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四川省樂山市轄區
五通橋區,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岷江中遊。五通橋曆史悠久,有建制的曆史已有2300多年。周時,區境屬蜀國轄地,秦惠文王滅蜀後,于前311年設蜀郡,區境隸蜀郡南安縣地。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省轄樂山市,為樂山市五通橋區(縣級)至今。總面積4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五通橋區下轄8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通橋區常住人口237933人。秦惠文王後元十四年(前312年),置南安縣。1985年,五通橋區改屬樂山市。五通橋是傳統工業老區,我區一手以先進适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一手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産業聚集,形成了鹽磷化工、農畜産品加工、機電産品加工三大優勢産業,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鹽磷化工逐步成為樂山市四大優勢資源産業之一,機電産品加工業跨區域橫向配套合作的能力顯著增強,農畜産品加工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區域經濟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融入國際國内大産業鍊、大經濟圈。2020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産總值231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
    中文名:五通橋區 外文名:Wutongqiao、District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11112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四川省樂山市 地理位置: 面積:473 下轄地區:8個鎮 政府駐地:竹根鎮 電話區号:0833 郵政區碼:6148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樂山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川L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數量:32萬(2019年) 地區生産總值:231萬元(2019年)

建制沿革

五通橋曆史悠久,有建制的曆史已有2300多年。周時,區境屬蜀國轄地,秦惠文王滅蜀後,于前311年設蜀郡,區境隸蜀郡南安縣地。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省轄樂山市,為樂山市五通橋區(縣級)至今。

帝喾至周朝,區境屬蜀國轄地。

秦惠文王後元九年(前316),秦滅蜀。後元十四年(前312年),置南安縣。後元十五年(前311年),設蜀郡,區境隸蜀郡南安縣地。

漢初,區境為南安縣侯國屬地。建元六年(前135),割蜀郡、廣漢郡,置犍為郡,區境隸犍為郡南安縣。王莽“新朝"(9一23年),犍為郡改為西順郡,區境為西順郡南安縣地。東漢,西順郡複名犍為郡。至蜀漢,區境隸犍為郡南安縣。

晉,置犍為郡,領南安等五縣。至劉宋、南齊,區境為犍為郡南安縣地

梁大同十年(544),廢犍為郡,置戎州,領郡轄縣。至西魏,區境隸戎州六同郡僰道縣,北周保定三年(563),區境被戎州、嘉州、陵州三州分割,隸嘉州平羌郡平羌縣、戎州沉犀郡武陽縣、陵州懷仁都蒲縣。

隋開皇三年(583),置戎州,廢沉犀郡,改武陽縣為犍為縣,區境西南部隸戎州犍為縣。四年,嘉州平羌縣移入區境。區境東北部隸嘉州平羌縣。

開皇十一年(591),平羌縣遷出區境,改置大牢鎮,十三年,升為大牢縣,區境東北部隸資州大牢縣。大業十一年(615),析置玉津縣,區境西北部隸眉山郡玉津縣,東北部隸資陽郡大牢縣,西南部隸戎州犍為縣。

唐,區境東北部隸榮州大牢縣,西北部隸嘉州玉津縣,西南部隸嘉州犍為縣。貞觀元年(627),分大牢縣地析置旭川縣(今榮縣)。景龍二年(708),省雲(榮)州、羅水、雲川、胡連三縣,并入大牢縣。天寶元年(742),改大牢縣為應靈縣。

五代,前蜀、後蜀仍循唐制,區境隸屬未改變。

宋乾德四年(966),改玉津縣為玉津鎮,并入鍵為縣。區境西南和西北部隸嘉州犍為縣,東北部隸榮州應靈縣。慶元二年(1196),改嘉州為嘉定府,改榮州為紹熙府。寶祐後,廢榮州。

元至大四年(1311),廢應靈縣入犍為縣。隸四川行中書省嘉定府路。

明,嘉定州在五通橋設四望溪口巡檢司。

清初,設鹽捕通判,康熙十二年(1673),升嘉定州為嘉定府至清末。

民國2年,區境隸上川南道犍為縣。3年,改上川南道為建昌道。民國24年(1935),犍為縣隸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區境為犍為第四區。25年,區境調整為第四區(五通片)、第五區(西壩片)。31年,改第五區為第七區(西壩片)。37年,改第七區為第三區(西壩片),五通片仍為第四區。38年,第四區改為指導區。

1949年12月15日,區境獲解放。成立五通橋軍管分會,隸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軍事管制委員會,并受犍為縣的領導。

1950年,犍為縣屬川南行政區樂山專區,五通片為犍為縣第四區,西壩片為犍為縣第五區。8月,第四區劃為第七(馬踏區)、第八兩區,五通片為第八區,西壩片為第九區,

1951年,以犍為縣第八區建制,成立五通橋市,隸川南行政區樂山專區。

1952年8月,犍為縣第九區(西壩片)劃歸五通橋市管轄,為五通橋市第六區。

1953年,撤銷4個行政區建立四川省,五通橋市屬四川省樂山專區,

1954年,五通橋市第六區(西壩片)劃歸樂山縣,為樂山縣第十區

1959年,撤銷五通橋市,并入樂山縣,為樂山縣五通橋區

1962年,恢複五通橋市,直隸樂山專區。

1964年,改五通橋市為五通橋區,為樂山專區直轄區。

1978年,五通橋區與樂山縣合井,成立樂山市(縣級),為樂山地區樂山市五通橋區。

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樂山市,設立地級樂山市,五通橋區改屬樂山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9年,撤銷楊柳鎮,劃歸根鎮。撤銷新雲鄉,劃歸牛華鎮。撤銷輝山鎮,劃歸金山鎮。撤銷橋溝鎮,劃歸金粟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五通橋區下轄8鎮:竹根鎮、牛華鎮、金粟鎮、金山鎮、西壩鎮、冠英鎮、蔡金鎮、石麟鎮。共154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通橋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岷江中遊。介于東經103°39′45″~103°56′48″,北緯29°17′29″~29°31′30″之間。東北接井研縣,東與南連犍為縣,西鄰沙灣區,北靠市中區。東西長27.89千米,南北寬26.18千米,總面積473平方千米。

地質

五通橋區出露地層主要是中生界三叠系、侏羅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的河湖沼澤、濱湖淺湖相沉積和近代河流沖積與洪積層。由黃灰色層塊石英砂岩、粉砂岩、頁岩夾煤、紫紅色砂質泥岩、灰綠色鈣質砂頁岩、石灰岩、灰棕紫泥岩、紫紅色砂質泥岩與砂岩不等厚互層,新沖積地層具近代河流沖積與洪積層二元結構等組成。

地形地貌

五通橋區地貌有平壩、淺丘陵和低山,以丘陵為主。岷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将區境分隔為河東、河西兩大片。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兩部向中部傾斜。中部岷江兩岸平壩,河西片的西北部和河東片系淺丘,河西片的沫溪河以南系深丘(低山區)。

氣候

五通橋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降水量1390.6毫米,年均降雨日173.2天;年均光照時數1119.7小時,年均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82.973千卡;無霜期334.5天。

水文

五通橋區河流總長96.25千米,茫溪河、磨池河、沫溪河、眠羊河等河流彙集于岷江。地下水以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為主,孔隙水分布于岷江平壩與河心洲壩,裂隙水分布于岷江東、西部丘陵區,岩溶水分布于區境西南部低山區。

土壤

五通橋區土壤5個:水稻土、潮土(沖積土)、紫色土、黃壤土、鹽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五通橋區自産水量(地下水)和過境客水量(地表水)641.6~842.7億立方米(其中自産水占總水量的10%,過境客水量占90%);過境客水量主要來源于岷江及其支流湧斯江、茫溪河、沫溪河和眠羊溪。

土地資源

五通橋區土地面積441.23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28.99萬畝,基本農田面積24.60萬畝,未利用土地面積54,155畝。

生物資源

五通橋區喬木樹種有馬尾松、山麻柳、柏樹、桉樹、青杠、楠木、雪松、闆栗等,竹類有慈竹、水竹、斑竹、楠竹、苦竹、硬頭黃等,灌木有黃荊、馬桑、矮桐子、映山紅、山茶等。

礦産資源

五通橋區礦藏以煤、鹽鹵、沙、礫石、頁岩、石灰石為主,沙金有零星分布。

人口民族

截至到2019年,五通橋全區約32萬人,農村人口17.5萬人,有百歲以上老人50名,占全區人口比率1.604/萬人,是全國平均水平0.3/萬人的五倍。

總戶數116856戶,戶籍人口294707人。出生人口2048人,出生率6.9‰。死亡人口3656人,死亡率12.4%。人口自然增長率-5.5%,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31736人,農業人口162971人。男性人口147466人,女性人口147241人。計劃生育率99.8%。常住人口30.6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5萬,城鎮化率57.3%,比上年提高1.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通橋區常住人口237933人。

政治

區委書記:

張國清

區長:

李良

幹部領導

經濟

綜述

經濟總體情況

2020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産總值231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于調整預算目标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72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2元、增長9.5%。

2019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産總值2183423萬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59623萬元,增長2.8%。第二産業增加值1301092萬元,增長9.8%。第三産業增加值622708萬元,增長9.8%。

2019年,五通橋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3.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指數上漲11.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5.2%。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2.9%。

财政

2019年,五通橋區公共财政總收入141379萬元,比上年減少2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912萬元,增長2.7%。其中企業所得稅4914萬元,減少49.3%。财政支出320375萬元,增長52.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2670萬元,增長7.5%。

稅收

2019年,五通橋區稅務收入144227萬元,比上年減少14.0%。其中稅收收入122900萬元,同比減少24.4%。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五通橋區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2.7億元,同比增長18.1%。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施工項目66個,同比下降22.4%,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14.1億元,增長4.1%。其中:新開工項目25個。建成投産項目35個,項目建成投産率52.2%,新增固定資産76.6億元,固定資産交付使用率57.7%。

2019年,五通橋區民間投資75.9億元,增長5.4%。占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8%。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中,第一産業投資0.99億元,下降63.3%。第二産業投資49.8億元,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49.6億元,增長1.5%。第三産業投資80.1億元,增長42.3%,占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1.2%,其中交通運輸投資29.8億元,增長60.5%。

2019年,五通橋區房地産開發投資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4%。商品房施工面積62.5萬平方米,增長38.7%。其中新開工面積23.4萬平方米,增長161.7%。住宅面積53.3萬平方米,增長30.8%。

工資

2019年,五通橋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1元,增長8.9%。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9644元,同比增長7.0%。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24293元,增長5.4%。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8271元,同比增加1.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4.0%。比去年同期減少1.3%。

2019年,五通橋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3元,增收1500元,增長10.1%。其中:工資性收入8594元,增長8.4%。家庭經營淨收入4445元,增長470元,同比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831元,增長1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4.8%,同比減少1.8%。

第一産業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建成高标準農田1.7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9萬畝,新建标準化生豬規模養殖項目12個,生豬年産能20萬頭。新(改)建現代農業園區4個,發展生、葡萄、柑橘等規模化特色産業基地15萬畝,打造新型農旅融合綜合體11個,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3個,保有“三品一标”71個。發展農産品加工企業30餘家、加工業産值30億元。

2019年,五通橋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713公頃,增加105公頃,增長0.8%。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09公頃,減少5公頃,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008公頃,增長5.7%。

2019年,五通橋區糧食産量80716噸,比上年增産823噸,增長1%。經濟作物中:油料産量3774噸,增長7%。甘蔗産量1680噸,蔬菜産量136488噸,增長4.8%。茶葉産量1638噸,增長1.4%。

2019年,五通橋區肉類總産量16195噸。其中,豬肉産量8260噸,牛肉産量122噸,羊肉産量91噸,兔肉産量615噸,禽肉産量7107噸,禽蛋産量15546噸。

2019年,五通橋區水産品養殖面積223公頃,水産品産量0.51萬噸,增長2%。森林面積1.7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6.7%,林業技術人員4人。

2019年,五通橋區有效灌溉面積10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16.65萬千瓦,增長2.7%。農村居民用電量9473萬千瓦小時,增長9%。

第二産業

2020年,五通橋區新培育“小升規”企業9家、上市企業主營基地1家,新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

2019年,五通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戶,工業總産值206億,比上年增長11.6%,産銷率95.4%,比上年下降4.1%。

2019年,五通橋區納入統計的10種重點産品生産量中,飼料下降11.7%。其餘産品産量增長:聚氯乙烯樹脂增長1.8%,氯化铵增長6.4%,純堿增長7.7%,水泥增長38.8%,燒堿增長21.4%,草甘膦增長16%,多晶矽增長125.8%,原煤增長6.4%,原鹽增長3.3%。

2019年,五通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3.86億元,增長17.8%。利稅26.69億元,下降1.9%。建築業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8個,勞務分包企業2個,總産值24.6億元,同比增加7.4%。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20年,五通橋區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0家,拟入庫規上服務業企業4家,新增參創市場主體“一店一碼”130個。新增企業、個體工商戶1447戶,新增注冊資本8.89億元。

2019年,五通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批發業零售額4.15億元,增長11.0%。零售業零售額52.30億元,增長10.4%。住宿業零售額0.35億元,增長12.1%。餐飲業零售額15.76億元,增長11.8%。

房地産業

2020年,五通橋區新增房地産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新區建成區面積4.8平方千米。

對外貿易

2019年,五通橋區進出口總額41183.63萬美元,同比減少20.9%。其中:出口36258.95萬美元,同比減少20.9%。進口4924.68萬美元,同比減少20.9%,實際使用外資6000萬人民币。

2020年,五通橋區開展遠程對接、雲上洽談等60餘次,對接企業70餘家,簽約重點項目7個、總投資239億元,到位市外内資120億元。組織11家企業參加各類線上線下商品交易活動,培育外向型企業19家,進出口貿易額24億元。

電信業

2019年,五通橋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52201戶,移動電話用戶111920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7766戶,本地網光纜長度6514皮長千米。

金融

2019年,五通橋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90416萬元,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811393萬元,增長10.6%。

交通運輸

213國道、104省道、樂宜高速公路穿過五通橋區。

2020年,五通橋區新(改)建農村公路100餘條130千米,建制村通客車率、通硬化路率均100%。

2019年,五通橋區公路總裡程895.4千米。其中:等級公路846.5千米。新增公路199.2千米,其中改建變更裡程199.2千米。通航總裡程27千米,其中4級航道27千米,7級航道0千米。公路貨物周轉量130274萬噸千米,增長14%。公路客運量1363萬人千米,下降78%。水運貨物周轉量4.64萬噸千米,水運貨運量2.32萬噸,下降68.8%。民用汽車擁有量39885輛,比上年增加3781輛,增長10.5%,實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59輛。公共汽車客運總量324萬人次,出租汽車42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資金1700萬元,完成三鎮學校布局調整,建成1所幼兒園。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3所,在校學生22593人。小學生9924人,普通中學學生6816人;專任教師1929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723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721人。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77.4%。小學17所,招生1607人,在校小學生9924人,減少117人。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8.6%,其中女童淨入學率98.9%。普通中學15所,招生2310人,在校學生6816人。幼兒園39所,入院兒童1498人,在園幼兒5296人。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1所,招生193人。在校學生557人,專任教師59人,聘請校外教師8人。

文化事業

2019年,五通橋區免費開放體育館1萬人次,完成省、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15個。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群衆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0個,文化站12個,城市電影院1個。免費開放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2個以及街道文化站0個、博物館0個。補充更新0個農家書屋、0個社區書屋。申報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廣播電視台1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8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9年,五通橋區完成15個村健身器材安裝,城區新增體育健身設施3處,健身步道2條。體育場所接待群衆12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20年,五通橋區中醫醫院業務收入5000萬元、增長51%。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衛生機構261個(含村衛生室),床位1725張。其中醫院12個,床位1281張。衛生技術人員136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8人,注冊護師、護士59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7%。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

社會保障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1.17億元完成25件民生實事。發放失業補助金275.44萬元,成立8個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中心,新增城鎮就業520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發放各類政策兜底資金8267.05萬元,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3%。發放退役軍人撫恤補助資金3353.31萬元。協調處理勞動糾紛50餘起,為農民工追讨工資及各類賠償金1000餘萬元。

2020年,五通橋區設立總規模2538萬元的教育、衛生、産業等五項扶貧基金,落地落實15個扶貧專項。發放低保、居家救助等各類保障金950餘萬元,創建省級就業扶貧基地1個,引導2800餘名貧困家庭勞動力返崗就業。貧困群衆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1.1%。

2019年,五通橋區城鎮從業人員7792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失業人員再就業0.1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84436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征繳額2069.5萬元,參加工傷保險26990人,工傷保險征繳額2621.8萬元,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1530人,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征繳額12459萬元。

地方特産

西壩生姜

西壩生姜,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西壩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澤白淨,姜頭頂端紅玉着甲。單株長20厘米以上,鮮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質細嫩,纖維少,辛辣味較濃,脆爽,商品性好。

 西壩生姜在曆史上是久負盛名的貢姜,明正統年間,西壩生姜以其鮮、嫩、香、脆,被列為皇家貢品,一直到清朝也沒有因改朝換代而間斷過,有肉厚、味濃、脆爽、無筋的特點、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纖纖玉手,又稱“西壩仙女姜”。

以鮮、嫩、香、脆為特色的“西壩仙女姜”是如何在當時的條件下運往京城,而又能保持其特色的呢?據測算,從西壩到京城用馬車運姜,多則兩月,少則一月有餘;如水陸并用也在20天以上,這還不包括在路上的意外。嘉州府為了上運貢品,官吏和百姓們在上面動了不少腦筋。據史料載曰:“土埋之、草蓋之、水澆之,水陸并行,至京不腐。”精彩地道明了當時上貢生姜的圖景。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西壩生姜”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五通橋豆腐乳

五通橋豆腐乳,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五通橋豆腐乳又稱五通橋毛黴豆腐乳,得益于五通橋五通橋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産生的中國五通橋毛黴,五通橋豆腐乳香味濃郁、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2011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五通橋豆腐乳”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風景名勝

通材中學舊址

通材中學舊址,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竹根鎮文化街368号。1938年,建立中共通材中學特别支部。領導進步師生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95年,為五通橋區革命史陳列館。

張公館

張公館,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金粟鎮雙漩壩村四組。建于1920年,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木結構建築,建築主體結構保存基本完整。1923年,劉伯承居住于張氏宅。

現任領導

劉勇:區委委員、常委、書記

著名人物

2021年3月,五通橋區入選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

2021年8月,樂山市五通橋區入選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