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

美國1975年米洛斯·福曼執導電影
1975年在美國上的《飛越瘋人院》是由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1]該片主要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沖擊。影片于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2]
    主标題: 麥克·墨菲 副标題1:演員 傑克·尼科爾森 副标題2: 副标題3:麥克·墨菲是一個不經意闖入瘋人院的“正常人”,他熱愛自由不喜約束的天性使他既不能被外面世界所接納,也無法被瘋人院内的世界所接納。他對于瘋人院的秩序和規定缺乏忍耐力,而對于已定規則又帶入了自我思考和诘問。在他屢次置疑、挑戰嘲笑不合理規則屢教不改後,最終等待他的隻能是一個不變的結局。 主标題:拉奇德 副标題1:演員 路易絲·弗萊徹 副标題2: 副标題3:護士長拉奇德是醫院病人最直接的“統治者”,她管理和維護醫院的規章秩序。表面上她不動聲色,神情端莊威嚴,從未對病人發自心底的微笑或悲傷。在她的眼中,管理的并不是一群人,而僅僅是被社會遺棄的“瘋子”。她隻需按照刻闆的規章和時間表行事,從不考慮病人的内心感受,如果不服從她的管理,就會使用自己的權力和手段。 主标題:印第安人酋長 副标題1:演員 威爾·薩姆森 副标題2: 副标題3:印第安人酋長,沉默不語,目光呆滞,在别人眼裡如死物一般,在他内心深處對于父親的死一直難以忘懷。邁克喚醒了酋長,于是酋長對于父親的結後來轉移到了邁克的身上,他親手殺死了毫無意識的邁克,解脫了邁克。最後酋長搬起洗漱台砸爛窗戶逃出了瘋人院。 主标題: 比利 副标題1:演員 布拉德·道裡夫 副标題2: 副标題3:利口吃,懦弱,他是戀母情結的犧牲者,母親的态度決定了他的生死,為了不讓母親失望,他甯可出賣朋友,最後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此做出這無力的反抗。 中文名:飛越瘋人院 外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類型:劇情 出品公司:Aquarius TV 制片地區:美國 導演:米洛斯·福曼 編劇:Lawrence Hauben, Bo Goldman 主演: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克裡斯托弗·洛伊德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imdb編碼:tt0072486 主要獎項: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其它譯名:飛躍喜鵲巢、飛躍杜鵑窩 出品時間:1975年11月19日 分級:USA:R 片長:133分鐘

劇情簡介

麥克·默菲(傑克·尼克爾森 飾)由于厭惡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後,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精神病院遠非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路易絲·弗萊徹 飾)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麥克默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裡,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權力。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并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标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借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聞迅趕來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于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傑克·尼科爾森 飾 

蘭迪·帕特裡克·墨菲

路易絲·弗萊徹 飾 

護士長拉切特

丹尼·德維托 飾 

Martini

克裡斯托弗·洛伊德 飾 

Taber

文森特·斯卡維利 飾 

Frederickson

布拉德·道裡夫 飾 

結巴病員比利

安傑麗卡·休斯頓 飾 

Woman in Crowd on Pier

索爾·紮恩茲 飾

 Captain on Shore

William Redfield 飾 

病員哈丁

Michael Berryman 飾

 Ellis

Peter Brocco 飾 

Colonel Matterson

Dean R. Brooks 飾 

斯比希醫生

Alonzo Brown 飾 

Miller

Scatman Crothers 飾 

Orderly Turkle

Mwako Cumbuka 飾 

Attendant Warren

William Duell 飾 

Jim Sefelt

Josip Elic 飾

 Bancini

Lan Fendors 飾

 Nurse Itsu

Nathan George 飾

 Attendant Washington

Ken Kenny 飾 

Beans Garfield

Mel Lambert 飾 

Harbormaster

Sydney Lassick 飾 

Charlie Cheswick

Kay Lee 飾 

Night Nurse

Dwight Marfield 飾 

Ellsworth

Ted Markland 飾 

Hap Arlich

Louisa Moritz 飾 

Rose

Philip Roth 飾 

Woolsey(as Phil Roth)

威爾·薩姆森 飾 

布勞登酋長

Mimi Sarkisian 飾 

Nurse Pilbow

Mews Small 飾 

Candy(as Marya Small)

Delos V. Smith Jr. 飾

 Scanlon

Tin Welch 飾 

Ruckley

Tom McCall 飾

 News Commentator

James V. Shore 飾 

Doctor

職員表

制作人

邁克爾·道格拉斯、索爾·紮恩茲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副導演(助理)

William Saint John、Irby Smith

編劇

肯·凱西、博·古德曼、Lawrence Hauben、達爾·瓦瑟曼

攝影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Bill Butler

配樂

Jack Nitzsche

剪輯

Sheldon Kahn、Lynzee Klingman

選角導演

Jane Feinberg、Mike Fenton

配音導演

本片由北京電影制片廠譯制配音

藝術指導

Paul Sylbert

美術設計

Edwin O'Donovan

服裝設計

Aggie Guerard Rodgers

角色介紹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序号

曲目名稱

01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02

Medication Valse

03

Bus Ride To Paradice

04

Cruising

05

Trolling

06

Aloha Los Pescadores

07

Charmaine

08

Play the Game

09

Last Dance

10

Act Of Love

11

Jingle Bells

12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幕後花絮

《飛越瘋人院》一片根據坎·凱西(Ken Kesey)1962年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小說以瘋人院意指美國式的社會體制,反體制意味濃烈。經移民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之手,其複雜的意識形态背景給影片蒙上了一層特殊的光澤 ,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間尺度。

原籍捷克的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曾作為“捷克新浪潮”的中堅分子而揚名國際。《飛越瘋人院》是他自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後流亡歐洲,并于次年到美國,在1974年拍了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表現力一舉奪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等五項大獎,及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奧斯卡獎提名,在商業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飛越瘋人院》也是繼《一夜風流》(1934)之後,又一部獲得五項主要奧斯卡獎的影片。

《飛越瘋人院》是美國70年代社會政治電影的代表作。福爾曼的出色不僅在于成功演繹了原作中的情氛,而且他用好萊塢的經典語言陳述一個反叛的主題。影片雖然采用了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這一老題材,《飛越瘋人院》盡管撷取類似題材,卻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銳的諷刺力,富于揶揄色彩,為其注入了新的社會意義和内涵而大獲成功,并且叙事層面同隐喻層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由于米洛斯·福爾曼的逃亡背景,好萊塢便拿他的這一情況大做文章,似乎《飛越瘋人院》在影射蘇聯、捷克等國家,其實該片的象征和隐喻具有普遍性,片中所描繪的精神病院不僅是美國病态壓抑的工業化社會的縮影,更是一切病态、壓抑的社會縮影。正如有評論指出:“該片以觸目驚心的畫面揭露了資本主義文明社會的弊病──壓制人性和束縛自由。現代的管理社會竟如此恐怖,給歐美觀衆以極大的沖擊。”

《飛越瘋人院》(書/電影)對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精神病院的描寫可謂真實,病人完全沒有人權,虐待時有發生,治療方式十分單一,最有力的工具就是電影裡所有人都害怕的電擊治療。而對精神分裂症的終極治療方式就是主人公麥克默菲最後所接受的額葉切除手術(lobotomy)。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占1/3體積,切除以後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personality)。這在現在看來絕對是極端不人道的手術,可是當年手術的創始人Moniz卻因此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自從這本書問世以後,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通過了限制精神病院權力的法律條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狀況才得到很大改善。

電影中的人物

中心人物麥克默菲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一個外向的、喜歡社交、熱愛生命,同時又具有民主精神的人。他将他的夥伴都看成隊友,他将對護士長拉契特和她所監管的醫院制度的反抗都看作是一種遊戲。在電影中的瘋人院裡,體現出的是一種被遮蔽的壓制,看起來氣氛甚至似乎是和諧的,光線是柔和的,吃藥治療時放着輕柔的音樂,病人有着充分的自由在醫院裡活動,可以打牌可以抽煙,甚至表現好的人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外出。但是隻有麥克默菲可以輕易地擊中看似完美的瘋人靜谧世界中的脆弱,一開始,他就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象其他人那樣乖乖地在音樂下吞咽無名的藥丸,對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說,麥克默菲是一個意外的闖入者,而麥克默菲也并非刻意地去反叛,他的所作所為,隻是出于天性,他的無拘無束的個性必然與嚴謹的壓制格格不入。在麥克默菲的撞擊下,原來規矩,安分守己的衆"瘋人"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們歡樂地享受海邊陽光的沐浴,和女人在一起的樂趣,以及争取自我的反抗。這是在一種反常規的活力的沖擊下體驗到發自生命本身的愉悅。

護士長拉契特似乎擔任了一個惡毒母親的角色,管理和維持着瘋人院秩序的是拉奇德,她永遠處在一種端莊、對局勢的把握遊刃有餘的表情和狀态。她調度着這個規範化世界裡的瘋子,她熟知他們的弱點,盡管她并不曾從人性的角度去了解過他們,瘋子們對她而言,都是犯了錯誤,在這裡尋求管教的孩子。尤其對于比利,她更象是一個母親,一個視孩子的長大為犯罪的母親。

而印第安酋長則代表另一種文化的表征,來自叢林,回歸叢林,他的反抗并不是麥克默菲那樣是無意識地舒展自己的天性,他的裝聾作啞也不完全是為了避免傷害,而是為了躲避,拒絕語言意味着拒絕與體制發生關系,酋長很象一位真正的隐士,他安然地生活在這個類同于囚禁的空間,而麥克默菲似乎警醒了他身上的原始力量,他主動對他說話了。最後,他用解除軀殼束縛的方式讓麥克默菲的靈魂随着他回到叢莽之中,酋長搬起了麥克默菲生前揚言要舉起,卻沒有力量舉起的大理石水槽,用它砸破了桎梏,飛越了麥克默菲沒有來得及飛越的瘋人院。

獲獎記錄

時間

名稱

獲獎方

1976年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獲獎)

《飛越瘋人院》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獲獎)

傑克·尼科爾森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獲獎)

路易絲·弗萊徹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獲獎)

Lawrence Hauben、博·古德曼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布拉德·道裡夫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攝影(提名)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提名)

Lynzee Klingman 、Sheldon Kahn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配樂(提名)

Jack Nitzsche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獲獎)

傑克·尼科爾森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獲獎)

路易絲·弗萊徹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獲獎)

《飛越瘋人院》

第3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第3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編劇(獲獎)

博·古德曼

第3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新男演員(獲獎)

布拉德·道裡夫

1977年

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獲獎)

《飛越瘋人院》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獲獎)

傑克·尼科爾森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獲獎)

路易絲·弗萊徹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獲獎)

布拉德·道裡夫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剪輯(獲獎)

Lynzee Klingman 、Sheldon Kahn

第2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獲獎)

《飛越瘋人院》

第20屆大衛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獲獎)

傑克·尼科爾森

第20屆大衛獎最佳導演(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飛越瘋人院》改編自坎·凱西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飛越瘋人院》發表在60年代,而60時代正是美國社會動蕩不安的年代:二戰結束後的東西方冷戰、麥卡錫主義、馬丁路德金倡導的黑人民權運動、肯尼迪總統被暗殺等等,于是小說的作者借以文字來表達對60年代美國體制的失望和不滿。

角色選擇

片中大部分的臨時演員都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在影片中扮演酋長的威爾·山姆普遜,原本是公園的一名護林員,就在電影拍攝地點附近的俄勒岡州。他被選中扮演該角色,正是由于他是攝制組能找到的唯一一位與影片中的角色身高相符合的美國土著人。傑克·尼科爾森在片中扮演男主角邁克·墨菲,但是他并不是制片人的第一選擇,他僅是三個候選人中的一個,在吉恩·哈克曼和馬龍·白蘭度都拒絕了這個角色之後,他接演了該角。

制作發行

國家

日期

美國

1975年11月19日

中國香港

1976年6月10日

阿根廷

1976年2月12日

瑞典

1976年2月26日

法國

1976年3月1日

奧地利

1976年3月4日

英國

1976年3月5日

意大利

1976年3月12日

丹麥

1976年3月12日

西德

1976年3月18日

芬蘭

1976年3月19日

烏拉圭

1976年3月30日

澳大利亞

1976年4月1日

影片評價

《飛越瘋人院》帶有強烈的階級觀,通過諷喻和警世的象征,辛辣地諷刺現實社會中的消極現象。(搜狐網評) 

人總是好的比壞的多,實際問題并不在這裡。但人的無知程度卻有高低的差别,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麼都知道,于是乎就認為有權殺人。(網易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