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義

舍生取義

漢語成語
舍生取義意為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常用于贊揚别人難能可貴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1]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近義詞:以身報國、舍身求法、殺身成仁 名稱:舍生取義 釋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用法:褒義 結構:聯合式 作 者:孟轲 用 法:連動式 出 處:《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創作年代:東周戰國時期

基礎意思

為維護正義事業而不怕犧牲生命。犧牲自己,獲取正義。

個别意義

生:生命。

舍:放棄。取:求取、選擇。義:公正适宜的道理。

用法

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晉書·梁王彤傳》:“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志;當危事,不能~。”

舍身取義與《孟子》中本心的聯系:本心是指羞惡之心,而舍身取義是指舍棄生命獲取道義.兩者用對比的方式巧妙的突出孟子對自己思想的不斷升華。

近義詞

以身報國、舍身求法、舍身取義、殺身成仁。

反義詞

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人物事例

文天祥

文天祥十九歲時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翌年(寶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也成為權相賈似道門生,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開慶初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獻禦敵之計,未被采納。後曆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鹹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罷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诏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起兵勤王,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衆,自能成功」的口号,組織義軍三萬,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争失敗,到最後僅馀六人。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右相是長江防衛使賴旦臣,督導襄陽作戰),派他出城與伯顔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争,怒罵伯顔。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布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顔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此時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于是,伯顔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甯死不屈,伯顔隻好将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奉诏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饷以繼續抗元戰争。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七月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于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指揮抗元。

冬十月,文天祥轉移到汀州,蓮城等地,派使參贊吳浚取雩都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争。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關,文天祥欲據蓮城拒敵,汀州守将黃去疾聞帝駕下海,擁郡兵有異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轉到龍岩。二月,文天祥率軍攻複梅州,四月斬殺跋扈大将二人後.至夏,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此時各地豪傑響應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後,又轉戰至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陸續收複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殘部,奉老母再入蓮城,請命益兵再舉,後轉戰至循州。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繼位的弟弟——趙昺移駐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國公。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于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隻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随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文天祥被俘。

文天祥遂被張弘範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 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寫《過零丁洋》廿天後,南宋在崖山海戰慘敗後,陸秀夫背着八歲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滅亡。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隻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隻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紮,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曆代皆有。我為宋盡忠,隻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隻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獄中生活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财,追查阿合馬的罪惡,并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并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隻是說:“你在這裡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隻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于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什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于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他的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殺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氣萬古流芳。 文天祥的一生為人們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他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廣為傳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