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展覽會

圖畫展覽會

俄國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
《展覽會之畫》,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原為一鋼琴組曲;經後代音樂家改為管弦樂版後,吸引更多的聽衆,最有名的版本為拉威爾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1874年6月穆索爾斯基寫下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靈感來自于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穆索爾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維克托·阿裡山大羅維奇·哈特曼所畫。本曲中分為漫步、侏儒、古堡、杜樂利花園、牛車、蛋中小雞、窮富猶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輔城門樓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性。
    中文名:圖畫展覽會 外文名: 别名: 創作時間:1873年 作者: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 類别:鋼琴曲

作品簡介

展覽會之畫》,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原為一鋼琴組曲;經後代音樂家改為管弦樂版後,吸引更多的聽衆,最有名的版本為拉威爾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

1874年6月穆索爾斯基寫下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靈感來自于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穆索爾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維克托·阿裡山大羅維寄·哈特曼所畫。

本曲中分為漫步、侏儒、古堡、杜樂利花園、牛車、蛋中小雞、窮富猶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輔城門樓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性。

作者介紹

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俄國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羅别茨縣卡列沃村。他主張音樂必須反映現實,表現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獨創性。1863年返回聖彼得堡,進一步受到了以H.r.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經曆了深刻的思想轉變,形成了進步的世界觀與藝術觀。他的民主思想傾向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充分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産生在這個時期。

1881年3月28日卒于聖彼得堡。

曲目解說

圖畫展覽會》共有十段樂曲,每一段樂曲描繪一個特定的景物,而整個作品則用一個叫做“漫步”的主題貫串和統一起來。這個主題同樣是從加爾特曼的繪畫中獲得靈感寫出的,它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好像是穆索爾斯基自己,可能還有斯塔索夫,以及穆索爾斯基和魁偉的加爾特曼的朋友們,在展覽會的觀衆面前走來走去;這個主題在樂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為整套樂曲的基礎。開頭它像是整套作品的引子,後來,它每次在各段樂曲之間出現時,總是變換新的面貌以同各段樂曲或相陪襯、或相對置,而到最後,它甚至滲入到樂曲的本體中去。這個主題不論在音調、節奏、和弦連接以及整個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羅斯民間歌曲之間保有直接的密切聯系。

《圖畫展覽會》的十段樂曲分别是:

1.侏儒(Gnomus)

2.古堡(The Old Castle)

3.杜依勒裡宮(The Tuileries Gardens)

4.牛車(Bydlo)

5.未出殼小雞的舞蹈(Ballet of the Chickens in their Shells)

6.兩個猶太人——胖子和瘦子(Samuel Goldenbery and Schmuyle)

7.裡莫日集市——驚人新聞(The Market-place at Limages)

8.墓穴(The Catacombs)

9.雞腳上的小屋——女巫(The Hut on Fowl‘s Legs)

10.基輔的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

漫步主題(Promenade)

在引子裡,拉威爾先讓一個C調小号獨自奏出這個主題,當它重又出現時,立即用管樂器的強有力的合奏來支持它,随後,當音樂從原調轉入降D大調時,則用弦樂器的合奏來變換樂隊的色彩。這段引子構成了一個莊嚴、鮮明而有力的背景,整個作品的所有畫面或場景都是在這一背景上展開的。

第一幅畫《侏儒Gnomus》:這是“一個小侏儒邁着畸形的雙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腳外拐,十分醜陋。音樂緊張而怪誕,充滿震撼力的大鼓刻畫出侏儒的艱難步履和絕望、複雜的内心世界。弦樂的顫音、打擊樂器色彩的加入帶來了神秘的意境。侏儒一瘸一拐的步态躍然眼前。

漫步主題(Promenade)

第二幅畫《古堡The Old Castle》:中世紀的古城堡前,一個遊吟詩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純樸憂傷而又動人的歌。中音薩克斯管深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麗。加了弱音器的弦樂使這首悲歌風味的抒情田園詩充滿了平靜地沉思冥想的氛圍,淡淡的哀愁絲絲縷縷,不絕于耳。

漫步主題(Promenade)

第三幅畫《杜伊勒裡宮的花園The Tuileries Gardens》:穆索爾斯基為此曲加的副标題是“孩子們遊戲後的争吵”。這是巴黎一所王宮的花園,孩子們在花園裡遊戲着,吵鬧着。木管樂器調皮地上下飛馳,好像孩子門叽叽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對比樂句更使音樂充滿了盎然生機。這是一幅逼真而典雅的風俗性生活畫面。作品細緻的心理描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幅畫《牛車Bydlo》:大号和樂隊沉重、緩慢地進行,描繪牛車不堪重負地艱難行進着,悲戚的音調表現了農民的悲慘生活。

漫步主題(Promenade)

第五幅畫《未出殼小雞的舞蹈Ballet of the Chickens in their Shells》:木管樂器尖聲尖氣地瞅瞅叫着,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顫音更使音樂活潑而極富幽默感,音樂塑造出一組組優美的舞蹈畫面。

第六幅畫《兩個猶太人——胖子和瘦子Samuel Goldenbery and Schmuyle》:穆索爾斯基用威風凜凜、傲慢粗暴的音樂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機靈的音樂形象刻畫了一富一窮的兩個猶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會意義。

第七幅畫《裡莫日集市The Market-place at Limages》:這是法國南部一個陽光明媚的集市。法國号歡樂的叙述,弦樂器愉快的跳動,木管樂器的穿插聒噪,小号喜劇性的喧鬧,構成了一個喧嘩熱鬧的市場景象。

第八幅畫《墓穴The Catacombs》:沉重的、葬禮似的低音和威嚴的和弦有時陰森,有時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題”的出現似乎是作者與亡友間的對話,音樂進而發展成為一首神聖的悼歌。

第九幅畫是《雞腳上的小屋The Hut on Fowl‘s Legs》:小屋的主人是俄羅斯童話中的女巫。野性發作般的音樂橫沖直撞,表現了女巫在樹林中飛翔的幻想景象。

第十幅畫《基輔的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音樂是一首莊嚴的頌歌,像巨人一樣氣勢宏偉。樂隊的全奏好像民衆的歡騰,音樂在輝煌的音樂形象中氣勢磅礴地結束。

《圖畫展覽會》是1874年穆索爾斯基參觀亡友俄羅斯畫家和建築家哈特曼的遺作展覽後有感而寫的。哈特曼從國外深造回來後,緻力于研究和創造一種能夠把古老的農村建築同現代的要求統一起來的新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出于共同的鬥争目标,哈特曼同穆索爾斯基、斯塔索夫關系十分親密。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歲時突然死去。此後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走和主持之下,在美術學院舉行了哈特曼的速寫、水彩畫和舞台設計圖等美術作品紀念展覽。穆索爾斯基參觀哈特曼的紀念展覽會後不久,又從展品中選出他最感親切的肖像畫、風俗畫以及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的畫面,寫了一套鋼琴曲,叫做《圖畫展覽會》。他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熱情,寫作時樂思和音調源源而來,幾乎是一揮而就。他的這套作品的鋼琴寫法文采斐然,表現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在用音樂手法來描繪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這部作品足以稱為一個輝煌的範例。它引起了很多行家的注意和研究。其管弦樂改編曲至少有5種。其中以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配器的一種最為出色和廣為流傳。

全曲共分十段。它們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裡宮的花園》、《牛車》、《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兩個猶太人》、《李莫日市場》、《墓穴》、《雞腳上的小屋》、《基輔大門》。

每一段樂曲描繪一個特定的景物,而整個作品則用一個叫做“漫步”的主題貫串和統一起來。這個主題是從哈特曼繪畫中獲得的靈感寫出的。它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好像是穆索爾斯基自己,可能還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們,在展覽會的觀衆面前走來走去。這個主題在樂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為整套樂曲的基礎。這個主題不論在音調、節奏、和弦連接以及整個表達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羅斯民間歌曲之間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聯系。

1.《牛車》兩頭馴順的公牛拖着一輛裝有大車輪的、在波蘭農村常見的笨重而簡陋的大貨車蹒跚而過,這就是樂曲所要描繪的另一幅風俗性畫面。樂隊中低聲部的緩慢而沉重的和弦式進行,表現出這沉重的牛車在不勝負擔似地艱難行進,而在這背景上由大号奏出的一支駕車人之歌,用悲戚的音調表達着農民對他們不自由的生活和沒有歡樂的艱苦勞動的悲痛感受: 這首樂曲的力度有着很大的變化。樂曲從極弱的音響開始,好像這負重的牛車從遠處慢慢走過來。當音樂到達高潮時,又如牛車已經走到聽者跟前似的。這時候還可以聽到小鼓模仿牛車的吱吱呷呷聲。後來,這駕車人之歌的餘音又在帶弱音器的法國号和低音單簧管上閃現,最後便在遠處慢慢地消逝。

2.《兩個猶太人》 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爾都是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時寫生的模特兒。這兩個猶太人,一個富有、肥胖、自滿而樂觀;另一個貧窮、羸弱、消瘦、哀怨,幾乎是哭喪的樣子。他們本來是哈特曼的兩幅互不相幹的肖像畫中的人物,但在穆索爾斯基的這段樂曲中卻聚在一起,相互交談,相互對照。這兩個人物各有其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的心理刻畫既深刻又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 撒母耳·戈登堡妄自尊大,威風凜凜,又傲慢,又粗暴,穆索爾斯基用間歇的節奏、出人不意的重音、減緩的速度,結合着每一個旋律音的意味深長的加重來表現它,好像這個人打着各種手勢,比手劃腳地不知是在威吓,還是在勸說什麼人似的。這個主題由木管樂器組和弦樂器組的齊奏奏出: 什缪耶爾的性格在很多方面同前者截然相反。他機靈,神經質,在富人面前聲音顫抖,曲意逢迎。由加弱音器的小号來演奏。這兩個主題都有猶太歌曲的一些特點。它們在各自的陳述之後便交織在一起。其中,窮人的主題動機屢次被粗暴地打斷,并被抛棄一旁,而富人的主題終于占據優勢。

3.《基輔大門》 哈特曼為基輔設計的一座雄偉的城門,具有古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并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裝飾,城門同教堂毗連。

穆索爾斯基的這首樂曲很好地表達出畫面的基本内容。

它包含三個互為對比的形象: 第一個是一首莊嚴的頌歌,它像巨人一樣宏偉和有氣魄。管樂器的合奏強調出它所特有的這一氣質;第二個音樂形象虔誠而嚴肅,使人聯想到教堂中的祈禱。因為在圖畫中,除了城市外,還有一座教堂。作曲家在這裡用音樂來描繪教堂裡傳出的唱詩聲和祈禱聲,且在這裡表示對亡友的哀思;第三個音樂形象是節日的鐘聲,鐘聲中又出現了“漫步”主題。鳴鐘是古俄羅斯慶典儀式不可缺少的内容,樂曲中的鐘聲熱烈輝煌,表現了古俄羅斯首都基輔的節日氣氛。最後,在尾聲中,城門的主題越來越輝煌,呈現出全民歡騰的壯麗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