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四八姑娘節

苗族四八姑娘節

流傳于湖南省綏甯縣的民俗活動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流傳于湖南省綏甯縣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中文名:苗族四八姑娘節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紀念楊八妹 節日活動:唱山歌、做遊戲、吃黑米飯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舊時以讓出嫁的姑娘回門探望,現多慶祝節日本身和歡聚為主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申報日期:2006 遺産類别:民俗 遺産級别:省

簡介

“姑娘節”起源于紀念楊八妹這位女英雄。相傳北宋時期,名将楊文廣奉旨平蠻,兵敗後被朝庭奸臣陷害,囚于獄中,親人探監送去食品全被獄卒和其它囚犯搶食一空。

妹妹楊八妹忽生一計,用藥草香花把白米飯做成烏米飯,這樣獄卒囚犯怕飯有毒不再搶食。楊文廣得以飽餐,體力逐漸恢複,終于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晚上,兄妹裡應外合越獄逃走。傳說流傳至今,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2008年06月,綏甯縣四八姑娘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内容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又稱“黑飯節”“跳花跳月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湖南省綏甯縣及周邊廣大苗族地區的婦女歡度“四月八姑娘節”。四月八姑娘節曆史悠久,形式多樣,它集祭祀活動、飲食習俗、歌舞表演、情愛婚俗、服飾展示等于一體,顯示出濃郁的民族風情。

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包括接出嫁女回娘家、兄弟背姐妹進堂屋、祭先祖神靈、祭狗祭牛、吃黑飯、趕菜、舂糍粑、耍龍舞獅、對山歌、吹木葉、爬藤、逗春牛、擡故事、跳傩舞、跳花跳月等,而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内容,彰顯出苗族崇尚女性的獨特風習。歌唱的内容以頌揚祖先功德、贊美男女愛情、詠歎大自然的神威、講述楊金花的傳奇故事為主。

活動中應用的銅鑼、牛皮鼓、蛇皮琴、蘆笙、唢呐、土琵琶、笛侗箫等各種物品大都就地取材,由苗族群衆自己制作。除此之外,姑娘節活動還會用到紙紮花、五彩獅、蓑衣、牛、傩面具、傩刀等物品。

曆史淵源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起于宋代。相傳宋代名将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南征平蠻兵敗廣西柳州,身陷囹圄。其妹楊金花為兄送飯。然而,每次送去的飯食均被牢頭獄卒搶吃一空。

身強力壯的楊文廣因多日未進食而饑腸辘辘。楊金花見兄長有氣無力,面容憔悴,心中十分不安。為了讓哥哥吃上飯,她上山遍嘗百草百木,終于發現俗名叫“老茶葉”(黑飯葉)的嫩葉味微酸,葉汁能将大米染黑,蒸熟後香氣濃郁。于是,她采回“老茶葉”搗碎,濾去葉渣,将一鬥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将劍藏在黑飯中。

牢頭獄卒見米飯烏黑不敢食用,文廣終于得而食之。吃完飯,妹問哥身體如何,文廣說:“體力基本恢複,已有穩腳之力。”金花以為哥哥已有捏竹之力,便悄聲與兄商議,相約農曆四月初八越獄,一個從牢内殺出,一個從外殺進。日期已到,兄妹二人裡應外合,力戰群蠻。激戰中,金花用力過猛将腰帶掙斷,反王見金花露出雪白的肚皮看呆了。金花乘機手起刀落,将反王人頭砍下,群蠻終被征服。

姑娘因顯露女身有失貞節被文廣責備,金花羞于見人便自缢身亡。文廣見妹妹如此剛烈忠貞深感内疚。為紀念楊金花,此後楊家便把農曆四月初八定為“姑娘節”。節前,各家忙着采黑飯葉做黑飯,殺雞宰鴨,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過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