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養醫

以藥養醫

影響醫療事業發展的醫療體制
以藥養醫是中國一段曆史時期内的一種醫療體制,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權給醫院将藥品加價後賣給消費者,改革開放後,醫院要負擔自身的發展資金和醫生的工資,為了創收,使這一制度逐漸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醫藥養醫不僅使患者負擔加重背離了公益位置,也阻礙了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中文名:以藥養醫 外文名: 别名: 定義:以醫生的勞動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 起源:1950年代的中國醫療體制 原因:政府财力不足 性質:阻礙了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簡介

以藥養醫是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醫院從藥品生産企業或醫藥公司購進藥品,直到将藥品轉賣給患者,醫院所花成本僅為采購人員的工資福利支出、藥品運輸費用和保管費用。醫院藥品零售價适當高于采購價(即存在差價率)是合理的,但是以高出幾倍、十幾倍的價格賣給患者,就屬于不合理的暴利。

曆史發展

20世紀50年代,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公立醫院生存發展,國家明确公立醫院可以将藥品加價15%後向群衆提供。

1981年3月,為扭轉衛生機構不善于經營核算的局面,衛生部下發了《醫院經濟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加強衛生機構經濟管理的意見》,在此基礎上,1985年中國正式啟動醫療改革,核心思想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以“隻給政策不給錢”為主導思想,和以“建設靠國家,吃飯靠自己”為主要精神的第一次醫改,在刺激醫院創收,彌補收入不足的同時,也影響了醫療機構公益性的發揮,釀成“看病問題”突出,群衆反映強烈的後患。

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醫改研究報告稱,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這份報告讓2005年成為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的起點。

2006年9月,成立了由11個有關部委組成的醫改協調小組,國家發改委主任和衛生部部長共同出任組長,新一輪的醫改正式啟動。

2009年,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試點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努力讓群衆看好病,切實緩解群衆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2010年9月安徽省首次按照新的模式集中采購時,由于讓中标企業自選配送商,導緻配送企業過多,市場分散成本增加配送滞後,後來不得不重新調整。

2011年10月20日,北京啟動解決“以藥養醫”現狀的大醫院改革,拟推出一系列具體政策,包括在各醫院減少藥品數量,适度提高市民醫藥費中診療價格所占比重,并試點進行醫院藥房“托管”的舉措,以此切斷“以藥養醫”。

2011年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正在醞釀完善,安徽模式的一些做法經完善後,可能向更大範圍推廣。據消息人士透露,基層用藥應可得到更大自主權;另一方面,基本藥物集中招标采購的安徽基藥采購模式中,借鑒國外的“雙信封”制度有可能稍作改動,移植到大醫院的藥品招标采購中。

2012年1月5日,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以藥補醫機制推動了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造成了藥品濫用,十二五期間必須理順補償機制,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陳竺稱,2012年在300個試點縣先行推行落實取消以藥補醫相關政策,力争2013年在縣級醫院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推開。

2020年9月2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主辦,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簡稱“儀綜所”)與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聯合承辦的“第二屆醫療裝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醫工協同與創新服務”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論壇旨在聚焦醫療裝備共性關鍵技術,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闆,促進醫、研、企、用協同融合創新,保障醫療裝備産業高質量發展。醫療裝備關鍵零部件專區雲會展在會議期間同步上線,将于2020年9月-2021年2月開展為期6個月在線展示

現狀

以藥養醫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因為政府投入不足,醫院收入主要靠自己創收,他們創收的門路大緻有幾條:

1、賣藥。賣貴藥,多賣藥,甚至收取醫藥公司的提成。

2、過度檢查。檢查費用很高,本不應該做的檢查全做,獲得收入。

3、高端器材的使用。比如安裝心髒支架,本來可以安一個,醫生要安兩個、三個。安支架的價格非常高,進口的支架,到岸價格是2000美金,但是到醫院都6000美金以上。

這種逐利機制,使公立醫院偏離了公益性的方向。老百姓看不起病,同時老百姓也用了很多不該用的藥。

多數公立醫院已經在“以藥養醫”這條路上行走了多年。據官方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1年間,無論是門診費用還是住院費用,藥品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份額均維持在44%的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醫院甚至高達70%。

流程

醫院進藥首先要經過相關分管院長的批準,再經藥劑科負責人具體經辦,最後由廠方的醫藥代表負責供貨。

在分配回扣利潤時,由藥房負責統計各科醫生開藥處方數量,再具體進行分配。如廠方醫藥代表直接把開藥的回扣通過現金的方式發放到醫生的手中;而另一種方式是廠方醫藥代表通過藥房負責人将回扣發放到醫生手中。一般情況下,臨床用的新藥和處方藥都有給醫生的回扣。臨床用藥方面,部分藥品有醫藥代表在醫院進行促銷,和醫生聯系,促使用其公司生産的藥品,之後按每位醫生開藥的數量再給醫生一定的回扣。如果是開新藥的處方,由于新藥銷售價格高,廠方利潤大,醫生的回扣也多。

有途徑拿回扣的醫生平均每月藥品回扣部分超過醫生月工資水平,也就是說其收入的大部分來源是藥品回扣。

影響

催生腐敗

以藥養醫導緻了藥品生産流通領域出現的種種亂象以及行業不規範行為,伴随以藥養醫而來的,除了養活公立醫院外,還有大面積的腐敗現象,“以藥養醫”變成了“以藥腐醫”:

2010年12月16日,珠海市檢察院對外通報,全市9家公立醫院原藥劑科主任全部因收受藥品供應商和醫藥代表的回扣被捕。

2010年12月17日,浙江當地醫院“回扣門”事件再次被曝光,涉及金華麗水近20家醫院的醫生。

市場

10年臨床基礎、産品:獨家獨品otc、療效:領先的滴丸制劑、模式:控品、控價、控渠道。1、抗炎.抗菌.抗病毒三效合一;2、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綠色中藥抗生素;3、中藥現代化典範滴丸劑優于般口服劑型;4、保留穿心蓮6類有效成份優于單一内脂制劑。

醫生職業價值貶低

與藥價虛高相襯的,是醫生勞動的貶值:國家規定三甲醫院的方便門診挂号費隻準收1元,即使是專家号,也隻是幾元錢,還不如坐出租車的費用。央視曾報道北京某醫院亂收費挂号費從1元升至2元遭重罰。

一些醫生表示,要成為一名醫生,最少要念五年的醫科大學,而且還要繼續往上讀研,讀博,時間花費的是最多的,學費也是最高的,但換來的卻是工資最低的,工作風險最大的,甚至随時冒着生命的危險在工作。現在被病人傷害甚至緻死的醫生不在少數,醫生已經成了一個很恐怖的職業,随時都會被社會批判。但醫生的基本工資隻有1000多,如果沒有提成,工資遠遠低于其他職業的工資,這就造成了付出與收獲的不成正比。在這種規則下,在中國行醫,醫生的勞動價值不是通過他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體現的,而是通過技術以外的“收入”補償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