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

奉化市

位于浙江省東部,地處甯波南郊
奉化位于浙江省東部,地處甯波南郊、象山港畔,奉化市陸地面積1277平方公裡,海域面積9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61公裡,地貌特征為“六山一水三分田”,東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山地。轄6鎮5街道,356個行政村,人口48萬。公元738年(唐代)建縣,1988年撤縣設市。[1]奉化市在秦漢時屬鄞縣,晉至隋先後屬句章縣、鄮縣。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縣置奉化縣。縣名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說唐代明州的郡頗為奉化郡,以此縣名;一說,以“民皆樂于奉承土化”而得名;一說,來源于縣東奉化山。主要景點:蔣氏故居景區、杜鵑谷、千丈岩、雪窦山、南渡廣濟橋等。
    中文名:奉化 外文名:FengHua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省 地理位置:東經121°24′、北緯29°39′ 面積:1349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5個街道、6個鎮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蔣氏故居景區、杜鵑谷、千丈岩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浙B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剡川 建立時間:公元前222年 人口:48.35萬人(2010年) GDP:187.94億元(2008年) 友好城市:韓國大邱市 主要街道:錦屏街道、嶽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塢街道、蕭王廟街道 地标建築:靈橋 地域名人:蔣介石、蔣經國、卓蘭芳、董子興、王鲲、布袋和尚、毛思誠 地方特産:水蜜桃、海鮮、羊尾筍幹、奉化大白鵝 知名産業:服裝業、造船業 知名企業: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羅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愛伊美服飾 電話區碼:0574 郵編區碼:315500 行政類别:縣級市 地方方言:吳語—甯波話 人口:48.35萬人(2010年) 行政類别:縣級市 地方方言:吳語—甯波話 郵編區碼:315500 電話區碼:0574

城市概況

2008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187.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财政一般預算收入25.25億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3億元,分别增長12%和18.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2.64億元,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7億元,增長1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别達23684元和10851元,實際增長3.7%和8.4%。

奉化是名人故裡,曆史名人蔣介石、蔣經國的故鄉,湧現了中國首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紅幫裁縫鼻祖王才運等一批傑出人物。中部的溪口鎮國家5A級景區,有多處與蔣氏相關的建築和景點,附近的滕頭村被聯合國命名為生态村。

奉化是彌勒聖地,彌勒佛化身——布袋和尚的出家、得道、圓寂、歸葬之地,現留存大量布袋彌勒的傳說與遺迹。在建的雪窦寺露天彌勒大佛總高56.7米,2005年9月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準,2006年12月開工建設,已于2008年11月8日落成開光。

奉化是“省級特色農業強市”。先後獲得“中國水蜜桃之鄉”、“中國芋艿頭之鄉”、“中國花卉之鄉”、“中國雷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青莓之鄉”等稱号。

奉化是工業品牌衆多的城市。先後有“羅蒙”、“愛伊美”、“唐鷹”等56個品牌獲國優、部優、省優,形成了電子通訊、服裝服飾、機械制造、醫藥化工、食品加工等産業體系,以浙江船廠、神馬汽車為代表的船舶制造業和汽車整車制造及零配件産業已具一定規模和基礎。

奉化是旅遊名城。擁有兩處國家AAAA級風景區:溪口雪窦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滕頭村是“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諧鄉村”。2006年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号。奉化山青水秀,生态優美。全市森林覆蓋率62.6%,空氣質量常年有300多天達到國家一級标準,環境綜合定量考核連續八年居全省前列,連續四年獲得“浙江省城市環境綜合定量考核優秀城市”稱号,是甯波市惟一。已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技術評估。

曆史沿革

奉化市在秦漢時屬鄞縣,晉至隋先後屬句章縣、鄮縣。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析鄮縣置奉化縣。縣名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說唐代明州的郡頗為奉化郡,以此縣名;一說,以“民皆樂于奉承土化”而得名;一說,來源于縣東奉化山。

春秋時今奉化地屬越國。戰國時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屬會稽郡鄞縣,縣治設白杜裡(今奉化白杜村)。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鄞為謹。東漢建武初年複改為鄞。隋開皇九年(589年),并餘姚、鄞、鄮三縣入句章,治小溪。奉化屬句章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為鄞、姚兩州,下不設縣。奉化屬鄞州,州治三江口(今屬甯波海曙區)。唐武德八年(625年)廢鄞州為鄮縣,治小溪,隸越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東道采訪使齊浣奏請朝廷析越州鄮縣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四縣;并置明州;奉化屬明州,為上縣,治所今市區錦屏街道,境域範圍大緻與今同。宋時,奉化為望縣。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複為縣,屬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府改稱甯波府。清沿明制,奉化屬甯波府。

1913年(民國二年)屬浙江省第四地方。1914年屬會稽道。1927年廢道,直屬浙江省。1928年屬鄞縣區。1936年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化屬甯波專區。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1983年,甯波地區撤銷,奉化改為甯波市屬。1988年10月13日,奉化撤縣設市,以原縣行政境域為市行政境域。

1949年5月23日,奉化解放,設6區28鄉鎮。1956年,撤區并鄉,設5鎮27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縣成立11個人民公社,33個管理區,307個生産大隊。1959年,12個公社,40個管理區。1961年,恢複區建制,管理區改為公社,設6區,33個公社,599個生産大隊。1980年,城關、溪口改為縣屬鎮,全縣5區,29個公社,2個縣屬鎮。1983年,政社分設,公社改為鄉,設鄉政府。1984年,部分鄉改鎮,全縣設5區,9鎮,22鄉,591行政村、8居民區。1992年,撤區并鄉,全市設10鎮9鄉。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化境内的行政區域多有調整。1949年5月23日,奉化解放,設6區28鄉鎮。1956年,撤區并鄉,設5鎮27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縣成立11個人民公社,33個管理區,307個生産大隊。1959年,12個公社,40個管理區。1961年,恢複區建制,管理區改為公社,設6區,33個公社,599個生産大隊。1980年,城關、溪口改為縣屬鎮,全縣5區,29個公社,2個縣屬鎮。1983年,政社分設,公社改為鄉,設鄉政府。1984年,部分鄉改鎮,全縣設5區,9鎮,22鄉,591行政村,8居民區。1992年,撤區并鄉,全市設10鎮9鄉。

2001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23次行政區劃調整,全市設9鎮,2街道。

2003年12月,江口鎮、西塢鎮和蕭王廟鎮改為街道。全市設6鎮5街道。

自然地理

奉化位于北緯29°25’至29°47’,東經121°03’至121°46’,處浙江省東部沿海,甯波市區南面。東瀕象山港,隔港與象山縣相望,南連甯海縣,西接新昌縣、嵊縣和餘姚市,北與鄞縣相交。東西長70.5公裡,南北寬42公裡,陸地面積1268平方公裡,海域面積9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61公裡,島嶼24個。

山多西南來,水多東北去,溪河盤旋,地形複雜。西部處天台山脈與四明山脈交接地帶,多高山峻嶺,黃泥漿崗海拔976米,為境内最高峰。東北部地勢平坦,河網縱橫,土地肥沃,屬甯奉平原,是水稻和經濟作物重要種植區。沿象山港尚有小塊狹長低平地帶。河流屬山溪型,剡江、縣江和東江俱源于西南山區,循山而下,流歸東北部,至方橋鎮同入奉化江,為潮汐所吞納。東南部10餘條小溪流獨注象山港。地貌構成大體為“六山一水三分田"。

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年均氣溫16.3℃,降水量1350至1600毫米,日照時數1850小時,無霜期232天。危害嚴重的自然災害:台風、幹旱、洪澇和寒潮。

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34.79萬畝,其中水田占93%。山地126.1萬畝。可開發内河水力資源2.8萬千瓦,潮汐資源14萬千瓦。礦産以花崗岩和紫砂泥為主。野生動物有雲豹、黑麂、穿山甲、白頸長尾雉、虎紋蛙、鲳魚、蚶、牡蛎等1600餘種,其中海洋魚類120種。野生植物有樟、栎、杜仲、凹葉厚樸金錢松、三尖杉、雲錦、杜鵑等180科,1500餘種。

基礎設施

奉化北通甯波,南達台、溫,唐代已有驿道。陸路往來以步行為主,貨物運輸靠肩挑、騾馱,水路有竹筏、木船。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始有汽輪客運,航行西塢至甯波一線。1929年(民國18年)鄞(縣)奉(化)公路建成通車。

唐置驿站,宋增鋪館,清光緒年間建郵政局。1920年設電報房。此後,相繼建長途電話局、鄉村電話局等機構。

50年代開始修縣鄉公路,至1979年社社(鄉鄉)通公路,沿海航線伸及甯波、上海、定海、溫州等地。1951年起郵政、電話合并,成立郵電局。

改革開放以來,随着奉化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市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000年,同三線高速公路莼湖連接線改造工程建成通車。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三高”連接線基本貫通,西甯公路拓寬工程全面完成,沿海中線奉化段開工建設,城區至莼湖快速通道一期工程等建設加快。

經濟建設

農業

農業生産持續穩定增長。2006年,實現第一産業增加值14.49億元,增長6.2%。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8公頃,比上年減少2.3%;糧食總産量7.89萬噸,增長5.2%。全年水果總産量11.34萬噸,肉類總産量1.40萬噸,水産品産量9.86萬噸,比上年均有增加。積極實施農産品品牌戰略,當年獲得甯波市名牌農産品3隻,新增有機食品1隻,浙江農業名牌1隻,“錦屏山”牌奉化水蜜桃被推薦為中國名牌農産品。認證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産品2隻,新增甯波市無公害産地5個。

工業

奉化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東海之濱,是甯波市的副中心城市。全市轄6個鎮、5個街道,下設360個行政村,人口47.94萬,總面積1349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裡,海域面積96平方公裡。

2004年奉化市生産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别達11億元、63億元和37億元,增長5%、11%和19.5%,三次産業比重由上年11.1:57.6:31.3調整為10.3:56.4:33.3,人均GDP達到2.31萬元。實現預算内财政收入12.92億元,增長14.5%(新口徑實現财政收入9.22億元,出口退稅3.7億元);地方級财政收入5.98億元,增長35.7%;财政一般預算支出7.78億元,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實際分别增長10.5%和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從第83位躍升至第62位,并首次進入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行列。

特色經濟

農業生産增效增收,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8.10億元,比上年增長9.0%。糧食種植面積19萬畝,總産量7.8萬噸,分别增長4.5%和5.8%。水蜜桃、草莓、竹筍、花卉苗木等主導農産品産銷良好、效益提高,漁業生産出現産量和收入雙增的新變化。農業産業化扶持政策繼續完善,鞏固和發展了30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37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和出口創彙分别增長15%和28%,全市擁有國家級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3個和無公害食品9個。農信息網絡、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技知識和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農村“示範整治”工程深入實施,山區人口梯度轉移進一步加快。實施了行政村區劃調整,全市行政村從580個調整為360個。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3252萬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30項,新增除澇面積40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90公頃,改善灌溉面積610公頃。重點水利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縣江一期三批工程基本完工,縣江一期四批、紅勝海塘續建、甬新河等重點水利工程開始啟動。土地整理和造田補助标準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工作紮實開展。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183.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32家,總數達476家,引進總投資500萬元以上企業121家,波導、羅蒙、愛伊美3家企業被列為浙江省百家重點企業,工業經濟效益綜合得分繼續居甯波市各縣(市)之首。全市完成技改投入16.5億元,增長22%,工業用電量7.16億千瓦時,增長21.1%。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科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新産品産值92.36億元,産值率達50.4%,實施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1個、甯波市新産品107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波導”、“羅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标。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全年引進各類專業人才2100多名。外向型經濟實現新業績。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0個,協議利用外資622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543萬美元。亞德客項目竣工投産,華揚鋁業、威信電器等一批重點外資項目建設順利。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增長17.8%,其中自營出口總額6.3億美元,增長75%。企業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和來料加工,全市完成出口加工貿易額1.5億美元,占自營出口總額的25%。

商貿旅遊業發展迅速,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億元,增長15.7%,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3.4%。特色中心商業街區建設穩步推進,集貿市場改造步伐加快,奉化商貿大廈投入使用。旅遊資源普查全面完成,旅遊規劃不斷強化。三隐潭景區一期工程完工,浒溪線溪口鎮至雪窦山段改造基本完成,武嶺廣場區塊拆遷進入實質性階段。旅遊促銷和行業管理力度加大,客源市場不斷拓展,旅遊設施和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接待中外遊客390萬人次,旅遊門票收入6464萬元,分别增長17%和34.4%,旅遊經濟綜合收入12.5億元,增長30.2%。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餘額101.8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6.27億元,比年初增加4.1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6.91%,比上年末下降0.89個百分點。銀企合作繼續加強,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推出了聯保制,建立金盾信用擔保公司,金融系統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35.7億元。

區位優勢

奉化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交通便捷,距甯波市區28公裡,離甯波栎社國際機場15公裡,距國際深水良港北侖港45公裡。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建成和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把上海、杭州、甯波、奉化緊緊聯在一起。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甬金高速公路、甬台溫鐵路橫貫奉化境内,五條高等級公路建設全面實施,奉化的交通及區位優勢不斷突顯。

2004年,奉化全面開展“五城聯創”工作(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建設生态市)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順利通過了省級衛生城市複評,創建成為“浙江省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過預驗收,生态市建設深入實施,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投資環境、生态環境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規劃不斷加強,編制完成了《奉化市村莊布局規劃》和城市功能分區規劃等重要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建設不斷加快,新豐小區、長汀村、倪家碶村等舊城舊村改造穩步推進,邱家山水廠擴建和第二水廠籌建順利,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完工,城區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實施了長嶺河排水溝渠改造。“三高”連接線、城區至溪口生态公路等建設項目按計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農民居住小區建設開始啟動。城市管理不斷強化,集中開展了城市“牛皮癬”整治、市場及周邊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和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了“藍天、碧水、亮麗、綠地、甯靜、潔淨”工程,城鄉環境明顯改善。陽光茗都、紫汀花園、秀水家苑等住宅小區建設順利,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65.2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7%;商品房竣工面積16.85萬平方米,增長3.4%;商品房銷售面積19.95萬平方米,增長75.2%。生态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市環境空氣質量處于一、二級水平,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達标率達100%,城市交通幹線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達到功能區要求。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标率97.02%,工業廢氣處理率99.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53%,再次榮獲“浙江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優秀城市”稱号。

主導産業

奉化逐步形成了以區域經濟中強勢企業為龍頭的電子通信、服裝服飾、氣動液壓、新型材料、生物醫藥和綠色食品等六大主導産業。大企業在産業帶動上逐步發揮重要作用,如電子通信産業中的波導,服裝生産企業中的羅蒙、愛伊美,氣動液壓業中的南方機械、協誠電動等,這些企業是優勢産品的主要産銷者,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已經成為相關産業中支柱企業。按照大項目-産業鍊-産業群-産業基地的方向,随着具有核心競争力的企業集團的成長,奉化逐步形成了以大項目為抓手、大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分工有序的産業發展格局,并使産業内部聯系不斷強化,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産業集聚。目前,奉化的五大主導産業已經初露端倪,以波導等企業為龍頭的電子通訊業發展迅猛,正成為甯波乃至全省重要的電子産品生産基地;以羅蒙、愛伊美等骨幹企業為龍頭的服裝服飾業穩步成長,産業鍊不斷延長,服裝業競争力進一步增強;亞德客等優勢企業和溪口氣動元件特色塊狀經濟帶動氣動液壓業快速發展,将成為甯波著名的氣動元件生産基地;依托華揚鋁業及其上下遊配套企業,以生産新型超薄鋁合金材料為重點,新型材料工業基地逐步形成;“綠之健”和南海藥化等重點企業,以發展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為重點,不斷推進生物醫藥産業化進程,生物醫藥産業基地逐步形成。

服務業

旅遊經濟持續升溫。1-6月,奉化市主要旅遊景點接待遊客281.26萬人次、門票收入4564.38萬元,各類旅遊收入10.8億元,分别增長11.48%、8.3%和16%。金融存貸結構出現新變化。6月末,人民币存款餘額140.37億元,增長11.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貸款餘額達到121.35億元,增長3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人民币存貸比為86.45,比一季度提高9個百分點。房地産業增勢強勁。1-6月,房地産開發施工面積104萬平方米,增長44%,投資完成6.3億元,增長130%,商品房銷售面積12.45萬平方米,增長636%。

旅遊業

奉化境内文物荟萃,景點棋布,人文和自然景觀交融,鐘靈毓秀、美侖美奂,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主要風景點分布在溪口、江口、蕭王廟、桐照等鎮及市區。

位于市西北的溪口雪窦山風景區是浙江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溪口鎮、雪窦山和亭下湖三個景區43個主要景點組成,&觀賞面積85平方公裡,因融自然景觀、人文遺迹、宗教勝地、民俗風情四位于一體,而聞名中外,素有“海上蓬萊”之譽。

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溪口鎮是四明山麓的著名古鎮,為蔣介石父子的故鄉,以人文景觀為主。鎮上有武嶺門、樂亭、文昌閣、蔣經國别墅小洋房、跳水台、釣魚台、憩水橋、武嶺學校、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诃殿、武嶺公園、蔣母墓道,以及宋朝名臣魏祀祠墓等建築群落,剡溪傍繞,獨具風姿。雪窦山号稱“四明第一山”,氣勢恢宏,有“應夢名山”之譽。山上有始建于晉的全國神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寺,寺院附近有禦書亭、清鎖橋、錦鏡池、飛雪亭、千丈岩瀑布、妙高台以及三隐潭、徐凫岩、三十六灣花卉村等景觀。

“第二廬山”相量崗峰,高聳入雲,登臨望遠,蔚為壯觀。亭下湖為崇山峻嶺中的人造湖,總蓄水量1.53億立方米,湖光山色,心曠神怡,是旅遊、療養、度假之勝地。

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市政府群策群力,因勢利導,統籌規劃,溪口旅遊業的發展實現了從單純的"統戰工作"角度向"旅遊興市"的戰略性轉變。有力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不斷探索、理順旅遊管理體制,為旅遊業的健康、快速、高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景區投資建設步伐加快。

從1987年開始有計劃整修景點開始,至2000年末,溪口旅遊區共完成建設項目50多個。開發了徐凫岩、鲶魚島,興建了千丈岩至亭下湖索道、王康樂藝術館、蝴蝶世界、銀鳳山莊、杜鵑谷等新景點,重建了雪窦寺、中旅社、文昌閣、蔣母墓道,修繕了豐鎬房、玉泰鹽鋪、摩珂殿等重要景點,使溪口鎮、雪窦山、亭下湖三大景系連成了環線,初步構築了溪口旅遊景系格局。

風景區的宣傳力度加大。多次舉辦旅遊暨經貿交流活動,拍攝了《今日溪口》等10多部風光片在中央電視台及全國有關城市電視台播映,組織大型旅遊促銷團到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地進行景區形象宣傳,舉辦“走桃鄉、賞桃花、品蜜桃”系列活動,在國外舉辦"中國浙江觀光物産展",與峨嵋山、廬山、鐘山三大名山聯誼開發等,使溪口的知名度不斷上升。充實豐鎬房等蔣氏故居人文曆史内涵;完善了"全球生态500佳"滕頭村的生态農業旅遊項目;加快建設斑竹風景區,旅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02年,全市接待中外遊客310萬人次,旅遊經濟總收入5.60億元,分别是1997年的2倍和1.9倍。

獲得聯合國授予的“全球500佳”稱号的全國文明村奉化滕頭村,1998年以來,着力開發生态旅遊和農業觀光,先後開發了"全國第一條柑桔觀賞林"、"将軍林"、"江南風情園"20多處旅遊景緻,推出時令蔬果采摘、動物競技、阡陌車水等旅遊項目活動,突出農業觀光的無限樂趣,不斷豐富旅遊内涵,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美景。

2001年元月溪口風景名勝區、滕頭生态旅遊區雙雙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

奉化還是布袋和尚(彌勒菩薩)的故鄉。位于城區的布袋和尚出家和圓寂之地——嶽林寺正在重建中。城區内還有一處大橋鎮錦屏山景區。景區内有中山公園、總理紀念堂、辛亥革命志士周淡遊紀念塔、普樂宮、雨奇山閣等,别有情趣。此外,東南沿海一帶還有人稱“小普陀”的小橫山及附近海濱風光。旅遊開發資源十分豐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唐建縣時,縣内有鄉間學校,無官辦儒學。北宋始設官辦縣學。南宋末始有書院。元代縣學發展,鄉學迅速增多。元未有私辦社學,至明末官、私辦社學俱停辦。清代塾學開設較普遍,書院增多,縣學在後期開始衰微。清末改辦學堂。

1912年(民國元年),學堂改名學校。1920一1932年間,幼兒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及師範教育相繼起步。同時,開始重視社會教育。1935年實施短期義務教育。民國時期,小學教育較發達,中學先後有:奉化中學、武嶺學校(含小學、幼稚園)和國際災童教養院(含小學)、忠義中學等。

1949年秋,公私辦中學各1所,小學274所,是年冬,農村興辦冬學。此後,貫徹“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向工農開門”方針,大批工農子女入學。1958年,貫徹“教育為無産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方針,廣泛開展勤工儉學。在“大躍進”影響下,盲目辦學,師生生産勞動和社會活動過多。1961年,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學校教育漸趨正常。1963年,始貫徹“兩種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學校和半工<農>半讀學校并存的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學一度停課,半農半讀小學停辦;後期絕大多數公社辦起“五·七”高中,推廣朝陽農學院經驗,強調勞動、實用,輕視文化基礎知識,中小學學制由12年縮短至9年。工人、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小學教師回隊任教,主要中學部分師資、儀器、設備“下伸”鄉村中學。農民業餘學校為政治夜校所代替。教育秩序混亂,教育質量下降。

1977年恢複高考制度(錄取者次年入學)。1979年開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糾正教師中的冤假錯案。調整學校布局,緻力于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初、高中學制分步恢複為各3年。在農村重新開展掃除文盲工作。機關、工業、商業等系績相繼辦起各類業餘學校、補習班等。1981年始,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紛紛捐資興學。次年,改革教育結構,職業、成人教育發展。1984年,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青壯年農民基本掃除文盲。1985年,實行縣、區、鄉鎮分級辦學、分級管理。1986年,貫徹教育部實施9年制義務教育精神,始分步實施8年制(小學5年,初中3年義務教育。1987年,建立由區所在地完全中學負責的鄉、鎮初中輔導網。1999年,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2002年底,全市有普通中學25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4所;共招生8024人,其中高中2739人;在校學生25502人,其中高中7393人;專任教師1497人,其中高中424人。職業高中3所,招生2043人,在校學生3867人,專任教師226人。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例達到83%,高考上線人數1736人,且以92%的上線率再創曆史新高。小學89所,招生6227人,在校學生35139人,專任教師1425人。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實施了學校布局調整,遷建了奉化中學,撤并完小村校21所、初中4所,大修和改造校舍7.06萬平方米,辦學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奉化中學

前身為創辦于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的龍津學堂(址今市政府大院所在地)。1905年,改稱奉化中學堂。1909年(宣統元年),有教習(教師)6人,學生40人。

1912年(民國元年)改小學。1924年10月13日,改為縣立初級中學,附設高等小學,并制定校歌:“鳳山峙,錦水抱,境地光明氣象浩。創設早,樂育英才,革新教育實先導,知難行易,吾侪須知道。”是年有教職員11人,學生105人。1929年,定校訓為“勤愛誠樸”。1939年夏,學校遷至小萬竹(今萬竹鄉),後又遷蕭王廟鎮。1941年4月解散;8月在柏坑複校,并增設高中補習班1班。1943年,改校名為縣立中學,為完全中學。1949年夏,學校有教職員工46人,學生541人,其中高中學生82人。自建校至民國末期,周淡遊、蔣介石、俞國華、戴運軌、吳亮平、胡華等曾先後就讀,巴人(王任叔)曾任教。

1953年2月,改名為縣第一中學,為省重點中學。次年9月改奉化中學。 1960~1961年間,在保留原校名同時,又稱浙江醫科大學附屬中學。1962年夏,學校遷至鳳山東麓(今體育場路108号)。1978年,定為縣重點中學。1980年,再定為省重點中學。1983年,設“奉化一中巴人獎學金。”

90年代為奉化市重點高中,省一級重點中學。

2001年9月遷至縣江東岸大成橋畔的新校址,标志着學校的硬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武嶺中學

前身為1925年設于豐鎬房的禽孝區立完全小學(由溪口武山、溪西、西河3所小學合并而成)。1928年12月,蔣介石投資20萬元,于武山之麓動工新建校舍。次年2月懸挂“武嶺學校”匾額,首任校長張明鎬。1930年1月,師生遷入新校舍;冬,主體校舍竣工,校園占地7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制定校歌;設校董事會,成員有蔣介卿、竺芝珊、毛嫩卿等人。1931年,增設農業職業學校。次年始,蔣介石自兼校長,并題校訓:“禮義廉恥”。1934年春,在廣竹村建分校。學校仿效法國式鄉村辦學形式,以學校為中心,舉辦本地各項社.福利事業,至1936年,建成含幼稚園、小學部、農業職業學校及農事試驗場、林場、電廠、農民借貸所、罐頭食品廠、公園、醫院、圖書館等單位設施的綜合體。1938年開辦民衆教育館。1939年,日軍飛機轟炸溪口,學生疏散至鎮附近上課。次年,農校分散至雪窦寺、黃石岩。1941年春,全部遷至黃石岩;4月,溪口被日軍占領,學校停辦。

1946年2月複校,改原農業職業學校為普通中學(含初、高中)。1948年,改名奉化溪口私立武嶺中學。是年,在校學生670餘人,其中少數學生來自江蘇、安徽等地。1949年4月宣告解散,7月停辦。至此,學校畢業初高中學生342人,其中原農校95人,初中212人,高中35人;小學部自1929年來畢業1061人。原校舍占地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後改它用。

1986年撥款58萬元修複、擴建校舍,次年9月原溪口中學陸續遷入其址。1988年5月19日,舉行武嶺中學複校典禮。校園占地128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藏書1.17萬冊,語言實驗室1間。在校初、高中學生20班,1193人。教職員工90多人,其中高、中級教師占50%以上。1998年起,學校隻設高中部。

科技事業

2002年年末,有市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37人,比上年末增長6.0%,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4591人,增長8.4%;各類農民技術員2475人,比上年末增長7.4%。全市引進各類專業人才950餘名,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人才18名,碩士及以上人才50名。

科技研究開發和産業化取得新的進展。實施"215"科技合作工程,與30多家高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依托關系。啟動科技"三五"扶持計劃,首批5家科技型企業得到重點扶持。全年共開發甯波市級以上科研新産品86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鑒定甯波市級科技成果12項,3項成果被評為甯波市級科技進步獎。新認定甯波市高新技術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苗子企業各1家。新建市級企業工程技術開發中心3家,同時以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奉化分場為載體,推動100家企業實施"企業網上工程"。全年共登記備案各類技術合同62項,技術交易額1250萬元,申請專利112項,專利授權92項,專利授權比上年增長58.6%。

建立了甯波市科技文獻檢索服務中心,開辟了科技創新服務新平台。新建5家市本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和2家甯波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開發實施甯波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開發實施甯波市級新産品117項。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重點新産品2項,國家火炬計劃1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項,甯波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4項,甯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争取上級科技經費850萬元。專利授權超過210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近70%的授權專利實施産業化。

繼續實施科技三五扶持計劃和科技興農計劃,5家企業入選第三批科技三五扶持企業,8個項目列入甯波市各類農業科技計劃。網上技術市場建設得到長足發展,科技合作與交流邁出新步伐。

文化事業

2002年底,全市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各1個。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3.4%,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廣電大廈設施在國内縣級市中具先進水平,圖書館、嶽林文化廣場基本建成。先後舉辦了水蜜桃節、彌勒文化節等大型文體活動,布龍、農民畫、腰鼓等民間藝術得到發展。《奉化日報》成彩色對開大報,村村通廣播電視目标基本實現。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學校體育健康發展,群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取得良好成績。在2002年浙江省第十二屆運動會上,我市運動員在皮劃艇、帆船、帆闆、體操、射擊、遊泳、技巧、蹦床等項目中為甯波市共奪得了15.5枚金牌、20枚銀牌、17枚銅牌,團體總分首次進入全省前12名,金牌總數和總分雙雙名列甯波各縣(市、區)首位,這是我市參加曆屆省運會獲得的最好成績。向上級輸送了20餘名優秀體育後備人才,有的已成為我國沖擊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隊員。全民健身運動全面掀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40%。全市中小學生體育達标率為98.2%。

文學創作

唐代,詩人孫合阝成就最著,有《古意效陳拾遺》等多卷詩文入選《唐文粹》。宋代,有著述書目見于清光緒《奉化縣志》者42人,著述110餘種,計970餘卷。其中詩人林逋,詩風澄澈淡遠,《山園小梅》詩被後人譽為千古絕唱。宋末元初,“東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力主改革宋末萎蔽之文風,文章清新,詩律雅秀,名重一時。自元至清,有著述書目見于光緒《奉化縣志》者170餘人,著述280餘種,1150餘卷。清《剡川詩鈔》(舒順方編),彙錄縣内曆代文人116家,詩作962首。民國初《剡川詩鈔(續編)》(江五民編)彙錄清至民國初縣内文人168家,詩作1047首。稍後編成《剡川詩鈔(補編)》。

曆代文入學士賀知章、王安石、梅堯臣、曾鞏、王守仁、全祖望等遊曆剡川山水,留下吟詠詩文,與縣内文人之作彙合;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水詩文寶庫。

清末民初,王慕蘭《歲寒堂詩集》(2卷)傳世,以“閨閣詩人”聞名浙東。孫锵、江迥(江五民)對詩詞理論和當地詩人詩作頗有研究,均有著述。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王任叔(巴人)成為著名文藝理論家、作家。胡行(穎)之緻力于文學史、文學理論研究和翻譯,編著《中國文學史講話》、《中國作家自叙傳文鈔》及譯著《社會文藝概論》等。民國初年至抗日戰争結束,詩文、傳記、小說、文學理論等著作發表出版或自行結集的30餘人,計60餘種,130餘卷(集)。

1951年,裘然之的兒童文學作品《三姐妹》、《獅子的和平》在天津新知識出版社出版。1958年前後,創作新民歌、新民謠風起,但内容多浮誇,部分發表于《甯波大衆》等報刊上。1961年2月,短篇小說《鬥天草鞋》(張振元)在《文藝月報》發表,為1949年後本土作者在省級(含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的第一個短篇小說。1979年,創刊文藝刊物《奉化文藝》(後名《雪窦山》)。1982年5月,中篇小說《列車駛向遠方》(沈潇潇)在《江南》發表。1985年,人物傳記《王采玉正傳》(毛炳嶽)被多家報刊刊載。1987年,長詩《妹妹》(李祖平)在《飛天》發表。1988年,中篇人物傳記《毛福梅和蔣氏父子》(王月曦)被載入浙江人民出版社《蔣介石家世》。近年來,奉化文學新人不斷成長。其中詩人原傑(小白)出版詩集多部,在詩壇有一定影響。

音樂

民間音樂,常與民俗禮儀相随,廟會節日、喜慶婚嫁、喪葬祭祀皆不離音樂。職業或半職業性民間樂隊(堂、班、社、會)應運而生。民國時期,民樂隊以大橋九韶堂,白柞楊徐鑫堂,吳家埠張潮水班等較著。尚有南浦利星社,方橋阮家奉光社,董李永昌會、永豐會等小樂隊。樂隊人員多來自農民及從事理發等服務行業的人員,樂器有唢呐、笛子、闆胡、二胡及鑼、鼓等。曲目為民間小調、傳統民樂和戲劇曲牌等。

1949年後,民間音樂組織陸續消失,職業樂手大多改行從事服務行業。縣人民文化館開展民間音樂搜集、整理、提高工作。1955年3月,在全國農民業餘音樂舞蹈會演中,以原九韶堂人員為主演奏吹打樂《将軍得勝令》,獲優秀演出獎。民間樂器中流傳較廣的以唢呐曲為主,《過場》、《騎馬調》、《喜慶唢呐》、《出喪唢呐》、《将軍令》、《上指大開門》、《下指大開門》及鑼鼓樂《舞龍鑼鼓》、《八仙序》,吹打樂《将軍得勝令》、《劃船鑼鼓》、《三打》,絲竹鑼鼓《萬花燈》、《十番》等流傳城鄉。

美術

元代董筆潭和陳漢各以畫鷹、驚濤、古木、花卉和水墨荷鹭著稱于時。明代卓迪精于山水,工谔擅長畫古木、怪石、驚湍,朝廷授錦衣幹戶,其《溪橋訪友圖》、《踏雪尋梅圖》等多幅水墨絹軸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見人物傳)。民國時期,一般文入學士沿襲舊風,大都喜愛作畫自娛或應酬。俞嘯霞花卉、羽毛及山水作品,在浙東美術界享有聲譽,其實用美術創作也頗具成就,中山公園富有節奏感、物态變形生動的地坪圖案,即由他設計。40年代後期,宋城甫、周士非等緻力木刻藝術創作,一批揭露當時社會現象和反映人民企望光明的作品先後問世。

1969年,韓培生油畫《晚年》在《美術》雜志發表,後列入《中國文藝年鑒·美術集》。1976年,王利華水粉畫《移山造海》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浙江省優秀作品獎。1978年後,美術創作隊伍擴大,其中,韓培生油畫、王利華國畫多次在省、全國美展展出、省内外出版社出版或獲獎。周士非木刻《對話》(1948年)、《冬日》(1963年)收入《浙江版畫五十年》(1982年版)畫冊。汪日章(民國時期任杭州國立藝專校長)晚年定居故鄉,有多幅作品在國内展出。90年代,江中中學開辦美術專業,培養了一批普及型美術人材。

民間美術有竹雕、木雕、石雕、玻璃畫、刺繡、蠟染、繪畫等,其中以翻簧竹雕(刻)最著名,民國時期與青田石雕、東陽木雕合稱“浙江三雕”。50年代,一些民間美術種類經發掘、整理、提高,獲得新的生命力。山區花木匠開始從事竹、樹根雕制作;蠟染、嵌鑲等傳統藝術門類走向衰落。70年代初貝雕制作在部分鄉村中發展,80年代石雕藝術興旺。農民畫在吸取傳統民間繪畫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其中參加省、全國展覽和出國展覽40餘幅次。1988年2月9日,被國家文化部社會文化局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書法

宋人黃仁儉,先世自福建浦城遷居奉化。精書法,源流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遒勁似歐陽洵,行草皆見重于世。明書法家胡廷玄,精通楷、篆、隸,洪武初被召至京師書皇陵碑,授為中書舍人;徐維超善書入征文淵閣,繕寫《永樂大典》。清書法家毛玉佩以“擘窠大字”聞名。北街人蕭湘擅書魏體,北街北山廟廟名即為其所題;孫锵,詩文、書法并重。

50—70年代末,少有書法活動。改革開放以來,裘然之行草及大草多次在省内外入展,新一代書法人才開始成長。王三五、竺波、邬登校、柳東浩等人的作品在省、全國參展、獲獎。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全市衛生機構總床位1947張,其中醫院1705張;衛生技術人員1932人。“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康複回社區”的格局已基本建立。全市33518名重點慢性病管理對象的随訪率達到了80%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展順利,參加率達96.58%。兒童基礎免疫工作進一步普及,全市常規接種率中五苗覆蓋率96.91%,流腦、乙腦接種率分别為84.85%和95.21%,孕産婦保健覆蓋率100%、系管率92.17%,兒童保健覆蓋率95.07%、系管率92.97%。

體育事業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64名奉籍運動員共獲得金牌22.47枚,銀牌9枚,銅牌12.5枚。金牌列全省縣(市)第十二位,創造了奉化競技體育新的輝煌。全民健身運動全面掀起,體育設施逐步改善。當年安裝完成健身路徑110條,全市累計達到250多條。成功舉辦了“魯能杯”超級俱樂部乒乓球聯賽、全國象棋比賽、華東城市第33屆釣魚比賽以及浙江省“外來務工青年文藝新星”擂台賽。

社會保障

加強農村勞動力轉崗技能培訓,就業和再就業作全面推進。全年新增就業崗位7056個,共舉辦各類勞動力洽談會102期,有29454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實現農村勞動力轉崗技能培訓5238人,轉崗就業率達到80%以上。幫助871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等擴面工作穩步推進。年末,全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認輸52115人,首次突破5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765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0118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5683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實,低保人數增加到9640民。

城市建設

民國時期,城區及各鄉鎮街道狹窄,房屋簡陋。1950年以後逐步改觀,80年代制訂城鄉建設規劃後,城鄉掀起“建房熱”,據1985年大橋、江口、蕭王廟、溪口、西塢、莼湖6鎮和浙江船廠調查,總建築面積9,45.49萬平方米,其中1949年前占28%,80年代建房99.6萬平方米,占41%。房屋結構改善,鋼筋混凝土及磚混結構房屋占55%。1988年,城區建成區面積4.1平方公裡,主要街道總長18.8公裡,公共建築71萬平方米,住宅建築面積97.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7.3千方米,9個建制鎮公共建築面積47.4萬平方米,居住面積397.2萬平方米。

1929年鄞奉公路建成,路西奉中鎮(城裡),路東大橋鎮(大橋)。建成區間隔一片田野,呈"八”字形,面積1.2平方公裡(不含北街、湖橋頭、塔水、長汀4自然村)。街道系鵝卵石路面,店鋪參差。50年代起,建成區沿公路向南北延伸。80年代後,特别是1988年撤縣設市後,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

奉化積極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到2002年,城區道路格局已經形成;城市綠化率提高;城市框架迅速拉大,空間布局漸趨合理,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裡,比1997年擴大了3平方公裡,城市化水平達到40%。城市規劃進一步加強,認真實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心區詳規覆蓋率達98%。同三線高速公路及奉化連接線、汽車客運東站和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等工程相繼竣工,建成了大成路、金鐘路、嶽林東路等城區主幹道和6座跨縣江大橋。特别是縣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的實施,推動了縣江兩岸的舊城改造,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五年來,累計完成重點建設項目和實事工程項目35項,投入資金14.50億元,新建改建公路110.7公裡,完成舊城改造面積60.5萬平方米。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調整城市管理體制,開展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加強環境保護和城市綠化,啟動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城市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綜合質量連續三年名列全省前茅。

城區設錦屏、嶽林兩個街道辦事處,城區範圍已經涵蓋到溪口、西塢、江口、蕭王廟鎮的部分地域,城市規劃控制區200多平方公裡。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方案已經形成。未來我市城市的發展形态為"一城兩帶四區"。"一城"是指中心城區;"兩帶"是指沿江拔線兩側的綠化景觀帶和中心城區與開發區之間的東西向山地綠化景觀帶;"四區"是指溪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溪口與蕭王廟之間的低密度住宅區,江口方橋與市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組成的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以及規劃中的西塢物流區。今後五年,奉化将堅持規劃先導,科學合理地确定城市的空間布局,着力建設一批對城市化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骨幹項目,改造舊城,開發新區,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市形象。加快環城線建設,新建城區與溪口的快速通道,打通城區與莼湖的直線通道,加強城區與各城鎮之間的聯動,增強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促進人口梯度轉移,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為把奉化建設成為甯波南部現代化生态城市打好基礎。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鄉村康莊工程”和“示範整治”工程深入實施,農村“經濟顧問”積極推廣,公共财政向農村傾斜,農村開展改水改廁,全面實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連片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全市已建成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6個,甯波市級12個。農村公路建設投資7947萬元,新增公路裡程41公裡,改建公路裡程50.2公裡,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實施農民住房社區化建設,已成農居房2323套。

旅遊景點

奉化的兩大石梁景色

溪口石梁,位于溪口大岙的深山内.山體多為砂岩,故形成石梁,附近還有上仙洞、下仙洞、一線天等景點,目前此處已經列入溪口的近期開發之列,從大岙石梁至上下仙洞、一線天再到狀元岙,将形成新的旅遊支線。

廣濟橋

廣濟橋位于溪口鎮岩頭村村口,橫跨剡溪上遊的岩頭江。它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全長14.4米,寬4.9米,孔高5.6米,橋上有石柱,高1.2米,設有望柱,柱頭雕有獅子及荷花,但現在有幾隻殘缺。橋面為鵝卵石,中心鋪有蓮花石闆。橋的左側為獅子山,右側為白象山,且旁有兩參天古樟。整座橋給人的感覺是簡單但不失穩重、古樸。

天峰塔

天峰塔,位于奉化市西塢街道亭山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峰塔,始建年代不詳,系六角單層石塔,高6.40米,無基座,直接建于山頂巨石上。塔底部周長8米餘,塔身高4.08米,由十五層斜面條石疊砌而成,每層六面,每面三塊,左右兩塊占他面共有,排列整齊。每個斜面在塔的底部寬1.40米,到塔的頂端寬僅0.53米,上邊寬度幾乎是底層寬度的三分之一,收分很大。塔身上半部中空,下半部内實。塔刹高2.32米,刹座和刹身也都是六面的圓錐形石塊,每邊寬度更小;刹頂又為一下方頂尖的石錐,所以每一個斜面都成了一個下寬上尖的長腰三角形。遠遠望上去,整個塔是一個長腰三角形,尖尖的矗立在山頂上。

塔刹的刹身由一塊石料刻成,六面,每面都刻着一尊趺座人像,一女五男。正東面一個系浮雕,方面大耳,趺坐于蓮座之上,其餘都是線條陰紋。由于年長日久,石塊剝蝕嚴重,因而更顯得古樸。這一帶漠漠平原,山雖不高,塔身也不高,卻也遠遠就可望見,大有高出塵寰之感。

據縣志記載,原塔前塔後均有庵,所以此塔很可能是僧尼埋骨之處,因此“天峰”實際上是“天墳”之誤。

葛竹洋房

葛竹王震南故居,世稱“葛竹洋房”。它建在葛竹村後“金交椅”山坡下面。占地約300多平方米,有60多年曆史,是一幢中西合璧各取所長的“洋房”。房子是雕梁畫棟,工藝木雕的世界,梁、柱、門等雕刻,構成立體連環畫。蔣介石到葛竹,都在這裡下榻。所以,裝飾别緻,有“總統套房”、“美齡浴室”等設備。如今在房裡懸挂蔣氏活動照片.成為斑竹主要景點。

王震南是蔣介石的外公王有則弟弟王有金的孫子,即王賢甲的兒子。論起輩分來是王采玉的親侄子,也就是蔣介石的親表兄弟。1918年,他跟随蔣介石去廣州,辦事挺能幹,深受蔣介石贊賞,委以重任。曆任國民黨軍政部軍法總監、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審判組中将組長、軍法司長。1936年,王震南回家建造這幢房子。房子雕梁畫棟。相當有氣魄,别說葛竹山溝裡,就是當時的大城市也不多見.是造型别緻、中西合璧的佼佼者。1949年,王震南随蔣氏父子去台。他的子女長住美國,房子一直空着。最近幾年,他的子女每逢清明節。都要回鄉掃墓,住在這幢房子裡。當年,蔣介石夫婦到葛竹。都在這房子裡下榻。所以,房内的裝飾十分考究,房子中堂上“鄉國重望”四字,乃蔣介石親手所題,是對其舅舅王賢甲八十大壽贊美之詞。後邊屏風文字,是國民黨要人邵力子對王賢甲撰寫的壽詞。用黃金塗成。因此,金光閃閃,壁上生輝。壁上還陳列着一些照片.其中有蔣、王兩家合影的照片,蔣家有蔣氏父子,還有蔣方良及其子女蔣孝文、蔣孝武、蔣孝章。壁上還有一張特别顯眼的照片,是蔣介石與他的舅舅王賢巨、王賢裕合影,兩個舅舅并坐在太師椅上。蔣介石站在兩人後邊。

“葛竹洋房”不管從選址、造型、裝飾和布局等方面都很考究,門前的步階級數都按照周易八卦、陰陽相合構建。大門門額由王震南題,曰“山高水長”;二門題“居仁由義”,門旁豎王正誼題的“明德堂”石碑。正屋三間二弄,東西廂房二開間,二層重檐硬山頂,中有天井。柱頭牛腿上是蜀漢的五虎上将,雕刻着活龍活現的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人物形象,造型獨特,人物逼真,栩栩如生。廊上檐下,雕刻着《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如“煮酒論英雄”、“千裡走單騎”、“張飛獨戰長坂坡”、“諸葛亮設空城計”等,形成一部《三國演義》木雕連環畫。門窗扇隔體現着精緻的浮雕風格,技藝精美,雕琢精細,既有唐詩妙句,又有宋詞名言,詩畫相配,相得益彰。上面有“小橋流水”田園風光,有名士賦詩與村野稼穑。榫卯貼飾都以吉祥富貴為圖像。如“風采牡丹”、“麒麟送子”、“玉堂富貴”、“松鼠葡萄”等。房子中堂上“鄉國重望”四字,乃蔣介石親手所題,是對其舅舅王賢甲八十大壽贊美之詞。後邊屏風上刻寫着《王雲梯先生(賢甲)八十壽序》,1930年邵力子撰文,屏奉化市共12塊,用黃金塗成。壁上還陳列一些照片,蔣家有蔣氏父子,還有蔣及其子女蔣孝文,蔣孝武,蔣孝章等。

民俗文化

奉化吹打

根據民間藝人的口碑材料及明代文人餘懷的《闆橋雜記》、張岱的《陶庵夢憶》等著作所載,可以推斷奉化吹打盛行于明代中葉。奉化市位于浙江東部沿海,東面海、西枕山、北接甯紹平原。農、林、牧、漁、手工業發展較為全面,為“奉化吹打”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和經濟基礎。

當地習俗每逢廟會、喜慶婚嫁、喪葬祭祀時,職業或半職業性的民間樂隊(堂、班、社、會)便在其中表演。樂隊成員多來自農民及理發業。樂器以唢呐、笛子、鑼、鼓等吹打樂器為主。集民族吹管樂、絲弦樂和打擊樂于一身,最大的特點是創造性地使用了定律的“十面鑼”。民國時期“九韶堂"為當地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曲目最多的樂隊,代表性曲目有《将軍得勝令》、《萬花燈》、《劃船鑼鼓》等。

奉化吹打對研究浙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風土人情具有較大的佐證作用;對于挖掘、整理、傳承、發展我國民族器樂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同時,奉化吹打使用的“十面鑼”具有創造性藝術價值,現已成為我國一種獨特的民族樂器,被器樂界廣泛使用。

“十面鑼”創始人錢小毛及其作品《漁舟凱歌》曾多次随“中國藝術團”赴國外訪問演出,并被攝入電影《百花争豔》之中;1984年“奉化吹打”被編入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音樂詞典》;1986年月12月,《将軍得勝令》等五首曲譜入編《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甯波分卷;2003年7月“奉化吹打”被編入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音樂通史概述》;2005年“奉化吹打”成功申報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有龍舞(奉化布龍)、馬燈舞、高跷、大頭和尚(假面)舞、獅子舞、蓮花落、佯掃地、蕩湖船等,或純屬舞蹈,或兼舞蹈、雜耍、遊戲于一體,具很強娛樂性。尤以龍舞為著。多出現喜慶節日、廟會等場合。民國時期,鄉鎮村落均有相應組織。1954年2月,舉行全縣民間文藝大會演,苕詈村龍舞,新橋下獅子舞、長汀村馬燈舞、蓮花落,斯張村佯掃地,後橫村火球舞等表演較佳。

奉化布龍

南宋時期,境内已有舞龍,俗稱“滾龍燈”、“盤龍燈”。初為谷龍、稻草龍,後在草龍上蓋上青色或黃色的龍衣布,逐漸演變成竹篾紮龍頭、龍節、龍尾,裹以色布(黃龍,染黃色;青龍,染青色)的布龍。舞龍活動通常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始至正月元宵結束。布龍以九節龍為多,餘有獨角龍、七節龍和十三至二十四節龍等。均由男子群舞,人數一般與龍的節數相當,有時配龍頭手2個,以備中途替換。舞龍所到之處,各家均賜錢賞物,以讨吉利。多節龍道具笨重,動作簡單,以串行、盤動為主。九節龍人少道具輕,動作靈巧多變、活龍活現。舞蹈動作有盤龍、龍抓身、挨背龍、龍擱腳、左右跳、套頭龍、龍脫殼、龍翻身、雙節龍、背搖船、圓跳龍、滿天龍、遊龍跳、靠足快龍、弓背龍、龍戲尾、龍出首、快遊龍、直沈龍、快跳龍、滾沙龍、大遊龍、小遊龍和龍鑽尾等24種之多。舊稱“落地梅花”。若晚上舞動(俗稱“盤夜龍燈”),龍身上的數十至近百盞燈火(每節龍身裝飾兩盞,餘裝飾龍頭及龍尾)一齊放明,多節龍上下逶迤、左右曲折;七節龍、九節龍翻騰激越,靈便自如,金閃銀爍,頗激動人心。

雙龍戲珠道具由兩條龍和一個龍珠組成。龍嬉珠,珠逗龍,左右上下起伏翻滾,到高潮時雙龍競躍,各逞本領,相當熱鬧。雙龍一般為七節龍。

1946年農曆正月十三日上燈日,在大橋鎮金沙灘舉行慶祝抗日戰争勝利舞龍大賽。有108個農民舞龍隊參加,壯觀一時。

50年代初,奉化布龍得到整理提高。1955年3月,苕宅舞龍隊赴京參加全國農民業餘音樂舞蹈會演,獲優秀獎。1958年,龍頭手陳世雄吸收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此後,苕宅舞龍隊作為奉化代表隊多次參加省内外文藝調演或邀請演出。90年代,奉化布龍參加全國各類比賽,多有獲獎。舞龍已經成為奉化各種大型活動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

旅遊交通

1.甯波汽車南站坐奉化中巴即可。

2.在甯波賀丞路坐636到底站方橋公交站,再換乘奉化20路中巴即可到奉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