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标準

質量标準

評定質量的技術依據
質量标準是産品生産、檢驗和評定質量的技術依據。産品質量特性一般以定量表示,例如強度、硬度、化學成分等;所謂标準,指的是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項工作應該達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須遵守的規定。而規定産品質量特性應達到的技術要求,稱為“産品質量标準” (Productquality standard,Target level of product quality)。對企業來說,為了使生産經營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則從原材料進廠,一直到産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相應标準作保證。它不但包括各種技術标準,而且還包括管理标準以确保各項活動的協調進行。[1]
    中文名:質量标準 外文名:quality standard 别名:

基本簡介

所謂标準,指的是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項工作應該達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須遵守的規定。而規定産品質量特性應達到的技術要求,稱為“産品質量标準” (Productquality standard,Target level of product quality)。對企業來說,為了使生産經營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則從原材料進廠,一直到産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相應标準作保證。它不但包括各種技術标準,而且還包括管理标準以确保各項活動的協調進行。

質量标準

我國現行的産品質量标準,從标準的适用範圍和領域來看,主要包括:國際标準、國家标準、行業标準(或部頒标準)和企業标準等。

國際标準

國際标準是指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以及其它國際組織所制定的标準。

其中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标準化組織,它成立于1947年,到2002年它已有117 個成員,包括117個國家和地區。ISO現已制訂10300多個标準,主要涉及各個行業各種産品的技術規範。IEC也是比較大的國際标準化組織,它主要負責電工、電子領域的标準化活動。

國家标準

國家标準是對需要在全國範圍内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标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訂的标準。1988年,我國将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在1987年發布的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标準》等國際标準仿效采用為我國國家标準,編号為GB/T10300系列.它在編寫格式、技術内容上與國際标準有較大的差别。

從1993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準,編号為:GB/T19000-ISO9000系列,其技術内容和編寫方法與1509000系列相同,使産品質量标準與國際同軌,以利于适應“複關”形勢。我國的國家标準是采用等同于現行的ISO9000:2000标準,編号為GB/T19000-2000系列。

行業标準

行業标準又稱為部頒标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标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在公布國家标準之後,該項行業标準即行廢止。當某些産品沒有國家标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範圍内統一的技術要求,則可以制定行業标準。

企業标準

企業标準主要是針對企業生産的産品沒有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的,制定企業标準作為組織生産的依據而産生的。企業的産品标準須報當地政府标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已有國家标準或者行業标準的,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标準或者行業标準的企業标準。企業标準隻能在企業内部适用。

規定産品質量特性應達到的技術要求,稱為産品質量标準。産品質量标準是産品生産、檢驗和評定質量的技術依據。

産品質量特性一般以定量表示,例如強度、硬度、化學成發等;對于難以直接定量表示的,如舒适、靈敏、操作方便等,則通過産品和零部件的試驗研究,确定若幹技術參數,以間接定量反映産品質量特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