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産業化經營

農業産業化經營

農業學術語
農業産業化經營其實質就是用管理現代工業的辦法來組織現代農業的生産和經營。它以國内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圍繞支柱産業和主導産品,優化組合各種生産要素,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産、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産供銷、内外貿、農科教為一體的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中文名:農業産業化經營 外文名: 定義: 辦 法:管理現代工業 組 織:現代農業的生産和經營 作 用:解決分散的農戶适應市場

重要意義

農業産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解決分散的農戶适應市場,進入市場的問題,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難點,關系着結構調整的成敗。

目前,幹部和群衆對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雖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還沒有完全做好,結構上的問題,品種品質上的問題,布局上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對種什麼?養什麼?發展什麼?還不完全清楚,甚至顧慮重重;有的連我們基層幹部也不完全清楚。具體體現為:市場還看不準,發展路子還不寬,對農民的信息和技術服務還比較滞後。總體上還缺乏明确的規劃不同程度地存在簡單模仿外地經驗和模式。要使結構調整不斷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有一點顯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對接起來。

農業産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赢得市場的能力,是帶動結構調整的骨幹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戶找到龍頭企業就是找到了市場。龍頭企業帶領農戶闖市場,農産品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減少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同時也可以減少政府對生産經營活動直接的行政幹預。農業産業化經營對優化農産品品種、品質結構和産業結構,帶動農業的規模化生産和區域化布局,發揮着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重要作用

農業産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以來,是農民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但近幾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民增收緩慢的内在原因是:農産品産量與農村勞動力“兩個充裕”并存;農業生産勞動率和農産品轉化加工率“兩個過低”并存。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可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有效拉長農業産業鍊條,增加農業附加值,使農業的整體效益得到顯著提高,可以促進小城鎮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剩餘勞力,增加農民的非農業收入;可以通過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參與産業化經營的農民不但從種、養業中獲利,還可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增加收入。

發展方向

農業産業化經營是提高農業競争力的重要舉措。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農業競争已經不是單項産品,單個生産者之間的競争,而是包括農産品質量、品牌、價值和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方式在内的整個産業體系的綜合性競争。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的發展,有利于把農業生産、加工、銷售環節聯結起來,把分散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按照國際規則,把農業标準和農産品質量标準全面引入到農業生産加工、流通的全過程,創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全面增強農業的市場競争力。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離不開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推進。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的發展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要求金融服務的範圍從傳統的農業生産環節擴大到農産品加工流通、農機農資生産銷售、農業科技研發推廣等各個環節。農業價值鍊融資正是将價值鍊上相互間提供服務的主體與專門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聯系起來,為價值鍊中的所有參與者提供充分而及時的金融服務。

如何推動農業産業化經營?

1、落實政策引導融合。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組織實施好産業興村強縣和融合發展項目,扶持一批融合發展主體。

2、創業創新促進融合。以返鄉下鄉人員和企業家等為重點,通過創意大賽和成果展覽展示等活動,選拔培育一批創業創新标杆。

3、強化産業支撐融合。統籌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加工業引領帶動能力。

4、完善機制帶動融合。支持企農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打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融合利益共同體。

5、加強服務推動融合。提供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和信貸服務等公共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