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評價

業績評價

對企業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
業績評價(PerformanceEvaluation),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标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标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産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1]
    中文名:業績評價 外文名: 别名: 屬于:整體控制或者反饋控制系統 提供了:刺激任何必要的控制行為 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

目的

1.業績評價是整體控制或者反饋控制系統的一部分,提供了刺激任何必要的控制行為的必要反饋;

2.業績評價是與利益相關者群體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3.業績評價與激勵政策以及業績管理系統緊密相關;

4.由于管理層追求獲得評價為“滿意”的業績,這會增加管理層的動力。

作用

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可以為出資人行使經營者的選擇權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可以為有效激勵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還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債權人、企業職工等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内容

财務業績定量評價

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是指對企業一定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産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方面進行定量對比分析和評判。

1.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資本及資産報酬水平、成本費用控制水平和經營現金流量狀況等方面的财務指标,綜合反映企業的投入産出水平以及盈利質量和現金保障狀況。

2.企業資産質量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資産周轉速度、資産運行狀态、資産結構以及資産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務指标,綜合反映企業所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産管理水平和資産的安全性。

3.企業債務風險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債務負擔水平、資産負債結構、或有負債情況、現金償債能力等方面的财務指标,綜合反映企業的債務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面臨的債務風險。

4.企業經營增長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銷售增長、資本積累、效益變化以及技術投入等方面的财務指标,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增長水平及發展後勁。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是指在企業财務業績定量評價的基礎上,通過采取專家評議的方式,對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行定性分析和綜合評判。

評價指标

業績評價指标由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标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标兩大體系構成。确定各項具體指标之後,再分别分配以不同的權重,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指标體系。

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标

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标依據各項指标的功能作用劃分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反映企業一定期間财務業績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業财務業績定量評價的基本結果。修正指标是根據财務指标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對基本指标的評價結果作進一步的補充和矯正。

1.企業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淨資産收益率、總資産報酬率2個基本指标和營業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4個修正指标。

2.企業資産質量指标,包括總資産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2個基本指标和不良資産比率、流動資産周轉率、資産現金回收率3個修正指标。

3.企業債務風險指标,包括資産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2個基本指标和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帶息負債比率、或有負債比率4個修正指标。

4.企業經營增長指标,包括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2個基本指标和營業利潤增長率、總資産增長率、技術投入率3個修正指标。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标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标包括企業發展戰略的确立與執行、經營決策、發展創新、風險控制、基礎管理、人力資源、行業影響、社會貢獻等8個方面的指标。

評價方法

(1)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方法

财務業績定量評價是運用功效系數法的原理,以企業

評價指标實際值對照企業所處行業(規模)标準值,按照既定的計分模型進行定量測算。

其基本步驟包括:

1)提取相關數據,加以調整,計算各項指标實際值;

2)确定各項指标标準值;

3)按照既定模型對各項指标評價計分;

4)計算财務業績評價分值,形成評價結果。

(2)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方法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是運用綜合分析判斷法的原理,根據評價期間企業管理業績狀況等相關因素的實際情況,對照管理業績定性評價參考标準,對企業管理業績指标進行分析評議,确定評價分值。

其基本步驟包括:

1)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2)參照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标準,分析企業管理業績狀況;

3)對各項指标評價計分;

4)計算管理業績評價分值,形成評價結果。

(3)計算綜合業績評價分值,形成綜合評價結果

根據财務業績定量評價結果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結果,按照既定的權重和計分方法,計算出業績評價總分,并考慮相關因素進行調整後,得出企業綜合業績評價分值。

綜合評價結果是根據企業綜合業績評價分值及分析得出的評價結論,分為優、良、中、低和差五個等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