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雙十中學

廈門雙十中學

福建省公立高中之一
廈門雙十中學創辦于1919年。校慶日定為10月10日,取名“雙十”,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1]創辦人是愛國華僑馬僑儒先生。最早的校址在霞溪路口,校名是廈門雙十乙種商業學校,馬僑儒先生為首任校長。1923年菲律賓華僑林珠光捐巨資買下箭場地皮,學校遷至鴻山北麓,即現在鎮海校區所在地。1925年正式更名為廈門雙十中學。
    中文名:廈門雙十中學 外文名:xiamen shuangshi middle school of fujian 簡稱:雙十中學 創辦人:馬僑儒 辦學性質:公立高中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廈門市教育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勤毅信誠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廈門市鎮海路33号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現任校長:陳文強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廈門

學校簡介

在1956年以前的47年間.廈門雙十中學是僑辦的私立學校,1956年起改為公辦學校,仍用舊名。1965年改稱“廈門八中”,1983年又恢複雙十中學校名。1996年4月通過省一級學校達标驗收。2005年9月,枋湖高中新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高一800多名學生到新校就學。高中新校向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開放性的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示範性窗口學校的辦學目标挺進。 

曆史沿革

創辦時期

1919年年,素有教育興國之宏願的馬僑儒先生,深感于廈門雖為“商旅輻辏”之地,但“病于無學”,缺少專門培養商業人才的學校,于是萌發創辦商業學校培養經貿人才的設想,在餘金隆、白嘉祥、蔡鶴友、楊輝煌、林昭榮等商界友人的支持下,積極籌措經費,開始學校創建工作。

旅居菲律賓華僑、馬尼拉雲梯實業公司總經理林珠光先生回廈門故裡結婚,與馬僑儒先生“一見如舊,遂成莫逆”,從此與雙十結下深遠淵源。創辦人馬僑儒先生在餘金隆、白嘉祥、蔡鶴友、楊輝煌、林昭榮等商界人士熱心贊助下,籌得開辦費千餘元,租賃霞溪仔民房作臨時校舍,創建“雙十乙種商業學校”以“雙十”命校名。馬僑儒先生自任校長,先設初級兩個班、高級一個班,另附設小學,學生120名。

1922年,林珠光與廈門商界人士石鼎宗、卓全成、林怡山、楊天乞、陳福星、陳清吉、高敬廷、餘宗模、林逢春、梁繩國等相繼被邀為校董。募集資金建築新校舍,林珠光首先倡捐8000元,馬來亞華僑劉育才捐助1 000元,廈門諸校董捐助數千元,于外清保箭場仔花園地(即今鎮海校區校址)奠校舍之基。

校舍為一座四方形兩層樓房(後命名為“馬僑儒紀念樓”)。是年,前清秀才、詩人、《思明日報》主筆賀仙舫受聘任雙十國文教員,應馬僑儒校長之請,為校歌作詞。歌詞中“勤毅信誠”四字被馬校長選定為學校校訓。   

1923年春,學校從霞溪遷至新校址,仍循舊制。共有學生110名。 

補充時期

1925年春,設商中一年級、二年級兩個班,預科一年級、二年級兩個班,學生共計80名(預科隻設兩年,該年度後即不招生)。黃其華先生應聘擔任第一任教務主任,全校教職員共計12人。該年夏天,馬僑儒校長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年僅36歲。校董會為紀念其功績,将其遺體安葬于校内,立石銘記,并約定把第一座新校舍命名為“僑儒樓”,以資追念。   

1926年春,校董會聘請廈門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王宗仁兼任校長。王宗仁事務繁多,校務實由黃其華先生負責。 

1927年2月,校董會改行董事長制,由林珠光擔任第一任董事長,餘金隆、石鼎宗、白嘉祥、楊輝煌擔任常務董事,常年經費大部分由林珠光董事長捐助。    

1927年春,學校開始招收女生,開廈門私立中等學校實行男女生同校之先河。    

1927年8月,學校遵令改行新學制,改成普通中學。設初中、高中兩部,學制各三年,改校名為“雙十中學”。    

1929年春,學校正式定名為“廈門私立雙十中學”。    

1930年7月,王宗仁校長因受青年會新制度的限制(不得在會外兼職),辭其雙十中學校長兼職。8月,校董會聘黃其華任校長。黃其華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提出“德、智、體、群、美五育并進”,提倡師生同生活、同甘苦。   

複員時期

1937年,學校因抗日内遷至平和縣。師生一邊在簡陋的校舍裡堅持學習,一邊開展各種抗日救國活動,影響很大。學校校風純正,聲譽日高,學生數逐年增加,超過1000人。

抗戰勝利後,學校于1946年從平和遷回現址。學校聘請一批國内教育界和知識界知名人士到校任教,學校發展欣欣向榮,辦學質量聞名遐迩。同時,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支持下,學校進步師生和廈門大學師生一道投入反饑餓、反破壞、反内戰等鬥争,迎接廈門解放。  

發展時期

1949年10月7日,廈門解放,學校的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56年,學校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學校,校名為“廈門雙十中學”。   

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1959年,學校跻身全省先進行列,被評為“紅旗中學”,榮獲中共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頒發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獎旗,成為省重點中學。1960年在全國文教群英大會上,被授予全國“教育先進單位”的稱号。 

挫折時期

1965年,學校改名為“廈門第八中學”。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間,學校在建國後所取得的成績被全盤否定,學校行政機構和黨組織曾一度被迫癱瘓,無法正常工作,大部分領導和教師慘遭迫害,整個教師隊伍被摧殘、肢解;學校教學設備遭受嚴重破壞,圖書和體育音樂等器材被洗劫一空;更嚴重的是幾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優良校風和優秀傳統在“文革,,期間蕩然無存。學校遭受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難以言狀的創傷。 

騰飛時期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家撥亂反正。學校再一次煥發出青春光彩,開始了新的征程。學校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鼓勵學科拔尖,培養創造才能”為指導思想,形成“團結、勤奮、嚴謹、進取”的良好校風,素質教育碩果累累。    

1979年學校重新被列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83年學校恢複原校名“廈門雙十中學”,1996年通過省一級學校達标驗收。繼1980年高考取得優異成績之後,1984年學校雙奪省高考文、理科狀元,1987年理科高考總評均分全省第一。

1999年高考文理科總分和上線人數居全市第一,其中文科總分居全省之首,中考平均總分和各單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并囊括了全市個人總分的前42名。學校的高考、中考成績連年名列省市前茅,學生參加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和各級各類競賽喜訊連連。學校在1984-1988年連續五年榮獲市中學生田徑競賽團體冠軍,男牌、女籃、棒球、棋類等單項冠軍,榮獲省體育先進單位稱号。1998年學校高中合唱團榮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文藝會演節目一等獎并晉京彙報演出。 

今日雙十

進入新世紀,廈門雙十中學各項成績雄居福建省前茅,獲得了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福建省高中新課程樣本校等榮譽。随着2005年枋湖高中新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學校成為擁有兩個校區、總面積17萬平方米、100個班級、近5000名學生的完全中學。這所極具開放胸懷的學校已經成為全省各地學生首選的理想成才之地。

學校高考成績連續十二年居廈門市第一,五年居福建省第一,培養出兩位高考個人總分省狀元,196名優秀畢業生考入或保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每年均有數位學生通過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每年還有5至8名學生經省教育廳組織選拔赴新加坡留學。

學校各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成績也位居福建省前茅,特别突出的有:羅陀平同學獲第39屆國際化學奧賽金牌,方興同學獲第5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工程類一等獎并為中國勇奪首個大賽特等獎,鄭深迪同學獲第14屆世界航海模型仿真錦标賽金牌,巫立凡同學在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APIO2010)中獲金牌。

學校的文體活動成績斐然,合唱隊獲全國一等獎,舞蹈隊獲全國二等獎,學校藝術團還與台中雙十中學藝術團聯合參加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開幕式表演,得到海内外好評。學校男女學生籃球隊一直蟬聯廈門市中學生籃球聯賽冠軍,此外,學生在足球、網球、乒乓球、遊泳、田徑各個項目中均獲省市運動會金牌。學生航模隊成績喜人,2007年以來打破一項世界紀錄,獲國際比賽2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獲國内比賽17枚金牌,共有30多位同學獲國家二級運動員或國家運動健将稱号。

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輻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學校在在面向廈門招生的同時,還向省内外招收優秀學生。

與此同時,學校通過合作辦學不斷擴大學校的影響,2002年,與大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辦廈門康橋中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03年,與飛人體育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籃球特長班,為國内各專業球隊和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的籃球後備人才。學校還與廈門市新店中學、廈門市蓮花中學、廈門市湖裡實驗中學建立分校或合作校關系。

學校注重對外合作辦學,與英國蘇格蘭博尼斯學院、英國Westbourne House Prep. School、美國巴爾的摩理工高中、新西蘭惠靈頓中學和惠靈頓女子中學多所國外學校結成友好校或姊妹校,互派師生交流訪問。學校與澳大利亞霍爾姆斯學院合作的“中澳高中課程實驗班”,成為福建省各地優秀學生的首選項目。

學校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和人生發展,努力将校園建設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開設“閩南文化”系列課程,“雙十中學文化講壇”,“書香校園系列講座”,廣泛邀請專家、學者給學生講課,培養人文情懷。還啟發學生去調查社會,了解熱點;引導學生用曆史眼光來看待問題……學校有二十多個學生社團,構築了‘動靜相宜’、‘雅趣相彰’的校園文化景觀。學校積極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文體生活,籃球聯賽、足球比賽、天文觀測、學生合唱團、銅管樂隊、室内樂隊、舞蹈隊、航模小組、學生網站、歌手大賽等都是學生課餘樂于參加的社團活動。學校緻力于“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的教育理想,正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開放性的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示範性窗口學校”的辦學目标邁進。

2013年,廈門雙十中學還代表福建省去參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曆任校長

馬僑儒(1919-1925)

王宗仁(1925-1926)

黃其華(1926-1937)

張芝麟(1937-1945)

吳厚沂(1945-1949)

黃世衛(1949-1950)

張堆金(1951-1953)

李永裕(1953-1965)

郭秀珍(主任、女、1969-1972)

陳瑞蘭(主任、女、1972-1976)

張克萊(1976-1979)

李永裕(1979-1980)

吳叔苑(1980-1988)

王毓泉(1988-2001)

陳江漢(2001-2006)

陳文強(2007-今)

兩岸互動

2006年,海峽兩岸僅有的兩所取名為“雙十”的中學——福建廈門雙十中學和台灣台中市雙十中學結成友好學校,并且聯合組成一個學生合唱團參加了當年的在廈門舉辦的第4屆“世界合唱比賽”,開展了師生互訪、暑期夏令營等活動。

成立于1919年的廈門雙十中學,當時取名“雙十”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這次兩校結為友校,廈門雙十中學香港聯誼會為此進行了許多牽線搭橋工作,在此之前,中國國民黨台中市黨部訪問團已先到廈門雙十中學訪問,就台中雙十中學訪問廈門雙十中學進行過商議,大家認為全世界僅有兩所取名為“雙十”的中學,一所在大陸,一所在台灣,兩校建立合作特别有意義。

2006年4月8日上午,包括校長莊煥綱在内的台灣台中市雙十中學訪問團一行6人,在廈門雙十中學香港聯誼會陳成秀先生、曾琦先生等人和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有關領導的陪同下,應邀到廈門雙十中學訪問,商讨建立友好往來等事宜,雙方簽訂了《廈門雙十中學與台中市雙十中學合作交流意向書》,正式結為友校。

在2006年7月15日的第4屆“世界合唱比賽”開幕式上,在廈門雙十中學校友、香港鳳凰衛視著名時事評論員楊錦麟的帶領下,兩岸“雙十”學生聯合組團,由廈門雙十中學合唱團演唱,台中市雙十中學樂園伴奏,為全球觀衆上演了合唱曲目《茉莉花》和《同一首歌》。

所獲榮譽

年份

所獲榮譽

2017年

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13年

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示範學校

2012

福建省“文明學校”

福建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11年

全國中小學外語教研示範學校

2006年

“健康杯”全國第四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先進學校

2004年

中國瑞典合作“環境小碩士”中國項目實驗學校

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廈門市)中學綜合實驗基地學校

2001年

廈門市雙擁工作先進單位

1960年

福建省教育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