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千裡

一瀉千裡

漢字成語
一瀉千裡,出自本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裡瀉吳會。”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長江大河,一瀉千裡,不足多怪也。”明王世貞《文評》:“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瀉千裡,而潆洄滉瀁之狀頗少。”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也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一瀉千裡 拼音:yī xiè qiān lǐ 出處: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裡。” 近義詞:一日千裡、一落千丈 用法:中性,謂語 結構:偏正式

解釋

【音譯】yíxièqiānlǐ

【注意]“一”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第一聲。在第四聲[去聲]字前念第二聲[陽平].如“一半”[yíbàn];[yígòng]在第一、二、三聲字前念第四聲[去聲],如“一天”[yìtiān];

【近義詞】一日千裡、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每況愈下

【反義詞】迂回曲折、鬥折蛇行

【英譯】

1.torushdownathousandli;toflowdownvigorously.

2.(styleofwriting)boldandflowing.

3.towritefastandinafluentstyle.

【基本解釋】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裡。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詞語分解

n一的解釋 一 ī 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全;滿:一生。一地水。 相同:一樣。顔色不一。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

n千裡的解釋 指千裡馬先王之千裡。;;《呂氏春秋;察今》詳細解釋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之所為, 鄭 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後漢書·公孫瓒傳》:“今吾諸營樓

詳細解釋

出處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裡瀉吳會。”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長江大河;一瀉千裡。”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速度快 。

示例

王蒙《湖光》:“雄渾的錢塘江好像離他更近了,江水~,大橋從容堅實。”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裡。”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滉瀁之狀頗少。 明·王世貞《文評》

注意

“一瀉千裡”的“瀉”不能寫成“洩”,沒有“一洩千裡”這種寫法。

辨析

~與“一落千丈”有别:~強調速度;指流得快而遠;常指水流急速、文筆奔放等;“一落千丈”強調深度;指降得快跌得深;常形容地位、聲望、權力等急劇下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