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穴

人迎穴

中醫穴位
人體人迎穴位于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取此穴道時要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人迎穴位于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三厘米處。[1]解剖,有頸闊肌,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有甲狀腺上動脈;當頸内、外動脈分歧處,有頸前淺靜脈,外為頸内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頸動脈球,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幹,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
    中文名:人迎穴 外文名: 定義: 位置:頸部,喉結旁 主要疾病: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瘿氣 别名:天五會穴,五會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隸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出處:《靈樞·本輸》

解剖

有頸闊肌,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有甲狀腺上動脈;當頸内、外動脈分歧處,有頸前淺靜脈,外為頸内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頸動脈球,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幹,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

簡介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滞血淤、頭暈。

〖主治疾病〗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瘿氣,高血壓。

〖人體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刺灸法〗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3~0.8寸。

〖附注〗(1)足陽明、足少陽經交會穴。(2)《甲乙》:禁不可灸。

〖别名〗天五會穴,五會穴。

〖穴義〗胃經氣血由此輸供頭以下的身體各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運行規律〗經水循胃經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接收胃經氣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主治

(1)長期按摩人迎穴,對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瘿氣,高血壓具有良好的療效;(2)配大椎穴、太沖穴治療高血壓;(3)經常用手指按壓人迎穴,還有利于增進面部的血液循環,能夠使臉部的皮膚緊縮,并且可以去除雙下巴

方例

霍亂、頭痛、胸痛、呼吸喘鳴:人迎、内關、關沖、三陰交、下三裡。

高血壓:人迎、曲池、足三裡。

刺灸法:取仰卧位,緩慢進針,直刺0.3~0.5寸。不可刺破動、靜脈,不留針,不宜取坐位針刺或刺激過強。禁用直接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