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戲臉譜

京戲臉譜

京劇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内外流行的範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标識。臉譜來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許多國際友人、國内的有識之士出于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1]
    中文名:京戲臉譜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Peking opera masks 類型:文藝道具 所屬:中國傳統文化 特 點:與角色的性格關系密切等

定義

京戲臉譜是京劇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

特點

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點:一、美與醜的矛盾統一;二、與角色的性格關系密切;三、其圖案是程式化的。

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面部化妝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淨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複雜,特别是淨,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淨的面部繪畫。

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内外流行的範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标識。

臉譜來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範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占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内的有識之士出于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類别

大家看到的臉譜大緻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工藝美術性臉譜。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繡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制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另一類是舞台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誇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顔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

起源

關于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于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于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

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曆史

臉譜的産生有悠久的曆史。臉譜起源于面具,臉譜将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别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帶面具。

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魚凫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

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裡,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