過。路墊高了,故居像是矮了。這條路,修的不是地方,按老說法有點破環風水。我覺得,臨桂區在有錢的時候,應把這條路挪一挪。

交通指南

1、從桂林汽車總站乘往永福壽城方向和柳州融水方向的班車可直接到達李宗仁故居。

2、從兩江機場往兩江鎮方向到李宗仁故居,路程8公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