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積習

和平積習

漢語詞語
“和平積習”是指部隊長期處于和平時期,使一些部隊養成了懶散習慣,導緻戰備意識淡漠,打仗思想弱化,訓練脫離實戰,演習成了“演戲”等的現象。“和平積習”是軍隊戰鬥力最緻命的腐蝕劑,是和平環境下軍事鬥争準備的頭号大敵,必須堅決予以清除。該詞最先見于2013年1月20日《解放軍報》頭版《準備打仗,先向“和平積習”開刀——北京軍區三九演兵重在端正訓練作風一針見血查問題》一文。
    中文名:和平積習 外文名:Peaceful Habits 别名: 拼音:hépíngjīxí

詞語解釋

和平:hépíng

(1)[Pax]:以不存在大的戰争和國際事務的普遍穩定為其特征的國際曆史時期

(2)[peace]:政府之間互相友好;沒有戰争的狀态

積習:jīxín(1)長期形成的習慣。漢·蔡邕〈述行賦〉:「唐虞眇其既遠兮,常俗生于積習。」

(2)熟練、娴習。《文選.左思.魏都賦》:「剞劂罔掇,匠斲積習。」

提出背景

2013年1月16日上午,北京軍區某炮兵旅召開的冬訓總結會,檢讨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擺出不少問題、總結多條教訓。數據顯示,此次演練填補了中國陸軍部隊冬訓的多項空白:規模大、要素全,3個不同兵種的建制旅,22種武器、21種彈藥,全部在最低氣溫-32℃的嚴寒環境下實現了精确打擊,某新型自行火炮、某型新特彈藥更是首次在冰天雪地實射檢驗中打出了好成績。

打得不錯,講評為何頻頻“向我開炮”?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魏文豪指出,長期不打仗,讓一些官兵慢慢滋生了許多“和平積習”。複盤視頻中暴露出的“演練地域,排長還像操場上一樣集合隊伍下達課目”“對抗演練中,戰車‘頭頂’彩旗沖鋒”等等“和平積習”,藏在部隊訓練的各個角落,打起仗來要吃大虧!

某裝甲旅不預演、不擺練,首輪射擊14個目标13中,導調組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全旅給養隻按人頭、演練天數攜帶,如果遇上大雪天補給跟不上,多待一天也會餓肚子。某炮兵旅4種火炮對同一目标集火打擊,反應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導調組照樣“挑刺”:演練結束,剩餘彈藥就地打光,倘若返程還有“敵情”,再先進的火炮也是廢鐵。某炮兵旅摩托化機動剛出營門不久,一位帶車的排長就打起瞌睡,當場受到警告處分……

“習主席要求全軍‘能打仗、打勝仗’,就是要我們把一切不适應戰場的習氣消滅在平時。”該旅所在集團軍副軍長張曉明的一番話擲地有聲:冬練三九,訓得不錯也要四處“找茬兒”,旨在讓部隊真正樹立打仗意識、打赢标準,這比打出“滿堂彩”更可貴。

所以2013年1月20日,《解放軍報》頭版指出《準備打仗,先向“和平積習”開刀——北京軍區三九演兵重在端正訓練作風一針見血查問題》。

現象評論

三九演兵,拿“和平積習”開刀,這一“刀”開得好!

這是令人警醒的一“刀”。長期不打仗,使一些部隊滋生了“和平積習”,戰備意識淡漠,打仗思想弱化,訓練脫離實戰,演習成了“演戲”。“和平積習”是戰鬥力最緻命的腐蝕劑,是當前軍事鬥争準備的頭号大敵,必須堅決予以清除。一支軍隊的衰敗,往往是從滋生“和平積習”開始的,清朝“八旗鐵騎”的蛻變過程就是一本極好的反面教材

這是令人振奮的一“刀”。軍隊隻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态,而“準備打仗”是一種常态,隻有平時的準備充分了、實戰化訓練紮實了,關鍵時刻才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縱觀國際風雲變幻,我們須臾不可放松懈怠;着眼履行使命任務,我們更須揚鞭策馬,因為有一根弦我們緊繃着,有一種責任我們肩扛着,有一聲号令我們等待着——時刻準備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