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

咨詢師

解決問題或提供方案的專業人員

自2004年8月19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向社會發布第一批9個新職業以來,如下的咨詢師作為國家發布的新職業,已開始慢慢被社會認可:創業咨詢師、生殖健康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心理咨詢師開始被社會認可開始,咨詢師就不再是高高在上,隻面向企業經驗管理的神秘人物;而到婚姻家庭咨詢師開始被人接受,咨詢師更是變成了關注起尋常百姓家庭俗事的日常職業。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通過咨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個人或組織解決問題或提供方案的專業人員[1]。比如心理咨詢師、求職咨詢師、管理咨詢師、營銷咨詢師、戰略咨詢師等。

    中文名:咨詢師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英文名:consultation 法文:consulter 來源:consulto 含義:磋商、顧問、評議、診斷 分類:心理咨詢師、求職咨詢師等

基本概念

咨詢一詞,在漢語中有商量、詢問、謀劃和征求意見的含義。最初,咨和詢為兩詞,咨表商量,詢表詢問。“咨詢”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其中有“載馳載驅,周愛咨詢”的詩句,意思是說,君譴使臣,要使臣悉心察訪民間疾苦以告天下。古代為統治者出謀劃策的謀士、谏臣、軍師和食客等就是專門從事咨詢活動的人員。當然,中國古代所從事的咨詢活動以及對咨詢一詞的理解,都具有較大的随機性、随意性,跟現代咨詢活動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在英語中,與之相對應的是動詞consult和名詞consultation,法文為consulter,來源于拉丁文consulto,意為磋商、顧問、評議、診斷、了解意見等。

還有國外學者從行為學的觀點出發,将咨詢稱作是一種“介入”和“幹預”。在日本,人們稱咨詢為“診斷”。1972年英國出版《牛津辭典》給咨詢人員所下的定義是:“勝任提供專業建議和服務的人。”1982年美國出版的《咨詢工程師》一書為從事工程咨詢的工程師所下的定義是:“咨詢工程師是在計費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專業工程服務的獨立的專業工程師”,“他們出賣的是服務、知識和判斷”。

作為一種智力密集型的知識服務性産業,咨詢的現代意義是指來自個體和組織外部的專業化技能,它以專門的知識、信息、經驗為資源,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案或決策建議。

管理咨詢

指由獨立的合格的個人或幾個人深入到企業現場,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和科學方法,通過對企業的診斷、培訓、方案規劃、系統設計與輔導,從集團企業的管理到局部系統的建立,從戰略層面的确立到行為方案的設計,對企業生産經營全過程實施動态分析,協助其建立現代管理系統,提出行動建議,并協助執行這些建議,以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業務活動。主要包括綜合管理咨詢、戰略管理咨詢、生産、人力資源、财務、物流、市場營銷、信息系統管理咨詢。

報考時間

報名時間:于鑒定考試開考前兩個月截止當期報名。

考試時間: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定于每年5月和11月的第三個周末

職業要求

知識要求:一般都要求有碩士以上學曆。在知識結構方面應同時具備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

技能要求:毋庸置疑,溝通能力是第一位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運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自身的敏感性都是咨詢師所應該具備的。

經驗要求:需要有對各行各業全面綜合的把握,在一問一答之間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儲備;從事過相關工作的經驗;熟練各種測評工具和方法,切實地根據咨詢者的需求加以引導。

咨詢師新職業

自2004年8月19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向社會發布第一批9個新職業以來,如下的咨詢師作為國家發布的新職業,已開始慢慢被社會認可:創業咨詢師、生殖健康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心理咨詢師開始被社會認可開始,咨詢師就不再是高高在上,隻面向企業經驗管理的神秘人物;而到婚姻家庭咨詢師開始被人接受,咨詢師更是變成了關注起尋常百姓家庭俗事的日常職業。

管理咨詢師的“三為”與“三反”招數

有許多HR反映,企業聘請的管理咨詢師在企業“水土不服”,很難起到應起的作用。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劉先明為此提出了“三為”與“三反”的招數。

三為

善于有為。有為的方式主要是制定、執行适應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而不是自己随意的一個指令或決策;有為要體現企業的意志和維護企業的利益;與此同時,也要表現出自己的個人智慧,但是個人智慧突出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個性語言,而是通過與員工溝通後産生的群衆性語言。

避免錯為。表現主要包括:咨詢師在錯誤判斷基礎上的行為;咨詢師的判斷正确了,但是沒有正确解決問題的方法、行為。錯為帶來的結果是:将你的管理與咨詢能力一覽無馀地展現在全體員工面前,有可能咨詢師的一個小小的錯為會帶來極大的權威和信譽損失。

杜絕無為。無為的最直接表現是咨詢師沒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和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講,無為實際上也是一種錯為。企業需要咨詢師做出反應時,而咨詢師卻沒有應有的反應,那麼咨詢師的無能為力就全面表現出來,将限制咨詢師今後可能的有為,即使咨詢師在後期某個問題上有了有為的方案,也不會引起員工的信任和企業的采納,因為咨詢師的管理與咨詢能力已經被企業或員工質疑。

三反

藝術性地應對反對:企業選擇顧問,企業的各級員工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大緻可分支持、疑慮、反對三種。反對的員工大多集中于企業高管,他們會有本能性的排斥,認為沒有必要或認為顧問并不比他們高明多少,這樣就會無意之中,在配合和執行咨詢師的主張時持反對性的意見。這時咨詢師要汲取反對者的智慧,多聽取反對者的意見,切記不能在一些場合來證明自己比他們高明。

同時,要時刻預料到來自反對者的反應。一個主張和一個制度的出台,都将會有反應,積極的反應是員工的信賴和支持,但應盡全力将消極的和不好的反應苗頭消除在出現之前。

預見性地應對反彈:涉及員工利益的管理措施一旦出台,要密切注意一些員工的反彈。在某些場合裡,一些反彈會讓你難以承受,反彈的目的是希望你做不下去,被動“下課”,盡管咨詢師代表的是企業的意志,但是一些員工并不認為你是代表企業,而是代表你個人或某些人,他的反彈也許就是針對你的,或者是想通過反反彈你而針對企業别的什麼人,也就是說,你也許會成為企業員工的出氣筒。

持久性地應對反複:在應對企業問題的反複時,要充分認識到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需要抓反複、反複抓。在應對反複的過程中,職業管理咨詢師尤其要重視來自企業高管的反複,一旦有這種情況,管理與咨詢就可能很難抓到位了,而且成本也是最大的,這樣的反複往往會導緻咨詢機構或職業管理咨詢師無功而返。

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劉先明簡介:

“崗位主人翁”、“捆綁式下井”、“讓成批的人富起來”等新觀念的首創人,40多家單位借鑒了其研創的精細管理工程。2002年曾擔任天津、廣東兩家民營企業的“簽約總裁”和“簽約總經理”。武漢工程大學客座教授。專長于為企業提供精細管理工程、企業文化、管理創新等咨詢、培訓服務。曾被評為中國十大企業管理咨詢師、中國十大培訓師。

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行業百名功勳人物”;2009年被推薦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或建國60周年創新人物”;入圍2010“創業中國年度十大創新人物”;2010年被授予“中國經濟建設特殊貢獻人物”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